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昱 疼痛后的回归

作者:胡婷婷 2014年4月11日 专题人物
艺术家萧昱
艺术家萧昱
在萧昱的推荐下,我看完了电影《阿里郎》。这部让萧昱感同身受的导演自传式电影,清晰地让我看到了萧昱刻意淡化在2009年里所面临的困境和举步维艰的状态。萧昱正是在这种濒临崩溃的边缘去解读着自己,修正着自己。通过与萧昱的交流,他作品形似飘散的蒲公英花瓣,慢慢地回落到萧昱体系下的框架里。原来它们只不过是长出了不同颜色的花瓣。
《地》 178X135x8.5cm   视频   2014
《地》 178X135x8.5cm   视频   2014
回顾萧昱“个展”

假设做一次萧昱从90年代末开始至今的作品回顾展,分为早期、中期和进行时三个时间段陈列的作品。早期的作品里你会看到聚光灯下医用玻璃干燥器内装载着福尔马林浸泡的异化胚胎,以死鸽子、猫、老鼠、兔子和1965年流产胚胎儿的头部标本经过人工嫁接而成的装置作品。中期作品篇偏写实一点,用铜铸制成真人尺寸大小怀着身孕的美国自由女神雕像。紧接着墙上展示着由孕妇偏爱的食物作为材料制作而成的无框混合架上作品。展览继续转到展厅第二个空间,视线突然变的明亮起来,作品所利用材料不加修饰的呈现出竹子在外力作用之下,定格在爆破瞬间所产生内力的形态中。再往前走到一个狭长的空间中,你的视线不再聚焦在作品之上,留在空间里的只有顺着墙角被立体的十几条欧式镀金画框包围而成的装置作品,走进这个空间时你已经置身于作品之中。在下一件作品当中,你好似看见墙上有幅装裱好的作品,走进时,画框简洁的用银灰色的大力胶带平整的贴在墙面上,胶带形成的内部空间可以清晰的看见蓝白垃圾袋在强行的拉扯之下,自然产生的线纹像是用笔触画出一幅风景画。这时正在进行的展览作品,几百平米的建筑空间里,中间高出一块40公分,约见200平米的长方形水泥地。平静地留在空间中,你可能会想它是怎么形成的?

将萧昱的部分重要的作品在虚拟的空间梳理过一遍之后,这才让我舒了口气好像找到出口走出萧昱这十来年里所布置的迷宫阵。萧昱他曾经用蝴蝶的生命形态形容着自己创造作品带来的这一次次自然的蜕变。随着他艺术实践的发展,萧昱对艺术体系的认知过程也在发生着增长。他追溯着艺术的根源,找回自己内心里不变的艺术创作方式。艺术作品也随之在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不断的积淀和突破着。

萧昱对艺术思考不断延伸的过程中,他不被拘束的风格,有点特立独行的性格。总会让人对他下一件作品产生许多期待,等待下一次的萧昱又会带来什么样的艺术实践。
《RUAN》  随展览空间变化 胚胎头部标本,动物尸体残部,福尔马林防腐剂   1999
《RUAN》  随展览空间变化 胚胎头部标本,动物尸体残部,福尔马林防腐剂   1999
《别管是谁的!我怀上了就是我的。No.12》 225x65x80cm   雕塑    2008
《别管是谁的!我怀上了就是我的。No.12》 225x65x80cm   雕塑    2008
《风景No.7”》  尺寸可变   雕塑   2011
《风景No.7”》  尺寸可变   雕塑   2011
艺术“归零”

如果说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并没有给萧昱带来什么实质性的影响的话。那么2009年这一整年,萧昱定会将它等同于自己艺术创作中的一次“金融危机”。这一年到来之前,艺术在萧昱的思维模式里它被视为是一生为之奉献的对象,将艺术上升到宗教的高度,并寄托于艺术能量带来的改变。然而一旦这个艺术体系瓦解了,它变的不再能够说服萧昱继续完成艺术创作的时候。他不断的询问着自己“艺术是什么?”甚至开始怀疑整个当代艺术都有问题。当细问萧昱具体面临的困境时,萧昱却用一笔带过的回答,问题太多而无从说起为由低调的将那段思考淡化。因为在他看来重要的是,那一年的挣扎和思考的经历,让萧昱找到说服自己重新创作的理由。萧昱将之前的艺术体系“归零”,回归到自己的内心去寻找艺术本体。用他一以贯之的工作方式,在打开、拼合的过程中去找到物质隐藏在背后的内在力量。

2010年北京公社的个展《回头》。展览名称总会有让人联想到回头是岸的趋势。顶式的散光布置,洁白的展墙,浅灰的地面,整个展厅气氛一切都显得那么的不真实。形态各异的竹子在外力的破坏作用之下,内部的竹纤维扭曲着强行的暴露在外。竹子或是嵌入展墙,或是陷入地面,或是停在地面。走进仔细观察的过程里,竹子不卑不亢的意识形态和背后的力量不言而喻。这次展览作品相比之前个性张扬的作品,显得更为沉着和内敛。竹子在被打开的过程中,背后的力量定格在人们从不曾注意到的竹子形态中。诠释作品的角度可以有很多,但是萧昱更愿意将描述作品的语言交给下一个对艺术的讨论过程中。
《竹子No.2》 270x200x95cm  雕塑    2010
《竹子No.2》 270x200x95cm  雕塑    2010
犁“地”

克莱门特•格林伯格说过:“可辨认的图像是否存在,与绘画作品或雕塑作品的价值无关,就像歌词是否存在与音乐的价值无关一样。”无独有偶,萧昱在最新展览“地”中,现场请来专业的电影制作团队,布展施工的工人,一头老黄牛和两位表演对象出现在展览中,在佩斯的展览空间当中起地40公分高,约见200平米的水泥地上面拍摄,观看,耕地的行为表演作品。一时之间,你会对这看起来有点荒诞的作品表示好奇,总觉得接下来会发生着什么。在表演从开幕到结束的两个小时时间里,老黄牛有条不紊的犁完了它今天的任务时,现场刺眼的拍摄灯光熄灭后,工人也都离开了现场。整个展览作品将以这片犁完地后的沙土延续到展览结束。萧昱在这块现代的水泥地里,用5000年前就已经存在的耕地方式来了一次“合作”。萧昱这块“地”在你的心中它会带给你什么样的思考和解读?
作品“地” 表演现场
作品“地” 表演现场
Hi艺术=Hi 萧昱=萧

艺术相对于我自己来说就像熬了一锅汤    

Hi:刚开始做创作是抱着什么样的心态去做?
萧:当初为了艺术这个事情不是为了挣钱。当时出来的时候没市场,那时候我们为了做一件作品,可能一年在外边打工,干各种杂货挣的钱大部分是用来做作品,其他剩下的钱很少了。那时候又没市场,那一定是为了一个东西,是奉献。或者说你太爱这个东西了,你愿意付出,愿意把自己牺牲进去了。在那个时候做艺术相对于我自己来说就像熬了一锅汤,熬好了大家尝一尝,特别公益心。熬不好倒了,丢不起那人就把它倒了。那时候做作品对自己很苛刻。

艺术还是个人的事

Hi:直到目前为止,如何渡过创作的瓶颈期?
萧:要说我有什么认识上的最大变化是2009年,那一年我做不了作品,不是因为经济危机。是我自己对艺术的认识到了一个转折。我发现长期以来自己把艺术想象的特伟大,把它作为一个伟大事业去投身。那个时候当代艺术你如果把它当对象的话,它太抽象了。以前我把它当一个事业,这就有问题。当我看见当代艺术有诸多的问题的时候,就会想它值不值得我奉献。所以我会很苦恼,很沮丧。作品做不下去,这个时候又回到原点重新问到底什么是艺术?我开始意识到艺术还是个人的事。这才是我认为艺术的本质,否则我将走不下去。

Hi:在你对艺术不断思考的过程中,有什么变化?
萧:萧昱:我后来从事的艺术工作跟我受的教育背景实际上是有变化的,尤其是受的艺术教育出发点不一样了。以前我们把艺术对象化。比如你画一个模特思考怎么再现它,如何用艺术表达方式还原对象。面对今天的艺术,通过具体的艺术实践,对艺术的认识也在不断的被修正。我不断问自己什么是艺术。这个过程中对象消失了,从我的视线里偏离掉了。在画框系列作品中,我通过叠加的方式,将作品视觉化。在叠加的背后寻找事物背后的力量源头,这个力量就是不断地界定艺术。    

Hi:事物背后力量的表现形式?
萧:比如说你看我去年需要孕妇参与的一件艺术项目中。你会通过作品最后的呈现,感受到孕妇在分娩过程中那种不可思议的力量。将作品视觉化,让观众直观的体会到。这时候就跟视觉艺术有关了。如果没有这个的话它仅仅是一个事件的记录。通过打开的方式,有可能是破坏性,一个竹子打开,打开发现这个竹子里边的韧劲、力度什么,从静态的状态被揭示出来。

Hi:2009年后,作品创作过程中考虑的问题更加自我?
萧:我做作品一直很痛苦,但是2009年后我不再去苦恼什么值得我奉献与否的问题。我不再把艺术当一个崇高无比的宗教,天天想想这个问题很可怕,我担心自己会有抑郁症。而是把它作为一种认识世界和构造自己世界的方法看待。

无领导小组

Hi:你认为政纯办之所以能够坚持十年的原因?
萧:之所以能够十年,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们参与的每一个成员对它都不是期许或者从中获利的态度。我们是一种供养关系,由我们五个人把它供养起来,它就会变得纯粹。像一个悬浮物一样,不需要某一个主流来支撑,所以小组里不会产生领袖,我们只是挪用了一个政治结构,把“有害”部分抽掉。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