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 于彭

采访:曹丝玉、史伟、静竹 2014年10月15日 专题话题
艺术家于彭
艺术家于彭
10月13日晚八点,于彭仙逝,肝癌,享年59岁。得知消息时已经在14日凌晨12点了。我知道于彭此人并了解到他的创作,居然是这位从未谋面的先生仙化归去的时候。因为他在大陆并不被很多人所知,所以我找到了于彭合作过的三尚艺术空间的负责人张健,作为追忆于彭其人其画的开头;另一方面,台湾百艺画廊的禚宇祥也提供给我重要的提示和帮助。于彭先生生前交友广泛,生活也是尚古的,他的衣着、住所甚至是生活态度,与他的创作都在一起。我仔细阅读了“草堂计划之于彭家宴”的纪录文字,其中包含着于彭和到访朋友的语录和描述,在展览和艺术家都已不在的今天,这些文字和文字里的内容却散发出真正持久的力量。希望这一切在日后可以成为被大家严肃谈论的对象。

黄石(诗人,于彭称之为黄石为江南第一酒友)

赖声川先生这样评价于彭:“古有七贤,于彭为第八贤。”他的艺术,他和绘画和他的生活是一致的,这在中国当代水墨画家里是极其难得的。我很早知道他生病的消息,今天我也难以相信这个消息,每次他来到杭州,都会第一个想起我。我封他为台湾第一酒友,他封我是江南第一酒友,从此以后台湾和江南之间少了一对酒友,而我失去了一个知己。
于彭作品《神游者杭州5》
于彭作品《神游者杭州5》
《神游者杭州5》局部
《神游者杭州5》局部
《神游者杭州5》局部
《神游者杭州5》局部
《神游者杭州5》局部
《神游者杭州5》局部
郑在东(艺术家)

于彭,交往三十多年的好友昨晚走了,
也完成了他的一个传奇。
相识时我们都二十几岁,对于绘画充满了激情与幻想,在那个封闭的年代,我们都受到西方表现主义绘画的影响,宣泄青春的苦闷。八十年代初于彭有机会去了刚开放的大陆,此行改变了他的一生,开始对于传统水墨产生了兴趣,自此以探索中国传统为己任,创造出于彭风格的新文人水墨,相信在未来的时日,他的影响会与日俱增。
年初我去探望病中的于彭    作诗一首
今夕是何夕   共欢君子堂
相知三十年   游历八千里
朝看敬亭云   暮饮虎跑茶
夜夜笙歌满   杯杯酒莫停
日月转双球   壮年不复来
窗外夜色重   相对两老翁
李津和于彭对饮,此时于彭只能闻酒而不能喝了,李津谈及此事依然伤感
李津和于彭对饮,此时于彭只能闻酒而不能喝了,李津谈及此事依然伤感
范姜明道(艺术家)

我1988年认识他,他几乎天天晚上都会在不同的地方喝酒。他决定了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生活,我觉得他这辈子没有后悔的。因为会练功,所以他认定自己身体没有问题,但是喝酒再加上休息不够的原因,身体就不行了。于彭年轻的时候就游历山川,也画过很多素描,白描功夫非常好,他随笔勾勒人物非常快,一笔一笔地很细致。他会唱歌,会唱客家的老调。喝了酒吟唱的时候丹田也很有力,时常招待朋友,会用很大的瓦罐做菜给大家吃。他有自己的一套东西,最大的特点就是每天晚上都要喝酒和雪茄。他崇尚像宋人一样喝酒、吟诗、画画、看大自然,他的生活和他的艺术就是这样。
于彭作品《神游者六杭州2》
于彭作品《神游者六杭州2》
《神游者六杭州2》局部
《神游者六杭州2》局部
《神游者六杭州2》局部
《神游者六杭州2》局部
黄致阳(艺术家)
于彭的站桩功夫很不错,也很爱喝酒,很松散,是居住在都市中的文人状态,包括他的住所,平日的喝茶饮酒,只有宋代的东西他才要,是有很高的文人情节的艺术家和画家。另外,他还有画模特的习惯,有一段时间就是起床、画模特、喝酒,就是都会文人的潇洒状态,也包括他的服装和穿着,一年冬天他来北京,零下5、6度还穿着一双草鞋。于彭不是科班出生,全是自学,练功很勤奋,曾经在公园里面给人们写生画素描,那个时候我还没出道就知道他了,所以他有大量的素描手稿。游历大江南北对他的创作有很大影响,他对道家易经都有自己的理解。于彭的画面中有一种生生不息的感觉,处理空间的方式很特别。对文人的体验在他整个生活里,包括他的小孩都是古代儿童的模样,他的生活和他的作品是非常密切的。于彭算是非学院传统的艺术家里的一个奇才,他玩的很轻松很松散,这个松散是平和逍遥的状态。他这一辈子就是这样,很有意思。
2007年北京三尚艺术空间  于彭个展“草堂计划”现场,于彭依旧一身布衣
2007年北京三尚艺术空间  于彭个展“草堂计划”现场,于彭依旧一身布衣
禚宏顺(百艺画廊负责人)

每次见到于彭,他都穿着麻衣布鞋,背着布包,手上戴着念珠蜜蜡,把玩着着两个胡桃,看起来仙风道骨的感觉,非常特殊。这不是他特异的装扮,他平日的生活也是如此。每次见他都在讲练功的事情,听起来很玄妙,他睡觉都不是躺着睡,而是用手撑头侧卧,用木枕。他在台湾成名很早,于水墨的视野不停留在传统里,他有自己很独特的风格,他早年就与纽约怀古堂合作,在那个年代,台湾的一个水墨画家就能在纽约有代理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他是以水墨成名的。
于彭作品《神游者十八杭州4》
于彭作品《神游者十八杭州4》
《神游者十八杭州4》局部
《神游者十八杭州4》局部
《神游者十八杭州4》局部
《神游者十八杭州4》局部
张健(三尚当代艺术中心负责人)

今天凌晨四点我接到一个消息,得知于彭走了。
 
2004年我结识了于彭,当时他在武夷山参加一个活动,其中包括10位德国艺术家和20位中国艺术家,其中有两位台湾艺术家,于彭和郑在东。《艺术新闻》的刘太乃我们介绍,太乃非常欣赏他。

他是很随性的艺术家,会把平时的创作送给身边的人,他对画的价格不关心也不在乎。曾梵志很喜欢于彭的画,有一次曾梵志希望可以互相交换,于彭拖拉着画最终也没了结果。一次我们去曾梵志的工作室,发现有一张于彭的作品,那是他在拍卖会买下来的。 

于彭80年代就周游世界,他是第一批来到大陆的台湾艺术家,也因此受到台湾当局的严重警告。他内心很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想要亲身游历,也跑遍了国内的大山大水,这对他的创作很有帮助。
于彭作品《神游者十九杭州》
于彭作品《神游者十九杭州》
《神游者十九杭州》局部
《神游者十九杭州》局部
《神游者十九杭州》局部
《神游者十九杭州》局部
2005年三尚在北京做的第一个展览我就选择了于彭。我认为他的作品既传统又当代,介于两者之间。我对于当代的理解是,可以向左也可以向右,当代有很多种可能性。选择开幕展做台湾的水墨艺术家于彭,原因包括以下两点。第一,他的作品具有多面性,感动我的地方是他是用生命在画画。他希望自己的创作可以有突破,但是寻求突破本身是很难的,于是他内心苦闷经常喝酒,而且喝得很凶,但他又对自己的身体很自信,他练过大成拳,也就对身体不那么在意。平时他穿草鞋甚至光脚,很自由散漫,但他对自己的创作有要求,很严谨。第二,画廊当时开始关注当代水墨,选择了中国、日本、韩国、台湾的一些艺术家,台湾艺术家我选择了他。

展览的开幕展形式比较特殊,墙上没有挂一张画,作品是几个大的手卷,有朋友来就摊开看,一起喝黄酒吃饭。于彭菜做得非常好,他做了佛跳墙等菜。这个展览持续了三个月。来的朋友包括曾梵志、刘庆和、吴山专等和于彭关系很好的朋友,他们也是在90年代张颂仁代理的艺术家。那个展览可以说是一个老朋友聚会,但当时水墨在国内的氛围还不是特别浓。

2011年,我又做了一个于彭的个展,布展方式也很奇特,他来杭州爬山,也见了很多的师父(应该是和尚),展厅墙上没有画,而是他在墙上画出杭州的见闻,还与顶级厨师PK。那个展览持续了一个月,开幕式就是闭幕式,他的创作和他的人一样,身体虽然走了,但是作品和精神在那儿。
2007年刘太乃在北京三尚艺术空间做了于彭“草堂计划”的展览,此为展览现场,于彭正与前来的友人对饮畅谈
2007年刘太乃在北京三尚艺术空间做了于彭“草堂计划”的展览,此为展览现场,于彭正与前来的友人对饮畅谈
李津(艺术家)

我知道于彭大概是1985年前后,那时我还在西藏。90年代初张颂仁来北京找画水墨的艺术家,栗宪庭老师就推荐了我。当张颂仁看过我的画后,就说道我和他在台湾的一个朋友有点像,还说之后有机会要给我们一起做展览。之后我在栗老师那里第一看到于彭的作品,当时就很有亲切感。

那时他喜欢把人和景物放在一起,中国园林式的感觉,我的画里也有类似的东西,可以说是不谋而合。于彭的画气质很高古,但是又有表现性,这种表现性是属于当代的并非是古旧的东西。2005年的时候,我第一次和他见面,印象中他的人和他的画是吻合的,本人很文人气,但同时又很狂野,是儒雅和狂野两种气质的并存。画里面又有非常冷峻的东西,但用笔热烈,也有作为艺术家很纠结的地方。

他的屋子弥漫出来的感觉跟现实生活不在一个层面上,因为他住在闹市,外面很繁华,屋里则与世隔绝。我理解他的生活、创作和精神,实际上是很拒绝当代的,拒绝现在的生活,他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个世界从他骨子里透露出来的好像是魏晋时期的东西,像竹林七贤那样,里有一种文化的天赋。

今天早晨我的朋友范姜明道告诉我于彭走了。实际上我们俩还探讨过是否可以一起做个展览,而且我们当时就说要交换作品的,现在不管怎么样,不管交不交换,反正我肯定会去买一张他的画做收藏,虽然我跟他接触的不多,但他在我心里留下的印象是非常深的。

他是一位非常值得去推出来的艺术家,我觉得作为画水墨的人,有这么多古典情怀,根那么正,同时具备开放性,还有一种对自己艺术上新的要求,他是比较前卫的水墨画家里的一个个案。
于彭作品《神游者二杭州3》
于彭作品《神游者二杭州3》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神游者二杭州3》局部
刘太乃(艺术品藏家、出版人)

我和于彭相识甚久,因为在台湾所以会经常去他家里聚会。2007年我在北京三尚做了于彭“草堂计划”的展览,其中有书画,也有在画廊空间的驻地。我认为于彭艺术上的根源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来自于中国传统美术的传承,他和渡海三家的关系很密切。国民党在1949年从大陆带来台湾张大千,于右任等人的作品,于彭是在台湾出生的新一代,受到这些作品的影响很大。第二个方面就是中国的西化,台湾被日本统治了快50年,比中国的西化运动早,很多艺术家都留学日本和法国,所以台湾现代艺术的发展受到日本西化运动的影响很多,在水墨的改革上也要更早一些,于彭就在此列里。第三,台湾的艺术家都有草根性和移民色彩,从明朝到清朝都是如此,而于彭之前姓巫,他的祖上也是移民台湾的。

于彭追宋元,继承了宋元以来文人画的传统。我认为于彭、郑在东等艺术家刚好弥补了中国后89的这段历史,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中国大陆发生的后89有一种对应性,所以我比较关注台湾艺术家在这方面的表现。我看重于彭在美术史上的价值,中国的美术史里文人画的这条脉是不可能断的,在当下的水墨热里文人画必须有它的出路,而于彭的位置则相当重要。台湾的艺术家特点就是怪,有点像扬州八怪,像石涛八大。我看到于彭的价值在这里。

于彭是一个传奇,他无师自通,从摆摊子练画建立自己的系统,秉持中国文人画的体系,他的去世在台湾造成了阵痛,因为他毕竟还很年轻。“台湾五怪”从于彭的逝世就要开始立书撰史了,之前我们称他为于彭先生,现在就要像对黄公望一样,要称他为“于彭道人”了。
左起,艺术家于彭、艺术家范姜明道、艺术家李津、学者陈蛮父
左起,艺术家于彭、艺术家范姜明道、艺术家李津、学者陈蛮父
于彭不朽

车前子(诗人)

我和于彭一起玩的时候,两个人常常会写字,状态可说疯狂。一次,他流着鼻血,洒溅宣纸。我们好像能把很多人都调动起来——那天,在北京,几十个人同时写字,贴满墙头。海上雅臣来了,他要其中一幅,于彭说:“这个不能给你,是车前子写给我的。”我给于彭写了一副嵌名对,现在只记得横批:“管他娘的”。

于彭的慷慨有时让我吃惊。我曾对他说:“你能不能吝啬一点?”什么场合他都抢着付钱,搞得我在台北不敢购物。

记得我第一次到台北,于彭塞一大把台币在我口袋里。我几次还他,他都不要。有次在酒吧,他突然想画画了,就掏出一段老墨,在茶垫上慢慢磨着。酒吧小姐过来要画,他把刚画好的一张给她。过一会儿,小姐又来要画,于彭有点为难。我趁机还钱,把那一大把台币放到桌上,说:“这张画归我,先付定金。”小姐说:“哦,他的画这么贵啊!”不好意思走了。后来去红酒吧,于彭把这些钱全买了酒,本来两个人对饮,结果聚拢十几个人一起喝酒。

昨晚哭一场,醉一场,于彭老兄,人间不好玩,你回你的神仙世界了。上次醇丽大嫂说起我的《草堂计划》一书台湾有一出版社想出版,我现在决定,此书版权与稿酬等均捐赠于彭基金会。朋友一场,烟水渺茫。于彭不朽!

2014-10-15,傍晚,苏州
(感谢李津老师、刘太乃老师、张健老师、黄石老师为本次话题提供的宝贵图片)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