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鉴展为什么连续三年成为北京民生馆生日趴的标配?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 2018年8月7日 专题话题
自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开馆以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便在此“落户”,并且开幕式一直作为美术馆的周年庆的一部分,足以证明北京民生对该展览的重视程度。今年6月,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刚过完三岁生日,同时也是年鉴展第四次在北京民生亮相。对于一家在北京地区活跃度首屈一指的美术馆来说,年鉴展可能只是北京民生众多主题展、品牌展的一员,但身为年鉴展策展人的朱青生,和美术馆馆长的周旭君,都不约而同地谈到了年鉴展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意义,以及美术馆受众对年鉴展的重要性。
(文末附“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名单)
 
年鉴展为什么连续三年成为北京民生馆生日趴的标配?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展览现场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展览现场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策展人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国际艺术史学会主席、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策展人
▶ 年鉴展不是一个策划型的展览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已经是第四次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举办,在展陈上对策划团队提出了哪些要求?
朱青生(以下简写为朱):年鉴展不是一个策划型的展览,所以我和滕宇宁作为“策展人”和我们的团队更确切地说起来应该是“档案管理者”。年鉴展不是在创造一个展览,而是把别人创造的展览进行一种集中呈现,让大家在这个展览中可以看到全国过去一年全部展览的梗概。展陈视觉上,不是为了寻求过分的华丽或者特别,而是要稳定、扎实、清晰准确地反映过去一年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情况。
Hi:从展览现场来看,装置、影像占了大部分,这和2017年整个当代艺术的面貌有哪些关系?
朱:艺术首先是“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显现”,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当代艺术尤其如此,因为当代艺术注重政治的当代性和艺术的当代性,与时同行,与时共进;其次,当代艺术不仅仅要对社会有直接的反映,还要包含对各种社会现象的批判。“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6”就总结了两个趋势:其一是自媒体/众媒体正在分离景观社会,形成分散视点和超出理性、性质杂乱的状况;其二是新技术正在改变着艺术的整体样貌。2016年非常关键,新媒体的作用已经结出了政治的后果和社会的演变,世界的变化就是特朗普上台和英国脱欧;2017年的情况就更为复杂,甚至出现了Facebook被揭露的信息泄漏事件,也就是说新媒体的问题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问题。
陈界仁 《空中之地》 蓝光光碟、黑白、有声、单频道录影 61′07″ 2017
陈界仁 《空中之地》 蓝光光碟、黑白、有声、单频道录影 61′07″ 2017
新媒体在中国的普及度又格外高,尽管未必是技术发展最快、最前沿,但其使用率最广,切入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最为复杂。中国现在就连卖东西的小贩都用了二维码收款,这完全开启了一个全新的时代。既然有这样的时代,一定有相应的反应。艺术家是对时代和反应最为敏感的群体:既然社会生活有如此大的改变,就一定会有敏感的人拿它来做艺术,所以中国出现新媒体艺术的全面爆发是意料之中。
Hi:除此之外,这次的展览还有哪些变化?
朱:年轻艺术家对社会体验性的表达和批判,是今年最大的亮点之一,特别是几位年轻女艺术家如胡尹萍、冯琳、曹雨的作品,把女性艺术从形式感中解脱出来,像柔软的剑,直刺问题要害,在对手还没有太多的感觉时,已被击中。当然像张增增那样的刻骨铭心的父子冲突和曲折的和解,也不仅是私人的体验,而有更广泛的社会象征意义。第二是对新媒体进一步的试验和反省。“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还选中了我的作品参展,不是因为我是主编才被选入——《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已经编写了13年,我的作品在2017卷是第一次入选。原因是2017年上海喜马拉雅美术馆馆长王南溟做了一次我的个展(“滚!”在当下:朱青生作品1994-2004),主题是反省媒体、批判媒体的,这也是当代艺术比较注重的方向,因为媒体为人类带来延伸的同时,也同时带来了困扰。
▶ 年鉴展的目标是以当代艺术做公民美育
 
Hi:2017年进入年鉴展的一些艺术家如葛宇路,其作品是有艺术圈之外的社会影响力的,所以除了作品本身的艺术性,社会影响力也是这次年鉴展的入选标准吗?
朱:我们是当代艺术年鉴,而不是社会年鉴。我们的工作标准首先是看一个艺术家的作品是否有突破性、开创性;第二是艺术家用了已经被反复用过的方法后,能否将一件作品完成得又动人又完整;第三点就是前面提到的最重要的方面,无论艺术家用了哪种方法创作,都能够反映社会的真实问题,揭露现实中的、一般人看不到的深刻;我们工作的第四个标准,是关注成功艺术家的最新活动。我们的“中国现代艺术档案”自1986年起已经做了近32年,留存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艺术的整体情况和最新表现,是一份中国改革开放历史的专门图像档案。我们对所有今天的当代艺术家都有过关注和记录,也会持续观察和研究。
葛宇路 《葛宇路》 尺寸可变 装置  2016
葛宇路 《葛宇路》 尺寸可变 装置  2016
Hi: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是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重要项目,刚刚还获得了第十二届AAC艺术中国的“年度出版物大奖”,因此在选择艺术家的标准以及展览的把控上,展览是否也担负着一定的导向性角色、社会责任感?
朱:我们一直希望能够扩大年鉴和年鉴展的社会影响力,但这其实是我们的短板,影响力一直没有做得非常突出,按照一位同行的说法,就是“你们低调到别人不知道”。我们主要的目标是还想用当代艺术做公民美育,特别是儿童美育,这不是说单单让小孩子来看一个漂亮的东西,听一首美好的乐曲,这当然很重要;但是教给一个小孩子或者普通公民具有看问题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与角度,具有一种创造精神,这才是当代艺术应该教给我们民族每一分子的素质和基础教育。这本来是我们应该做好的,我们没有做好,可能这还需要一个过程。以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为代表的美术馆、博物馆做了很多贡献,比如北京民生把儿童教育活动和年鉴展的开幕式放在同一天进行;此外,吴作人国际美术基金会的儿童美育基金正在制作专门给孩子的语音导览,会放在每件参展作品旁边。我们不仅是把美育作为一个想法,更是作为具体措施正在实施了。
周旭君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周旭君
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
▶ 年鉴展是公众了解中国当代艺术的窗口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来到了三周年,你怎么评价美术馆过去三年的工作?
周旭君(以下简写为周):开馆三年,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是十分关键的,既是自身夯实基础并体现美术馆个性品格的重要阶段,也是倍受业界期待、关注和观察的重要时期。经过三年的初创努力,应该说我们已经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基础,有效建立起学术立馆的品牌形象和适应自身特点的运营模式。可以说北京民生已经成为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创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首先我们初步建立起美术馆的品牌形象和专业信誉度。尤其在学术研究、展览、公共教育等方面,我们是按照一个较高的标准去推进工作的,根据美术馆的定位和战略目标,非常注重与优质学术资源合作和项目的系统性规划建设。开馆三年,北京民生共举办了40个展览,30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并开创了民生FAN空间、MS童乐园、展览发生场、MS美术馆之夜等品牌公共项目。我们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很多相应的好评。在北京、全国甚至国际上,这个当代艺术机构已经初步展现了它的影响力。
 
其次,我们也初步摸索出当代美术馆的一套管理运营方法。当代美术馆的运营管理是一个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性工作,作为一个由银行赞助运营的美术馆,我们在制度建设方面下了不少功夫,凡是涉及到美术馆的工作都争取做到“有章可循、有典可依”,这样一方面团队本身做事情更有目标和方法,另一方面相关合作方及外界在和我们沟通合作的过程中,感受到美术馆的专业度。
 
第三,我们初步形成了一批美术馆的核心受众。特别是通过公教和传播等工作的有效开展,使得一批公众对美术馆产生了认可度和紧密联系。当代艺术在中国社会总体来说还是一个新鲜事物,我们一直强调要通过大量的教育工作,吸引更多的人走进美术馆,走进和亲近当代艺术。据我们观察,现在特别是周末,有很多家庭比如年轻父母带着孩子,会来美术馆看展览,参加活动,甚至就是在这个空间里面呆一呆坐一坐,这是我们最感到欣慰的。我们希望美术馆是开放的,能够吸引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公众来到这里,把这里当作他们的精神“家园”。
李怒 《广场》 尺寸可变 装置  2017-2018
李怒 《广场》 尺寸可变 装置  2017-2018
Hi:2015年起,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便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落户”,并且每次年鉴展的开幕都和美术馆周年庆一起,足以证明美术馆对年鉴展的重视。最初和北大合作进行年鉴展合作的契机是什么?
周:我们美术馆开馆起便强调“学术性”的重要性,在2015年开馆之前便已经与北大朱老师及其团队进行了联系和讨论。朱老师是美术馆特聘专家理事,他的团队持续十几年进行着“中国当代艺术年鉴”的学术研究,用编年体的方式踏实而系统的记录着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进程。他们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责任感与我们美术馆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使命是契合的,所以我们和朱老师团队一拍即合,决定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这样一个高价值的当代艺术学术成果进一步转化成展览,以视觉形式呈现给研究者、艺术家和广大的社会公众。
 
这个展览举行至今是第四届了。三年的时间,每年举行的年鉴展成为国家艺术基金持续资助的展览项目,还在南京、重庆两个地方实现了巡展,现在已经是我们美术馆最重要的品牌展览项目,受到了社会公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也为我们美术馆的学术品质带来了很好的声誉。最重要的是,我们认为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其实是社会公众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与成果打开的一个窗口。当代艺术对于广大的中国观众来说,其实是需要普及和推广的。我们的年鉴展展览会设置观众留言区域,我每次有时间都会认真看一看,了解进来看展的人到底是怎么想的。从2015年开馆做第一次年鉴展到今年第四次举行,我认为来看展的公众范围其实在不断扩大,很多之前没有接触过当代艺术的公众看了展览之后,都对当代艺术产生好奇心,不管他们是否真的理解作品,我觉得有好奇心就是进入当代艺术的第一步,也让我们觉得这个展览的举行对于当代艺术的普及推广是非常有意义的。
萧昱  《易位 No.18》200×85×70cm  装置、竹子、钢筋、水泥  2017
萧昱  《易位 No.18》200×85×70cm  装置、竹子、钢筋、水泥  2017
Hi:怎么评价这一届的当代艺术年鉴展?和前三次相比都带来了哪些新面貌?
周:首先,它是一个记录历史、系统呈现的展览,在2017年发生的近3800个展览、1万2千多个艺术家中甄选出141位艺术家和他们的作品,其中邀请原作37件,其余以文献的方式作系统呈现。
 
其次,这是一个平等对话的展览,这里不看年龄,也不管资历、身份,只看作品的思想活力和语言创新的能力。
 
第三,这是一个揭示和反映当下文化观念和发展趋势的展览,通过一年来当代艺术创作的变量,反映社会思潮、文化现象和当代人的创造性反应。比如对身份、劳工、消费主义、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问题的关注和反映。从中我们也看到了新媒体、新技术等媒介运用占主导的发展趋势,反映出时代精神在艺术创作中的体现。
 
第四,这是一个鼓励实验、推动创新的展览,除了参展作品所体现的先锋标准,展览还专门设置“中转站——新媒体艺术实验室”,在近三个月的展览期间,不定期的让科学家、艺术家、史评家等围绕科学与艺术的基本问题开展跨界讨论与碰撞。
 
第五,展览的价值指向与业界的重要判断产生很好的链接,参展艺术作品均选自相关艺术机构的重要展览,尤其是中国当代艺术年鉴荣获AAC艺术中国年度影响力评选2017年度出版物大奖,年鉴展2017的参展艺术家陈界仁和曹雨分别获得AAC年度艺术家和年度青年艺术家。从中也反映出年鉴展的价值和份量。
吴珏辉 《电血袋》 尺寸可变  装置 2017
吴珏辉 《电血袋》 尺寸可变  装置 2017
Hi:在过去的三年里,似乎大型主题展、群展一直是美术馆的“重头戏”,今后在此基础上,是否考虑会引入一些面貌不一样的展览?
周:展览是美术馆最主要的业务,也是美术馆核心职能所在。我们美术馆秉持“学术立馆”的理念,过去的三年非常注重通过学术性的规划构建展览体系,已经在当代艺术中的主题性研究、年鉴研究、艺术家个案研究、青年艺术家、国际交流等方面展开展览线索,举办了多个重要展览,举办了多场高质量的国际国内学术研讨会并编辑出版了相关学术成果。展览确实是比较清晰的,也是比较丰富的。我要特别强调的是,北京民生十分注重对中国当代艺术系统性的梳理,而且这种梳理是层次分明的。比如有宏观层面的,从开馆展“民间的力量”,到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系列,到中国行为艺术三十年文献展,包括我们下半年重点项目“中国当代水墨四十年”,这都是偏向“宏大叙事”的学术建构方法;同时也有中观和微观系列的,比如“线索:3”、“后感性”等专题展览和一直持续的艺术家个案研究系列、青年当代艺术项目系列。从宏观到中观,再到微观,我们都在努力通过展览参与建构一个中国当代艺术史,以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健康发展。
 
北京民生坚持做一个有学术品格和个性特质的美术馆。当然我们也会考虑在此基础上,从展览出发设计更多和大众趣味相结合的项目,平衡展览的学术性与公共性,提升展览的公众接受度,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进美术馆,但是我们推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使命和责任是不变的。
朱小地 《容迹》  10×10×14m(装置)、205×201cm×8(水墨) 2017-2018
朱小地 《容迹》  10×10×14m(装置)、205×201cm×8(水墨) 2017-2018
Hi:作为北京地区为数不多活跃的民营当代美术馆,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和其他美术馆相比都有哪些特殊性? 
周:我们最大的特殊性,还是美术馆是由民生银行赞助运营的。作为中国银行改革试验田,创新是民生银行的先天基因,这种创造性我觉得也融入到民生美术机构的血液里。银行的支持最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资金;第二是管理。资金是生存的基础,管理是发展的动力。资金的重要性就不多说了。就管理而言,美术馆作为一个非盈利文化机构,运营方式虽然和一个金融企业的运营方式有区别,但管理的要义在本质上是没有区别的。比如金融机构强调制度建设、强调工作流程,重视工作效率和结果导向,这对于美术馆的运营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Hi:有民生银行的大力支持,那是否意味着美术馆已经摆脱了生存和造血问题?
周:虽然我们有中国民生银行公益捐赠运营资金的支持,相对其他民营美术馆而言压力可能要小一些,但是离一个大体量的美术馆的运营资金需求还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专门成立了商务财务管理部,负责开发拓展美术馆的商务运营模式,建立自我造血机制。我们努力展开多渠道筹资,引进多元社会赞助,拓展空间运营与品牌合作,争取政府项目支持等。通过多种形式的拓展,以更好的摆脱生存和造血的问题,使美术馆的日常运营更加健康有序。
年鉴展为什么连续三年成为北京民生馆生日趴的标配?
6月24日,北京民生三周年“MS美术馆之夜:在场”
6月24日,北京民生三周年“MS美术馆之夜:在场”
Hi:如果以三年为一个节点,那么下一个节点,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的小目标又是什么?
周:总结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是学术性方面,我们希望继续推动中国当代艺术的创新发展,特别是更加注重文脉相承和文化基因激活,积极参与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梳理与书写,为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当代艺术界获得更大话语权发挥一份民间的推动作用。
 
第二是公共性方面。作为首都北京的一个当代美术馆,我们期望能够真正成为北京的一个地标性当代文化场所,向公众提供一个更加开放多元的文化交流公共服务平台,吸引首都更多公众参与到先锋艺术、前沿学术、跨界碰撞等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中,为首都北京断注入新的文化活力,激发城市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第三是“民生文化艺术生态园”建设。开馆之初,我们便响应国家文化艺术产业发展战略,策划构想和落实“民生文化艺术生态园”,希望其成为一个汇聚创意产业,引领未来文化和艺术生活的高品质园区。经过三年的努力,以美术馆和民生文化艺术交流中心为核心打造的“民生文化艺术生态园”已经初见雏形。目前生态园已经进驻10家高品质相关企业,涵盖建筑、艺术设计、影视动漫、创意服务、演出经纪、创客空间、产业孵化、传统活化、科技、媒体、旅游等多个产业门类。“民生文化艺术生态园”的形成,一方面希望可以成为展现首都城市文化的公共空间,吸引更多的社会公众走进美术馆,并产生更加丰富而多元的文化体验,另一方面也希望可以给美术馆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更好的实现美术馆未来发展的自我造血。我们期望“民生文化艺术生态园”能够为民营美术馆的健康发展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民生之路。
“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2017”著录艺术家
 
 
艾敬, 白明, 毕蓉蓉,  蔡国强, 蔡锦, 蔡磊, 曹雨, 陈界仁, 陈维, 陈文令, 陈学刚, 陈志光, 程然, 戴陈连, 邓国源, 丁设, 董金玲, 杜小同, 冯琳, 冯梦波, 傅中望, 高露迪, 葛宇路, 耿雪, 顾奔驰, 关伟, 郭东来, 郭熙, 何岸, 何成瑶, 何利平, 何翔宇, 胡佳艺, 胡介鸣, 胡为一, 胡晓媛, 胡尹萍, 姜波, 蒋志, 焦应奇, 景育民, 雎安奇, 雷磊, 冷广敏, 李昌龙, 李景湖, 李竞雄, 李琳琳, 李怒, 李青, 李然, 李亭葳, 李易纹, 李勇政, 李占洋, 梁硕, 廖斐, 廖建华, 林欣, 林一林, 刘窗, 刘健, 刘庆和, 刘小东, 刘辛夷, 刘昕, 刘毅, 刘雨佳, 卢征远, 栾佳齐, 罗蔷, 马轲, 毛晨雨, 苗颖, 娜布其, 蒲英玮, 秦铃森, 琴嘎, 邱黯雄, 邱志杰, 沈勤, 沈莘, 石青, 宋兮, 孙逊, 孙子垚, 谭平, 谭英杰, 汤南南, 田晓磊, 童昆鸟, 王兵, 王浩然, 王礼军, 王思顺, 王拓, 王维思, 王卫, 王欣, 王轶琼, 吴珏辉, 向京, 萧昱, 邢丹文, 徐跋骋, 徐冰, 徐渠, 徐文恺, 许宏翔, 杨晨, 杨千, 杨圆圆, 姚清妹, 尹朝阳, 应天齐, 于艾君, 于向溟, 于洋, 于瀛, 虞村, 喻红, 袁武, 张朝晖, 张鼎, 张培力, 张如怡, 张巍, 张雪瑞, 张增增, 张钊瀛, 章燕紫, 赵要, 赵赵, 周斌, 周力, 朱昶全, 朱加, 朱青生, 朱田, 朱小地, 庄辉
 
 
 
 
条件所限,展出以下艺术家原作
 
曹雨, 陈界仁, 程然, 戴陈连, 冯琳, 冯梦波, 傅中望, 葛宇路, 何翔宇, 胡晓媛, 胡尹萍, 焦应奇, 雎安奇, 雷磊, 冷广敏, 李怒, 李然, 李亭葳, 廖斐, 刘昕, 栾佳齐, 毛晨雨, 苗颖, 邱黯雄, 孙逊, 童昆鸟, 王兵, 王拓, 吴珏辉, 萧昱, 徐冰, 杨千, 喻红, 张增增, 周斌, 朱青生, 朱小地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