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少民 “问题的问题”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红专厂当代艺术馆 2016年1月29日 专题人物
当我在阅读沈少民的诗集《我扶起自己的影子》,同时,他回复了我朋友圈中,一条关于看完他的展览后的、长长的一条状态。他对我说:“好好活着吧!别想那么多,永远没有多远。”
艺术家沈少民在个展“这里没有问题”现场
艺术家沈少民在个展“这里没有问题”现场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
 
“生亦何欢,死亦何苦”这句话是在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RMCA)看完沈少民的展览“这里没有问题”之后,脑子里唯独出现的八个字。
 
在离开展览去往机场的路上,我只剩下了疲惫,一句话都说不出来。一方面,作品体量之大以及信息量之复杂让我需要时间消化;另一方面,展厅内营造的残酷的、可怕的甚至是阴险的氛围,似乎一直尾随着我摆脱不去,甚至是迫使我不得不去思索。
策展人大卫·艾特略为观众导览沈少民的作品《我睡在自己身上》
策展人大卫·艾特略为观众导览沈少民的作品《我睡在自己身上》
浑身赤裸的、睡在自己皮毛或羽毛上的动物、沉睡的几乎失去所有生命力的老妇人、被冰冷的钢铁禁锢至变形的盆栽……一方面这让人不忍直视的场景会让观众从心里方案这个“残忍、阴险”的艺术家,另一方面让人不得不思考:有时候,生,未必欢;死,也未必苦……
两只“羊”,它们睡在自己的皮毛上,只有呼吸
两只“羊”,它们睡在自己的皮毛上,只有呼吸
这次名为“这里没有问题”的展览中,有两件是首次面世的最新作品——但这两件都是“只做了一半”的作品——作品《艺术史》、《我是我自己的结果》,沈少民将话语权交给了广大群众:《艺术史》是由50个耳机和50个麦克风构成,耳机用来倾听沈少民创作的《艺术史》诗歌,诗歌的内容是沈少民所搜集到的所有关于艺术的定义;而麦克风则是用来诉说,每个人可以讲出自己所理解的艺术的定义,这些话会由电脑转换成文字,再经由打印机打印出来,最终被装订成册,变成一部大家共同述说、补充的“艺术史”文献;而《我是我自己的结果》是一件由沈少民身体力行、一直在进行中、但生前永远完成不了的作品——这是沈少民关于自己死后遗体处理方式的计划,目前也在持续征集艺术家提交的、未来将他的遗体各部分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方案……本来我只将这两件作品,看成一次普通的艺术家和公众的合作,但沈少民却对这两件作品满怀崇高感:“这分别是一次对公众的检阅,以及一次对艺术圈的追问。”
“最好的作品就是你的状态”
————————————
 
明年就要耳顺之年的沈少民至今还坚持着每天两小时健身——在这里提到年龄,不知沈少民是否会再一次对我说:“你要是不提年龄,可能我自己都不会主动去想今年到底多少岁啦!”健身的习惯除了让沈少民日常生活中充满活力之外,也是为他“也许是这一生最后、最重要的一件作品”——《我是自己的结果》做准备——这是沈少民关于自己死后遗体处理方式的计划,目前也在不断征集艺术家提交的、关于将沈少民遗体各部分转化为艺术作品的方案。这次去广州布展之前,沈少民还特地去做了体检,在采访中,除了自豪地告诉我一切指标健康之外,他还按捺不住喜悦地告诉我“就连医生给我检查的时候都说‘已经一年都没看到有腹肌的了’!我有六块腹肌!”
 
本来在广州的展览中,就设置了沈少民现场展示健身的环节,但后来经过考虑还是取消了。杜尚讲过一句类似“最好的作品就是你的状态”的话,这一点沈少民十分赞同。目前沈少民的生活状态就是健身、写诗。
沈少民作品《艺术史》:50个耳机中可以听到不同的对艺术的定义,也可对着话筒讲出你认为的“艺术是什么”。经过4个月的展览,观众所说的话会经由最中间的这台打印机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沈少民作品《艺术史》:50个耳机中可以听到不同的对艺术的定义,也可对着话筒讲出你认为的“艺术是什么”。经过4个月的展览,观众所说的话会经由最中间的这台打印机打印出来,装订成册
Hi艺术=Hi       沈少民=沈
 
是真的没有问题了吗?
——————————
 
Hi:“这里没有问题”的展览名称有什么深意?
沈:这句话是杜尚的名言,是我自己决定运用到这个展览的。
这里是没有问题,还是真的没有问题?实际上还是有很多问题的。近几年我和当代艺术圈保持距离感,对现在当代艺术的普遍做法有点纠结,这些年有点像艺术的“乱世”,有几年我也没怎么做大型装置,两年以前我开始用诗歌的方式来摆脱自己和摆脱那种当代艺术对我的束缚。去年白盒子美术馆的展览也算是我这几年思考的结果,一定程度地呈现了我自己的态度。
Hi:那次在白盒子的展览,你曾对外宣称是“一次失败的展览”,所以“这里没有问题”一定程度上是回应了那次的展览吗?
沈:其实也不能说是“失败的展览”,因为我认为没有“成功”和“失败”这一说,我们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这就是成功,毕竟我们有经历反思,并有勇气把这件事说出来。
其实大多数艺术家都面临着这一种困境:我们做了这么多年,还没有逃离杜尚、博伊斯这两条线,还是在他们画好的圈里面思考作品、做作品。我试图在找到一种方法,但也困惑了很多年。那次展览筹备了一年,我一共提出了7个方案,但全部相继被自我推翻了:虽然在那些方案里,我们的表达方式不一样,但这种形式似乎是有人做过,所以就否定了。
作品《永远有多远》:一位似乎是弥留之际的老妇人:她干瘪的裸体,丝毫无法让人想起“欲望”,带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压抑
作品《永远有多远》:一位似乎是弥留之际的老妇人:她干瘪的裸体,丝毫无法让人想起“欲望”,带给人的感觉更多的压抑
Hi:你在展览现场提到“也许不会做展了,也许这是一生最重要的一次展览”了,你有什么特殊的打算了吗?
沈:实际上讲的是我以后作品的呈现方式,可能不是在美术馆、画廊这种空间里来呈现了。我对这种已经延续了上百年的展览方式产生了反思——以后是否人们还受教?现在人们的生活在网上已经能完成大部分了,当这时候突然要求一个人去坐车、换地铁去看一个展览,很多人已经没有这个兴趣的。艺术家还在延续这种呈现作品的方式的时候,还有多少让人感到兴奋的地方?我认为网络时代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更是一场社会革命。它对各行各业的影响都是颠覆性的,但是当代艺术的圈子似乎还是在按照惯性来做事,那么我们这个圈子是否已成为整个社会最落后的群体了呢?所以说这里面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的。
必须澄清的一个“误会”
——————————
 
Hi:这就回到了你很早就提出过的一句话:“不重复自己,也不重复别人”。
沈:提到这句话,我就必须要澄清一点了:这句话是我1985年我发表在《中国美术报》上的一篇文章的题目,距今已经30年了。这是我30年前遵循的做艺术的原则,今天大家还是用这句话来关注或者评价我的作品,那这个差距就太大了,今天这已经不是我的标准了!今天我要说的是:“我要站在今天,做明天的艺术。”
策展人大卫·艾特略在观看沈少民眼中“阴险的、暴力的”东方美学
策展人大卫·艾特略在观看沈少民眼中“阴险的、暴力的”东方美学
Hi:你从1979年就开始创作版画,后来使用过骨头、报纸、硅胶,到今天用盆栽等不同的材料来做作品,这也是一种不重复的表现。
沈:虽然刚刚说到是一个误会,但是“不重复自己”这也不是一句空话——作品里也能看到的,我一直在沿用这样的方法。但是这些作品关注的点基本还是在一个线索上,就像一个人说一句话、做一件事,都是出于最基本的感情的流露,这不是学别人的。当然我不反对找到一种符号就沿用一生了——这很容易被市场认可,而且做起来也很容易。但是等于一生就做了一件作品,这不是我想要的。
Hi:这次展览旧作的数量占了大多,是有回顾展的意思吗?
沈:我今天要说的是,我很反对做回顾展的。这次也有人觉得是回顾展,但其实不是这样的。第一这是主办方的建议,如果单纯呈现我的新作,对观众理解一位并不经常活跃于国内展览的艺术家可能不太容易。但是放置在现场的、我以前的作品是批判性的,我自己对它们是带有否定态度的:过去我是这么做作品的,但我今天已经不这么做了,并不是我要拿这些以前的作品来说事。我是它们的创立者也是它们的批判者。在我看来,一个好的艺术家只要有一口气,就还可以有新的作品。
制作《盆景》的工具:似乎是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制作《盆景》的工具:似乎是个触目惊心的故事
“谁知道我们该去向何处  谁明白生命已变为何物”
—————————————————————
 
Hi:前几年的作品,无论是动物、植物,都是痛苦地活着,为什么这样设置?
沈:那都是2012年前后的作品,2012年号称“世界末日”,在这之前全世界都在关注这个话题,那一年我的作品也和“世界末日”有关。无论是睡在自己皮毛上的动物、还是火箭残骸,都有“世界末日”的线索。每个人都有他们自己的一种宇宙观,这些是我的悲观的宇宙观。
《我摸到了上帝的声音》:宇宙飞船上是盲文的《圣经》
《我摸到了上帝的声音》:宇宙飞船上是盲文的《圣经》
Hi:关注生命是你作品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否也因为自己的年龄到了,才更加重视这个问题?
沈:不是。
艺术就是真诚,是态度
——————————
 
Hi:这两年写诗的实践对现在的创作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沈:比如这次展览中《永远有多远》、《我睡在自己身上》,这两件作品的名字就是我写的诗歌里的一句话。我的作品都来自于我的诗,有时候一首诗就是我的一个方案。
作品《磕头机》被安置在展馆之外,它们一直沉默地“点着头”,机械地、重复着上下摆动
作品《磕头机》被安置在展馆之外,它们一直沉默地“点着头”,机械地、重复着上下摆动
Hi:在这次展出的新作中,为什么完全把话语权交了出去、并把自己抽离出来?
沈:我们身处的这个时代,已经无法给艺术做一个正确的、权威的定义,或者说如果给艺术下一个定义的话,艺术可能失去它原有的魅力。但可笑的是现实中大家却都想追求一个定义。在《艺术史》中,可以倾听,也可以发声,但重要的不是讨论结果的对与错,而是参与到这次讨论。当代艺术虽然是小众的,但可以实现民主,让每个人都有发言权。

沈少民作品《我是我自己的结果》,关于他死后自己的遗体处理计划,为此他向整个艺术圈征集方案

 
沈少民作品《我是我自己的结果》,关于他死后自己的遗体处理计划,为此他向整个艺术圈征集方案
 
Hi:你听了那么多他人眼中的“艺术”,那么在你看来,“艺术”是什么?
沈:我在广州红专厂当代艺术馆的个展展期内,馆方就邀请了哲学家张志扬先生,艺术理论家皮道坚先生讲了一堂非常精彩的公开课:《艺术是什么,不是什么》。“最好的作品就是你的状态”——所以如果非要下一个定义的话,那我认为艺术就是真诚,是态度。
其中一位艺术家的计划
其中一位艺术家的计划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