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 出入水墨,无罣无碍

作者:滕昆 2017年10月16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 狄青
艺术家 狄青
媒材就像艺术家的武器,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武器才能找到江湖的入口。
 
有些人终究不能适应自己的“武器”,难得其门而入;而有些人却总能找到更适合自己的“新功夫”,享受更多“别处”的喜悦。
 
从丙烯而来,狄青“跨界”水墨。在转折与突破中,狄青的画面生发出更为丰盛的内容,追古述今,着眼未来。属于八零后艺术家的时代刚刚启幕,属于狄青的水墨意趣正在成型,有古风,有时代,有积极温暖的幽默机巧,又有无罣无碍的洒脱任性。
狄青 出入水墨,无罣无碍
2017年,Hi艺术中心,狄青个展“缱艸集”展览现场
2017年,Hi艺术中心,狄青个展“缱艸集”展览现场
向更高更远的地方去
 
 
2008年从中国美术学院毕业后,狄青花了一年时间整理自己,思考未来。在决定做职业艺术家之后,她以布面丙烯为主要创作媒材,五年间展出并售出了八十余件作品。狄青将这段经历视为自己的幸运,这让她可以坚持“不会因为市场潮流的变化而轻易改变自己的判断”,也得到更好地支撑自己创作自由的条件,更好地保留自己的特点,依据自己的理解塑造风格,在画面上完成更完美的构建。
《飞絮》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飞絮》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深·深·深》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深·深·深》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美好的开端让狄青的职业生涯平稳而充满自信,这也激发着成长在变化中的八零后艺术家充沛的求变动力。2012年底,在美国游历的狄青偶然看到宋徽宗原作,并为其中的敏锐与精致所震撼并感动。而这种气氛一直持续了两年后,终于引发了对自我转型的思考,她开始自学水墨。2015年,在水墨中找到另一个自己的狄青以大陆地区唯一名额进入国立台湾艺术大学书画艺术研究所,而此时的狄青不过刚刚开始“水墨”。
《争渡》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6 
《争渡》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6 
《戏林》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戏林》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2016年,以“青栀涩”为个展名,狄青展出了自己的水墨新作。在画面的构图和内容上,这一时期水墨创作沿袭着早年丙烯创作的风格,又呈现出与过往截然不同的气质。画面中深深浅浅氤氲着空旷的灵性,以繁复的笔触描摹的皇冠,满满的有着古典祥瑞意味的仙鹤松竹,这些在看起来冷漠又藏着狡黠的冷脸人映衬下,营造着疏密有秩的氛围。在转变媒材之后,艺术家难得地找到了两种创作方式之间的平衡,保持着创作与呈现地稳定,这是天赋,也是一种幸运。
狄青 出入水墨,无罣无碍
2016年狄青个展“青栀涩”展览现场,彼时的狄青刚刚“开始水墨”
2016年狄青个展“青栀涩”展览现场,彼时的狄青刚刚“开始水墨”

30个月后,狄青在绢本工笔中愈行愈远。少了迟疑与张望,多了自如和灵动,从成都到台北,从自学到进入系统教育,环境的变化与日常的训练,狄青对媒材和世界有新的见解,生发出更为丰盛的画面。精细的描摹与色彩的点缀,空灵的人物与画面空间的互动,在更为复杂的层叠托裱中,变大的“取景框”与尺幅让狄青距离“青栀涩”更深一步,告别过去时而显现的实验笔触,唤起观众对绢本工笔与大写意的记忆,不再沉溺于在局部的小细节中舞蹈,转而遨游在更大的世界并试图征服。在更加深沉的背景中,她的画面凸显更为浓郁的古韵,而这种向古的劲力又被藏在画面中的幽默感所冲破,达成一场无厘头的冲突,这冲突,这矛盾,是隐在画面中的狄青自己,是艺术家的倔强,也是艺术家的温柔,以此与古典对话,以此向现在告白。
狄青 出入水墨,无罣无碍
2017年狄青个展“缱艸集”展览现场,狄青坦言,“现在的水墨更能表达自己”
2017年狄青个展“缱艸集”展览现场,狄青坦言,“现在的水墨更能表达自己”
 
幽默是一种善意
 
 
如果说在“青栀涩”中,狄青展示的是自己对一种新材料的尝试,在经过两年的深造之后,狄青正在呈现出自己对水墨的得心应手。对媒材有了更为直观与深入的了解,掌握更多绢本工笔技法之后,勤奋的狄青持续高强度工作,在自己的画面中开始尝试更多。
 
以更为古典的托裱与更为复杂的晕染,以及金箔的灵活运用,新作的画面呈现出深沉的古意,而那些优雅又幽默的人,那些不现实的故事情节,那些属于现代人的情感则在这种深沉的映衬下愈发的突出,这让狄青觉得“更有趣”,也让观众感受到更丰富的层次——那种感觉就像在欣赏一个古色古香的古董件儿,刚要开始想象千百年前先民把玩它的样子,却赫然在角落发现一枚簇新的二维码——爱它的深沉优雅,又忍不住在错愕间哑然失笑。
《比兴》 50×40cm 绢本设色 2016 
《比兴》 50×40cm 绢本设色 2016 
《更修》 50×40cm 绢本设色 2016 
《更修》 50×40cm 绢本设色 2016 
作为艺术家,狄青是坚韧的,而对观众而言,狄青是充满善意的。她的画面深入浅出,带着有温度的幽默感,这让狄青的画面有着一种神奇的魅力,可以让人用最快的速度代入自己,她的观众可以不问从何而来,只管向画中去,无论怎样冲突的情节,怎样愕然的定格,每个人都可以在狄青的画面中予取予求,找到与自己有关的前后关联,享受着属于自己的跌宕的观展体验。
 
这是狄青绘画中的潜在基因。隐藏在画面背后的狄青总在不经意间呼啸而出,带着天生的幽默感戳弄观众的笑经。譬如那个标志性的优雅又古板的冷面人,矫揉做作却又一本正经,总是自顾地注视摆弄着花草鸟兽,肆意地挥霍时间消磨时光,似在扮演一场哑剧,又好像在暗示解读画面谜题的引子,又譬如那个漫不经心地踩在费心描摹的皇冠上的胖脚丫,流畅的线条勾勒出的睥睨一切的傲娇……
《挂枝》 68×48cm 绢本设色 2017 
《挂枝》 68×48cm 绢本设色 2017 
《以目》 58×160cm 绢本设色 2016
《以目》 58×160cm 绢本设色 2016
而在新作中,更大的尺幅带来更大的场景,狄青则展现出自己更强大的调度能力,虽然不否认自己的幸运,狄青却始终都是那个笃信“日积月累”的人,她坦言自己的变化来自于在时光中沉淀的新的感悟和不期而至的想法,那些投射在画面中的更多的内容,折射着狄青始终保持的对未知的好奇。在摸索中前进,投入更多戏剧性的情节与更丰富的比例变化,这批更耐读也更丰满的新作,呼应着她的野心,潜伏着她的未来,成就着一个艺术家无罣无碍的创作生涯。
Hi艺术=Hi 狄青=狄
Hi:现在的生活状态是怎样的?在台北有哪些便利给你极大的帮助?
狄:我是2015年去台北的。台湾的生活节奏很慢,大家说话都特别温和特别友好,非常小清新的一个地方。这恰好给我提供了一个很放松的创作环境,可以按照自己的步伐来完成作品,对于初学水墨画的阶段来说这是很愉快的体验。各种各样的美食,以及轻松的人文背景,都对当时我的风格形成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事实上我到台湾后确实在画风上发生了很多好的变化,画面色彩也开始明快起来了。
《月见》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7
《月见》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7
《春消》 33×23cm 绢本设色 2016
《春消》 33×23cm 绢本设色 2016
Hi:现在的你是否对古典绘画有了新的认识?你更喜欢中国古代哪个时代的作品?平时是否有一些对古代作品的临摹?
狄:我这两年看到的古典绘画作品的图片和原作都很多,尤其是看原作,本身就是一种享受。我去年的访谈里讲到过,我真正被中国古代艺术所震撼是在纽约看到宋徽宗的作品,那种灵气和强大的气场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现在回头再看,有了自己的实践之后,对作品的理解会更深,这些认知也都会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去。
《盈袖》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盈袖》 59×159cm 绢本设色 2016 
《五·只》 89×120cm 绢本设色 2016
《五·只》 89×120cm 绢本设色 2016
但是我从来没有临摹过古画,我还是依据自己的理解来塑造自己的风格,虽然过程会慢一些,但是也许会更好的保留自己的特点。其实我作画也没有完整的草图,都是在画面上去一步步的构建,根据已经落笔的形象和色块来推敲下一个布局,这个方式更像大写意的过程而不太像工笔的程式,这样反而也给我带来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大的自由度。
 
另外,我平日虽然很喜欢看古典绘画,但是我看的更多的是当代世界的艺术,包括各个国家的博物馆还有艺博会和双年展文献展等等,像今年看到很多好的影像和装置,都非常吸引我,所以影响我的因素是方方面面的。
《软软》 58×160cm 绢本设色 2017
《软软》 58×160cm 绢本设色 2017
《也游》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6
《也游》 59×160cm 绢本设色 2016
创作上会有更多“野心”
 
 
Hi:新的作品仿古的意趣更为浓郁,这个“仿古”的线索是如何建立的呢?
狄:这里有个小误会,其实我没有刻意去追求古画的效果。可能是因为我去年个展的作品都是用空裱的方式,后来完成的作品则是全部托裱到宣纸上,所以看起来色彩更沉稳了。再加上用了更复杂的晕染方式,层层叠叠的色彩就更饱满了,而且染的次数越多,托裱出来的结果就越深沉,古画的意味大概是这么来的吧。而且我觉得现在这个更加古典的色调,和画面上不太现实的故事场景以及现代人的情感趣味之间的冲突也被放大了,这样也就更有趣了。不过这都是阶段性的,也许明年再看,就会有一个新的面貌。
《一叶叶》 71×49cm 绢本设色 2016 
《一叶叶》 71×49cm 绢本设色 2016 
Hi:新作中可以看到你的“取景框”变大了,而不是像过去一样“局部”的感觉更强烈,这个转变是因何而起?
狄:琢磨了一系列中国传统技法,又自创了一些技法,对画面有了一定的把控能力之后,自然会有一些创作上的野心吧。想要尝试更多的方式,比如今年的个展上会有我的第一幅手卷,第一幅大型的四条屏,我还研究了撒金箔的各种操作方法用在几幅新作品上。做完这些之后,现在又有了其它的一些想法,会在今后的作品中呈现。但是成熟还谈不上,我也尽量让自己不要过于熟练于某一种方法,始终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不断摸索的前进反而会有意外的惊喜。另外,我画水墨的时间有30个月了,不敢说有多强烈的自信,但是肯定已经不迷茫了,方向很明确,只要按照正确的方式走下去,自然会有收获吧。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局部)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局部)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局部)
《青·衿 》 59×390cm 绢本设色  2016-2017 (局部)
Hi:羽毛球和草莓是否有什么特别的寓意?
狄:羽毛球从第一批作品里就出现了,草莓则是到台湾之后才出现在画面上。我其实没有特别研究过要在画面上安排哪些物件,都是自然发生的,然后凭直觉判断,觉得好就保留下来。所以可能更多的是潜意识里面的意象吧,另外我的作品里面确实有一些互相矛盾的东西存在,我就是让这些不和谐的事物这么和谐的共存,也是作品带来乐趣的地方吧。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局部)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局部)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局部)
《鸟·袅》 58×389cm 绢本水墨、金箔  2017 (局部)
期待一次意想不到的蜕变
 
 
Hi:你说过你的作品中一直在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现在跟过去相比,思想上有哪些变化是你清晰感知到的?
狄:我这两年的阅读量比以前明显增加了——尽管买的书总是比看完的书要多。加上在不同城市的生活和环境的改变,然后对社会和对世界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了,我觉得很多事情都比以前有了更清晰的认知,但是在这里好像没法一一说出来。然后这些想法都会不同程度的投射到我的画面上,也就逐渐脱离了个人情绪的简单表达,有时候画面上的变革也可能是在我不知情的情况下悄悄地就发生了。
 
《未到》 69×49cm 绢本设色 2016 
《未到》 69×49cm 绢本设色 2016 
《蘸》 119×89cm 绢本设色 2017
《蘸》 119×89cm 绢本设色 2017
Hi:相比上个展览,这次新作有了显著的突破,对你而言,自己最大的突破在哪里?
狄:我自己其实只是一直按照自己的一个个想法去完成作品,比如无意间得到一个新技法或者一个新的形象,就会想马上去尝试一下,然后就这么日积月累的到一定阶段,就发现无论构思还是技法,现在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了。所以对我来说,尽管时常都希望有一个大的突破,但是好像现实中只能靠一点一滴的积累去实现,当然我还是期待某一天有灵光一现的时刻,完成一次意想不到的蜕变。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