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征远 你要跟世界去搏斗

作者:石玩玩 来源: hiart.cn 2012年11月16日 专题人物
卢征远这位长相颇像港星黄秋生的艺术家有着典型的中央美院教育血统,本科就读于雕塑系第一工作室的他出色的完成了雕塑基本功训练,毕业后又顺利考上了隋建国的研究生从事当代艺术创作。在采访中让我惊讶的是他的表达能力与理性思维,卢征远坦率的告诉我他每年都会做年度计划,在表格中能一目了然自己的工作进展。严格的自我要求和清晰的工作方法,在这一代艺术家中颇为少见。
Hi=Hi艺术 卢=卢征远
这个时代信息流动量比较大,艺术家应该沉淀下来
Hi:你是怎么来看待80后艺术家群体的?
卢:一开始我比较不屑这个说法。我想很难说79年和81年有什么区。作为抽样的话,要把75年到85年作为一个坐标,抽这十年可以不可以?当然现在这个概念总被提也就默认成了一个叫法。
Hi:你怎么看待今年的这些大规模80后艺术展览?
卢:我觉得主要有两个因素影响造成比较集中出现大规模“80后艺术展览”,一是处在这个年龄层面的艺术家日趋成熟,显露头角,二是市场因素,目前经济整体来说不是很亢奋,需要找到新的增长板块。
Hi:80后艺术家在作品的面貌上跟之前的艺术家相比较有差别吗?
卢:80后艺术家整体面貌我还看不清晰,我觉得雷同的偏多。艺术家个体的差异小可能跟没有安全感有关系,要找到一种模式跟风格,类似性的效果会让艺术家获得某种心理上的安全,希望被归纳。但这种“艺术史”的思维往往会影响艺术家对具体问题的把握和碎片式的研究。
Hi:你认为80后艺术家有哪些问题是之前的艺术家没有遇到过的?
卢:如今信息流动比较大,新陈代谢加快,会使人们很难定下神,还有互联网的分享既使我们得到更多也让我们失去很多。所以今天的艺术家在享受这些时代的好处时也需要保持一定的距离。闲一闲或什么都不做,有时也不是一件坏事。
Hi:在80后艺术家里面,你比较认可的艺术家有哪些?
卢:我可能还是对周围熟悉的人比较了解,比如我们雕塑系毕业的辛云鹏、厉滨源、杨心广等,还有很多吸引我的青年艺术家但因为我不是很了解所以不能断然下结论,包括年龄多大我也不清楚。

学院教育对于现在的创作还是有很大作用
Hi:你研究生毕业创作的作品是什么呢?
卢:我研究生毕业创作,有雕塑,油画和摄影,以及装置等,我做了大概有十件作品,是展出作品最多的.其中几组雕塑是比较写实的等大的人物组合。
Hi:毕业创作时的状态跟现在相比较发生了哪些变化?
卢:更放松。我是一个容易紧张的人,容易特别紧张的想一些问题,放松下反而会让我对做作品的时候关注某一个问题会更清晰,自在。
Hi:你当时的同学后来成为艺术家的比例大吗?
卢:现在从事职业艺术家的我们这届雕塑系不多,我们这届研究生有20个人,目前基本上只有五分之一。同一届的同学打破专业的范畴就会多一些,我知道的有马秋沙、迟鹏、陈漫等。
Hi:这个比例起来很少,为什么?
卢:美院有它的优势和劣势,中央美院是中国名气最大的美院,治学确实比较严谨,从写实教育来说传统非常强大的,本科教育更偏基础一些。当时我们在学校基本上习作为主,创作大概在五年级才真正接触创作。我在研究生阶段基本全用在创作上。如果能把美院从本科到研究生都念完的话还是一个很完整的教育系统。其实基础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比如说造型的理解,传统审美,颜色认识,对空间的理解,我觉得即使是对做装置或者是做影像都是有影响的。
Hi:对你的艺术事业有哪些人起到关键作用或他们怎么去帮助、影响到你?
卢:不少教过我的老师对我的作用都很大,我高中的赵老师鼓励继续学习艺术。大一时教我的袁老师对我素描的影响很大。本科的孙先生讲雕塑的建筑感其实挺重要的,在传统范畴对对雕塑的理解,当然隋建国老师的影响更是不用多说的了。
也有许多身边的朋友的影响,都是很大的,具体的人看来我要再附一份名单附件了哈。

价格合适就好
Hi:作品定价基本上都是你自己定的吗?还是画廊给定价?
卢:会协商。我觉得艺术家要定的合适就好,艺术价格要与艺术的价值要基本相符。
Hi:你作品定价一般是怎么定,会参考同龄艺术家的价格吗?
卢:会有所参照,但不以年龄为界定标准。
Hi:第一次作品卖了多少钱?
卢:大概是10多万,不到20万。
Hi:作品的去向你自己都很清楚吗?
卢:大部分挺清楚的,有些时间太长了就不清楚了。我每年都会列一个工作计划,后来年底总结的时候发现有些计划很难完全实现。当然也会有一些惊喜,发现有一部分本来没有计划到但是做出来了。我也希望自己的作品被我期待的人或者机构收藏,但是世界不受你控制,也有点像你跟世界在搏斗。

我希望工作能有条理一些
Hi:你觉得80后艺术家之间存在竞争吗?
卢:作为职业来说竞争是永远存在的。这些竞争体现在各个方面,比如作品的差别,展览的水品,所处的平台,目光所及等。
Hi:身处在其中,你自己觉得这种竞争给你带来压力和焦虑吗?
卢:对于自身的焦虑永远都无法摆脱,这也是不断行进的动力之一。但对于机会的焦虑,以前有现在越来越少。现在大家可以看的展览特别多,每周都会有新展览开幕,所以如果作品不成立或是不到位,频繁的曝光也意义不大。
Hi:你期待得到行业的肯定吗?
卢:当然,但不会以此为最终的目的。最终艺术家是要面对自己的,其他可能都是一种支撑。以前会特别担心别人的眼光,但其实这即没有意义也没有用处。
Hi:针对80后艺术家或群体的议论,令你印象比较深的是哪些议论?
卢:最早提出“80后”艺术家群体概念的好像是“卡通一代”,这是我印象最深的,我觉得很片面。我们很容易陷入空洞的去评论某事,或是找个概念去套在一些事情上,把本来生动具体的事情搞的概念,从而蒙蔽了我们对事物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
Hi:未来在创作、展览、销售,你自己的规划是怎么样的?
卢:创作上,我也是会尽可能的把握方向,但也会突然冒出多余的枝端,目前我还未去过多修剪,也是想看看自己能有多少可能性。比如我现在也做设计作品,当然我无法确定到底能走到哪里,但我愿意尝试。但我的计划中已经有开始反思和重新审视自己脉络的工作了。展览上我尽量控制好已经约好的,希望提前着手,这样能主动一些,也留有更多思考空间。对于突然的展览计划我尽量的找到爆发口,激发一些冲动。销售上我尽量的交给展览合作的机构,这样会更专业些,也会节省我很多的时间。我会有年度计划和年度总结,包括教学上的学期整理,我做事还比较认真,我希望尽可能把事情做的仔细些。这样比较条理的整体工作方式会让我在具体创作上更好的撒欢。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