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情怀 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再启动

2016年11月24日 专题话题
有情怀 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再启动
2016年11月8日至9日,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在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正式举办。本届论坛以“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公共教育”为主题,分别从三个单元议题“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及“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延伸展开,每个单元由主题演讲和圆桌讨论组成。论坛为期两天,三个单元发言和讨论结束后,闭门会议会就论坛成果及下一届论坛的举办进行沟通和讨论。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发起人、99艺术网董事长 杨凯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发起人、99艺术网董事长 杨凯
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轮值主席、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馆长 甘智漪
第四届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轮值主席、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馆长 甘智漪
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 赵瑞春
浦东新区宣传部副部长、文广局副局长 赵瑞春

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由上海二十一世纪民生美术馆、99艺术网联合主办,上海市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浦东新区文化广播影视管理局为指导单位,全国美术馆专业委员会为本届论坛的学术支持单位,龙美术馆、昊美术馆、上海喜玛拉雅美术馆、今日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华侨城当代艺术中心、银川当代美术馆共同协办。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至今,呈现集群式增长,美术馆时代的到来也印证了一个时代文化艺术的发展与繁荣。在美术馆职能上,越来越多的民营美术馆把观众放在了核心位置,在对公众教育的普及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上升到美术馆发展战略的高度上。
在众多的民营美术馆日益重视并拓展自身公共教育功能的背景下,第四届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聚焦“中国民营美术馆的学术定位与公共教育”主题,深入探讨如何使观众走进美术馆的布局策略及民营美术馆在公众教育中的职责和使命。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迈向更多未知领域
 
论坛的第一单元围绕“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展开,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馆长王璜生在谈及该问题的现状时表示:“无论是民营美术馆还是公立美术馆,都面临学术定位多元化和差异化的问题,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虽然很多美术馆为此做出了诸多努力,但从总体上讲,美术馆之间的相似性依然非常大。相较于欧美的美术馆,中国的民营美术馆也有它突出的优势和人性化的特点。很多民营美术馆背后的支持来自于非常有经济实力的收藏家和投资者,他们的收藏个性鲜明,这样可以使得民营美术馆内的收藏、学术研究和展览推动等方面产生更有效、更个性化的差异。”
今年恰逢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成立50周年,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 Jay Xu表示:“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新的视野关联三个层面:一是探索亚洲艺术与全球的关联;二是探索古代的亚洲艺术和当代的亚洲艺术产生关联;三是艺术无论是当代还是古代都该有它的生命力“。
而今日美术馆则通过建造“今日未来馆”来吸引公众的视线。“今日美术馆在艺术家个展的花费高到500万以上,但我们发现年轻一代的观者,对展览参观时间不超过20分钟,让群众怎么走进美术馆是个问题。”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更畅谈了今日美术馆未来五至十年发展规划,“第一个是实体展览,第二个是虚拟展览,第三个是呈现跟观众的互动关系,给公众更好的体验感。让大众愿意走进今日美术馆,才是我们根本的目的。”
法国乔治·蓬皮杜国家艺术中心文化发展部负责人Kathryne Weir更是强调美术馆在定位上要有自己的特征,她说道:“现在美术馆的发展给我们提出了更大的挑战,艺术无形将工程学、社会学、艺术学、生物学、科技等很多学科进行了糅合,同时也反映了社会的矛盾与争斗等现象,我们在静下心来去挖掘历史的同时,也要更好地展望未来。”
在该单元圆桌讨论环节,宝龙美术馆馆长王纯杰认为民营美术馆在学术上缺少独特性源于对美术馆的研究薄弱,“无论是构建美术馆的文化价值、发展创意空间还是通过展览教育实现艺术普及,这些全部要建立在学术的基础上。”昊美术馆在学术定位上十分独特,馆长尹在甲介绍道:“昊美术馆是酒店和美术馆合起来做的综合体,我们的概念是,美术馆是一个展厅,我们的艺术酒店是美术馆的仓库。一般大众不能进去看美术馆的仓库,而我们的酒店却变成一个仓库,这是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第一单元:“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 圆桌讨论环节
第一单元:“民营美术馆学术定位的多元化、差异化” 圆桌讨论环节

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艺术+”概念迸发
论坛的第二单元围绕“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展开。舍曼艺术基金会总裁、英国泰特美术馆亚太藏品购置委员会联合主席Gene Sherman提出了“艺术+”的概念,她说道:”我们的概念、时尚、设计等等因素都要融合一起,所有视觉创意的实践都是在大的范围之内。我们也希望能够实现不同美术馆之间的通力合作,产生更好的“聚集效应”,而不是相互之间的竞争性。”
英国萨奇美术馆则致力于在深耕学术的基础上把“艺术家”的视角转向“观众”的视角。包括通过科技手段来吸引公众。英国萨奇美术馆馆长Nigel Hurst表示:“观众在整个美术馆的氛围中是最重要的角色,在过去几年,我们积极了解当下的艺术态势,推陈出新,通过IT的技术,艺术展示呈现得更为宏大,也可以让当下的人们更愿意参与进来。”
拥有一百多年历史的美国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可谓历史悠久,其在公众教育上发展的十分全面,美国托莱多艺术博物馆馆长Brian Kennedy介绍道:“我们最关注的是教育,比如进行了‘校园计划’、社区艺术教育活动、当代艺术家驻地项目、公司员工的视觉培训以及等等艺术拓展项目。”
余德耀美术馆副总监Justine Alexandria说道:“在余德耀先生看来,美术馆的机制很重要,他希望可以建立起一种机制使美术馆与藏家联合起来。而在机制中最关键和基础的,便来自于学术研究,如果美术馆所有举动都有深厚的学术研究作为支持,有过的行为都真正体现了美术馆的公益性,藏品就能在最广大的层面上能发挥社会效应,服务公众,一起推动艺术收藏的健康发展。”
对于当下美术馆发展的现状,中国美术学院人文学院副院长孔令伟则总结道:“在今天这个时代,美术馆所面临的语境已经与19、20世纪出现了巨大差异。我们的图像制作技术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现代出版印刷术、电影、电视、再到今天的数码合成影像,甚至基因变异生物——所谓的生物艺术等等,这直接导致了我们的文化感官、历史感官、对现实世界的感知方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在这个前提下,美术、艺术或美术馆存在的前提和意义就特别值得关注,也不断引发各种争议。”
在该单元圆桌讨论环节,四方美术馆馆长陆寻希望自己的收藏家及美术馆管理者的角色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以凸显美术馆的独特性;广东时代美术馆作为“研究的产物”,馆长赵趄表示:“我们从地产华丽转身,慢慢独立成一个学术独立的公众型美术馆”。近些年,民营美术馆都在向“品牌化”发展,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馆长翁云鹏则认为美术馆只是生产的产物,如何形成自己的知识场,如何进行学术定位和学术构架,我们会持续不断地思考下去。
第二单元:“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圆桌讨论环节
第二单元:“民营美术馆的学术研究与收藏”圆桌讨论环节

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推陈出新、寻求跨界
论坛的第三单元围绕“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展开。对于什么是公共教育,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总监谢素贞认为,对外,要面向观众进行展览的教育、活动的教育,例如,“银川双年展”、“动漫双年展”以及“娃娃外传”“老照片·寻根”“中国制造”等;对内,要进行对赞助人的教育,告诉他们我们所做出的成绩和努力和对馆员的教育,让他们去爱美术馆,关心他们的成长。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监长谷川祐子则认为,我们都是在一个充满危机、焦虑的时代,对于美术馆公共教育的建设,我们希望艺术家与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员都能汇聚一堂,只有合作才能推陈出新、获取灵感。我们在实践中推出了很多跨界的展览、活动,它们都会与与音乐、感官等各领域进行有机结合;同时,我们也重视创意的构思与日本当地的传统历史、宗教等因素产生联系。
龙美术馆学术研究员认为民营美术馆开展公众教育必然也面对许多质疑和挑战。想要克服这些困难,我认为必须要具备两个条件:首先,建立不亚于公立美术馆的公众形象,是顺利推行教育职能的必要条件。第二,美术馆公共教育的概念日新月异,相应的,对从业人员的素质不断有新的要求。民营美术馆事业仍处在发展初期,但可以预见的是,在未来的美术馆职能中,公共教育将会越来越重要。
在论坛的尾声阶段,泰和泰律师事务创始人、当代艺术收藏家程守太阐述了对于中国民营美术馆的法律地位及发展的再思考,他说道,一个美术馆的法律定位是否完备,是值得思考的。中国的现状是先有法律后有规章,在2012年的“十八大”正式提出了“文化建设”;2013年文化艺术产业快速发展,200亿国家艺术项目成立;2015年《博物馆条例》、《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草案)出台,2016年有可能将正式出台,国家政策提出,到2020年要将文化艺术产业成为支柱性产业。目前,民营美术馆的身份特征与制度缺位是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包括,法律主体地位模糊不清和缺乏完整、配套的运营制度。民营美术馆法律制度的完善需要美术馆人积极参与、积极提案。
他提到,国外美术馆的制度保证和启示,其一,捐助或赞助“同额免税”政策支持;其二,国家的支持与社会基金的完善;其三,自身极强的透明性和社会公信力。并且,知识产权体系、学术价值体系、规范化运作具有体制保障。
而对于民营美术馆发展的法治思考,他认为,一,要进行税法改革;二,启动和完善文化产业的立法;三,加快《文物保护法》等法律的建设。
在圆桌讨论环节,北京尤伦斯CEO薛梅和银川当代美术馆执行总监谢素贞都是站在城市的角度探讨美术馆与公众的关系,她们认为,一个美术馆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脉搏,通过更多的活动使美术馆和公众连接得更加紧密,让城市更加活跃,来带动整个城市的文化进程。相较于国内的美术馆,东京都现代美术馆在公众教育上更为系统,其组建的专业教育团队通过一系列的跨界合作拉近了和公众的距离。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艺术总监长谷川祐子也十分肯定美术馆在城市与公众之间发挥的重要作用,以“中介者”来形容它所发挥的职能。
“中国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CPAMF)”已经成功举办四届,本届论坛从美术馆的学术定位和公众教育出发,力邀百余位美术馆资深人士的深切探讨,进一步夯实了论坛机制和学术成果,也为在热潮中发展的民营美术馆提出了思考的余地。

 
第三单元:“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圆桌讨论环节
第三单元:“民营美术馆的公共教育和社会责任”圆桌讨论环节
99艺术网作为论坛的发起方和主办方,致力于打造国际美术馆的交流合作平台,为中国民营美术馆乃至全球从事美术馆事业的专业人士提供最专业的学术依据、最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及最具前瞻性的建设性意见,为全球美术馆事业在前进中确立坐标与方向。
有情怀 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再启动
有情怀 民营美术馆发展论坛再启动
论坛现场
论坛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