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24展,北京民生能否成为帝都当代美术馆的“扛把子”?

作者:张朝贝 2017年7月7日 专题话题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外景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外景
从2015年6月算起,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已经走过了两周年的历程。作为北京地区位数不多的活跃的美术馆,在过去的700多天里,北京民生共举办了24场展览、200多场活动,其中不乏诸如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民生二十周年行庆藏品展、向京大型回顾展等大型群展及个案分析。如果从当代艺术环境来看民营美术馆的运营状况,《Hi艺术》曾在一篇话题采访中提到,北京的美术馆似乎急需打一针“鸡血”。那么作为后起之秀,对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未来,馆长周旭君、和与民生在合作中结缘的艺术家、策展人又寄寓了怎样的期待呢?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周旭君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周旭君
Hi艺术=Hi  周旭君=周
Hi:回顾过去的两年,如何看待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这一路走来的历程?
周:两年是一个时间节点,对美术馆来说,还是一个开端,是朝着目标前行的启航。回顾这两年的历程,我非常感谢我们的团队!应该说我们是一个有目标追求的美术馆,开拓勤勉,踏实努力,为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确实付出了很多,有心血、有汗水,还有许许多多本该属于个人的休息时间。令人欣慰的是,美术馆两年的发展逐步获得了外界的肯定和认可,也取得了一些还算不错的成绩。两年内我们举办了24场展览、200多场活动,吸引了200多万现场及线上观展人群,得到了业内外的广泛好评,在各大专业媒体评选的年度机构、年度展览、年度艺术家、年度策展人优秀榜单上均有名列,还获得了“年度公众影响力”等荣誉。此外,我们的品牌展览之一“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项目得到了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专项资助;邬建安、汤南南两位2016年的个展年轻艺术家入选2017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展览。显然,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正在成为一个学术、先锋、开放、包容的中国当代艺术重要场域,为首都北京构筑了一个跨界思想碰撞,实验艺术生发和激发创造想象的文化活力平台。

Hi:作为北京为数不多的活跃的当代艺术民营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运营理念是怎样的?
周:我们是中国民生银行创办的美术馆,是民生银行作为上市企业履行社会责任、进行文化公益事业的一项创造性成果。创新是民生银行作为中国第一家民营银行的先天基因,这种创造性也融入到了民生美术馆的血液里。另外运用金融管理的理念运营美术馆也是民生美术馆独特的地方。美术馆作为一个非盈利文化机构,运营方式虽然和金融企业有所区别,但管理在本质上是一致的。比如金融机构强调服务意识,注重制度建设和严格规范的工作流程,引入项目管理理念,重视风险控制以及工作效率和结果导向,这对于美术馆的健康运营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我们毕竟不是金融机构,所以在运营管理中必须尊重文化艺术自身规律去开展工作,比如在机构、学者、艺术家、策展人合作的过程中,我们就会更多的考虑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充分讨论和协商,包容各种不同的观点和想法,让他们在美术馆这个平台上碰撞出更有力量的东西。显然,把文化规律和金融经验有效结合起来,是我们美术馆运营管理的理想方法,也是我们正在探索的一条运营道路。

Hi:北京民生美术馆的展览更多为大型群展?美术馆展览偏向的类型是怎样的?艺术家和策展人是如何选择的?
周:我们是有清晰的展览线索的。我们根据自身的发展定位和办馆理念,构建展览体系,主要是在当代艺术中的主题性研究、年鉴研究、艺术家个案研究、青年项目研究、国际交流五个方面展开线索。我们不存在特别偏向某种展览,也不存在特别青睐某种类型的艺术家或策展人。美术馆在开馆之初提出要有四个特性:学术性、先锋性、公共性、开放性,总的来说这也是就取舍展览的标准,凡是符合这四个特性的我们都会邀请或接纳,再根据具体情况探讨实施的可能性。
当然,我们非常重视展览背后的学术研究工作,希望美术馆呈现的是有学术含量的展览。比如每年举行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这个系列展览是我们的品牌展览之一,也是持续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的项目。这个展览就体现了一个重要的学术研究方法:对当代艺术的梳理。朱青生教授带领的北京大学图像与视觉研究中心持续十几年,一直进行着“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编纂,记录着中国当代艺术每一年的历史进程。而2015年开始,我们美术馆和他们则一起把记录在书上的平面的历史,通过展览的方式进行立体的呈现,让每一个参观展览的人会对中国当代艺术每一年的风貌和变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了解。我想这种展览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是大有益处的。
MS美术馆之夜:共振
MS美术馆之夜:共振
MS美术馆之夜:共振
MS美术馆之夜:共振
Hi:如何看待当下民营当代美术馆在北京的发展条件?
周:北京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国际化的大都市。从美术馆的角度上看,这里不光具有最丰富的当代艺术家资源,同时也有一个更完整的当代艺术系统,所以民营当代美术馆在北京发展的先天条件还是很好的。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看到上海在当代艺术方面的发展和崛起,特别是近几年我们都能够感受到上海的活跃繁荣和市、区两级政府对民营艺术机构支持的力度。前段时间清研智库为北京市文资委调研进行的关于“民营美术馆的经营困境与发展创新”的研讨会上,我就提出希望北京能够把民营美术馆纳入到更多文化支持和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范畴,有利于促进首都北京的艺术繁荣和文化活力。

Hi:每年美术馆运营中的资金的来源都有哪些、能否自负盈亏?美术馆是否有自身的造血机制?
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现阶段的运营成本主要来自中国民生银行公益捐赠运营资金,并通过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的渠道实现资金落地。资金筹措是美术馆的生存基础。在现实经济环境下,民营美术馆的运营压力非常大。我们虽然有中国民生银行作为最大赞助人的支持,相对而言压力会小一点,但是离一个大体量的美术馆的运营资金需求还是有不小的差距,需要自我造血去补充。为此我们专门成立了商务财务管理部,负责开发拓展美术馆的商务运营模式,建立自我造血机制。我们努力展开多渠道筹资,引进多元社会赞助,拓展空间运营与品牌合作,开发艺术衍生品销售,争取政府项目支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以更好地维持美术馆的日常运营。

Hi:在未来有怎样的预期和展望?希望在当代艺术生态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周:业界有观点认为,中国的当代艺术从批评家时代、策展人时代走向了美术馆时代,这对于美术馆的未来发展既是机遇也是警示,可以说对于美术馆的专业化和民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会始终坚持以民间的力量支持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对于未来也充满信心:一是会加大力度深耕学术,更加注重文脉相承和文化基因激活,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梳理与书写,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界获得更大话语权发挥一份民间的推动作用; 二是向公众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交流公共服务平台,吸引更多人参与到先锋艺术、前沿学术、跨界碰撞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中,为首都北京不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激发城市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三是进一步致力于民生银行“百年民生”的宏伟愿景,力图将美术馆打造成专业化、国际化和具有前瞻性的公益文化机构。 
两年24展,北京民生能否成为帝都当代美术馆的“扛把子”?
朱青生:正如馆长周旭君有一天所说,民生现代美术馆虽然是一个民营美术馆,但却没有任何一种个人力量去决定它的各种事物和方法,而是纯粹按照美术馆的规律来建造,形成于特殊的社会情况之下。一般的民营美术馆很可能成为一个经济体,或者一个权力意志的代表机构,而民生银行作为一个巨大的社会责任体,建造的美术馆就和公共美术馆具有了相同的性质和功能。

事实上,我们作为客座的策展人,在民生美术馆这样的地方去策划一场展览,跟在公共美术馆策划展览比较像,而和被一般民营美术馆的老板去邀请做一场展览则不太一样。更多地,我们关心的是这件事的公共利益和学术价值何在,而不是基于一个特殊的选题或一个特殊的目标。这也是我们的切身体会。
徐钢:白明在北京做这次最大个展之前一年多,大概是2016年初,他跟周馆长找到我做策展人。虽然国际上很多知名策展人都跟他合作过,可能觉得我对传统的关注和国际经验更适合,所以一拍即合。后来他在堪萨斯做个展,我就从美国的家开车过去看,他在美国受欢迎的程度大大超过我们所了解的范围。

我觉得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独特性在于传承,它在当代艺术领域经营了很多年,不管是以前在北京的收藏,还是上海两家民生美术馆的各种实验,积攒了很多这方面的经验、艺术家的资源。虽然只有两周年,但它跟之前的历史是相连的。我很喜欢北京民生做的个案研究,几乎每一个都非常有特色,不管像是方力钧这样的成名艺术家,还是参加威尼斯双年展之前相对不为人所知的汤南南,我们可以看到它挑选艺术家眼光非常独到。我期待它继续做下去,不管是大气候还是小气候的影响,也希望民生银行继续投入当代艺术领域,做中国当代艺术真正的带头羊。
邱志杰:第一次跟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合作就是开馆展了,既作为艺术家也作为评委参加。和民生很熟悉了,从筹建之初就一直在期待,两年的运作下来,中规中矩,质量第一。
舒可文:我在北京民生做的是“线索·3”的展览,我们当时跟周旭君馆长念叨,它既不是个展,也不是一个主题清晰的群展,而是有关中国当代艺术生态的一种观察方法。后来周馆长给予了全面的支持,从策展到安排画册,美术馆的团队很给力。

北京的美术馆环境,相比于上海可能比较单薄。在上海的美术馆群中,很容易确立一个馆的特色。在北京这个环境下你要说它的特色好像还不是时候,它刚开了两年,尽量多层次、多角度地扩大展览类型,保持着一种很开放的姿态,可能是更符合它的角色,所以才被寄寓了很大的希望。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
方力钧:第一次在北京民生美术馆办展览是由舒可文老师策划的展览“线索·3”,这个展览是一个持续性的系列展览,第一次是2005年,是我和王音、杨茂源、萧昱四个人,舒老师是策展人,后来就想把这种形式延续下去,我们四个每五年对个人的工作做一次梳理,2011年举办了第二次,2016年在北京民生举办了第三次展览。今年下半年,我还有个个人展览在北京民生美术馆举办,现在还在筹备。

北京民生美术馆虽然刚成立两年,却极富历史感,收藏了许多重要当代艺术作品,也收藏了不少我的作品,它的独特性就在于它是民营美术馆,没有太多的限制,在呈现展览和想法的时候能够尽可能的保持展览的独立性,另外,北京民生文化艺术基金会也一直在赞助我的大学文献展,非常感谢他们的支持,也希望民生美术馆越做越好。
李磊:2015年我到即将开馆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看望周旭君馆长,我们讨论了中国当代艺术的主体性、多样性和实验性等问题,我针对改建后的美术馆的巨大而强悍的空间提出了“空间艺术”和“集成艺术”的概念,周馆长说:“就在这儿做吧,我们支持你。”经过一年多的准备,2016年底推出了“天女散花——李磊艺术展”。

我们不要强调“民营”,因为不管公立还是民营,美术馆的职能和社会责任是一样的。从开馆两年多的情况来看,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强调文化创新和历史梳理相结合、知识生产与社会服务相结合,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的优秀艺术家和活动都愿意在这里聚合,其社会效益是非常积极的。当然在发展过程中还有许多困难,我觉得关键是不忘初心、保持定力,如果多年后回过头来看,我们会发现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贡献是历史性的。
向京:2016年9月由周旭君馆长邀请举办的我个人21年来的第一次回顾展和近五年的新作展,据我所知,应该也是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第一次做整馆规模的艺术家个展。北京有那么多的艺术家和艺术事件,但北京太缺美术馆了。在现有的艺术生态里,任何一个民营美术馆都生存艰难而值得珍惜。作为新鲜血液,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银行背景和在北京上海两大城市的战略布局,都是它的独特之处;它的收藏体系,应该也会在未来慢慢显现价值。

最美好的愿景就是祝福民生美术馆和国内民营美术馆一道步入职业化的漫长道路,多做好展览和学术研究工作,伴随中国当代艺术共同成长。最朴素的期待就是,国家能给予民营美术馆更多的优惠政策,更多的企业能为这样的公益事业添砖加瓦。
五年一次的“线索·3”
五年一次的“线索·3”
五年一次的“线索·3”
五年一次的“线索·3”
夏小万:我来民生做展览之前,当时本来已经筹划了一个个展,大概有一年多时间了,最初是联系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来做,因为时间拖了下来。后来在吃饭的时候认识周馆长,谈了之后就敲定在民生来做这个展览。它不是一个很早之前就确定的事情,大概有半年的时间吧。我很少去了解场馆有什么特点,印象中的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是一个比较全方位的美术馆,它在当代艺术的范畴来做展览,但不是一个单线条的专题性的,覆盖面比较大。
白明:周旭君馆长在比较早的几年,就希望我能在民生下属的艺术机构里做展览,包括在炎黄艺术馆的时候,这个提议已经有三四年了。因为那段时间我比较忙碌,而且对于自己在美术馆的展览比较慎重,所以好像没有特别积极呼应。从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到我的展览之前,期间办的展览也都特别重要,后来我的展览就确定在了今年四月份。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改造得很好,它的空间非常有语言张力,在这样强势现代环境下,对我的作品也提出了挑战,曾为此做出了展示上的调整。民生美术馆有一个非常好的团队,我们期间沟通过多次,光是关于展陈的集体性会议就举办过四次。它从成立到现在时间并不长,但所办的展览都能引发关注和持续讨论,展览理念也很好地切入当代艺术的社会生态。我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未来非常看好,它对当代艺术的推动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张大力:第一次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做个展是2016年7月份,但之前在上海、北京的民生参加过联展,包括它的开馆展。跟民生美术馆的系统有很多交流,他们对我的作品比较了解,后来做了一个个展的项目,就是我的大型雕塑展,我觉得是一个很成功的展览,民生美术馆也很重视,馆长和工作人员给了很多的支持,新作在新馆大厅里的呈现效果也很特别。

作为一家民营美术馆,民生美术馆很专业、很有经验,之前在上海也做了很多展览,它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支持和收藏系统都非常棒。从北京当代艺术的生态来看,民生美术馆应该是最好的。不仅仅是它的空间、团队,更包括他们对当代艺术的理解。我觉得民生银行下属的民生美术馆在民营企业里开了一个很好的先例,它们对新的文化的支持和态度,对企业来说也是一种双赢。优秀的企业就是有对文化和深邃思想的追求,而且美术馆的展示和对当代艺术的研究都做得非常专业,从这点来讲,我觉得民生做到了。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向京大型回顾展+新作展
汤南南:我觉得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是中国最好的美术馆,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对艺术本身的尊重。就说我的例子,美术馆舍得用最好的档期,用最好的空间为我这样一个没有名气的艺术家做一个大型的个展,这在国内甚至国外我都觉得非常罕见的。所以我觉得中国多几个这样的机构,中国艺术的活力会更加突出。

官方艺术机构要考虑政府的诉求,民营美术馆也有商业运营的考虑都会束缚展览的艺术诉求。但民生美术馆不是,不仅是我,在我之后北京民生做的一系列展览都体现了对艺术本身的尊重。我希望北京民生美术馆可以继续像支持我一样,去支持其他在艺术上有真正贡献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让北京民生美术馆的展览记录变成记录着这个时代中国艺术成长的过程。
刘成瑞:第一次在民生办展览是民生美术馆开馆展田野调查单元,我参与策划了“更远的鹰”项目,事关澜沧江源头杂多县一孤儿学校,最终呈现是一个展览和一篇学术报告;民营美术馆、国营美术馆和各实验艺术空间共同实行着“美术馆”的职责,在我看来北京民生很的独特性在于展览比较接地气,比如每年一届的年鉴展。另外,去年我在民生美术馆的做行为现场时让我感受到美术馆强有力的仪式感,这种仪式感能获得一种有效的距离。我期待所有以美术馆命名的公共空间都能有气质,有理想,有远见。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