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迎华 以“新作展”反思当代艺术的观看逻辑

作者:王丹艺 2014年2月12日 专题话题
告别2013年,OCAT深圳馆在2014年1月19日开设了年度常设项目的第一期,名为“新作展”。比起展厅当中沉默寡言的作品,伴随其中的演讲、对话和诗歌朗诵似乎更能推动无形的思想,以此令观众进入艺术家的创作世界。艺术总监卢迎华以“新作展”告别了2013,上了一个台阶,向2014出发。
 
Hi=Hi艺术 卢=卢迎华

Hi:能跟我们谈谈你在2013年担任艺术总监的感受吗?
卢:OCAT深圳馆是一个有九年历史的艺术中心;在我加入之前,中心已经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重视研究,并以研究带动展览和出版的工作机制。在担任艺术总监的这一年,我与同事们在这个基础上共同开启了很多有意义的项目,也出版了一系列重要的出版物,在OCAT图书馆举办了一系列演讲和对话活动;一方面与在中国的艺术家、策展人、研究者和实践者一起工作,也与来自国际的最活跃的策展人和艺术家们进行对话、开展合作。我们重视培养中心自身的策展力量,为在中心工作的年轻策展人提供实践的平台,定期策划和编辑与中心项目相关的出版物,使中心自身成为一个活跃的生产和思考的有机体;我们也同时根据展览、表演和放映项目的举行灵活地翻译和引介来自国外的思考和论述。2013年, OCAT深圳馆首次在亚洲呈现了在欧洲和美国备受关注和讨论的《万物有灵》展和《五姐妹》的表演研究项目,并将《万物有灵》展引荐到首尔的美术馆进行巡展。我们邀请来自北京、上海的策划人和艺术家在OCAT深圳馆策划和组织展览与放映项目。这一年,我们开展了很多项目,也学习和收获了很多。

Hi:新作展是2014年开启的一个常设项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考虑?
卢:正如我之前所说,我们希望能够保持对于在中国艺术领域的创作、思考、论述和历史保持一定的敏锐度,我们希望这样的一个展览机制能够促使我们去保持对于这些方面的关注、思考和呈现。此次的新作展包括了三个研究性的展览,而且都是三个研究计划的阶段性呈现,这三个研究计划的概念和策展方式都是具有一定的实验性和灵活度的。这三个展览从不同的角度提示我们如何观看现在,是与我们的现在密切相关的思考和研究,反思和对话的是中国艺术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去情境化和去历史化的工作方式和意识。在“新作展一”期间,我们还开展系列演讲、对话和诗歌朗诵活动,邀请策展人、作家、研究者、评论家、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发表与展览主题相关的演讲,拓展对于该展览中所涉及的相关问题的讨论。“新作展”的策展人不是固定的。我们将根据我们的考察来挑选展览的策展人和艺术家。
平行展之一 回响展的展览现场
平行展之一 回响展的展览现场
Hi:新作展中的艺术家是如何选择的?有什么特点?
卢: 这个展览反思了我们三十多年来对于当代艺术的观看逻辑,详述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以及它所包含的意识和逻辑如何持续在我们的工作中产生回响。展览中将呈现相关的文献和艺术家的创作,既有新作也有旧作,这些工作大多很难在这种“当代艺术的反抗性”和所谓的“意识形态意味”中找到被恰当论述的位置,但又极具创作内部的反思精神,呈现艺术家的思考和个体世界观,而不是以集体价值观为基础的工作。展览中既有艺术家余友涵、谢南星、段正渠、李永斌、王墒、宋永红、李燎、郝敬班、庄辉、耿建翌、郑国谷和王兵的旧作新作,也有关于董希文、吴印咸的文献、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和1986年“珠海会议”的相关资料,艺术家王鲁炎自上个世纪70年代末开始建立的一个由他同时代的艺术家的创作组成的收藏的部分作品,林兆华执导于1982年的小剧场《绝对信号》、冯小刚1994年导演的首部电视连续剧《一地鸡毛》,以及摘自1954年至1966年出版的所有《美术》所有杂志封面以及我们所摘录出来的这个时期的《美术》杂志中关于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论述的所有文章的题目等等。在展览中,我们借鉴了考古学中呈现考古挖掘发现的方法,用号码来编排每个展出的艺术家或者事件,使作品和文献呈现出一种未被解读的多义的可能性。
平行展之一 各种未来图的展览现场
平行展之一 各种未来图的展览现场
Hi:你是如何定位新作展的?它与其他展览相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卢:我希望通过“新作展”来促进策展实践和展览制作作为一种思考、发现和研究的创作机制和实践方式,以一种自省、务实和贴近艺术、思考和创作的态度和方式来提出关于创作和我们工作中的任何一个环节作为一个可以被不断讨论、发现和探索的空间的一种意识,而不是仅仅作为结果、过程、结论、过去和通往某个目的的必经之路。“新作展”不在于依附或巩固已有的价值判断和普遍认识,它希望松动被确立和不断被重复的边界,让重新认识和讨论变得可能,让我们对于过去和现在能够产生更宽阔的认识。

Hi:相较于2013年,2014年的整体计划会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能具体与我们谈谈吗?
卢:2014年,我们将继续通过我们的展览、出版、驻村计划、放映和表演、演讲活动保持与国内、国际活跃的艺术家、策展人、历史学家和思想者对话、激荡与合作。2014年我们开启了一个年度计划“新作展”,这个展览机制的立意在于呈现新的创作、思考、论述、策展和批评实践,也在于呈现对于过去新的考察、观察和思考角度。在“新作展”之后,我们将开幕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这也是我们中心常设的项目,每两年一届。今年的策展人是泰特现代美术馆的公共项目部总监马可·丹尼尔,在受邀担任第八届深圳雕塑双年展的策展人之后,他在中国各个城市进行了一个多月的深入考察,拜访了30多个艺术家工作室,看作品,与艺术家交流想法,讨论方案,我相信这个与中国艺术行业深入互动的过程在长远也将对于在国际上传播中国艺术家的工作有所推进。
平行展之一 让现代继续:沉浸,等待,理想主义的展览现场
平行展之一 让现代继续:沉浸,等待,理想主义的展览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