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一 终于与艺术现场接了地气儿

作者:卢可非 来源: hiart.cn 2013年1月29日 专题人物
经过一年半的历练,刘佳一这位曾经的资深编辑在东站画廊经理这个职位上越走越坚实,并深感自己“有幸”与当代艺术的现场“接了地气儿”。
2012 无所谓“难过”

Hi:通过对2012年展览的观察,我们看到东站画廊在服务明星艺术家的同时又在推广青年艺术家,这是怎样的定位?
刘:现在很多画廊把自己明确定位在对年轻艺术家的挖掘和推广上,但是东站画廊从一开始就没把自己限定在某个范畴里面。我们的定位就是与真正欣赏的艺术家合作,既无关年纪,也无关成就,只要是与东站画廊的学术判断相吻合的艺术家,我们都乐于合作。
Hi:2012年东站画廊有新签约的艺术家吗?
刘:今年确实有三位我们非常欣赏的年轻艺术家加入了东站家庭,刘晓辉、娜布其与王瑞琳,他们也恰好都是前辈艺术家推荐的。其实东站画廊在与年轻艺术家的合作上更加的谨慎,我们会本着对艺术家、藏家负责的态度去选择合作那些既才华横溢、对艺术创作极其真诚,并具备长久持续力的青年艺术家。
Hi:2012年东站的经营遇到困难了吗?
刘:我不走运,没有经历过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美好年代”。传说中那个时候,不用做太多事儿,在画廊等着人来买就行了。我做画廊的时间点,市场已经冷静下来了,但是我以为艺术品作为一项高端的消费种类,平静原本就是一个常态,所以,现在倒也没觉得是“难过”。但是我觉得做画廊必须要有一个清醒的思路:即在那些所谓平淡的年份里,依据自身的情况把收支平衡好,既不能敷衍也无需铺张。只要能坚持走下来,你所推崇的艺术判断,你的品牌信任度才能越来越坚实,越来越具备抵御低谷的免疫力。当然,支撑这件事的内在动因绝不会是一本生意经,而是对艺术这件事本身的真诚与热情。

与其忙着排名单,不如尽情享受艺术

Hi:在画廊工作,让你最开心的事儿是什么?
刘:我记得刚刚从一个艺记转变成画廊人的时候,伍劲就问过我感受如何?当时怎么回答的我忘记了,不过那会儿其实真的没什么感受,对这个新角色的认知还很苍白,但如果是现在再来谈这个问题的话,我估计自己要滔滔不绝了。
Hi:能具体讲讲吗?
刘:首先我很庆幸自己进入了一级市场,表面上看,好像打交道的圈子并没有变,但是画廊的工作让我真正地与艺术现场接了地气儿。以前的我只是个匆匆看客,拿着一份既成的名单(主要由市场结论而来的)来建构我对中国当代艺术景象的理解与判断,并参与名单的输出与烘托。但是当画廊的角色把我带入到艺术的第一现场,直视、感受并参与这个丰富、鲜活、激跃的进程时,我才真的觉得所谓的名单是多么局限、没有价值。人的思维习惯就是对一个事情尽快做出价值判断,然后再因循结论来获取利益,却往往完全忽视了眼皮子底下正在同步发生着的好戏。因此,当之前那个名单突然瓦解了一大半时,大家都顿感迷失、慌张与气愤,但同时又乱猜乱撞地开始试图尽快拟定一份新名单,新的指导手册。其实,艺术绝不是一个短期内能产生结论的游戏,一个人活着,如果能和正在进行时的艺术现实发生某种真切的连接的话,我觉得那就是“有幸”。遗憾的是,在现在这个看起来热闹浮华的艺术圈里,太多原本可以很幸运的人,其实没有让自己真正地与艺术建立起这样的勾连。
Hi:这也是你选择去画廊工作的原因吗?
刘:当我对做画廊的实质有更深切的体会之后,我也对自己的职业方位做出了明确的判断,那就是丢弃曾经简单粗暴的判断法则,尽情插进中国当代艺术的进行时态里来,去欣赏、去发现真正属于艺术创造力的闪耀,并且满溢着成就感地将这份发现的欣喜呈现传递给更多的人。所以,做画廊另外一件让我很开心的事,就是遇到越来越多的因为接收到了艺术气场的引力,从而进场的收藏家们。他们往往不是超级富豪,只是些可以被归纳到工薪阶层的一类人群,他们凭借着有限的财力,充满热情地步入艺术的场域,他们是一些真正能够接收到信号的人,也是一群真正能被艺术滋养生命的人,我觉得这样的藏家太可爱了!我会亲自把画扛到他的家里,帮他选一面墙挂起来。

2013肯定更有看头儿

Hi:2013年东站画廊主要工作将会是什么?
刘:东站画廊从成立开始,呈现展览的态度就始终彰显着我们严谨的学术气质。2013年我的工作重心会更多地放在为合作的艺术家建立更加详尽的学术档案与文献整理这些工作上。画廊的工作就是那种表面看起来似乎可以很简单,混混也可以过,但是如果想做到一个高的标准和品质,那就是一件永远都做不完的复杂工作。
Hi:2013年的展览中,会不会有新面孔出现?
刘:2013年会有多个个展呈现,也会有概念清晰的群展,从现在的展览规划来看,一定会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一年,肯定更有看头儿!
Hi:2012年东站香港的成绩怎样?
刘:香港空间的运作成本很高,我们驻港后的第一年也做了很多展览与活动。从第一年的反响来看还是非常良好的,所以我们对香港空间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我们会进一步把东站的文化传导到香港,以辐射更为广大的、国际化的场域。
Hi:在你看来目前国家需要在政策面上对画廊有哪些支持吗?
刘:从国家文化政策的角度上说,目前也并没有感觉到太多制约,所以我也不知道要期待什么。如果中国当代艺术能够真正发展能成为代言先锋文化与思潮的利器的话,希望到时中国政府的开放度与文化包容性可以强一些,但是现在似乎当代艺术自身也还没长出多少刺儿。

相关空间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