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廊周北京展览这么多,他们选出了最好看的15个!
2021年4月,步入第五届的画廊周北京浩浩荡荡而来,37家画廊、非营利机构和独立艺术机构的展览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除了29家本地机构之外,8家来自成都、广州、上海、香港、纽约、巴黎、伦敦和布鲁塞尔的画廊亮相艺访单元,让北京成为这个春天艺术圈的焦点。
几天前,常青画廊带来的庄辉个展“祁连山系”在经过评委的两轮评选后获得本届画廊周北京的“最佳展览奖”。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好看的展览不容错过?我们邀请了包括艺术家、策展人、收藏家和画廊主等人士在内的11位嘉宾,推荐了15个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展览。
01 王光乐:波浪
田军 收藏家
比起相信心灵,我更相信物质,比起相信悲情,我更相信痛感,比起相信有机组织,我更相信无机生命,比起相信万箭穿心,我更相信万蚁噬骨,王光乐个展“波浪”把我们从以人为导向的存在论引向了以物为导向的存在论,让我们在物质的异质性中去获取历史的存在感。
比起相信心灵,我更相信物质,比起相信悲情,我更相信痛感,比起相信有机组织,我更相信无机生命,比起相信万箭穿心,我更相信万蚁噬骨,王光乐个展“波浪”把我们从以人为导向的存在论引向了以物为导向的存在论,让我们在物质的异质性中去获取历史的存在感。
全荣花 飞地CEO、艺术总监
白色的穹顶与拱门搭建的有如迷宫一般具有古老宗教般仪式感的别致空间,将观众从具体的现实迅速带入抽象的体验,时间仿佛在波浪悠然的褶皱间几近凝固,人们跟随者笔触反复感受着风沙、尘土、断裂、慢以及虚无。
白色的穹顶与拱门搭建的有如迷宫一般具有古老宗教般仪式感的别致空间,将观众从具体的现实迅速带入抽象的体验,时间仿佛在波浪悠然的褶皱间几近凝固,人们跟随者笔触反复感受着风沙、尘土、断裂、慢以及虚无。
臧坤坤 艺术家
在一个展览面貌即时的、消费的、网红化的大环境下,这个包含诸多年代跨度作品的个展显得有些突兀和格格不入,显现出艺术家这样的心性和能力:“慢性”(费工夫),隔绝喧闹环境影响的能力。这些在惊人自律下产生的作品使人品味起来感受有些“疯狂”,雅致的布展更反衬了这种疯狂。所以说这个展览可能是这个年代小概率会出现的展览,也是不多的能够留住人且能够驻足的展览之一。
在一个展览面貌即时的、消费的、网红化的大环境下,这个包含诸多年代跨度作品的个展显得有些突兀和格格不入,显现出艺术家这样的心性和能力:“慢性”(费工夫),隔绝喧闹环境影响的能力。这些在惊人自律下产生的作品使人品味起来感受有些“疯狂”,雅致的布展更反衬了这种疯狂。所以说这个展览可能是这个年代小概率会出现的展览,也是不多的能够留住人且能够驻足的展览之一。
张宇凌 艺术史学者,作家
这是个从内容决定到空间配合都暗含后劲儿的展览。我们看到的整个展场,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多种媒介和方法的抽象尝试。不熟悉的人会以为这是王光乐的新作,但其实这里暗含着这个展览值得肯定的一个勇敢有趣的决定:集中展出艺术家很早就一直创作,但并非为市场或评论最熟悉的另外一条线索。
展览的空间处理很巧妙,特意为作品搭建了迷宫一般的小房间,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基本让一件作品拥有自己的一面墙,而避免在同色大展墙上小作品被大作品遮蔽。另一个是为了逼促观众靠近作品,真正地看到光乐在材料、肌理和层次方面的用心试验。而房间之间的过门被设计为半圆拱门,也是使观众透过门洞看到的作品在视觉上,不会被直线门框所混淆和改造。
这是个从内容决定到空间配合都暗含后劲儿的展览。我们看到的整个展场,是以白色为基调的,多种媒介和方法的抽象尝试。不熟悉的人会以为这是王光乐的新作,但其实这里暗含着这个展览值得肯定的一个勇敢有趣的决定:集中展出艺术家很早就一直创作,但并非为市场或评论最熟悉的另外一条线索。
展览的空间处理很巧妙,特意为作品搭建了迷宫一般的小房间,目的有两个:一是为了基本让一件作品拥有自己的一面墙,而避免在同色大展墙上小作品被大作品遮蔽。另一个是为了逼促观众靠近作品,真正地看到光乐在材料、肌理和层次方面的用心试验。而房间之间的过门被设计为半圆拱门,也是使观众透过门洞看到的作品在视觉上,不会被直线门框所混淆和改造。
唐泽慧 策展人
展览做得很极致,展览现场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性的场域,向我们展现了艺术探索的纯度和强度。
展览做得很极致,展览现场形成一个非常强大的精神性的场域,向我们展现了艺术探索的纯度和强度。
02 拉斐尔·多梅内克个展:不确定整体的不完美碎片
田军 收藏家
混音者比演奏者更为重要?是的!拉斐尔·多梅内克让公共空间,建筑空间变成了一个“混音”的存在,充满了解构、摧毁、重组和转译。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实体性乐谱这种东西,乐谱是许多异质性偶然性事物之间的联系。
混音者比演奏者更为重要?是的!拉斐尔·多梅内克让公共空间,建筑空间变成了一个“混音”的存在,充满了解构、摧毁、重组和转译。也就是说,这个时代根本就没有实体性乐谱这种东西,乐谱是许多异质性偶然性事物之间的联系。
BTR 作家、译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精巧、有趣、自由,像一阵新鲜的风。桌游般布展,每本手工书或小雕塑都像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形状、裁切、遮掩和错配将纷杂的现实杂糅成某种不确定、不协调的超现实。
精巧、有趣、自由,像一阵新鲜的风。桌游般布展,每本手工书或小雕塑都像群岛中的一个岛屿。形状、裁切、遮掩和错配将纷杂的现实杂糅成某种不确定、不协调的超现实。
全荣花 飞地CEO、艺术总监
展厅和公共空间的作品将建筑转换为不同形式的语言装置或实验性出版物,扩大着对建筑概念及功能的探索,以还原世界诗性的本质。
展厅和公共空间的作品将建筑转换为不同形式的语言装置或实验性出版物,扩大着对建筑概念及功能的探索,以还原世界诗性的本质。
03 郭鸿蔚:活泼泼地
张宇凌 艺术史学者,作家
一个艺术家提出和思考一个新问题,以致其风格产生统一的陌生感,这个时候的展览会是在艺术史观察时有意思的现场,跟展览批评和市场观测的角度不完全相同。郭鸿蔚的展览背后是艺术家近年对“线条文化”“入迷状态”“精神心理界域的边缘地带”等问题的深入探索,而其画面也毫不犹豫地跟随进入了这个曲折探索。能做一个变化状态的个展,亦需要空间的长期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深入支持。
一个艺术家提出和思考一个新问题,以致其风格产生统一的陌生感,这个时候的展览会是在艺术史观察时有意思的现场,跟展览批评和市场观测的角度不完全相同。郭鸿蔚的展览背后是艺术家近年对“线条文化”“入迷状态”“精神心理界域的边缘地带”等问题的深入探索,而其画面也毫不犹豫地跟随进入了这个曲折探索。能做一个变化状态的个展,亦需要空间的长期对艺术家的理解和深入支持。
酒仙桥一姐 《Hi艺术》专栏作家
三联巨幅如岩穴壁画一样令人产生美妙的眩晕感。艺术家大动作的挥舞和运动让整个展厅随之旋转。非常棒!
三联巨幅如岩穴壁画一样令人产生美妙的眩晕感。艺术家大动作的挥舞和运动让整个展厅随之旋转。非常棒!
全荣花 飞地CEO、艺术总监
郭鸿蔚作品展现了他近期所关注的社会中的“入迷”状态,以现实中的素材通过画面来呈现迷人的动态和曲线扩散出的精神解放的愉悦感。
郭鸿蔚作品展现了他近期所关注的社会中的“入迷”状态,以现实中的素材通过画面来呈现迷人的动态和曲线扩散出的精神解放的愉悦感。
04 庄辉:祁连山系
刘钢 收藏家
庄辉是一位具有个性的艺术家,他追求纯粹的艺术创作,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商业气息。本次展览呈现的作品是艺术家10年艺术创作的结晶。其中,既有影像、装置,还有艺术文献。本次展览的设计与布局也独具匠心。展览不仅让观众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信息和创作理念,而且还可以让观众获得野外艺术创作的体验。
庄辉是一位具有个性的艺术家,他追求纯粹的艺术创作,在他的身上几乎看不到任何商业气息。本次展览呈现的作品是艺术家10年艺术创作的结晶。其中,既有影像、装置,还有艺术文献。本次展览的设计与布局也独具匠心。展览不仅让观众了解艺术家的生平信息和创作理念,而且还可以让观众获得野外艺术创作的体验。
许宏翔 艺术家
好展览传递出的信息是清楚的告诉你他在搞什么。庄辉老师这个展览就很明确。真实和真诚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主展厅里五顶帐篷五段影像看完都不需要解释什么了。个人最喜欢的是二楼小厅里的那几个裸奔敲锣(打了马赛克)的影像作品,抒情地来讲,看出了一些哀伤。
好展览传递出的信息是清楚的告诉你他在搞什么。庄辉老师这个展览就很明确。真实和真诚往往是最能打动人的。主展厅里五顶帐篷五段影像看完都不需要解释什么了。个人最喜欢的是二楼小厅里的那几个裸奔敲锣(打了马赛克)的影像作品,抒情地来讲,看出了一些哀伤。
05 曹斐:时代舞台
许宏翔 艺术家
之前看过一些曹斐作品的片段,这个展览相当的丰富,一次可能看不完。首先展陈非常好,作品和作品之间的逻辑很通顺。观展直观体验是:语言直接、表述清晰不拗口。曹斐是一个可以“当即解决当下问题”的艺术家,真喜欢。
之前看过一些曹斐作品的片段,这个展览相当的丰富,一次可能看不完。首先展陈非常好,作品和作品之间的逻辑很通顺。观展直观体验是:语言直接、表述清晰不拗口。曹斐是一个可以“当即解决当下问题”的艺术家,真喜欢。
BTR 作家、译者、当代艺术评论人
展厅像大型主题乐园,也像物流仓库、茶餐厅、录像厅、夜店、酒楼……看展如同在多重空间里漫游,同时又是穿梭在时间里,极具时代感。难得一见的早期录像作品生猛而有趣,带着后见之明看,如同风格溯源;VR则将曹斐创作的重要主线“真实与表演”推展到新维度。
展厅像大型主题乐园,也像物流仓库、茶餐厅、录像厅、夜店、酒楼……看展如同在多重空间里漫游,同时又是穿梭在时间里,极具时代感。难得一见的早期录像作品生猛而有趣,带着后见之明看,如同风格溯源;VR则将曹斐创作的重要主线“真实与表演”推展到新维度。
06 克里斯提安·拉杜塔个展"等待名单 Waiting List"
田军 收藏家
我们都曾经特别喜欢东欧文学和戏剧的那种表达:荒凉与幻灭,今天再看这些东西,语境还在吗?罗马尼亚艺术家Cristian Raduta在我们熟悉的悲剧底色上添加了滑稽和廉价,达到一种很奇妙的浮夸而忧伤的戏剧化效果。
我们都曾经特别喜欢东欧文学和戏剧的那种表达:荒凉与幻灭,今天再看这些东西,语境还在吗?罗马尼亚艺术家Cristian Raduta在我们熟悉的悲剧底色上添加了滑稽和廉价,达到一种很奇妙的浮夸而忧伤的戏剧化效果。
07 张一:Roarrrrr
酒仙桥一姐 《Hi艺术》专栏作家
Tabula Rasa出品的女艺术家几乎可以称之为优质代名词,选择之准我很服气。金融理科背景的张一的初次亮相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成熟风格。不同肌理材质的面料经过自然考究的处理,粗暴的扭曲,撕扯和对抗之下是女性敏锐的针脚和精微的关照。在对待女性主义议题上,张一并不是最激进的那个,但她的作品拥有独特的愤怒和宣泄。在布展上,“Roarrrrr”不是最别出心裁的那一个,但张一的作品却令人不虚此行。
Tabula Rasa出品的女艺术家几乎可以称之为优质代名词,选择之准我很服气。金融理科背景的张一的初次亮相就展现出非同寻常的成熟风格。不同肌理材质的面料经过自然考究的处理,粗暴的扭曲,撕扯和对抗之下是女性敏锐的针脚和精微的关照。在对待女性主义议题上,张一并不是最激进的那个,但她的作品拥有独特的愤怒和宣泄。在布展上,“Roarrrrr”不是最别出心裁的那一个,但张一的作品却令人不虚此行。
08 片石山房:沈勤·陈琦作品展
唐泽慧 策展人
本次画廊周北京期间展览的品质普遍比较高,看得出大家都很用心,重视展览现场和空间氛围的营造,不是简单地刷刷墙,放放作品。这个展览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沈勤和陈琦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与园林有关,展览空间和动线设置也借鉴了园林的手法,迂回曲折,别有洞天。穿过黑暗、狭窄的通道,走进圆形展厅,迎面而来的陈琦巨幅水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画面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让人感到涌动的潋滟春光和盎然生机。空间和作品确实起到了相互的激发的作用,形成了充满惊喜和魅力的展览现场。
本次画廊周北京期间展览的品质普遍比较高,看得出大家都很用心,重视展览现场和空间氛围的营造,不是简单地刷刷墙,放放作品。这个展览给我留下的印象很深,沈勤和陈琦两位艺术家的作品都与园林有关,展览空间和动线设置也借鉴了园林的手法,迂回曲折,别有洞天。穿过黑暗、狭窄的通道,走进圆形展厅,迎面而来的陈琦巨幅水墨作品令人眼前一亮,画面虽然只有黑白两色,却让人感到涌动的潋滟春光和盎然生机。空间和作品确实起到了相互的激发的作用,形成了充满惊喜和魅力的展览现场。
09 人间:刘焕章雕塑展
李力 策展人
这是我第一次在画廊周北京开幕时间来看展览,总的来说感受很好。我觉得展览的质量以及各个画廊的专业水准都非常高,有太多值得学习的方面!这次看过的展览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星空间的“人间”。展览的展陈方式、节奏安排以及作品单体,都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之处,展览细节的安排和把握很有水准。
画廊周里展出作品中也有不少留下了很深印象的,比如广州画廊带来的两位艺术家李明昌和肖武聪的绘画;柯芮斯画廊带来的“红楼梦”系列的绘画。
这是我第一次在画廊周北京开幕时间来看展览,总的来说感受很好。我觉得展览的质量以及各个画廊的专业水准都非常高,有太多值得学习的方面!这次看过的展览里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星空间的“人间”。展览的展陈方式、节奏安排以及作品单体,都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之处,展览细节的安排和把握很有水准。
画廊周里展出作品中也有不少留下了很深印象的,比如广州画廊带来的两位艺术家李明昌和肖武聪的绘画;柯芮斯画廊带来的“红楼梦”系列的绘画。
10 扎克瑞·阿姆斯特朗:蜡烛袋
巢佳幸 策展人
美国艺术家阿姆斯特朗用“蜡烛”(蜡)这一充满个人记忆和集体情感的材料作为打开整个展览的阅读开关。在他的个展“蜡烛袋”中,手绘的装置-房子,游戏相关的绘画,由现成品、草图、绘画、蜡烛袋,灯组成的现成品装置等都被穿蜡烛的元素和温度所包裹。那些不厌其烦地被提及和互相照应的日常文化、消费主义、经典艺术史对象令我们发现,艺术家那形态差异很大的创作所执行的正是对他上一次“研究“的再次研究,而它不正是被经典演绎的意义生产吗?
美国艺术家阿姆斯特朗用“蜡烛”(蜡)这一充满个人记忆和集体情感的材料作为打开整个展览的阅读开关。在他的个展“蜡烛袋”中,手绘的装置-房子,游戏相关的绘画,由现成品、草图、绘画、蜡烛袋,灯组成的现成品装置等都被穿蜡烛的元素和温度所包裹。那些不厌其烦地被提及和互相照应的日常文化、消费主义、经典艺术史对象令我们发现,艺术家那形态差异很大的创作所执行的正是对他上一次“研究“的再次研究,而它不正是被经典演绎的意义生产吗?
11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
巢佳幸 策展人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是“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的延展,而它完全不同于母展览的叙述框架。我们熟知的80年代全球——资本扩张、文化逻辑、思想语言等,被处理成一种带有印象特征的图像演绎,并在现场相互作用。这些来自80年代东欧、前苏联、东亚等地区、国家的艺术实验和运动,令观众可以重访一种含混的时代现场。而这种策展手法在信息加速的今天,十分符合我们对80年代的记忆剪辑方式。
“巨浪与余音-后现代主义与全球80年代”是“巨浪与余音-重访1987年前后中国艺术的再当代过程”的延展,而它完全不同于母展览的叙述框架。我们熟知的80年代全球——资本扩张、文化逻辑、思想语言等,被处理成一种带有印象特征的图像演绎,并在现场相互作用。这些来自80年代东欧、前苏联、东亚等地区、国家的艺术实验和运动,令观众可以重访一种含混的时代现场。而这种策展手法在信息加速的今天,十分符合我们对80年代的记忆剪辑方式。
12 乔治·莫兰迪:桌子上的风景
臧坤坤 艺术家
错峰看了莫兰迪的展览,与王光乐的展览有个相似点:这些静气十足的作品都是产生于各自纷乱时代背景之下的。画的良好教养自然不必多讲,展览差不多比较充分的交代了莫兰迪生平和创作线索的多样性,更令我触动的还是在大资本环境下现代人对艺术家单一著名系列作品的过分消费,包括各色各样的被命名归纳为所谓“莫兰迪色”的衍生品,国人崇尚的“意大利情趣”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于欧洲的想象,这也许是中国不完善且残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里才会产生的畸形逻辑。我想艺术家如果泉下有知也不会希望看到后人对其作品有如标签化的定义。话又说回来,这也恰恰表明了莫兰迪的普适性,历史上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家不多。本人其实更钟意他的风景。
错峰看了莫兰迪的展览,与王光乐的展览有个相似点:这些静气十足的作品都是产生于各自纷乱时代背景之下的。画的良好教养自然不必多讲,展览差不多比较充分的交代了莫兰迪生平和创作线索的多样性,更令我触动的还是在大资本环境下现代人对艺术家单一著名系列作品的过分消费,包括各色各样的被命名归纳为所谓“莫兰迪色”的衍生品,国人崇尚的“意大利情趣”侧面反映了很多人对于欧洲的想象,这也许是中国不完善且残酷的城市化和现代化过程里才会产生的畸形逻辑。我想艺术家如果泉下有知也不会希望看到后人对其作品有如标签化的定义。话又说回来,这也恰恰表明了莫兰迪的普适性,历史上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赏的艺术家不多。本人其实更钟意他的风景。
13 民工威武:廖国核绘画作品展
田军 收藏家
如何把穷人真实的质感,从廉价的同情心里解救出来,成为艺术圈浮华春梦的解药。
如何把穷人真实的质感,从廉价的同情心里解救出来,成为艺术圈浮华春梦的解药。
14 钱佳华:叠日造影
唐泽慧 策展人
钱佳华的抽象绘画很轻盈、很灵动,不是某种绝对理念的呈现,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印象,把它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很有温度和趣味,色彩非常漂亮。
钱佳华的抽象绘画很轻盈、很灵动,不是某种绝对理念的呈现,而是来自于生活中的一些感受、印象,把它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很有温度和趣味,色彩非常漂亮。
15 方力钧
许宏翔 艺术家
主要没有一次性看过方力钧老师如此数量之多且时间跨度较长的木刻版画作品。这个展览可以对艺术家作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因为自己是版画专业毕业,所以比较关注木刻如何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来呈现。不得不提的是作品的尺幅和“绝版套色”的技法,我认为这是那些版画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
主要没有一次性看过方力钧老师如此数量之多且时间跨度较长的木刻版画作品。这个展览可以对艺术家作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因为自己是版画专业毕业,所以比较关注木刻如何作为一种绘画语言来呈现。不得不提的是作品的尺幅和“绝版套色”的技法,我认为这是那些版画作品很重要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