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原 跟同辈艺术家共同成长
跟田原的性格一样,空白空间是一家稳健低调但充满主见的画廊。在采访过程中田原说的最多的就是“做好自己”。作为艺术家出身的画廊主,田原希望画廊不是短浅的从生意的角度去运营,而应该是“艺术”的画廊。作为最早进入798的外资画廊经过中途经营权结构性的调整后,田原带领着一批同龄艺术家在草场地以全新的面貌站在了当代艺术这个平台上。
Hi艺术=Hi 田原=田
做画廊,眼光需要放的更加长远一点
Hi:2012年空白空间做了有多少个展览?
田:2012年我们做了11个展览。只有两个群展,其他都是个展。
Hi: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比例?
田:个展更能体现艺术个体的面貌。对于画廊来讲,我们更希望让每一个艺术家能充分的展现自己,所以会更倾向于个展。群展也会考虑,更多会看策展人的想法,以及是否有合适的主题。
Hi:平均下来每一个展览的成本是多少?
田:有多有少。我们画廊主要合作的都是年轻艺术家,我不能纯粹从生意的角度去考虑展览安排。今年我们空间面积增加了很多,估计会再增加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但我觉得既然我们已经准备了花大力气去推广年轻艺术家,那应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该推的人还是要推。我们的眼光要放的更加长远一些,而不能算眼前的账。
Hi:去年空白空间新签约的艺术家大概有多少个?
田:我们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大概保持在5、6个人左右。艺术家与画廊的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年轻艺术家与年轻画廊都在成长,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有一些是比较稳定的,也有一些比较灵活。如果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在15个左右,这里面应该有10个是稳定的,4—5个是机动的,这样的一个比例算是正常。
Hi:比如5、6个的新人,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年轻人很多,为什么你会选择和他们合作?
田:首先是艺术家的态度,态度决定了一切。有些艺术家我会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艺术家可能我会很快做出决定。我的出发点非常单纯,作品的气质是不是符合我的要求,是否适合空白空间,然后再看艺术家是不是一个很严谨和专业的态度,这样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我觉得很多时候考虑太多可能这个事情已经有问题了。
参加博览会就要拿出像样的作品
Hi:2012年,你做的最棒的一件事是什么?
田: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事情,让我比较高兴的是我们进入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画廊主展区。这件事对空白空间来讲还不错,至少我们这几年的工作还是暂时得到了一个肯定,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以后怎么样还要看画廊的工作。
Hi:2012年你参加了多少博览会。
田:5个博览会,去年我们没有参加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国内就参加了一个CIGE。其他有香港、台北、科隆。
Hi:这5家里,哪一家做得比较好?
田:香港和科隆算是比较不错的。博览会作为一个画廊展示自身以及推广艺术家的平台,我们会看这个平台能给画廊带来什么样的客户群,这是评价一个博览会处于哪个级别最重要的依据,跟规模大小没有关系。今年我们的重头戏在香港,我们会做好准备,我们的艺术家也会做好准备。这次的展位有90平米,所以任务还是挺重的。其实,我有个观点,认为博览会不需要参加那么多,但一旦参加就要拿出应有的态度,博览会就那么两三天,你不拿强一点的作品行吗?
Hi:今年还会参加这5个吗?
田:5个可能没有。台北可能会考虑,科隆不会去了,因为在4月份,时间上来不及安排。
我要跟我的同辈艺术家共同成长
Hi:2012年空白空间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田:我们是一家很稳健的画廊,不会突然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如果说有就是亚历山大画廊突然决定搬离,我们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短,给我们下一步的考虑时间就有点紧促。
Hi:拿下这些空间是不是会增加压力?
田:我之前就有这个准备,如果说我们承担不起就不会做这个考虑。我觉得空间大了,给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更多的展示的机会,这是好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综合考虑后的结果。
Hi:去年的销售状况怎么样?
田:还是持平。
Hi:这是一个保守的说法。
田:没有保守。我们从2009年搬到草场地后的目标就是持平,现在看来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这对于像我们这样主要做年轻艺术家的画廊来讲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Hi:现在画廊的藏家主要是海外或是国内?
田:国内与国外各一半。我们从原来做比较大牌的艺术家转变成做年轻艺术家,所以藏家名单也跟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些都需要重新准备,重新做积累。
Hi:做年轻艺术家有风险,为何还会做这个决定?
田:2009年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很显然,作为年轻人,我肯定是要做跟我这个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我自己独立承担一个全新的画廊的时候,我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工作成果,别人的成就再高那也是别人的,跟我没有关系,我要跟我的同辈艺术家共同成长。
Hi:空白空间合作的艺术家里面绘画、影象、装置什么都有,是不是还是绘画比较受欢迎?
田:不一定,除了绘画以外我们的装置也特别受欢迎,只要作品足够好,大家对于形式或者媒介上其实没有太在意。即使距离观众最远的观念艺术,如果在视觉呈现上做的比较有意思,大家还是能接受。
大家先要知道画廊是做什么的
Hi:2012年你打算做多少展览?
田:因为多了一个空间,所以工作量会多出一倍。展览的数量也会比去年多很多,但仍然还是会以个展为主。
Hi:你觉得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藏家,你心里有一个名单吗?
田:现在国内还是缺有质量的艺术赞助人。好的藏家不仅仅只是购买作品,更多的应该有一种对于当代艺术的赞助心态,比如乔志斌、杨滨。
Hi:你怎么看2013年的拍卖市场?
田:我基本上不会关注拍卖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两回事,对于画廊来讲,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Hi:你看好的同行有哪些?
田:有很多,比如北京公社、佩斯北京、长征空间、博而励画廊、香格纳画廊,都做的很不错。我觉得判断一家画廊的质量很简单,看他是在做艺术还是在做生意。看他做过什么,做事的态度怎样,是不是在实实在在的做事情。
Hi:那美术馆,你觉得中国未来美术馆发展,会有什么变化。
田:我还是很期待今日美术馆新馆长上任后的表现,国内运营美术馆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大家都在成长的过程中。
Hi:有没有你比较想合作的策展人。
田:比较期待于年轻一代的策展人,像是孙冬冬、鲍栋。我觉得策展人对作品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是最重要的。
Hi:你有没有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对于画廊增加支持扶持力度?
田:现在,国家都不知道画廊这个行业是什么,就谈不上支持。对政策上的需求和支持我们当然都有,但现在我们连艺术品的发票都开不了,只能开工艺品。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工艺品?这对整个行业来讲都很可笑。对于一个画廊的支持,首次是要对于这个行业给予开放性的理解,先理解才有支持,先尊重才有支持。
做画廊,眼光需要放的更加长远一点
Hi:2012年空白空间做了有多少个展览?
田:2012年我们做了11个展览。只有两个群展,其他都是个展。
Hi: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个比例?
田:个展更能体现艺术个体的面貌。对于画廊来讲,我们更希望让每一个艺术家能充分的展现自己,所以会更倾向于个展。群展也会考虑,更多会看策展人的想法,以及是否有合适的主题。
Hi:平均下来每一个展览的成本是多少?
田:有多有少。我们画廊主要合作的都是年轻艺术家,我不能纯粹从生意的角度去考虑展览安排。今年我们空间面积增加了很多,估计会再增加一半以上的工作量。但我觉得既然我们已经准备了花大力气去推广年轻艺术家,那应该花钱的地方还是要花,该推的人还是要推。我们的眼光要放的更加长远一些,而不能算眼前的账。
Hi:去年空白空间新签约的艺术家大概有多少个?
田:我们每年都有新人加入,大概保持在5、6个人左右。艺术家与画廊的合作是一个双向选择,年轻艺术家与年轻画廊都在成长,这个过程中会有一些变化。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有一些是比较稳定的,也有一些比较灵活。如果画廊合作的艺术家在15个左右,这里面应该有10个是稳定的,4—5个是机动的,这样的一个比例算是正常。
Hi:比如5、6个的新人,你的选择标准是什么?年轻人很多,为什么你会选择和他们合作?
田:首先是艺术家的态度,态度决定了一切。有些艺术家我会观察一段时间,有些艺术家可能我会很快做出决定。我的出发点非常单纯,作品的气质是不是符合我的要求,是否适合空白空间,然后再看艺术家是不是一个很严谨和专业的态度,这样基本上就能判断出来。我觉得很多时候考虑太多可能这个事情已经有问题了。
参加博览会就要拿出像样的作品
Hi:2012年,你做的最棒的一件事是什么?
田:我觉得没有什么特别成功的事情,让我比较高兴的是我们进入了香港巴塞尔艺术展的画廊主展区。这件事对空白空间来讲还不错,至少我们这几年的工作还是暂时得到了一个肯定,当然这也只是暂时的,以后怎么样还要看画廊的工作。
Hi:2012年你参加了多少博览会。
田:5个博览会,去年我们没有参加上海当代艺术博览会,国内就参加了一个CIGE。其他有香港、台北、科隆。
Hi:这5家里,哪一家做得比较好?
田:香港和科隆算是比较不错的。博览会作为一个画廊展示自身以及推广艺术家的平台,我们会看这个平台能给画廊带来什么样的客户群,这是评价一个博览会处于哪个级别最重要的依据,跟规模大小没有关系。今年我们的重头戏在香港,我们会做好准备,我们的艺术家也会做好准备。这次的展位有90平米,所以任务还是挺重的。其实,我有个观点,认为博览会不需要参加那么多,但一旦参加就要拿出应有的态度,博览会就那么两三天,你不拿强一点的作品行吗?
Hi:今年还会参加这5个吗?
田:5个可能没有。台北可能会考虑,科隆不会去了,因为在4月份,时间上来不及安排。
我要跟我的同辈艺术家共同成长
Hi:2012年空白空间遇到的最棘手的问题是什么?
田:我们是一家很稳健的画廊,不会突然遇到很棘手的问题。如果说有就是亚历山大画廊突然决定搬离,我们得到通知的时间比较短,给我们下一步的考虑时间就有点紧促。
Hi:拿下这些空间是不是会增加压力?
田:我之前就有这个准备,如果说我们承担不起就不会做这个考虑。我觉得空间大了,给我们合作的艺术家更多的展示的机会,这是好的事情,所以这是一个综合考虑后的结果。
Hi:去年的销售状况怎么样?
田:还是持平。
Hi:这是一个保守的说法。
田:没有保守。我们从2009年搬到草场地后的目标就是持平,现在看来达到预期设定的目标,这对于像我们这样主要做年轻艺术家的画廊来讲是一件特别开心的事。
Hi:现在画廊的藏家主要是海外或是国内?
田:国内与国外各一半。我们从原来做比较大牌的艺术家转变成做年轻艺术家,所以藏家名单也跟着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这些都需要重新准备,重新做积累。
Hi:做年轻艺术家有风险,为何还会做这个决定?
田:2009年我做出了这个决定。很显然,作为年轻人,我肯定是要做跟我这个时代共同成长起来的艺术家。我自己独立承担一个全新的画廊的时候,我必须要做出自己的工作成果,别人的成就再高那也是别人的,跟我没有关系,我要跟我的同辈艺术家共同成长。
Hi:空白空间合作的艺术家里面绘画、影象、装置什么都有,是不是还是绘画比较受欢迎?
田:不一定,除了绘画以外我们的装置也特别受欢迎,只要作品足够好,大家对于形式或者媒介上其实没有太在意。即使距离观众最远的观念艺术,如果在视觉呈现上做的比较有意思,大家还是能接受。
大家先要知道画廊是做什么的
Hi:2012年你打算做多少展览?
田:因为多了一个空间,所以工作量会多出一倍。展览的数量也会比去年多很多,但仍然还是会以个展为主。
Hi:你觉得国内有哪些比较好的藏家,你心里有一个名单吗?
田:现在国内还是缺有质量的艺术赞助人。好的藏家不仅仅只是购买作品,更多的应该有一种对于当代艺术的赞助心态,比如乔志斌、杨滨。
Hi:你怎么看2013年的拍卖市场?
田:我基本上不会关注拍卖市场,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是两回事,对于画廊来讲,专注的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
Hi:你看好的同行有哪些?
田:有很多,比如北京公社、佩斯北京、长征空间、博而励画廊、香格纳画廊,都做的很不错。我觉得判断一家画廊的质量很简单,看他是在做艺术还是在做生意。看他做过什么,做事的态度怎样,是不是在实实在在的做事情。
Hi:那美术馆,你觉得中国未来美术馆发展,会有什么变化。
田:我还是很期待今日美术馆新馆长上任后的表现,国内运营美术馆的环境不是很理想,大家都在成长的过程中。
Hi:有没有你比较想合作的策展人。
田:比较期待于年轻一代的策展人,像是孙冬冬、鲍栋。我觉得策展人对作品的感受力和判断力是最重要的。
Hi:你有没有希望,国家在政策上对于画廊增加支持扶持力度?
田:现在,国家都不知道画廊这个行业是什么,就谈不上支持。对政策上的需求和支持我们当然都有,但现在我们连艺术品的发票都开不了,只能开工艺品。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工艺品?这对整个行业来讲都很可笑。对于一个画廊的支持,首次是要对于这个行业给予开放性的理解,先理解才有支持,先尊重才有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