何翔宇 无谓的非积极分子
他点上一炷香,说我们在这一炷香之内把采访给完成了,并提示哪些问题不要问他。当然不愿意这么顺应采访对象,刨根问底式的提问算是完全没顾忌那一炷香燃尽的时刻,然而最终答案还是未能如我所愿,再回过头去看访谈稿,直叫人流汗,回答永远不会超过三行。当然,这并不构成问题,问题在于我依旧觉得他是个有趣的人。
无关冒犯的“屌”劲儿
何翔宇在80后中的冒尖显得有那么点没道理,非八大美院体系,也非哪位知名艺术家的嫡系,甚至他的同学中都找不出在这个圈子露脸的人。父母原本期望着沈阳师范学院毕业的他顺当地去做老师,可他愣是认定像他这样没好好学习专业课的人不能再继续坑人子弟,遂不管不顾地一路进京。
故事讲起来有点世故。他说选择做装置是因为画得不好,而能顺利毕业,无非是因为请老师们吃吃饭、泡泡脚;走上艺术这条路,则是因为有个干爹在他大学时期就资助他,也因此能够数次地往返欧洲去看各种展览。而于他而言,去看一场安塞姆•基弗或博伊斯的展览,逛一圈卢浮宫,走一趟欧洲即为最正经的学习。
这样的言谈多少有点儿“纨绔子弟”,但又不尽然。毕业后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生活并不好过,40平米的工作室,既是创作的空间,也是日常生活之地,卧室位于厨房和卫生间之上。而创作的第一件他认为可称为作品的《可乐计划》则足足花了三年时间,自然这三年里,何翔宇不可能靠卖作品来生存。但他认为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辛倒也开心,而且也因为那件作品何翔宇得到了高名潞、何桂彦、胡赳赳等评论家、知识分子的撰文肯定。
可三年没作品可卖却坚持做艺术听来有点儿像是励志小说。
“创作成本来源呢?”“倒卖古董。”
“这算是你的副业吗?”“主业。”
“现在还倒吗?”“现在也想作为主业,但是没有什么可倒的,现在的人也不买。”
“仅仅凭借倒卖古董就解决了在北京的生存问题?”“还有我干爹。”
一直都很艰难
转折发生在2011年。受益于朋友高磊的推荐,何翔宇开始了和空白空间的合作。递交方案后,何翔宇在空白空间带来了他第一个展览——一出由他导演的舞台剧《椅子上的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展览本身没有销售,反倒是带动了他之前唯一的那件作品《可乐计划》的大卖,按体积按编号,那些被煮成渣滓的可乐被卖得所剩无几。
而不久前新开幕的 “何翔宇个展”亦有传言称“全卖光了”,听过这样的消息再去跟何翔宇聊生存状况,听他说自己还蛮艰苦,这让我有些讶异。
“因为我的作品便宜,材料费又贵,价格实际上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提10%。”而令他头疼的是,工作室的房租又翻了一番。“艰难”这个词一再地在他口中出现,随意中又带点玩世不恭的语调总让我怀疑其中的真实性,可他又颇认真地说:“我明年准备把工作室退掉,我打算回家工作,工作室的房租每年都在涨,这真不是艺术家能应付的事儿。”
生存仰赖不了艺术
Hi艺术=Hi 何翔宇=何
Hi:你提到每年都会数次出国看展览,看完展览后有什么感受?
何:就是觉得我们比较落后,体现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作品有点落后,美术馆有点落后,做美术馆的人稍微有点落后。整个体制和环境可能都有点落后,包括我自己也有点落后,所以要多出去学习。
Hi:你目前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何:其实我不太注重创作作品,有想法了就做一做,没想法就玩玩古董,喝喝茶,挺好的。
Hi:没有作品的话,你不担心生存问题吗?
何:没有作品就等着有作品,生存可以靠别的来,本身艺术这一块,我感觉也不是一个良性的状态。
Hi:不是很良性的方面体现在哪?”
何:收藏家也好,策展人也好,不断地在推你,推到你精疲力尽。我感觉不是那么平和的一种状态,但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变得那么活跃。
何翔宇在80后中的冒尖显得有那么点没道理,非八大美院体系,也非哪位知名艺术家的嫡系,甚至他的同学中都找不出在这个圈子露脸的人。父母原本期望着沈阳师范学院毕业的他顺当地去做老师,可他愣是认定像他这样没好好学习专业课的人不能再继续坑人子弟,遂不管不顾地一路进京。
故事讲起来有点世故。他说选择做装置是因为画得不好,而能顺利毕业,无非是因为请老师们吃吃饭、泡泡脚;走上艺术这条路,则是因为有个干爹在他大学时期就资助他,也因此能够数次地往返欧洲去看各种展览。而于他而言,去看一场安塞姆•基弗或博伊斯的展览,逛一圈卢浮宫,走一趟欧洲即为最正经的学习。
这样的言谈多少有点儿“纨绔子弟”,但又不尽然。毕业后成为职业艺术家的生活并不好过,40平米的工作室,既是创作的空间,也是日常生活之地,卧室位于厨房和卫生间之上。而创作的第一件他认为可称为作品的《可乐计划》则足足花了三年时间,自然这三年里,何翔宇不可能靠卖作品来生存。但他认为这样的日子虽然艰辛倒也开心,而且也因为那件作品何翔宇得到了高名潞、何桂彦、胡赳赳等评论家、知识分子的撰文肯定。
可三年没作品可卖却坚持做艺术听来有点儿像是励志小说。
“创作成本来源呢?”“倒卖古董。”
“这算是你的副业吗?”“主业。”
“现在还倒吗?”“现在也想作为主业,但是没有什么可倒的,现在的人也不买。”
“仅仅凭借倒卖古董就解决了在北京的生存问题?”“还有我干爹。”
一直都很艰难
转折发生在2011年。受益于朋友高磊的推荐,何翔宇开始了和空白空间的合作。递交方案后,何翔宇在空白空间带来了他第一个展览——一出由他导演的舞台剧《椅子上的人》。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展览本身没有销售,反倒是带动了他之前唯一的那件作品《可乐计划》的大卖,按体积按编号,那些被煮成渣滓的可乐被卖得所剩无几。
而不久前新开幕的 “何翔宇个展”亦有传言称“全卖光了”,听过这样的消息再去跟何翔宇聊生存状况,听他说自己还蛮艰苦,这让我有些讶异。
“因为我的作品便宜,材料费又贵,价格实际上是在成本的基础上提10%。”而令他头疼的是,工作室的房租又翻了一番。“艰难”这个词一再地在他口中出现,随意中又带点玩世不恭的语调总让我怀疑其中的真实性,可他又颇认真地说:“我明年准备把工作室退掉,我打算回家工作,工作室的房租每年都在涨,这真不是艺术家能应付的事儿。”
生存仰赖不了艺术
Hi艺术=Hi 何翔宇=何
Hi:你提到每年都会数次出国看展览,看完展览后有什么感受?
何:就是觉得我们比较落后,体现在很多方面都比较落后,作品有点落后,美术馆有点落后,做美术馆的人稍微有点落后。整个体制和环境可能都有点落后,包括我自己也有点落后,所以要多出去学习。
Hi:你目前的创作状态是怎样的?
何:其实我不太注重创作作品,有想法了就做一做,没想法就玩玩古董,喝喝茶,挺好的。
Hi:没有作品的话,你不担心生存问题吗?
何:没有作品就等着有作品,生存可以靠别的来,本身艺术这一块,我感觉也不是一个良性的状态。
Hi:不是很良性的方面体现在哪?”
何:收藏家也好,策展人也好,不断地在推你,推到你精疲力尽。我感觉不是那么平和的一种状态,但或许也是因为这样,才使得中国当代艺术变得那么活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