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志杰:若无“传承”,何以谈“不息”,如何在57届威尼斯双年展打“中国牌”?

作者:吕晓晨 2017年5月11日 专题话题
我们正处在一个双年展饱受争议甚至“成灾”的阶段:彼时辉煌的圣保罗双年展似乎影响力不再,威尼斯双年展“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风波”还历历在目,其他此起彼伏的“双年展”多是“雷声大,雨点小”,几届下去便难以为继、销声匿迹……那么作为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的邱志杰,又能否在这非常时期不负众望呢?
 
2009年起,中国开始以国家馆参加威尼斯双年展。5月13日-11月26日,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即将拉开帷幕,其中中国馆将于5月11日开幕。本届双年展的总主题定为“艺术永生”(Viva Arte Viva),经过面向社会公开征集、文化部评选,最终邱志杰的方案脱颖而出,他将作为此次中国馆的策展人,带领汪天稳、汤南南、姚惠芬、邬建安四位非遗传承人+当代艺术家的阵容亮相此次双年展。
参展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图,其中两件宋画《骷髅幻戏图》、马远《水图》是展览的“引文”——这两张图都涉及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构成,尤其是生死观和时间观都指向“不息”的意象。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网状结构,呼应邱志杰所言“每个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独立的”

 

 

Hi艺术=Hi   邱志杰=邱
参展艺术家之间的关系图,其中两件宋画《骷髅幻戏图》、马远《水图》是展览的“引文”——这两张图都涉及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构成,尤其是生死观和时间观都指向“不息”的意象。每个艺术家的作品之间相互关联,形成网状结构,呼应邱志杰所言“每个艺术家的创作都不是独立的”
 
 
Hi艺术=Hi   邱志杰=邱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邱志杰

 

Hi: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你是参展艺术家,那一次中国馆的主题是“民间未来”;此次中国馆的主题是“艺术永生”,你作为策展人也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部分。你本次的策展理念与上届的主题是否有联系?

邱: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民间未来”中的“民间” 是一种非官方的历史写作,我认为上一届非常好,但我的策展理念和上一届实际上并没有关系。我不认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展览,而是一次“雅集”,就像王羲之当年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举办首次兰亭雅集。《兰亭序》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他们那时就考虑到后世的观众了,我本次的策展理念也是如此——我希望这次中国馆呈现的展览也能对若干年后的观众有所启示——这不是单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是让几千年的集体创作继续向前推进。
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 邱志杰
 
Hi: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你是参展艺术家,那一次中国馆的主题是“民间未来”;此次中国馆的主题是“艺术永生”,你作为策展人也展示了中国民间艺术的部分。你本次的策展理念与上届的主题是否有联系?
邱: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民间未来”中的“民间” 是一种非官方的历史写作,我认为上一届非常好,但我的策展理念和上一届实际上并没有关系。我不认为这是一次简单的展览,而是一次“雅集”,就像王羲之当年召集筑室东土的一批名士和家族子弟举办首次兰亭雅集。《兰亭序》中“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他们那时就考虑到后世的观众了,我本次的策展理念也是如此——我希望这次中国馆呈现的展览也能对若干年后的观众有所启示——这不是单纯艺术家的个人创作,而是让几千年的集体创作继续向前推进。
邱志杰为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创作的“不息”方案的地图

 

 

Hi:中国馆呈现出的面貌大致是怎样的?

邱:意象上我们以“山·海”和“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结构来构造整个展览叙事,将选择两件宋画来作为展览的 “引文”。一件是南宋的《骷髅幻戏图》,一件是马远的《十二水图》。两者都涉及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构成,尤其是生死观和时间观,它们共同指向了“不息”的意象。人物上将为一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一组当代艺术家作为基本的对比叙事,四位参展艺术家分别为苏绣大师姚惠芬、陕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以及艺术家汤南南和邬建安。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将相互渗透,他们之间会彼此合作、交叉、应和,整个展览将形成互文性的集体创作网络。
邱志杰为本次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创作的“不息”方案的地图
 
 
Hi:中国馆呈现出的面貌大致是怎样的?
邱:意象上我们以“山·海”和“古·今”两个相互流变、转换的“阴·阳”结构来构造整个展览叙事,将选择两件宋画来作为展览的 “引文”。一件是南宋的《骷髅幻戏图》,一件是马远的《十二水图》。两者都涉及到中国人独特的精神世界的构成,尤其是生死观和时间观,它们共同指向了“不息”的意象。人物上将为一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和一组当代艺术家作为基本的对比叙事,四位参展艺术家分别为苏绣大师姚惠芬、陕西皮影传承人汪天稳,以及艺术家汤南南和邬建安。民间工艺和当代艺术家的创作也将相互渗透,他们之间会彼此合作、交叉、应和,整个展览将形成互文性的集体创作网络。
Hi:展览方式上,将一组民间工艺美术大师与一组当代的学院艺术家来对比叙事,这样的安排有什么考虑?
邱: 工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重传承,这也是工艺具有实用性的原因。浪漫主义诞生以来人们似乎忽略了传承,上帝、内心主义的冲动和创造的神话把人切割开来,人们开始只讲个人创作。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注重工艺,就容易被浪漫主义“毒害”。为了进一步展现“传承”,我们还在展厅中设置了文献区,展示这四位艺术家各自的师承。邬建安的老师是吕胜中先生,吕胜中先生的老师是杨先让先生和冯真先生,杨先让的老师是徐悲鸿,冯真的老师是苏联画家莫伊谢延科……汪天稳的恩师是李占文,李占文的恩师是李三喜……汤南南的大学老师是徐里,徐里的老师是林以友、谢意佳;林以友的老师是倪贻德和胡善余先生,谢意佳的老师是黄宾虹、林风眠等……姚惠芬的恩师是牟志红,牟志红的老师是金静芬,金静芬的老师是沈寿……姚惠芬的另一位恩师是任嘒娴,任嘒娴的老师是杨守玉,杨守玉的老师是吕凤子,吕凤子的老师是李瑞清……每一个中国艺术家都有自己的师承,也都会同时是一个教师。只要他们在创作,他们的老师就不会死去。
南宋古画《骷髅幻戏图》
南宋古画《骷髅幻戏图》
邱志杰:若无“传承”,何以谈“不息”,如何在57届威尼斯双年展打“中国牌”?
邱志杰:若无“传承”,何以谈“不息”,如何在57届威尼斯双年展打“中国牌”?
马远《水图》(局部)

 

 

Hi:除了特设的文献展区,这次中国馆还有什么其他亮点?

邱:以往的中国馆不常做论坛、工作坊这样的实践,这次我们会和威尼斯美院的中国留学生合作工作坊,每周会有一次的表演。我希望呈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细节的展览,就像热带雨林一样,密密麻麻的那种效果。在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中国馆的作品还会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同时进行呈现,时间大约在2018年元宵节左右。至于如何同时呈现,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马远《水图》(局部)
 
 
Hi:除了特设的文献展区,这次中国馆还有什么其他亮点?
邱:以往的中国馆不常做论坛、工作坊这样的实践,这次我们会和威尼斯美院的中国留学生合作工作坊,每周会有一次的表演。我希望呈现一个生机勃勃、充满细节的展览,就像热带雨林一样,密密麻麻的那种效果。在威尼斯双年展结束后,中国馆的作品还会在北京时代美术馆、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同时进行呈现,时间大约在2018年元宵节左右。至于如何同时呈现,到时候你们就知道了。
邱志杰:若无“传承”,何以谈“不息”,如何在57届威尼斯双年展打“中国牌”?
姚惠芬师徒刺绣《骷髅幻戏图》现场
 
Hi:这次中国馆的资金机制是怎样的?除了国家文化部赞助,民间的资金有多少?
邱:民间主要的资金赞助来自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和北京时代美术馆,其实还有其他的赞助商为我们提供设备的赞助,甚至威尼斯剧场也会为中国馆提供研讨会的场地,这次获得的赞助是很多元的。
邬建安 《九重天》 40c×391×23.3cm 皮影装置, 手工镂刻牛皮
邬建安 《九重天》 40c×391×23.3cm 皮影装置, 手工镂刻牛皮
邱志杰:若无“传承”,何以谈“不息”,如何在57届威尼斯双年展打“中国牌”?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 2400×267×15cm 剪纸拼贴绘画

 

 

Hi: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引起了很大争议。现在的双年展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概念,你怎么看国际双年展的机制问题?

邱:威尼斯双年展诞生于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所以以国家馆为单位,现在双年展也处于转型之中——肯尼亚馆事件的争议恰好说明大家开始反思民族主义,这是好事,今天我们该做的还有防止双年展的过度商业化。一个艺术家希望参加双年展的卫星展、被更多人看到我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我绝对不会接受让自己去代表肯尼亚或别的国家馆参展,这样的行为也不该有资格进入威尼斯双年展。
邬建安 《大河的诞生》 2400×267×15cm 剪纸拼贴绘画
 
 
Hi:上一届威尼斯双年展上,中国艺术家占领肯尼亚馆引起了很大争议。现在的双年展成为一个饱受争议的概念,你怎么看国际双年展的机制问题?
邱:威尼斯双年展诞生于民族主义兴起的时代,所以以国家馆为单位,现在双年展也处于转型之中——肯尼亚馆事件的争议恰好说明大家开始反思民族主义,这是好事,今天我们该做的还有防止双年展的过度商业化。一个艺术家希望参加双年展的卫星展、被更多人看到我不觉得有什么,但是我绝对不会接受让自己去代表肯尼亚或别的国家馆参展,这样的行为也不该有资格进入威尼斯双年展。
汤南南 《遗忘之海7》 76×145cm×6 纸本水墨 2013
汤南南 《遗忘之海7》 76×145cm×6 纸本水墨 2013
Hi:你怎么评价你此次作为策展人的工作?
邱:我认为我更像一个mapper——画地图的人,而不仅是艺术家、策展人或是写作者。就像王羲之组织兰亭雅集的时候,他的身份也是多元的,他可以算“参展艺术家”,还可以算“策展人”。总之此次工作的核心就是合作,而不是展示个人创作。
 
 
艺术永生
 
 
针对本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总主题“Viva Arte Viva”—— “艺术永生”或“艺术万岁”,中国馆的使命是:提出关于什么是“永生”的理解的中国方案,展示中国智慧的深刻内涵。
历史学家汤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把人类文明分为26种,其中16种已经死亡,而旧文明衰弱的同时,转换成新的文明,如希腊罗马文明转换成今天的西方文明,而拜占庭文明转换成今天的斯拉夫和东正教文明。但是,人类历史上只有一个文明,虽然古老却历经千年不衰,文明的载体始终如一,它充满适应和变化的能力,在面临挑战的时候会激发出活力,完成自我更新——这就是独一无二的中华文明。
参展艺术家
 
汪天稳

 

 

陕西皮影传承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皮影雕刻艺人李占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陕西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1982年,受邀为日本国立民俗博物馆负责设计、刻制《孙悟空大闹天宫》全套,深受日本友人的赞誉;1983年设计、制作的皮影人物:《樊梨花刀劈杨藩》,获中国轻工部旅游产品优秀设计“一等奖”;1984年刻制的皮影人物:《帝王出巡图》,获陕西省优秀产品设计 “一等奖”,同年并获西安市旅游产品“百花奖”;2000年,作品《番将》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2005年2月被陕西省发改委授予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006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创作的《白蛇传》,在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汪天稳
 
 
陕西皮影传承人,师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著名皮影雕刻艺人李占文。被评为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中国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陕西省工艺美术一级大师。1982年,受邀为日本国立民俗博物馆负责设计、刻制《孙悟空大闹天宫》全套,深受日本友人的赞誉;1983年设计、制作的皮影人物:《樊梨花刀劈杨藩》,获中国轻工部旅游产品优秀设计“一等奖”;1984年刻制的皮影人物:《帝王出巡图》,获陕西省优秀产品设计 “一等奖”,同年并获西安市旅游产品“百花奖”;2000年,作品《番将》获得首届中国工艺美术作品暨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优秀创作奖;2005年2月被陕西省发改委授予陕西省一级工艺美术师称号;2006年12月,被国家发改委授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8年创作的《白蛇传》,在中国第四届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银奖。
 
汤南南(摄影:苏薇)

 

 

1969年生于福建云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工作生活于杭州。

作品以乡愁为切入点,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大海和流水为意象,探索绘画、装置、摄影、动画、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寻找自身生活经验的启示,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可能性。
汤南南(摄影:苏薇)
 
 
1969年生于福建云霄。厦门大学艺术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博士。中国美院跨媒体艺术学院教师,工作生活于杭州。
作品以乡愁为切入点,讨论时间与记忆、神话与诗歌、乡愁与生死等多个命题。试图以社会学文化研究为基础,以大海和流水为意象,探索绘画、装置、摄影、动画、多屏幕录像剧场等多种艺术方式的融通互鉴,寻找自身生活经验的启示,并关切当代生活情境的可能性。
姚惠芬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从艺近四十年,精通各种刺绣技法,擅长人物肖像、油画及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绣制。从一九九一年至今,姚惠芬所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几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及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被誉为“苏绣传人”、“中华巧女”, 并当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
姚惠芬
 
 
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苏绣)代表性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首届中国刺绣艺术大师、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理事;一代“针神”沈寿的第四代传人。姚惠芬出生于苏州刺绣世家,从艺近四十年,精通各种刺绣技法,擅长人物肖像、油画及中国写意水墨画的绣制。从一九九一年至今,姚惠芬所创作的苏绣艺术精品几十次荣获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奖及中国民间文艺的最高奖——山花奖,被誉为“苏绣传人”、“中华巧女”, 并当选“中国工艺美术行业2013年度典型人物”。
邬建安1980  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2002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获学士学位。200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生活、工作于北京。
邬建安


1980  生于北京,祖籍上海金山。
2002  毕业于北京广播学院广告系,获学士学位。
2005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现为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生活、工作于北京。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