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韵雅 放逐于自然,在高敏中游猎
《沉思录》尺寸可变 综合媒材 2022-24
诗人里尔克在《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中写道:“一件艺术品是好的,只要它是从‘必要’里产生的。”他所指的“必要”是说作品的根源必须来自艺术家的内心世界深处,能在作品里看到“你亲爱的天然产物,你生活的断片与声音”,且在这样的根源里就含有对这件作品的评判——别无他途。
我很赞同里尔克关于艺术的“必要”和“根源”的观点。如果说,可以借用这一标准来衡量一位艺术家的真诚度及其作品的水准的话,在我眼中,青年艺术家尹韵雅(b.1990)这些年的创作轨迹便是对此的完美诠释。
尹韵雅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和伦敦艺术大学摄影专业,作为视觉艺术家,她的创作实践通常涉及摄影、装置、录像、诗歌以及文本创作。她善于运用朴素的材料,将浪漫主义的情感与基于隐喻的方法相结合,通过自然哲学探讨人们对土地、对自身、对群体的反应。
最近几年,学院背景的尹韵雅开始摆脱“项目制”的工作方式,主要以“直觉”为契机在一个大范畴的语境下进行相对独立的创作。因为她觉得“不同的灵感之间有交错、有平行、也有离散,它们存在着密不可分且不必言说的关系”。而当她需要以一场展览的结构去展示不同时期的作品时,每件作品都像是一首诗,展览现场便是一部等待观众用各自的方式去翻译的诗歌集。
艺术家 尹韵雅
不系之舟
近日,尹韵雅最新个展“不系之舟”在北京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开幕。展览聚焦艺术家在过去一年的最新创作,通过摄影及装置作品展现其关于“适应”与“迁徙”、“自由”与“危机”的持续探索和思考脉络,同时揭开艺术家个人视角下基于庄子思想中“舟”这一象征之物的诠释与解读。
无论东西方,船承载的不仅是物,更是人类精神上的救赎、逍遥与避世。以“舟”这一物相的隐喻定义作为线索,艺术家利用展览场地自身的结构形成蜿蜒而迂回的“河流”,邀请观者走进并身处于由水、光、人、物所塑造的繁复交织关系之中,从“河口”开启旅程,进而追溯并抵达“源头”。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适应与迁徙
自由与危机
展览以《矛盾 II》作品为开端,一艘真实的木船成为焦点,覆盖着牛角 (矛)与贝壳 (盾)。尹韵雅巧妙地将自然与人工的元素融合,通过消亡的生命遗迹展现出亘古于世而超越时空的“矛盾”关系。与之相互影射的影像作品《河流》,则以光影的流动隐喻着世间万物的永动与变革。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沉思录》系列创作强调了个体意志在历史进程中的重要性,是对“自我”与“自由”的深入探索。通过软体动物的外壳与宝丽来相纸的结合,尹韵雅创造了一种新的表现方式,呈现出独特的艺术效果。
该系列作品的图像由尹韵雅在法国诺曼底驻地时创作,她去到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的那片海滩,为海滩上的本地年轻人拍摄了肖像;同时翻拍了二战时期诺曼底的历史档案。
在这一排装置作品中,一枚枚印有软体动物生命痕迹的表面,覆盖着不同年代的诺曼底青年的样貌与笑容。触动人心的是,其中有一枚贝壳还保留着孕育珍珠过程中的印记,而这颗“珍珠”恰好落在一名女子的眼角处——这是诺曼底战役中第一位牺牲的女飞行员的肖像。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不系之舟》则是一组观念摄影作品,通过多位现代舞者在自然环境中的行为演绎展现着自由与束缚的冲突。舞者们在礁石上的试探摸索,象征着个体在社会中需适应的位置和角色。在狭小的空间中延展视野的希望,在有限的环境中发挥出无尽的力量。
《不系之舟 I》135×18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4
将柔软栖居于硬壳
“靠近海洋时,潮间带是最先接触到的地方,就像来到世界时,迎接生命的不是干涸的土地而是同样湿润的子宫。它们足够包容以接受两种对立的状态:干涩的/漫溢的,明亮的/黑暗的……接受它们从沉默中袭来,远去。在没有尽头的时间的缝隙里,潮水和节律流动着。万物在狭缝中得以呼吸,有了生命,有了繁衍,有了情感,有了肌肤之亲,生生不息。”
——《湿润的潮间带》尹韵雅
平铺在展厅中的场域特定作品《壳》邀请观众参与并脚踩贝壳,通过对自然生态规律的情景还原,得以对“脆弱”这一概念产生直观感受。
立于《壳》之中的《庇护所 II》系列作品更赋诗意地展现出潮间带广泛存在的贻贝壳,这些微小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生存与消逝,象征着生命的光辉以及庇护的渴望。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在展览结尾的一面墙上,挂着一枚不起眼的贝壳,走近看,里面嵌有一面很小的圆镜。想象着细心的观众贴近一枚贝壳仔细朝里看的模样,除了看见自己的脸,还会看到些什么?人们平日里居住的房子、给我们温暖和庇护的家,它们和软体动物的壳有什么区别呢?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理解摄影的过程如同抽丝剥茧”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不系之舟”展览中的作品,有一部分在探讨人类社会“自由与危机并存且矛盾”的状态,对你而言,无论在创作或个人的生命经验中,这两者有何体现?在种种变革中,你又面临过哪些困境和谜题?
▼
尹韵雅(以下简写为尹):首先我们来回应“矛盾”,源自无意间拾得的牛角和贝壳,它们天生形成一种直观且真实的“矛盾”关系,而且存在的尺度远超越其肉身。这种情况下再次审视“矛盾”,它似乎是一种更加中性的命题:既非冲突,也非无解,是一种无处不在的存有。这种重新的理解,为我对自己所面临的各种矛盾与人们常常自相矛盾之处(包括想象中的“诺亚方舟”与“不系之舟”本身的矛盾:“舟”的脆弱与宇宙力量的强大)提供了另一种视角。
当然,这也提醒着我们当下所处的亦是冲斥着矛盾的时代:从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到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间的矛盾,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甚至民族矛盾等,由此开始更加关注环境对个体的影响。
上一个个展“潮间带”便是这种讨论的开始,伴随着月球引力作用下的潮汐,潮间带一天中会被海水淹没一到两次,这意味着这处生态地带每天都经历着剧烈的变化。时而是水底,时而是陆地。对于生存在其中的生物而言,这种变化剧烈却平常。这不难联想到当下的时代:一个接一个的剧烈浪潮与革新。我相信过去数万年中,人类所经历的任何一个时代都不如今天一般像“潮间带”。因此,从“潮间带”中,能挖掘出多面“镜子”照见当下,而“不系之舟”则是它的延续,在这种浪潮下,“自由”或许的确成为韩炳哲认为的新自由主义,在自由中自我控制与自我剥削,人独自乘坐在不系之舟之上,把船绳握在自己手中。
“不系之舟”展览现场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 2024
Hi:对于现如今的你来说,摄影这个媒介是一种怎样的存在?你会如何定义某件摄影作品或当代艺术作品的“好和坏”,是否有自己的标准和偏好?
▼
尹:摄影中存在多种悖论,有限与无限的对立,准确与模糊的对立,简单与复杂的对立等等,使用摄影的方式取决于理解它的方式,当然这个媒介的复杂性无法用有限的语言解释。约翰伯格认为从图像的角度理解,摄影与绘画不同在于摄影中的“存有”:绘画中的一刻从未真正存在过。这种看法影响了我对摄影的理解,其中记录性与真实性被存在感与体验感取代,既是对自我的体验,也是对象的体会。
如此一来,把握这个媒介,即是片刻的存有,或者存有的片刻。它提供了一种可被凝视的过去,以有限的记忆,引出无限的想象。影像如物相的外衣,时而轻薄如丝,时而厚重如茧,这种时刻,理解摄影的过程似乎是抽丝剥茧。
艺术摆脱技艺的制约以后,“高低”似乎被弱化,“好坏”更多取决于方式和度量。好的作品应该是有巧妙的方式与足够的量度,构成一种可以成立的“语言”,表示它散发出的“信息”可以确确实实被接受被感知,通向人的感官内部,抵达人心。
《庇护所 II No.2》135×180cm 收藏级艺术微喷 2023
Hi:“游猎”与“借用”是你艺术创作中用来获得线索的主要方式,关于“游猎”这件事,你有过哪些特殊的经历和体验,请举例谈谈。
▼
尹:我常常在真实的自然中获得线索(脱离网络与虚拟式的信息),这种直接的全方位的感官并用的接触,原初且不经过滤与加工的与大地本身接触,通常会激发更多的直觉。比如赤脚行走的潮间带,人的感知力会变得更敏感,更多的感受还有:海水的冷,被贝壳或者其他生物碎片硌到的轻微痛感。这种因为直接接触带来的敏感性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它往往可以使我更敏锐地察觉多一些现象,也会激发一些对环境的思考:它们究竟以何种方式栖居在此?
我时常还可以收集到一些材料带回工作室研究,比如藤壶壳。藤壶是一种非常奇妙的生物,它们在幼体的时候可以在水中自由游动,成年后找到一个固定的地方,分泌粘合性非常强的藤壶胶,粘在附着物上并在四周开始长出硬壳,从此再也无法移动。某次在海边的礁石上看到非常多藤壶,凑近听到里面甚至有微妙的响声,我试图挖一颗下来,但发现异常之艰难,藤壶胶是世界上已知的最强生物胶。以至于有些藤壶死掉后依然在附着物上留下空空的壳,也就是它们的“房子”。自由对于人好像非常重要。藤壶相反,它们用“房子”来构建了全感,彻底放弃了“自由”。因此我用藤壶壳和回收的工地探照灯创作了一个作品“房子”,借此来讨论房屋、安全感与自由的关系。光线透过空空的藤壶壳,很像夜晚的都市中,楼房里的微光。
还有在Shelter II(庇护所II)中对贝壳这种材料的使用也源于此,踩在这种小生物的保护壳上,发现这种“内弱外硬”的壳可爱又脆弱,就像一个个小小的庇护所一样不堪一击。同样的方式还有以上提到的关于作品“矛盾II”的来源等等,因此我把这种放逐于自然、在高敏中获得灵感与采集材料的方式姑且称为“游猎”。
这种方式对我来说的另一个重要意义是:几乎所有的材料都直接来源于地球,贝壳、旧木头、船等取自自然,又可以顺利地再次进入生态的循环系统,不会因为做作品而产生额外的生产,亦不会为地球自身的代谢增添额外的负担,我把这个意义称为“借用”:我借用大地的材料,就像人自己的代谢过程——借用阳光水露一般简单。
“庇护所”系列展陈
Hi:创作之外,有哪些兴趣爱好?可以分享近期看到的有意思的或美的片段吗?
▼
尹:一旦有时间的话,住进山里或者其他非城市的地带算是一种爱好。最近有意思的一件事:教会了收养来的小猫一个人类的发音:“爱(aì)”。
相关展览
▼
尹韵雅丨不系之舟
日期:2024年5月11日 - 2024年6月16日
地址: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
尹韵雅丨不系之舟
日期:2024年5月11日 - 2024年6月16日
地址: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号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