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茂琨 那个拥有卓越手艺,致敬古典、嫁接当下的人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庞茂琨工作室 2019年7月4日 专题人物
庞茂琨 那个拥有卓越手艺,致敬古典、嫁接当下的人
在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以下简写为“北京民生”)观看庞茂琨的十年,犹如一幅美术史的长卷在你面前徐徐展开:卡拉瓦乔(Caravaggio)、委拉斯贵兹(Velazquez)、凡·艾克(Jan Van Eyck)、波提切利(Sandro Botticelli)、丢勒(Albrecht Dürer)等古典大师笔下的人物,穿越几世纪的时光,在当下重新演绎出全新的剧情。这不光是艺术家仅靠细腻笔法进行的“挪用”,而是在“致敬”古典的基础上,对今天的一次全新嫁接。
我们“挑战”他,而他“挑战”古典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看庞茂琨的个展了,但面对这次在北京民生铺陈开来的、浓缩他最近十年光阴的创作时,依然感受到一种难以言说的震撼。大概每个读过美院考前班的学子,都临摹过庞茂琨早期的彩铅速写:他驾驭自如的飞舞线条、挥洒用笔,是基础优秀的学生才敢去挑战临摹的对象,也承载着他们对进入专业美术院校的理想。而当学生们将庞茂琨的作品视为范本的时候,他本人早已把目光投向了几世纪前的古典绘画,投向了更加宽阔的美术史海洋。
“挪用”,是一个艺术史中常见的创作方法,马奈、弗朗西斯·培根、杜尚、辛迪·舍曼等艺术家均使用过这种方法。庞茂琨的最新个展此刻亮相,也对“挪用”这一创作手法进行了独到的诠释。在他笔下“折叠的肖像”里,“宫娥”“维纳斯”“纳西索斯”“亚当和夏娃”……这些古典大师笔下耳熟能详的形象,被安放在庞茂琨的画面里;与此同时,艺术家还加入了自己的形象,或是属于这个现代社会的元素。它们与古典形成一种对话,同时也带来了格格不入的矛盾与冲突。
“巧合之一”布面油画
“巧合之一”布面油画
北京民生二层的一个小展厅里,达·芬奇笔下的“圣母子像”和满地旋转的扫地机器人被放置于同一空间。沐浴着圣光的古典场景与现代科技文明相撞,你很难说清楚,是精湛的古典技艺成就了今天的庞茂琨;还是通过对古典的“挪用”,庞茂琨在写实绘画中另辟蹊径,且游刃有余。
不限于“具象油画”,一直在超越
 
从2015年就任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创作的时间被行政工作挤压,但庞茂琨仍然会利用工作时间之外的寒暑假集中创作,工作闲暇之余也会通过手稿的方式来记录自己的创作思路,或是画一些小尺幅作品让自己保持稳定的创作状态。在他看来,必须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对自我艺术的思考、反思的状态。”
这次在北京民生的展览,是庞茂琨四十年来最大规模的个展,“舞台”“游观”“镜像”“折叠”四个系列的作品按照时间关系铺陈开来,它们是庞茂琨对世间百态的记录,也是他对现实社会的消解。画面最终留下的片段瞬间,既有艺术家对荣辱、福祸、生死的感悟,也有穿越了理想和现实、过去和未来的认知。
“折叠的伊甸园”布面油画
“折叠的伊甸园”布面油画
庞茂琨的创作探索,不止是对古典进行表面的“挪用”:比如“折叠系列”并不只是为了以高超的技艺重现“维纳斯”或“宫娥”;亦不限于简单的“破坏”与“重构”:比如“游观系列”里以蓝绿色作为人物肤色,不光是以主观色彩取代客观对象色彩的颠覆。他埋下的伏笔,可能是“舞台”系列里,人物夸张的形体下暗藏的冲突;也可能是“镜像”中通过镜头或镜面,折射出的光怪陆离。
从架上绘画到空间装置,庞茂琨的实践刷新了此前艺术圈对他的固有认识。这位拥有卓越手艺的艺术家,始终走在一条没有顶峰的路上,且悟且进,且行且思。
 
“光耀”系列手稿 纸上铅笔
“光耀”系列手稿 纸上铅笔
我对自己有命题创作的要求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为什么会在现在做一个关于10年的展览?
庞茂琨(以下简写为庞):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一直在持续关注艺术个案的研究与呈现。在两年前就受到民生美术馆的邀请,希望能够与我完成一次合作。关于做一个什么样的展览,这两年中,我、美术馆和策展人经过了反复的讨论。什么样的展览对于艺术家、美术馆以及公众是有价值和意义的,成为我们思考的重点。因此,当决定做一个关于近十年的作品回顾展的时候,一方面我希望通过与学者研究的碰撞能够对自己的创作有更好的梳理,另一方面也更希望与公众展开更深入的对话。
 
Hi:“相遇此在”的含义是什么?“相遇”双方有具体所指吗?
庞:“相遇此在”这个主题是由策展人殷双喜老师提出的,“此在”借用了海德格尔的哲学概念。在我的理解中,此在是一个进行时,一个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之于当下社会情景与体验的生成。相遇,在这个不断生成的体验中,所指的双方是多重的,人的一生是靠各种相遇的叠加而成的,有人与人的相遇、人与自然的相遇、人与社会的相遇,人与自我的相遇、人与历史及未来的相遇;同时,作品中的图像、物象也是被我安排的一种相遇,不同于日常,是在我所营造的画面情境中的偶然相遇。
“过客之一”布面油画
“过客之一”布面油画
Hi:展览呈现了“舞台”(2009-2012)、“游观”(2013-2014)、“镜像”(2015)、“折叠”(2017-2018)四个系列的作品,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是什么?你创作的转变又是如何发生的?
庞: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开始“舞台”系列的创作,之后不知不觉地在这十年中开始了对不同问题,不同视角的创作转换。就个人艺术创作而言,我一直要求自己保持一个对自我不断反思的状态。同时,随着时间的愈加不可控,我也会对自己有一种命题创作的要求。各创作系列之间没有刻意而为之的关联与排斥,只是它们都是那个阶段自己创作的呈现。如果要说之间的关系,那就是自己一直所坚持的艺术态度吧——感知生活周遭,将自我的日常体验沉浸在社会现实之中。当然,也是通过此次展览,让自己更系统地对最近十年进行了一次梳理。
“舞台”系列是我在2009年偶然想到的一个思路,在之前的作品中我描绘的都是单个人物,而在这个系列,我把日常的人物放置在我所营造的舞台中,营造一种“人生如戏,戏如人生”的超现实景观。“舞台”系列持续了三年左右,2012年一次翻阅自己过往旅游照片时发现,日常现实中的精彩已经远远超越了我费尽精力组合的舞台景观。于是,我又开始面向现实,通过色彩的主观化来营造一种陌生感,来引起观者的感官与理解,这就是在2013至2014年之间创作的“游观”系列。
“邂逅之二”布面油画
“邂逅之二”布面油画
2015年我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命题创作,即对“自我观看”问题的再认识。这一问题在我2013年创作“镜花缘”系列时就有所思考,只是没有集中的时间付之于行动。现在的“折叠系列”,是一次对经典致敬,它创作的渊源是自己多年对古典艺术的情结。也是随着前一个阶段关于自我观看这一问题的思考之后,对自己有了更深入的剖析与追问的结果。
“镜花缘”系列手稿 纸本铅笔
“镜花缘”系列手稿 纸本铅笔
在“折叠”的时空里与经典对话
 
Hi:“折叠系列”中,你将不同时空的人或物组合在了一起,依据是什么?作品中时代的冲突性是希望表达的重点吗?
庞:在我的认识里,折叠可以让时间重叠,让空间并置,因而诞生了一个可以让不同时空的人、事、物共存的系列——“折叠的肖像”。折叠其实有很多可能性:既可以让原有的约束被突破,也可以让原本的和谐发生冲突;折叠既是在建构,也是在解构;折叠中既有开始,也有结束;折叠既是在进入,也是在离开。我想表达的不是时代的冲突性,而是在与历史、未来的相遇中,我们如何面对当下。
“重生”布面油画
“重生”布面油画
Hi:“过去”“当下”“未来”,这三个不同的时空如何在作品中平衡?
庞:在“折叠系列”的创作中,那些具有当下和未来意味的图像如何进入经典,并与之发生碰撞或者对话,的确是我在绘画过程中需要通过技术解决的问题。但是我不希望去刻意营造一种平衡。图像之间,画面之中,有时候可以是冲突的关系,我认为不需要刻意平衡,这样一种错位、不舒服的存在,也是一次相遇的感知和体验。
Hi:这部分作品中,加入了AI、直播、手机、相机等当下科技和网络发展的产物。这些事物对你的创作生活都有哪些影响?之后是否会考虑使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尝试?
庞:正如我前面所提到,“折叠系列”引入未来的元素是我基于科技当下与未来的思考,尽管与科学的真实情况有所距离甚至是不准确的,但是我想通过我的绘画去呈现我作为一个当下人的日常体验与自我反思。现代科技的发展在改变我们生活的同时,也在悄然改变着社会结构关系。科学预言家在不断地向公众普及这一未来趋势,在我看来这其中既有希望也充满担忧,也许艺术家是比较敏感的。之后会不会用新的媒介材料进行尝试,我不确定,重要的是我的创作理念的表达需要借助哪种艺术语言更为合适,如果以后有了比绘画更为便捷的新媒介,我不会排斥。
“存在的样式”玻璃雕塑
“存在的样式”玻璃雕塑
Hi:你致敬的对象有委拉斯凯兹的《宫娥》、凡·艾克的《阿尔诺芬尼夫妇像》、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丢勒的《亚当和夏娃》……为什么会选择这些作品?分别有哪些特别的指向和意义?
庞:首先,选择这些经典作品在于大家都耳熟能详,观众能够很快地进入作品,我希望通过作品更够与观者构成共鸣,也希望自己思考和关注的问题经过画面传递给观者,进而触动观者在欣赏画面之外的内心思考。其次,如果你留意我作品的名称,可能会发现我引用这些作品的用意所在,例如波提切利的《维纳斯的诞生》这张作品我把维纳斯有意描绘成了机器人的样子,作品名称是《重生》,这跟我在创作自述《折叠的伊甸园》的阐释是有对应关系的。
 
Hi:挑战这些大师名画是需要很大勇气的,这得益于你对自己超强绘画技法的自信吗?又是否觉得自己是“技术流”艺术家?
庞:“折叠系列”是一组向经典致敬的作品,是自己与经典、历史的一次对话。通过故事新编的方法,将自己多年以来对古典艺术的理解、对当下社会的思考做了一次串联。对于油画语言的探索与研习是我一直以来的专业研究内容,我想技术是一个艺术家或者是手绘者的基本素养,而如何让手绘形成自己的语言特色则需要每一位艺术家个体有更多的实践与体会。
“第二次触摸”布面油画
“第二次触摸”布面油画
艺术家的“中年危机”?
 
Hi:如今写实绘画受到质疑,市场表现也面临挑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写实绘画的未来突破点又在哪?
庞:从西方艺术史的发展来看,写实绘画在19世纪中后期即面临着危机与挑战,艺术的发展在今天越来越要求多样、多元。新媒介的拓展,对原本手绘的技艺提出了尖锐的问题。艺术需要创新,也应有传承,写实作为一种绘画语言它在今天的意义与价值,需要艺术家通过自身的创作实践来不断探索和呈现。我无法预估未来的突破点在哪里。但就我个人的创作而言,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敏锐地保持对生活周遭的体验与感知力,把艺术的个人思考同社会现实相关联,这是最重要的。至于写实绘画的市场表现,这应该是艺术经纪人、画廊、拍卖等市场系统所需要面对与解答的问题。
“巴塞尔表情”布面油画
“巴塞尔表情”布面油画
Hi:你们这代人都经历过当代艺术萌芽、发展,哪个时代对你创作影响的最深?
庞:我读书的时候正好赶上1980年代的艺术思潮,那个时候对艺术与知识如饥似渴,各个地方的艺术家交流也很频繁,都饱有热情,图书馆临画册与阅读理论著作是学生时代的日常,我也如此。但是最后,我个人的学习重点还是落在了古典艺术语言之中,从本科以及到研究生,一直到现在都在古典油画语言的当下转换中进行摸索。
 
Hi:同时你们这代人也经历了市场的风云变幻,并且作品都已经获得了价值和价格的双重认可。你怎么看艺术市场的发展对艺术家的影响?
庞:正如前面所讲,艺术市场是与艺术家无关的另外一个经济运作系统。不论艺术市场的好与坏,艺术家都应该秉承自我的创作理念,坚持自我的探索与不断的艺术反思。当然,艺术市场好了,艺术家更应该警醒不能受困于市场,更应该明白自己创作的价值何在。坚持自己在艺术创作的探索与专注,是对公众、市场与藏家最好的反馈。
“思想者”不锈钢雕塑
“思想者”不锈钢雕塑
Hi:如何面对艺术家道路上的“中年危机”?比如创作进入瓶颈,市场跌宕起伏的冲击,甚至是来自外界的质疑等等。
庞:我认为艺术家应该时刻保持一种危机意识,一种自我反思与警醒。创作不是一帆风顺的,因此艺术家需要对自己不断地提出要求。我这十年的创作其实是与自己之前的作品不断抗争、分离的过程,通过不断的尝试逐渐打开自我的过程。而这个过程,更多的是自省,不应该受到外界太多因素的干扰和制约。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