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锦 我的美人蕉正在从画面中离开

作者:滕昆 2017年10月22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 蔡锦
艺术家 蔡锦
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成名系列,
蔡锦的肯定是“美人蕉”。
二十六年,编织着蔡锦的艺术世界。
三百六十余件作品之后,这种慢慢地累积似乎正在达成某一种早已存在的约定。
画面从画面中离开,打开另一种未来。
《美人蕉365》 500×400cm 布面油画 2016.3-2017.10,这是近一年半来蔡锦最新完成的唯一一件大尺幅作品
《美人蕉365》 500×400cm 布面油画 2016.3-2017.10,这是近一年半来蔡锦最新完成的唯一一件大尺幅作品
2017年10月15日,艺·凯旋画廊,蔡锦个展“花仙集”展览现场,全新创作的新媒体作品中展示着一株“美人蕉”的出现与隐没,呼应着蔡锦在创作中全新的感受
2017年10月15日,艺·凯旋画廊,蔡锦个展“花仙集”展览现场,全新创作的新媒体作品中展示着一株“美人蕉”的出现与隐没,呼应着蔡锦在创作中全新的感受
 
好像突然进入了“母亲”的角色
 
 
我们经常被日常影响,“忘记”寻常背后的不平常。
蔡锦的生活很容易被归入日常的一类。
上课、创作、照顾女儿,就像大多数有教职的女艺术家一样。
而我们也因此容易忘记,早在二十多年前的1992年,蔡锦就亮相栗宪庭和张颂仁先生策划的后八九大展,并在接下来不到十年的时间里,频繁出现在国内外大型展览中,在那些以“中国”或“女性”为标题的大型国际展览中,蔡锦往往是“年龄最小的那一个”,或者“唯一的女性”——这往往意味着她是当时最具有潜力的艺术家,也应该是最具有突破性未来的艺术家。
1991年,蔡锦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室
1991年,蔡锦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室
1997年,蔡锦在纽约画室
1997年,蔡锦在纽约画室
1998年,蔡锦在纽约布鲁克林
1998年,蔡锦在纽约布鲁克林
令人意外的是,蔡锦在1997年赴美之后放慢了在展览中亮相的节奏,并在2000年生下女儿之后几乎“销声匿迹”。在中国当代艺术最早的艺术家名单中排名特殊的女性艺术家,早在1995年就开始尝试在床垫上完成装置绘画,至1998年间已经尝试过床垫、沙发、高跟鞋、单车坐垫、浴缸、石蜡等等材质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活跃在最前沿的先锋艺术家,即便时隔近二十年,仍然无法回答当时为什么自己会那么完整、迅速的进入“母亲”——而且是一种非常中国传统式的“母亲”角色。“刚有女儿那段时间,对我当时和以后还要做什么、还能做什么,没有任何感知和想法,整个人完全在她身上。”蔡锦如是说。
《橘子》 27×20.5cm 纸本圆珠笔 2015
《橘子》 27×20.5cm 纸本圆珠笔 2015
《梨子》 27×20.5cm 纸本圆珠笔 2016
《梨子》 27×20.5cm 纸本圆珠笔 2016
“女儿几乎是她的全部”,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只是蔡锦始终乐在其中。事实上,她并不讳言1997年的远赴美国与后来在展览中的缺席或许对自己的艺术生涯有所影响,她说,“其实我好像一直都处在一种边缘地带吧,当然1997年我出国可能也造成一定的'中断'。但是其实我是属于一直在自己画自己的东西、需要时间的人,我也不太关心环境、或者身边其他人在做什么,对我来说,也没有特别大的影响。当然,作为艺术家来说,没有一直被'讨论'也还是有些遗憾,不过很多东西一直在那里,需要讨论的时候总会被讨论的”。
对于蔡锦来说,或许那只是一段经历,而对于已经成为历史的过去二十年来说,那是一代人在沉浮间恍然度过的半场人生。这或许对于艺术家来说是一种遗憾,而对于“母亲”来说,她别无选择,或者,她不需要选择。
2001年,蔡锦与女儿易易
2001年,蔡锦与女儿易易
“美人蕉”是我,又像其他
 
 
从1991年到2017年,26年的时间,蔡锦一共画了360多件“美人蕉”题材的作品,其中还包括那一批画在高跟鞋上的作品,往多了算一月一张,总被以“美人蕉”定义的蔡锦,“美人蕉”画的也并没有那么多。
《美人蕉308》 170×130cm 布面油画 2008
《美人蕉308》 170×130cm 布面油画 2008
《美人蕉》 72×51cm 纸本圆珠笔 2011
《美人蕉》 72×51cm 纸本圆珠笔 2011
不可否认,“美人蕉“系列是蔡锦被讨论最多的、也是她得以成名的系列。近三十年来,蔡锦的“美人蕉”在材质与颜色上经历着转型与实验,陪着蔡锦走过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段。蔡锦说“美人蕉”或许是她自己,也或许是别的什么,对于她来说,经过了这么多年,“美人蕉”越来越像一个自己懂得引申的对象,是她永不枯竭的灵感来源,又是直击她的创作情绪的一掬蓬松。在蔡锦与她的“美人蕉”前进的过程中,画面中红色的、充满生命力的、看起来在流淌着热血的“美人蕉”或许并无法让观者看到“美人蕉”的影子,但是那都是蔡锦创作中的生命片段,譬如那一系列拍摄于二十多年前的照片。蔡锦说,那组照片经过这么多年反复的折叠与使用,有些已经脏的不成样子,可是她终究在“美人蕉”的创作中离不开它们。几乎每一件与“美人蕉”有关的作品都有那些照片的影子,每一件这一系列的创作,蔡锦都要对着照片完成——“就好像有一种心理上的习惯,对照片形成着某种依赖,好像'美人蕉'不是'美人蕉',我的'美人蕉'也不是'我的'美人蕉”,她说。
《美人蕉347》 190×150cm 床垫、综合材料 2012
《美人蕉347》 190×150cm 床垫、综合材料 2012
《美人蕉358》 40×10×10×3cm 瓶子、综合材料 2014
《美人蕉358》 40×10×10×3cm 瓶子、综合材料 2014
那些鲜艳过、晦暗过、盛开过、枯萎过的美人蕉,兜兜转转,在三百六十多件画面之外,于艺·凯旋画廊的新展中,蔡锦带来了她的第一件影像装置作品,在全黑的展厅内,属于蔡锦的标志性的“美人蕉”慢慢展开,缓缓消失……蔡锦说,这或许才是这些年来我创作这些“美人蕉”作品的终极目的——画面从画面中离开,打开另外一个未来。
Hi艺术=Hi 蔡锦=蔡
 
想给大家看到这些年创作转变的过程
Hi:从1993年开始,就与这次展览的策展人张颂仁先生合作,那么这次展览他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蔡:这次展览的题目就是他起的。因为距离的原因,他没法在整个过程中都在现场,但是作品选择上他一直是参与的。认识这么多年了,他对我的作品很清楚。在展览架构上,他建议每个时期的作品都要拿出来一些,给大家看到这些年创作转变的一个过程。最后我们把作品都拿出来之后发现,因为每个时期作品的颜色其实都不太一样,这样放在一起,现场还是很好看的。我也觉得张先生很厉害,按照他的建议,可以说既让大家看到了我的变化,也呼应了他拟定的这个题目。
 
Hi:这次展览呈现了这么多作品,这算是一次回顾性质的展览吗?
蔡:其实事先没有想到有这么多作品。其实开始的时候,还是按照惯例想展出一件新作的。这一年多的时间比较忙,其实我只完成了一件大的作品,本来想围绕这件作品完成这个展览。但是没想到按照策展人的建议,整理出来之后有这么多作品。其实这还不够,还有一组“人物”系列的作品也很重要,只是限于空间,这次就没有拿出来。
《小南瓜》 24.5×16.5cm 纸本圆珠笔 2012
《小南瓜》 24.5×16.5cm 纸本圆珠笔 2012
新的线索正在带来惊喜
 
 
Hi:那“美人蕉”到底是什么?是某一个具体的形象,某一段记忆,还是某种寄托?
蔡:对我来说,可能“美人蕉”不是具体的什么,而是一个可以被我无限引申的主题。可能会有人说,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蔡锦还在画“美人蕉”,其实,从1991年到现在,包括我画的高跟鞋那些小的作品,也不过一共画了360多件。对我来说,我画的肯定不是这个植物本身——有可能是借这样一个形象来画自己,也有可能是别的,我一直在画这个主题,也一直在寻找某个呼应,但是一直也还没有找到,我感觉我一直处在这样的过程中,或许现在就要找到了,但是还没法说清楚。
 
Hi:要进入新的状态?
蔡:现在会感受到有一些兴奋,好像未来有很多特别令人惊喜的东西在等着我。感觉我正在进入一个新的状态,我女儿在去美国之前跟我说,妈妈你现在可以好好画画找回因为我失去的那些年了,我好像也有一些这种感觉,进入一个新的状态,重新回归到某种创作中,回归属于自己的世界,创作欲望特别强,有一些摩拳擦掌的兴奋感。
《风景54》 200×500cm 布面油画 2013
《风景54》 200×500cm 布面油画 2013
《风景37》 300×150cm 布面油画 2013
《风景37》 300×150cm 布面油画 2013
它们在画面中无限延伸,直到离开
 
 
Hi:会是什么呢?
蔡:就是隐约有一种感觉,我画了这么多年“美人蕉”,就是在为现在积累一种图示上的素材,在为某一个未来在准备。就好像这件影像作品的出现,击中了我现在的感受,我感觉我的画面在离开画面,美人蕉也好,风景也好,它们在画面中无限延伸,直到离开。
 
Hi:离开画面吗?
蔡:是“离开”而不是结束,是在往更远的地方去的感觉,现在也说不清楚具体会变化成什么,但是我能感受到一些隐隐约约的线索,一定是新的,变化的。原来画面中的形象都在离开,或者像影像一样动起来,或者是有另外一种呈现方式。
《风景20》 190×200cm 布面油画 2009
《风景20》 190×200cm 布面油画 2009
《美人蕉356》 80×80cm 布面油画 2014
《美人蕉356》 80×80cm 布面油画 2014
Hi:接下来会在材质上有更多的尝试吗?
蔡:绘画一直都是、也肯定还将是我的主线,可能会是一直持续到生命最后一分钟的创作方式。现在来说,这次展览中将会出现的一件影像作品是我的新作品,它的出现其实来源于我对“美人蕉”形象的一些新的体会吧——也是一种全新的不同的体验,画了真多年,这一两年有一种“美人蕉”的形象刚刚要慢慢显现的感觉——很难用语言来描述这种感受,好像我画了这么多年“美人蕉”,一直是在为“以后”做准备的,而现在才刚刚要有一些眉目。
蔡锦 我的美人蕉正在从画面中离开
蔡锦 我的美人蕉正在从画面中离开
蔡锦 我的美人蕉正在从画面中离开
蔡锦 我的美人蕉正在从画面中离开
2017年10月15日,艺·凯旋画廊,蔡锦个展“花仙集”展览现场
2017年10月15日,艺·凯旋画廊,蔡锦个展“花仙集”展览现场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