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志松 写实雕塑正在走向青黄不接
蔡志松 艺术家
在蔡志松看来,写实雕塑正面临着全球范围内的下滑式微,而“青黄不接”更是在中国所面临的困境,但这却无法掩盖写实雕塑不可替代的独特表现力和艺术水准,以“个性的步伐走共性的道路”决定了从事写实雕塑创作的艰辛和孤独,不求绚丽多彩的形式变化,能够将千年传承的雕塑技巧自如的运用在当代,便是最大的新意。
Hi艺术=Hi 蔡志松=蔡
以个性的步伐走共性的道路
Hi:在你的创作中,故国、玫瑰、浮云等系列都遵从着雕塑创作中具象写实的基本因素,这对于你的雕塑创作来说是否必不可少?
蔡:具象写实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雕塑创作中它的表现力更强、表现空间也更大;另外,我从中央美院毕业,学习雕塑也是从具象写实造型入手,对于这种表达方式自然更熟悉、更自如。在我的作品中,故国系列是比较刻意使用具象写实造型来创作的,玫瑰系列则没有,而是从材料语言上来思考的,玫瑰象征爱情,而铅既柔软又沉重、既易塑造又易损毁、其光泽既绚丽又沉静、既是金属又很脆弱,铅的性质稳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刹那会释放毒素,用来阐释爱情恰如其分。浮云系列更没有着重具象表现一说了,云既具象又抽象,表达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
以个性的步伐走共性的道路
Hi:在你的创作中,故国、玫瑰、浮云等系列都遵从着雕塑创作中具象写实的基本因素,这对于你的雕塑创作来说是否必不可少?
蔡:具象写实具有独特的魅力,在雕塑创作中它的表现力更强、表现空间也更大;另外,我从中央美院毕业,学习雕塑也是从具象写实造型入手,对于这种表达方式自然更熟悉、更自如。在我的作品中,故国系列是比较刻意使用具象写实造型来创作的,玫瑰系列则没有,而是从材料语言上来思考的,玫瑰象征爱情,而铅既柔软又沉重、既易塑造又易损毁、其光泽既绚丽又沉静、既是金属又很脆弱,铅的性质稳定,但在融化消亡的刹那会释放毒素,用来阐释爱情恰如其分。浮云系列更没有着重具象表现一说了,云既具象又抽象,表达的是对人生的一种看法。
蔡志松《浮云》在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的展览现场
《平台浮云》 12.5×10×6.5cm、38×25×3cm 综合材料、不锈钢 2011
Hi:你如何将具象写实的表现力合理的应用在创作中?
蔡: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雕塑艺术也是如此,如果对具象写实应用恰当的话就会产生独特的表现力——我看重的是具象写实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然而自身的局限性正是它的表现力之所在,雕塑创作自然也会有其限制性,没有限制是不可能的,我上学的时候隋建国先生曾经对我说:“艺术家应该学会带着手镣自如的舞蹈”,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艺术创作就像一个熟练的杂技演员,他可以在钢丝上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却不能离开钢丝,离开钢丝就不是杂技了,谁都能跳。这其实就是对“度”的把握。总之,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各种事物的优势和劣势,并善于运用,艺术家更要有灵活性,上善若水。
蔡:任何事物都有正反两面,雕塑艺术也是如此,如果对具象写实应用恰当的话就会产生独特的表现力——我看重的是具象写实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够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想。每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身的局限性,然而自身的局限性正是它的表现力之所在,雕塑创作自然也会有其限制性,没有限制是不可能的,我上学的时候隋建国先生曾经对我说:“艺术家应该学会带着手镣自如的舞蹈”,这句话对我启发很大。艺术创作就像一个熟练的杂技演员,他可以在钢丝上做各种优美的动作,却不能离开钢丝,离开钢丝就不是杂技了,谁都能跳。这其实就是对“度”的把握。总之,需要清醒的认识到各种事物的优势和劣势,并善于运用,艺术家更要有灵活性,上善若水。
《故国·颂 10》 62×54×190cm 树脂铜板铜线 2013
《故国·风2》 34×84×54cm 青铜 2003
Hi:相比较当下实验性质的装置雕塑或材料应用,你认为自己属于对写实雕塑深度挖掘的范畴吗?是否也在尝试其他方向的新突破?
蔡:我并没有特别考虑过自己到底属于哪个范畴。当然,我也曾对以往雕塑艺术的现象、表现形式等有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会在创作中自然而然的使用上,但这并不是说过去的好,现在的就不好,在主观意识上我并没有刻意强调要哪个时期的不要哪个时期的、要哪个地域的不要哪个地域的,所以我的作品应该是一种混合体,不太好界定。实验性并不是艺术独有的手段,当人们对当下或未来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只能借助实验,探讨是必要的,但盲目实验是没有必要的,也不符合艺术自身规律。有的艺术家认为不停变换即是一种突破,但这更多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反复,突破应该是在纵向上的前进,有的艺术家一辈子只创作一种艺术形式,但却不断在进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突破,而且也是最难的,以个性的步伐走共性的道路,最终是对一种共性的感知,自然也会达到属于自己的高度。
在新系列、新材料、新观念方面的尝试并不是我刻意去追求的,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写实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自身的探讨是最专业的,也是最困难的,最终探讨出的价值也是最高的,因为这涉及到一种艺术门类的表现力。写实雕塑没有必要刻意寻求新意,因为具象造型本身就可以囊括很多很多鲜活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千年来的雕塑技巧在当代自如的运用出来,并符合当代语境,那就是最大的新意,所以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长时间、专业的学习。
蔡:我并没有特别考虑过自己到底属于哪个范畴。当然,我也曾对以往雕塑艺术的现象、表现形式等有过系统的学习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会在创作中自然而然的使用上,但这并不是说过去的好,现在的就不好,在主观意识上我并没有刻意强调要哪个时期的不要哪个时期的、要哪个地域的不要哪个地域的,所以我的作品应该是一种混合体,不太好界定。实验性并不是艺术独有的手段,当人们对当下或未来没有判断能力的时候,只能借助实验,探讨是必要的,但盲目实验是没有必要的,也不符合艺术自身规律。有的艺术家认为不停变换即是一种突破,但这更多是在水平方向上的反复,突破应该是在纵向上的前进,有的艺术家一辈子只创作一种艺术形式,但却不断在进步,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自我突破,而且也是最难的,以个性的步伐走共性的道路,最终是对一种共性的感知,自然也会达到属于自己的高度。
在新系列、新材料、新观念方面的尝试并不是我刻意去追求的,只要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思想就可以了。写实雕塑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其自身的探讨是最专业的,也是最困难的,最终探讨出的价值也是最高的,因为这涉及到一种艺术门类的表现力。写实雕塑没有必要刻意寻求新意,因为具象造型本身就可以囊括很多很多鲜活的东西,如果能够把千年来的雕塑技巧在当代自如的运用出来,并符合当代语境,那就是最大的新意,所以学习很重要,尤其是长时间、专业的学习。
《大方玫瑰》 122×122×15cm 铅皮 2010
不改变现状,写实雕塑必将没落
Hi:在雕塑与装置或其他艺术形式的界限、使用材料的界限逐渐模糊的当下,你如何看待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
蔡:雕塑的界限确实在变得逐渐模糊,采用雕塑形式来表达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各种创作媒材不断介入,加之大众审美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将是雕塑艺术的必然趋势。但雕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确实还有很多劣势,创作周期长、成本高、展览耗资大、运输储存不方便、从业人员少、大众对雕塑的接触有限、价位极底等,当然,市场也是会变化的,资金会不断寻找利润高的艺术门类,现在国内雕塑的低价格已经持续快十了,我相信雕塑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Hi:在雕塑与装置或其他艺术形式的界限、使用材料的界限逐渐模糊的当下,你如何看待雕塑艺术的发展趋势?
蔡:雕塑的界限确实在变得逐渐模糊,采用雕塑形式来表达的艺术家也越来越多,各种创作媒材不断介入,加之大众审美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将是雕塑艺术的必然趋势。但雕塑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确实还有很多劣势,创作周期长、成本高、展览耗资大、运输储存不方便、从业人员少、大众对雕塑的接触有限、价位极底等,当然,市场也是会变化的,资金会不断寻找利润高的艺术门类,现在国内雕塑的低价格已经持续快十了,我相信雕塑的春天很快就会到来了。
《瓶装玫瑰》 15×12×58cm 铅、青铜、锡 2008
Hi:你认为写实雕塑的发展前途或更深入的研究方向可能会在哪里?
蔡:首先要明确的是,专业的雕塑写实能力并不是照猫画虎的描摹能力,能把一个东西做像的大有人在,这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范畴。写实雕塑有其特别独特、特别必要的存在价值,例如纪念碑性质的雕塑等,但是当下全球艺术氛围并不太具备其发展的土壤,写实雕塑水平下滑得很厉害,有专业能力的在世的雕塑家已经剩不下几位了。这与社会发展之后大众的视觉需求也相关。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写实雕塑因为社会需求的原因形成一个群体的力量,在全球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近20年来却在逐渐的衰弱,现在40岁以下写实雕塑做得好的雕塑家少之又少。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李象群先生在清华美院培养起来的一支年轻力量看来有些希望,可能会将中国高品位的写实雕塑小范围地再延续几十年。
现在是一个急速发展、急功近利的社会,写实雕塑需要严格、长期的训练,比其他艺术形式都要难,明显不太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但这并不是说现代社会不需要这种艺术形式,而是稀缺,可惜能够意识到这种水准的人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国家的写实雕塑传承已经断裂了,中国也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蔡:首先要明确的是,专业的雕塑写实能力并不是照猫画虎的描摹能力,能把一个东西做像的大有人在,这不是我们要探讨的范畴。写实雕塑有其特别独特、特别必要的存在价值,例如纪念碑性质的雕塑等,但是当下全球艺术氛围并不太具备其发展的土壤,写实雕塑水平下滑得很厉害,有专业能力的在世的雕塑家已经剩不下几位了。这与社会发展之后大众的视觉需求也相关。从上世纪50年代起,中国写实雕塑因为社会需求的原因形成一个群体的力量,在全球的实力还是很强的,但近20年来却在逐渐的衰弱,现在40岁以下写实雕塑做得好的雕塑家少之又少。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李象群先生在清华美院培养起来的一支年轻力量看来有些希望,可能会将中国高品位的写实雕塑小范围地再延续几十年。
现在是一个急速发展、急功近利的社会,写实雕塑需要严格、长期的训练,比其他艺术形式都要难,明显不太适合现在社会的发展需求,但这并不是说现代社会不需要这种艺术形式,而是稀缺,可惜能够意识到这种水准的人也越来越少,大部分国家的写实雕塑传承已经断裂了,中国也正处在青黄不接的状态。
《卧玫》 200×200×820cm 不锈钢 2013
《卧玫》局部
Hi:在教学过程中,年轻学生的创作是否对你有过启发?
蔡:现在艺术院校的扩招直接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雕塑艺术的专业性很强,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从业人员;另外,比如在中央美院,大学五年学制中,一年基础部教育实际上与雕塑没太大关系,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又抛除一年文化课备考时间,剩余的三年时间学习雕塑显然是不够的,严重限制了雕塑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写实雕塑必将没落。所以现在的学生与早期扩招前、精英教育下的、既具备个性思维又有专业能力的学生已经无法相提并论,加之社会躁动和市场的诱惑,造成一种混沌的现状,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似乎还没有能够带给我启发的经历。
蔡:现在艺术院校的扩招直接造成了教学质量的下降,而且雕塑艺术的专业性很强,本身并不需要太多的从业人员;另外,比如在中央美院,大学五年学制中,一年基础部教育实际上与雕塑没太大关系,准备考研深造的学生又抛除一年文化课备考时间,剩余的三年时间学习雕塑显然是不够的,严重限制了雕塑专业的学习和发展,如果不改变现状的话,写实雕塑必将没落。所以现在的学生与早期扩招前、精英教育下的、既具备个性思维又有专业能力的学生已经无法相提并论,加之社会躁动和市场的诱惑,造成一种混沌的现状,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似乎还没有能够带给我启发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