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埃尔·苏拉日 比黑色更黑的黑色之外

作者:静竹 2014年4月28日 专题人物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决定借皮埃尔·苏拉日(Pierre Soulages)个展之机介绍这位法国最成功的当代艺术家时,我小心翼翼问负责展览的公关公司,已经94岁高龄的苏拉日还能否接受采访,不想得到的答复是艺术家忙于新作个展作品的收尾工作,因此推荐采访与他相识超过十年的Emilio Steinberger。整个采访过程中,Emilio Steinberger最常重复的词便是:独特。

1955年作品,由Burton Tremaine夫妇捐献给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 Image courtesy: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1955年作品,由Burton Tremaine夫妇捐献给华盛顿国家艺术画廊 Image courtesy:the National Gallery of Art, Washington
法国最贵的艺术家
 
从二战之后,法国这个从“太阳王”路易十四开始就是西方世界文化艺术中心的国家逐渐丧失影响力,沦为充斥着爱罢工的傲慢美食家的国度。若论艺术市场,中国、美国、英国都排在法国前面;若论艺术创造力前景,全球年轻的艺术家都向往纽约、柏林和伦敦。提起法国当代艺术,唯一熠熠生辉的就是皮埃尔·苏拉日的大名了。
 
2013年6月26日,伦敦的苏富比当代艺术夜场拍卖中,苏拉日1959年创作的一件195×130cm的带有蓝色线条的画以433.85万英镑价格成交,苏拉日即成为“单品拍卖价格最高的法国在世艺术家”,简称“法国最贵的”。他的作品被全球上百家美术馆收藏,2006年在苏富比巴黎的拍场上创下111万欧元纪录,2013年在佳士得伦敦春拍以380万英镑成交,6月就增长到433.85万,近十年内作品价格涨幅超过400%。
 
这位身材高大的画家,一生专注于黑色这一种颜色,从1947年第一件成熟的作品问世,迄今六十余年,如今94岁高龄仍在继续作画。年轻时,苏拉日的作品有一种原始感的力量。他12岁时由老师带着去Saint Foy的修远中参观,对十一、十二世纪罗马艺术产生兴趣,故而喜作大尺幅画作,最初用胡桃色,之后用黑色的线条或色块,与蓝色、黄色或白色结合,提高黑色的亮度,令人想起东方的书法。近年来,他的作品那种未经雕琢的粗粝感消失,画作气质更加厚重凝炼,依然充满力量。
2013年12月12日作品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2013年12月12日作品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发迹于纽约的法国艺术家
 
苏拉日1919年出生在法国南部的罗德兹(Rodez),年轻时就离开了。他说,他最喜欢这座城市的颜色,“并不色彩斑斓,也不是巴黎那种漂亮、世故的灰色。若说巴黎是雕琢的世界,这里则是朴素与忠诚的世界。”尽管苏拉日多年来最熟悉的城市是巴黎和纽约,罗德兹的影响一直无法磨灭。从二十多岁在艺术学院遇到Colette和她结婚后,两人在一起已经超过七十年。Emilio Steinberger告诉我们,他们两人一直十分亲密,没有其他活动时,苏拉日就和妻子一起泡在巴黎的工作室作画,过十分简单的生活。

然而,他成为如今“法国最贵的”艺术家,一开始和法国倒没有什么关系。艺术家曾在采访中说:“法国人一开始直接扼杀我。在巴黎,他们发觉我的存在纯粹是因为有外国人对我的画儿感兴趣。”1948年,他的作品出现在德国的群展中,吸引了MoMA策展人James Johnson Sweeney的注意,将苏拉日的作品介绍到美国。从那时开始,苏拉日频繁飞往纽约,他的作品在美国许多地方频频展览,迅速被美国民众接受。他与传奇画廊主Sam Kootz合作,直到Sam Kootz画廊在1966年关门。也是从这段时期开始,苏拉日在学术界和市场中得到良好的反响,逐渐成为世界知名的艺术家。

那时的美国,正是抽象表现主义兴盛的时期,苏拉日和罗斯科、德·库宁、纽曼等知名艺术家结下友谊,与美国的频频接触也潜移默化影响了这位艺术家。二战后,由于经济迅速发展,美国的政治、文化在一种乐观的情绪中兴盛,压过了英、法、德等老牌资本主义帝国,纽约积极地取代法国成为世界艺术中心。对于其他国家的人来说,美国代表了全新的自由和无限的可能,蕴藏几欲喷薄的炙热。这里没有难以打破的规则,没有长幼秩序的桎梏,没有被压抑的理想。苏拉日的美国就是这样的美国。
黑色之外,黑色与光
 
在Emilio Steinberger看来,苏拉日的作品中虽然有不少看起来类似抽象表现主义,他本人也与不少这一流派的艺术家交好,但由于他并未使用绘画作为表达感情与情绪的工具,因此不能将他归于抽表主义:“苏拉日不属于任何特定的群体,他是以个人在创作。”
1979年,已经享誉世界的苏拉日摒弃自己之前的创作理念,开创了全新的系列“黑色之外(Outrenoir)”,研究此系列一直至今。从此时开始,苏拉日延续自己对黑色的衷情,完全只使用黑色一种颜色。他称黑色为“源头”,说它“既是一种色,也是一种非色”。黑色的颜料在画布上形成不同形状的表面,从不同角度反射光线。因此,苏拉日说这组作品并非“单色(monochrome),而是单色素(monopigmentaire),光成了画面中的另一种颜色,或者另一层空间,以如此简单的颜色和方式,形成不同视觉效果。高更说过:“一公斤的绿色,比100克同样的绿色更绿。”而在苏拉日画中,裹挟光线的黑色,比黑暗中纯粹的黑色更黑。
2013年10月19日作品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2013年10月19日作品 Soulages Archives, 2014 Photo: © Vincent Cunillère
Hi艺术=Hi  Emilio Steinberger=ES
 
高辨识度的力量
 
Hi:Dominique Lévy画廊为什么决定这个时候和贝浩登画廊合作举行苏拉日的大型个展?
ES:因为艾玛努尔(Emmanuel Perrotin,贝浩登画廊创始人)和我都从很久以前就了解苏拉日的作品,对他感兴趣。这位国际上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已经有十年没在纽约举行过展览了。这次展览会占据整个建筑四层的空间,主要部分是他14件“黑色之外”系列的新作,和他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作品。那时候,苏拉日在美国比在法国名气更大,展览更多,他和纽约以及美国之间有很深的联系,因此这组作品可以和他的新作形成对话。
Hi:你认为,我们可否说苏拉日是从美国开始赢得国际声誉,成为成功艺术家?
ES:我觉得完全可以这么说。他1948年第一次被James Johnson Sweeney发现,这位当时MoMA的策展人后来成为古根海姆美术馆负责人,一直支持苏拉日。苏拉日第一次在Sam Kootz展览时,起初人们对他的作品还有点怀疑。因为,那时候美国和欧洲的画家之间有种竞争气氛。但是他的作品和其他任何法国画家不同,十分特殊且十分个性化,所以很快美国公众和艺术家们就接受了他。
Hi:苏拉日创作“黑色之外”系列已经超过三十年,这期间他是否也有一些变化?
ES:黑色一直是他作品中最主要的颜色,这一部分而言没有很大变化。的确,在这一系列中也有一些改变,主要的在于他如何使用颜料,改变的局限在纯粹的对光和黑色的运用中。他会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塑造画面表面的效果,比如用不同型号的刷子,或者金属或木制的一些工具。整个“黑色之外”系列展现了黑色在不同光线下的变化,光线几乎成了另外一种颜色。
Hi:苏拉日为什么可以取得如此大的市场成就,成为售价最高的法国在世艺术家?
ES:第一,他的作品有很高的辨识度,这种富有力度的黑色绘画配合鲜明的颜色,是一种超越国家和文化限制的,国际化的语言。而且,他的作品非常独特,吸引许多观众的注意力。随着时间的推进,苏拉日从1979年开始进行“黑色之外”的创作,那时他已经有超过三十年的绘画史。我们很少会看到这么成功,在这么多重要美术馆中举办过大型展览的艺术家忽然进行这么剧烈的转变。我们经常会观察到,随着一些艺术家年龄增长,他们的作品会越来越弱下去,不那么有意思。但苏拉日反而相反,他近期的作品非常紧绷,富有力度。这也是他吸引大家的原因之一。
1966年休斯顿美术馆举行的苏拉日回顾展 © Soulages Archives, Paris
1966年休斯顿美术馆举行的苏拉日回顾展 © Soulages Archives, Paris
不特别法国的法国人

Hi:除了作为一个成功的艺术家,苏拉日在生活中是什么样的?
ES:他人很好,很有冲劲,身材高大,一点也不像你想象中五十年代的法国艺术家那种矮小傲慢的形象。他不是特别法国,很有国际视野。不过,他热爱美食和红酒,非常优雅也非常智慧,从这一点来说像是我们印象中的法国人。他很喜欢诗歌,喜欢古代文化,还特别喜欢橄榄球。他是个橄榄球专家,自己会打,还有时候在法国的一些报纸电视上发表自己对橄榄球比赛的想法。
Hi:能否请你介绍一下今年5月将开放的苏拉日美术馆?
ES:苏拉日美术馆选址他的故乡罗德兹。因为他本人不希望开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个人美术馆,所以美术馆中的一个部分——一大部分,将近500平方米的空间都会用于举行其他各国艺术家的展览。这将会是一个活动丰富,很有内容的美术馆。
Hi:据我说知,在美术馆中开辟空间用于展示其他艺术家的作品,这在知名艺术家的个人美术馆中并不常见。
ES:是的。苏拉日不像是大多数艺术家。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