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方 重新出发,不忘初衷
星空间画廊主 房方
2013年夏天,星空间从798搬至七棵树创意园,这里宽敞了许多,但也冷清了不少。房方说,搬迁最重要的考虑还是为了获得“重新出发的感觉”。有人说,目前的星空间正在进行“转型”,正在从“市场”走向“学术”;但在房方看来却并非如此,十年前的“卡通”也是实验和边缘的,他对艺术的初衷从未改变过。
Hi艺术= Hi 房方=房
星空间的传统从未改变过
Hi:星空间在“卡通”上的定位改变了吗?是否有一个转型期?
房:我的确想澄清一下关于“卡通”的曲解。2003年,我开始准备这个事儿(开画廊),05年正式开业。在这个阶段,我签约了好几位“卡通”艺术家,甚至星空间的开幕展就叫“下一站:卡通吗?”——这并不是因为我偏好“卡通”,而是因为10年前那些所谓的“新卡通一代”在当时是具有试验性的,当然,也是相当边缘的。
Hi:你真正的兴趣不在于卡通,而在于“卡通”是新的面貌?
房:我不算是“卡通迷”。初中毕业以后,我就不再看卡通片了,也不看漫画,我对它没有什么特别的情素。只不过那个时候,我发现有这样一些艺术家,在进行新的尝试,处于一种实验状态。正好我开始做画廊,就想融入同龄艺术家的实验,这才是事情本来面貌。即便如此,起初我也不是站在“卡通主义者”的立场上,所以我用一个问句来代表我的个人立场,是提问:“下一站:卡通吗?”——卡通是否会成为一种新的可能性,我只是提出这个问题,期待用更长时间来回答。我开画廊的出发点比较单纯,就是想利用商业平台去支持我所理解的实验艺术。将近十年过去了,与星空间共同成长的那些“与卡通有关”的艺术家在艺术上和商业得到了一些认可,但这也“模糊”了初始阶段的某些情况,10年前,“卡通”在中国几乎毫无市场。
Hi:2011年星空间开始尝试其他的艺术媒介,比如装置,那是一个转型期吗?
房:我不认为这是什么转型,勇于尝试应该是星空间的“传统”,况且今天这个年代“装置”也算不上什么具有先锋色彩的媒介了。在我看来,年轻的艺术家已经不再用媒介作为衡量“实验性”的标准了。
Hi:趣味上呢?
房:总的来说,我一直在寻找有实验色彩的艺术家。只不过时过境迁,大家忘记了星空间出发的时候,那阵子太阳还没有出来,天蒙蒙黑,一片凄冷;后来,走着走着一片大亮,就忘了我们也是从黑暗里走出来的。星空间真正的价值在于,它一直寻求某些不一样的可能性,和不一定被认可的艺术在一起,我觉得这是星空间的传统,不是今天才刚刚开始。
Hi:是当它刚出发的时候?
房:比如星空间用4月1号去做自己成立的日子,这里面包含一点自嘲的勇气,宁可令人不屑也不打算落入僵化,一直关注鲜活的东西,我认为这是星空间的传统。
第二届邱炯炯艺术节展场
我不太擅长策略
Hi:星空间做了很多与空间发生关系的作品,比如刘耀华的《欢迎光临》,从市场角度来说这种作品的推广是很困难的。
房:这种作品肯定不好找买主儿,这个是大家都有共识的。
Hi:为什么还要这样做?
房:我对刘耀华好奇,他的作品也吻合我的兴趣吧。
Hi:是否有意树立星空间的形象?
房:没有。我是很偶然地遇到了这位艺术家。我不太擅长策略,反而随性一些会更舒坦一点儿。
Hi:有对画廊经营的考虑吗?
房:肯定会所考虑,甭管对艺术有什么样的兴趣,都得落实到经营,这也是画廊必须面对的,赚钱虽然不是目的,但却是“继续做梦”的资本。我的确不太擅长经营,也缺乏对艺术市场短期风向的敏感把握,所以我不怎么重视“短期效果”;不过我相信我自己所推崇的艺术价值,迟早会被认可,以至于兑现它的商业价值、社会价值。
天灼酸俱乐部现场
经营画廊本身就是最大的挑战
Hi:那星空间现在会面临一些挑战或困难吗?
房:星空间一直面临很多挑战,经营画廊本身就是一件很有挑战的事。现在我们考虑的东西越来越具体,比如说秋天韦嘉的个展,如何驾驭好这个大的空间,做一个纯粹的绘画展,这就是个不小的挑战。
Hi:星空间有没有跟一些策展人合作过?
房:一直跟策展人保持着联系,介绍我们的艺术家给他们,也关注他们的研究领域;但星空间并不经常性的邀请策展人在画廊策展。画廊的展览,主要还是依靠我们自己的团队去弄,这也是经营画廊过程中特别迷人的部分,也会加深对艺术家的理解。
Hi:星空间是否与外部机构有合作,比如说,美术馆或者是其他非盈利的机构?
房:星空间越来越主动、越来越开放地和其他机构合作,这些机构包含画廊同行,这是最基本的。这种合作除了能够带来商业上的共赢,更重要的是,能够推进相互之间在文化艺术上的了解。
Hi:目前星空间工作核心是什么?资金主要花在什么地方?
房:主要放在展览上面吧,也更积极的参与博览会。
Hi:博览会相对较少?
房方:目前资金的使用状况,用个好听的词儿将是“均衡”,用个难听的词讲是“分散”。我们不像有些画廊会把大部分钱花在博览会上,出版也做的不如以前多。除了日常开销以外,资金会比较“均衡”地使用在支持艺术家创作、展览、博览会、广告、出版这几方面。
Hi:您觉得画廊经营最重要是什么?
房:选择艺术家,艺术家决定画廊的“命运”。
Hi:未来有什么愿景吗?
房:我希望用平常心做具体的事,一点一滴,脚踏实地。前几年,我也经历过急躁甚至失控的阶段,它让我付出了一些代价,但也让我懂得了一些道理。
我不在美学的进程里—再谈行为展场
新的空间带来更多想象力
Hi:星空间当时选择798,是什么样的考虑?
房:最开始选择798的时候,就不是奔着“商业”去的。三里屯是北京最早的画廊区,2005年,798倒是相对边缘的地方。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上海香格纳在复兴公园门口的小空间,让我体会到画廊可以在边缘地带生长,不需要太繁华、不需要太大。所以当时我在798找了100平米的场地,是一个画廊同行分给我的一块他不用的地方。当时的798更像工厂,除了艺术工作者就是工人,商业色彩并不浓。而当时798在艺术上真正浓郁的是“文革因素”和各种类型的“政治波普”,我当时就想,是不是可以让年轻人要把它弄得再混杂一点。而且,当时房租多么便宜,就跟现在七棵树的价格差不多,这儿是1块8,那时候798大概是1块6。
10年以后为什么从那儿迁到这儿,这里面会有价格的考虑,但最重要的还是获得“重新出发”的感觉;这里虽然离798很近,但是比798“消停”很多,总的花费比之前在798的略多一点儿,800平米挑高9米的房子,也能激发一些不同以往的想像力。
Hi:打算在这边做多久?
房:我们签了五年合同。对一个场地的理解和使用也需要过程,需要“养”。刚到七棵树的时候,周围还有很多村落,但不到一年就都拆迁了。最近听说黑桥的一些地方也在拆,蒋府已经拆了。好在七棵树的业主是国资委,希望能够比较稳定的用下去。
Hi:现在的七棵树有什么便利?需要改进之处呢?
房:我们在13年夏天开始搬家,七月份彻底从798搬出来。2014年我们准备在夏天对空间的“硬件”做一些“升级”,比如地面的重新铺装。外部环境的话,周围破旧的民房正被拆迁,估计路面也会随之改善,会更加便利。
Hi:2014年星空间的展览项目有哪些呢?
房:春节过后,是独立动画导演、说唱歌手雷磊的动画展;然后是烟囱、温凌的双个展;香港巴塞尔配合邱炯炯的新电影《痴》做个展;春夏之交,与博尔励画廊共同举办一个艺术家群展;秋天是韦嘉的个展……展览计划已经排到10月底,2014年依然很充实。
(图 / 星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