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苏桥 全世界都在追捧70、80后
作为艺术品市场的专家人士,李苏桥的行踪一直很难被把握,他游走在世界各地,虽然同时也是北京空间负责人,可他的画廊一直处在放养状态。如果不是这次采访,我尚不清楚原来北京空间在去年年底推出的那场冷抽象展实际上是他个人新近的收藏趣味所在。谈论市场热点,李苏桥态度很鲜明,他主要负责帮国内藏家购买西方近现代艺术,为自己的收藏增加70、80后。
Hi艺术=Hi 李苏桥=李
拍卖不推动学术,只影响市场
Hi:基于你个人对过去五年当代艺术市场的观察,你得到的结论是什么?
李:一个是当代艺术收藏的机构和个人的总数量没有太大变化。而为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依然显得很蓬勃,整体购买量是增加的,这意味着数字背后的这些作品一定是被频繁交易过的。根据每个人或者机构财富体量的不同,以及购买的机会成本的不同,基本上那些频繁出现在市场被交易的作品已经尘埃落定了,该换手的都换手了,没什么作品是被严重低估,也没什么人在今天是被严重高估的。经历2006-2009年这个时间段,加上这几年的冷静的沉淀,我认为市场已经比较回归客观和冷静。
第二点就是大部分西方藏家都不再对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持有巨大兴趣,这是个不争的事实。MoMA、古根海姆或者泰特也好,都会有个别中国当代艺术的展览,但这都是凤毛麟角的展讯;或者说MoMA在受捐一千件以上的作品时加入一件中国的作品被捐,这能是中国文化的巨大荣耀吗?我真没有觉得。我们当代艺术的从业者,这么努力地去获得西方的认可,完全没有必要。西方真的对中国当代艺术没有太大兴趣了,但他们对一些年轻人,20万美金以内低价位的东西仍然在买进,贾蔼力也好、王光乐、陈飞、郝量、何翔宇等等,他们依然买的原因就是便宜。我相信等小刘韡作品价格变成1000万人民币,市场的主力一定是华人。
Hi:从2006年到现在,市场的热点发生了哪些变化?
李:算起来差不多八年时间,变化肯定是有的。2006年以前最有名的艺术家是海外的四大金刚,到最后市场营造出来的交易明星被称为F4,但这不是派别,只是市场的一种简单通俗叫法。后两三年又发生了变化,市场不认同这个比较幼稚的强加给别人的简单粗暴的归纳,又出现了所谓的新F4,其实也可以叫F5,周春芽、刘炜、刘野、刘小东、曾梵志等艺术家受到新一轮的热捧。去年以后,大家意识到市场需要新的热点,又有一些新变化,开始转向70后、转向水墨、转向绘画感更强一些的被遗忘的一些所谓“新绘画”艺术家。
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原则上是被二级市场控制的,所有的发言权都在二级市场,所有数据的归纳、分析也来源于二级市场,而且最可怕的是,大部分金钱也是支配在二级市场,现在踏踏实实在画廊买作品的也就是乔志斌等为数不多的几个人(这里忽略了几个动机清晰的直接购藏于艺术家工作室的基金)。可拍卖行作为二级市场的主体是不讲艺术道德的,它讲的道德就是为股东盈利,为委托方服务,不需要输出文化价值,甚至连真伪都不管。当然也有拍卖行在这个过程中做得好一些,推一些满足别人文化需求的东西。可总体而言,拍卖行不推动学术,只影响市场。
从前的热点再轰动只能等他们“离婚”了
Hi:近两年二级市场的新热点呈现出非常分散的局面,你看好哪个板块?
李:经过八年时间,中国当代艺术大部分作品已经充分交换过了,未来的两三年没有再交换的可能性。那些重要的作品已经名花有主,跟富人结婚了,等他们离婚需要很长时间,所以那些天价作品不太可能再成为新的交易热点。不是说这些艺术家从此消沉了,而是他的作品被锁住了,只有离婚再闹出风波了,结婚的热闹已经过去了。比如说周春芽的《红石》、《剪羊毛》、曾梵志的《协和医院》、《最后的晚餐》,这些大婚礼已经结束了,刘小东的《三峡》结婚比较早,也有可能今天离婚。艺术品交易的事件真的是这样的,结婚轰轰烈烈,但已经过去了,离婚又会引发一轮市场效应,所以我们等它离婚。
也就是说,从交易来讲,大部分重要作品已经各就各位,尘埃落定,在里面再创造市场奇迹的可能性很难。于是大家纷纷寻找新热点,有人选择当代水墨、有人主要推70、80后,有人选新绘画、有人选抽象、有人选西方艺术,不管怎样地球没有崩溃,大家还在向前看。我个人比较简单,我现在主要是帮中国藏家买西方艺术,买70、80后给我自己的收藏。
Hi:会不会觉得国内70、80后作品价格偏高?
李:如果就70、80后板块来讨论价格,得出贵得离谱这样的判断是很傻的。很多人就会拿二级市场的价格来讨论,可是在西方同龄的艺术家很少有作品在拍场上出现,也就无法对比了。其实西方70、80后的作品也在被追捧,有些也是特贵,有些到了差不多50-100万美金,我们大部分人无法看到人家画廊的交易情况,只看到很小的一个局部,就粗暴地认为中国现在的70、80后价格太高。其实,如果了解西方画廊所为,了解西方重要的70、80后艺术家的成交情况,一定不会吃惊了。对70、80后艺术家作品的追捧,这是全世界都在发生的事情。
Hi:国内藏家追捧西方现代艺术,这会侵占当代艺术的市场份额吗?
李:大概五年前,很多做拍卖的同事们说,做中国当代艺术真是很辛苦。一方面,我们要努力游说收藏近现代中国绘画的藏家去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参与中国当代艺术的市场,这个工作做了很多年,可是失败了。第二方面,我当时就认为未来西方艺术一定会冲进中国艺术市场,冲进来后分流掉的资本不会来自近现代书画、也不来自古代艺术,一定是来自当代艺术。我甚至悲观地感到,一个对当代艺术有兴趣的中国投资人,如果他在艺术资本市场上的预算是2000万,结果他可能只在中国当代艺术市场投200万,剩下1800万都可能跑西方现代艺术市场去。今天仍然有很多的人试图阻止这样的事情发生,但我认为这是不可逆转的。
抽象作为一个稳健板块会慢慢更热
Hi:从你的判断来看,抽象艺术成为当下热点之一的原因是什么?
李:尽管很早的时候,我帮助国内拍卖公司做过赵无极的征集,当时六七张赵无极作品全部流标了,因为出场太早了。今天,我相信抽象艺术中的东方美学跟近现代书画很多的审美趣味是一致的,事实证明,透射着“意境”的中国美学思想的这类抽象艺术是能够打动中国藏家的;而另外一类像丁乙、王光乐这样的艺术家,我很难把他们的作品归到哪一类,但随着中国人不断地接受西方的市场和艺术资讯,心态也会逐渐开放,也会慢慢接受。我本人也是一个买家,大概一年前我把我所有的作品倒了一个遍,我现在认为放一些冷静的抽象作品在家里很舒服,我很多有钱的朋友看了也非常舒服,他们想拥有同样的作品。我认为这种心态一定会蔓延的,如果中国没有,那我们就买西方的,很简单。
Hi:所以你很看好这个板块的前景?
李:有个叫克利的西方人说过“艺术不是为再现可见事物,而是要变不可见为可见”,抽象艺术会是一个非常稳健的板块,西方的艺术市场已经为此提供了一个成熟的判断依据。中国的抽象艺术目前已经开始热了,慢慢会更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