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这么无聊,看“文化馆”怎么搞事
Hi:现在很多手机H5或是小动画也都有很意思,那文化馆在选择作品和艺术家的时候考量的是什么?
鲍:第一是要有个性,第二个是可实施性,不仅是技术上的可能性,也得尊重、发现手机的特点。
陈:选择的原则要看具体的方案、创作是否能跟“文化馆”,以及它所对应的朋友圈或移动互联网的条件产生有意思的碰撞。
Hi:在技术表现和内容表达上更偏向哪一种?就个人而言,哪些作品吸引你?
陈:没有偏向,好的作品也从来不是单向的。它是一个总体的现象和实践,个人而言没有太具体的偏向或者非得去挖出来什么意义。“文化馆”自身也是个灵活性较强的机构,它每年都会转换实验的方向。
Hi:游戏类作品似乎是最受大众欢迎的,而你最感兴趣哪些作品?
鲍:孙晓星和高嫣沁合作的《霓虹灯下的哨兵》是可以让人玩味作品,内容和语言在形式上的转换也都很有意思。
陈:好的游戏也很耐人寻味,并且游戏类传播起来也较容易,很多连小孩子都喜欢玩。但这也不是我们有意提倡的结果,我们尽可能的尊重艺术家的想法来辅助开发,也有艺术家只给一个视频或一个GIF,哪怕写一句话,效果也同样出乎意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