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传 “复调”还原艺术生态的真实“背面”

作者:史伟图片提供:林书传 2015年11月30日 专题人物
从本科、研究生到留校,林书传在南京艺术学院整整呆了十年。这位85后狮子座的湖南少帅从20岁开始就已开启策展生涯。对策展,他已轻车熟路,但担纲“复调”的策展人,却有点不同,因为这个项目很不一样,它是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成立以来独立策展的项目,在高校美术馆操作,教育方式层面的出发点意义更重。 
林书传
林书传
立足教育,为学生打开一扇窗
 
“复调”作为音乐领域的专有名词被借用,通俗讲该项目在于呈现艺术生态的多样性、复杂性,而不只是看到“塔顶”、或某一个“高音”,它将讨论的边界拓宽、放大,展览以访谈拍摄的纪录片与作品进行双线编织,呈现一个真实的生态“背面”。
 
调研的对象聚焦体制外的“野生”艺术家,他们没有进入市场及学术评价体系。林书传以此视角切入,也希望可以做与艺术家共同成长的事。几年前为展览拍摄纪录片尚不多见,“复调”选择以纪录片、访谈的方式走进艺术家生活的原貌中,“你这件作品要表达什么?”这类问题,三年来林书传从未问过一句,他们谈梦想、生存、未来、金钱、体制、人生,唯独不谈艺术。“这些看似与艺术无关的方面影响着艺术,对艺术家生活的观察要比作品实在许多,与艺术家们谈艺术只能越来越不懂艺术,与艺术家们谈生活只能越来越珍惜生活,这便是生活与艺术的关系。”至于展览层面,艺术家及作品不会以策展团队中任何人的审美倾向为准,也不会选择最好的艺术家罗列。这是作品的“背面”,他将作品与作品背后的故事、质疑或悬念全部交由观众自行判断。开幕就是闭幕、艺术家和策展人活批评家们自嗨的游戏、完全不需要观众参与、作品交易等等,这些都与“复调”的初衷绝缘。
复调“江浙沪”首站的展览现场
复调“江浙沪”首站的展览现场
“复调”提供一种艺术生态考察的方式

做艺术生态调研,不能求全责备,毕竟“生态”一词太宽泛,林书传一直在做一件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事情,以做艺术生态研究的方式操作“复调”或提供一种方式,以艺术创作者群体为核心、辐射到必要的在地机构,搜集参与者的观点、生存或生活及创作状态等素材展开讨论,尽量客观地呈现某一个区域原生态的综合面貌。

操作复调的难度不在于资金,高校资金有限但稳定;相反,财务、审查制度相对灵活,项目不会受到行政干预,自由度相对较大。田野考察的条件很艰苦,比如十人团队在北京的五个月,几个人挤在800块的一个房间里,晚出早归,与艺术家作息保持一致,黑桥地区到处是狗,他必须保证每位团队成员的安全,器材维修等任何问题他要第一时间解决。林书传说他的微信绑定了三张银行卡,每一张的转账额均已封顶。纪录片导演只能从身边抱有同样理想的朋友中去寻找,执导前两届“复调”的导演肖乾操便是《白日焰火》电影纪录片的导演,他们只拿很少费用甚至做起了义工。三年来,团队成员并不固定,流动性非常大,“如果我也走了,复调就真的没有人做了。我最初给自己定了一个执行“复调”的五年计划,这种承诺让我不敢应付,不会把全部子弹一次用完,在五年之后将艺术家的成长做一个对比,生态的变化自会彰显无疑。”

林书传每年都会对比、反思整个艺术生态的问题,进而形成对不同地区艺术生态面貌的相对客观地描述。三年来,“复调”伴随着南京艺术学院学生共同成长,为他们打开了一扇窗,更了解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比如是否还会选择做艺术家。
复调“北京站”的展览现场
复调“北京站”的展览现场
以小见大,“复调”的多重“背面”
 
从江浙沪、北京站到珠三角地区,“复调”行走的这三年,讨论过几个艺术命题:江浙沪站的“如果你不成功,你还做不做艺术家?”与北京站的“如果你成功了,你还是不是艺术家?”这两句口号已相当辩证,到了珠三角站提问更深一步:“什么才是人生赢家?”戏虐的大富翁游戏的海报、一语双关的“Art is a circle.”,以及不为盈利仅表征展览及策展人存在态度的艺术衍生品区域的实验性尝试。
“复调”只是冰山一角,在还原一个区域艺术家创作的背面之外,也映射到策展领域、艺术生态的诸多问题。确定调查地区后,团队就是少则几个月多达半年之久的外出作业,三年来的纪录片拍摄素材量见证着其工作量的强度:江浙沪站拍摄了几百个小时、北京站填满20T的硬盘,三年来整理的文献资料保守估计可达70万字。林书传一直处于“在路上”的状态,没有过多时间细细沉淀甚至休息,比如出版文献集、学术研讨会、项目巡展等,馆方最终决定将“复调”改为两年一届,它也构成南京艺术学院四大双年展品牌项目之一在未来出现。
复调”珠三角站“展览现场
复调”珠三角站“展览现场

相关人物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