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钱怎么了?没有充足的预算,策展人能否做出好展览?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从开幕至今依然吸引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看展人潮。据悉逾千万的预算、充裕的准备时间和主办方毫不干涉的开放态度使得策展团队冯博一、王晓松、刘钢三人得以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地大干一场。在获得业内外交口称赞的同时,也不乏部分人抱有“我有这么多预算也能搞出个大新闻”的柠檬心态。同样巨资砸出的优质展览还有2018年在余德耀美术馆展出的“GUCCI x MAURIZIO CATTELAN:艺术家此在”。上海某知名艺术家在观展时盛赞不已,但也一针见血地指出“看得出来很花钱”。听闻近三千万元的预算花得真刀真枪,但其实把钱花到位了也并不是件容易事。
之后不久同样将在浙江举办的纤维艺术三年展依旧由“乌镇三杰”领衔策展。策展人之一的刘钢声称“我们所考虑的问题是:怎样在不一样的预算条件下做到同样高质量的展览。这里的‘同样高质量’并不等同于施工上同样的精致,而是指的展览的广度、讨论的问题的深度。怎样让资金充裕的展览与资金相对局限的展览拥有同等的学术地位才是对于策展人真正的挑战和考验。”


2019乌镇当代艺术邀请展现场



“GUCCI x MAURIZIO CATTELAN:艺术家此在”,余德耀美术馆(Photo by JJYPHOTO, Courtesy of Gucci)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
策展人的工作远远不止很多人误以为的写写文章、挂挂画,包括了整个展览的策划、统筹和最终的实施落地,细细算来每一笔都是钱。谈到钱总比谈理想困难些。有策展人透露,曾经在策划某次展览时发现场馆内灯光色温不对,对展出画面影响较大;向主办方提出增加一笔租灯的费用被驳回后只能自己贴钱补上。这自然是相对极端的例子,这位不愿透露名字的策展人仍觉得,“一般而言,美术馆、艺术家和策展人都会协商出一个彼此能接受的方案解决问题。”



栗宪庭于2003年策划的展览“念珠与笔触”
回顾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历史,广泛被人提起的栗宪庭策划的“念珠与笔触”、冯博一策划的“左手与右手”等都是没花多少钱,但仍在美术史上留下名字的重要展览。不少独立空间也用有限的预算呈现了不少精彩的展览,譬如上海am空间,有时展览预算仅为1000元或是没有预算,展览依然精彩纷呈。


冯博一于2003年策划的“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家联展”
用极端例子做普世标准等于耍流氓
“没有条件,创造条件”的精神总是为后人所歌颂。最近丢失硬盘的香港配乐大师陈勋奇在为电影《东邪西毒》制作配乐时,因为经费有限,在缺乏完备录音器材的艰苦条件下,花了两个星期硬是完成了功不可没的配乐。但理想与现实并不一定不能兼容,用极端例子当做普世的要求就是情感绑架了。有策展人能屈能伸、化腐朽为神奇,怎样的条件都能为自己所用;也有策展人因为策展题材的特殊化几乎没有做过小开销的展览,动辄几十万元到几百万元不等。尽管我个人一向认为挺直腰杆问甲方要钱理直气壮,有钱好办事,但此次讨论我们并不打算得出任何定论。艺术家的作品质量与创作预算之间有何联系的话题已经被翻来覆去地讨论过多次,此次我们将关注移到策展人群体。《Hi艺术》采访了老中青三代策展人中的8位,抛给他们三个问题:
1 足够的策展预算是否是高质量展览的硬性标准?
2 在策展预算有限的情况下首先牺牲的会是什么?
3 你策过的开销最小的展览是什么?花费多少?
冯博一:现如今,“物”非“人”亦非

冯博一
策展人
不是!预算的多少与高质量的展览不是正比例关系,关键还是要看策展的理念和操作方式。如同艺术家的作品一样,花钱多的作品并不意味就是好作品。20世纪90年代的一些中国当代艺术展览,无论是经费、场地等展览条件十分有限,甚至是地下、半地下的处境,但仍然有许多有意思、有影响的展览生成。我觉得这种情况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
我不知道应该先牺牲什么?但知道不能牺牲什么:那就是对艺术的信念、责任和表达的欲望,甚至乌托邦的理想。其实,对艺术有执着信仰和理想之人,都不太在意什么展览预算、经费多少等细节问题的。但特别遗憾的是,现在做展览,无论是艺术家、策展人等等各个环节的人员都他妈的特在意啦!
1998年初,我策划“生存痕迹”的展览,有12位艺术家参展。我记得蔡青赞助了5万元人民币。那时,根本就没有策展费、艺术家出场费等等。2003年9月18日,我在798大窑路(现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策划“左手与右手—中、德当代艺术联展”时,张小涛帮助我,由刘景活赞助了4万人民币的展览费用,那可是有四十多位中国和德国的艺术家参展哟。没有材料费、出场费、策展费,所以也没有钱出版画册了。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曾梵志打电话给我,询问怎么运输他的作品?我说“请自己解决吧!”他租了一辆黄色“小面”出租车,自己把作品拉到了展场。现如今,“物”非“人”亦非!

冯博一于1998年策划的“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艺术家合影。左起:蔡青、顾德新、宋冬、张德峰、尹秀珍、王功新、张永和、展望、邱志杰、冯博一、林天苗

“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中艺术家宋冬的作品《12缸渍大白菜》

“生存痕迹:98中国当代艺术内部观摩展”现场,艺术家尹秀珍用水泥把鞋镶在路上
王晓松:不能单纯看绝对投入,要看性价比

王晓松
策展人
一般情况下,预算投入的多少和展览硬件(设备、制作、广告)的状况是成正比的,但一个展览的品质除了这些技术性问题之外,更重要的是到底是在讨论、呈现什么问题。现在有些展览投入越来越高,艺术家对物质投入也越来越偏执,成本上去了,品质下来了,我很困惑。创造力和孔方兄有时候是成反比的。
不管预算是不是充足,都要分清主次。最重要的是保证作品本身的有效表达或展览的呈现,最不重要的就是吃吃喝喝,浪费时间、精力和粮食。但不同的机构、个人的理解或展览的针对性不同,预算项目的轻重也不一样。
不能单纯看绝对投入,要看性价比。架上的展览尤其是个展,如果没有运输费用的话,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像我们在美术馆工作的时候很多活儿都是自己干,自己抬箱子、挂画。我印象比较深的是2009年做徐冰的“木林森计划”,所有的花销也就是几万块钱,要制作的东西并不少。当时还印了一千本画册,但展览之后基本卖完了,等于成本又收回来了。现在有些群展的个体投入要求有时候都比徐老师当时的要求高,但是作品却差很多。



冯博一与王晓松于2009年共同策划的“徐冰:《木·林·森》计划”现场
刘钢:这是一个效率问题,永远将资金效率最大化

刘钢
策展人
在没有充足的预算下能否做出好展览?我的回答是,不一定不能。
预算充足与否不是展览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展览最重要的是你所带出的问题及引发的讨论,而不仅仅是展览的精致程度和炫酷的呈现方式。这之间的逻辑关系用一个时尚圈的比喻:不是全身上下都穿大牌就时尚;不是一丝不挂就性感。早期的那些展览多数都没钱,两者间没有必然关系。只是钱少的时候不能去讨论钱多的问题,钱多的时候不要为了花钱而花钱。这是一个效率问题,永远将资金效率最大化。
展览是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展览主题、艺术家、空间、展览时间、呈现方式等,一个展览是这些综合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有时候预算有限并不是坏事,你会反复去考虑取舍反而可能是一个精炼和提取的过程,三思而行之后,你会发现你可能更加明白自己要什么。
我做的开销最小的展览,是在Oct Loft和孙捷做的三人行首饰展,也是我做的第一个展览。艺术家机票、开幕、做展览、印画册、保安一起花了2万块吧。实话实说,和很多独立空间比起来,这并不是最穷的展览,但我们确实把每一分钱都花得很有效率。

刘钢于2014年策划的“三人行-来自荷兰的三代首饰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当代首饰展现场
戴卓群:预算并非一定要先行

戴卓群
策展人、评论家
钱当然是越多越好了,但这样的好事似乎从来就不存在。可以说所有的展览一定都是在预算的限制下产生的。尽管现在有一种趋势,在展览中对设备的技术要求和对空间的改造要求越来越高,但要提醒的是,不能舍本逐末,我认为高质量展览唯一的硬性标准是高质量的作品。
除了保证作品的正常展出条件,其它都可以牺牲,视具体情形不同,本无分先后。
我策划的大部分是画廊或实验空间的小型展览,预算大体不多,没有最少,只有更少,至于哪个预算最小,各有现实,真没什么印象了。倒是2009年底发起的“暖冬计划”比较特别,那是一分钱预算也没有,开始是我们策划小组自掏腰包,一边推进工作,朋友们一边自发攒钱捐助,花费多少无法统计了,活动持续数月,一定也不少。反过来似乎说明,预算并非一定要先行。



戴卓群策划的“暖冬”艺术计划中的公共项目“白日梦”,2010
魏祥奇:高质量的展览尽可能需要充足的财政预算

魏祥奇 美术学博士、中国美术馆副研究馆员
高质量的展览首先应该是学术理念、问题意识,以及回应此理念和论题的最优秀艺术家的代表性作品。一个高质量展览的实现,肯定是需要尽可能充足的财政预算。我不会过于追求视觉形式的呈现,如果作品足够好的话,我首先会弱化展示形式的问题。我在中国美术馆工作,国家最高美术殿堂在展示上追求端庄、稳定的宏大气象,不会有过多繁琐的装饰。
在策展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会减少作品的数量,缩小展览的规模,确定最能回应展览学术理念的作品。我一般首先会牺牲媒体宣传费用。
我在2018年资助了在时代美术馆举办的两回中等规模的青年艺术家展览“绘画的原力”,当时场地是中国美术家协会青少年美术推广中心免费提供的,所选择的艺术家主要是来自于北京,运输费也由艺术家自己承担一部分。我主要是承担了归还作品的运输费12000元、媒体宣传费4000元、布展费4000元、平面设计和制作8000元、开幕聚餐费2000元,就是说,平均下来一个展览也花费了15000元。




魏祥奇于2018年策划的展览“直觉意识:绘画的原力”现场,北京时代美术馆
蓝庆伟:通常情况下策展预算都会捉襟见肘

蓝庆伟
策展人
足够的策展预算是高质量展览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但通常情况下策展预算都会捉襟见肘。在有限经费下呈现不一样的效果是最难能可贵的,这考验着策展人的学术判断与选择、现场把控以及资源整合能力。
在策展预算有限的情况下我首先牺牲的会是策展费。
我在成都当代美术馆“艺术科研室”实验空间中策划的展览开销都非常小,不足五万。



蓝庆伟于2016年策划的“稻粱谋:公共关系、身份介质与生产——杨方伟实验艺术项目展现场,成都当代美术馆
冯兮:多少钱都可以成为足够的预算

冯兮
策展人
足够的策展预算是否是高质量展览的硬性标准这个问题对于我来说没法回答,主要是多少钱都可以成为足够的预算,如何用“足够”的展览预算进行实践更加重要。预算与策展人的工作能力是否匹配又是另一个问题,策展人的工作范围在扩大化,能力点也有区别,预算如何应用到展览的准确,无法量化到是否预算足够的问题上。
我不认为有哪些是需要牺牲的。展览预算不存在有限或者充足,预算在展览开始前基本是确定的。进入执行期按照展览方案进行施工,只要控制不存在能力问题、施工不出现无法挽回的问题与事故,都可以完成。除了过程中所发生必须追加的部分得不到支持,我和艺术家只能凭借思考和经验,用省钱或其他方式转换成需要的结果。策展人面对展览不仅仅是财富大赛,展览品质也不光靠预算的堆砌,而是通过不断的思考,实地在每个不同的展览语境中,实现展览语言在语境中的准确表达。每个展览都对策展人进行着语言认识的训练、控制展览现场的手艺、身体感知的经历、复合经验的提升、协调各种突发事件,甚至接受妥协的处理方式和能力。
我策过的开销最小的展览是2017年在宋庄230空间的“展览有风险”。总花费不到300元,包括:40个钉子、一根钢丝、和一顿小饭馆的工作餐。



冯兮于2017年策划的展览“展览有风险”现场,宋庄230空间
唐泽慧:始终在低预算上徘徊,也就谈不上发展

唐泽慧
策展人
艺术展览和艺术品一样都是非标产品,成本和价值之间没有必然的关系,这符合我们的直观认知,从单次事件来看也确实如此。一个现成的例子,今年是星星美展40周年,40年前一群艺术家在中国美术馆东墙外的小公园里展出了一些绘画和雕塑,这差不多是零成本,但它的价值是巨大的,标志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开端。然而从长期的趋势来看,情况要更复杂。当代艺术发展到现在,我们仍然有独立空间以及艺术家自发组织的低成本的展览,但同时也有耗资巨大的双年展、三年展,明星艺术家展览、美术馆年度展览……大有大的价值,小有小的价值,它们不能相互取代,但这个行业的整体体量肯定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加的。另外从策展人个人的发展轨迹来看,其实跟电影导演有点像,往往是从一些观点鲜明、个人风格强烈的低成本项目起步,如果得到认可,就会有机会操刀大型、高预算的项目,但常常也会回过头来做独立项目来保持自己的敏锐和活力。简单来说,充足的预算肯定不是策展或者艺术创作的先决条件,一些有趣的、开创性的展览可以所费甚少,但如果始终在低预算上徘徊,那也谈不上发展,生存也会有问题吧。



唐泽慧于2018年策划的“王光旭个展:隐力”现场,10号赞善里画廊
缪子衿:彼此付出的时间成本和情感劳动无法计算

缪子衿
策展人
足够的策展预算不是高质量展览的硬性标准。充足的预算或多或少是展览制作的加分项,但在展览史上,不少艺术家、策展人都曾有过基于有限的预算以及自我组织的方式创造展览空间的实验。
即使预算充足,从开始构想方案到最终实现展览 ,艺术家、策展人都需要不断进行协商和调整。有时候需要我们判断的不是“首先牺牲”而是“最终要坚持”什么。
无法计算。不同规模的展览会产生相应的艺术家材料费、运输保险、布展撤展、媒体宣传、差旅招待、展出空间自身运营等一系列费用。这些相对可见、可控、可预测的花销有时候会由非营利机构或商业画廊承担,然而我们无法计算彼此付出的时间成本以及情感劳动。


缪子衿于2018年底策划的“登录舒适区”展览现场,泰康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