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辰宇 博物馆奇妙夜笔记
艺术家 龚辰宇
阅读龚辰宇,就如同在阅读一本博物馆奇妙夜的笔记。
龚辰宇有一只名叫幺幺的宠物狗,是在11月11日买的,养了大概三四年。忽然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幺幺并不只是一只宠物,它的生活习惯更趋向一个不同的物种,这引发了龚辰宇对于博物馆的阅读。
龚辰宇 《陈列物-佛手》 2015 布面油画 250×300cm
在灰黄的基调之下,龚辰宇进入了某种极具幻想张力的奇妙空间,动物、日常物、人交错出现,生成了某种剧场式的排演瞬间,看似荒诞,却又有着合理的日常性,这种矛盾的统一体一直贯彻,图像所指向的丰富细节,使得画面充满了阅读的可能。从早期的“五个感官”系列,生发对人体最初感兴趣的内容,在对偶与隐喻等文本关系中发生阅读。在对于嗅觉的描述中,荆棘与罂粟相对,干瘪带刺的无毒与充盈光鲜的有毒呼应。猪敏锐的味觉与鹰眼所代表的观察力分别指向不同的感官。如果说,在最初,龚辰宇对于图像和叙事逻辑的把握还是单一或是相对直接的关联关系,那在“陈列物”中,无疑达到一种纯熟,复合且收放自如。他将从对个体的兴趣,从点扩充为面,发散为一个人与生存环境的思考。
在“陈列物”系列的第一张作品中,龚辰宇将自己从少时对于恐龙的喜爱加入绘画之中。恐龙作为曾经在现实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切换成为标本,而在博物馆的展出中,对于其所生存时代的背景陈列却发生在当下人所存在的空间之中,这种时空中的夹层与重叠在面对人与恐龙两个曾经统治和正在统治环境景观的生物时变得颇有意味。这也成为龚辰宇一直所延续的对于时空交错氛围的营造。
龚辰宇 《陈列物-狠角色》 2014 布面油画 150×130cm
伪装着的动物性本能
在龚辰宇的作品中,人物形象的闪现往往是被动物或标本包括着的,这种图像双重提示着人本能所具有的伪装性与被理性所压抑的动物性本能。有着雕塑系学习经历的龚辰宇有着对人体自然的熟悉,在他少时,家附近有一家假肢厂,回家路旁就是假肢店长长的橱窗,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让人体在画面中的出现理所应当。人在画面中被设定为中转站式的存在,将周遭的环境与事物串联在一起,在每幅作品中,承担着各自的意图。如人穿着经典雕塑的外壳,成为形而上的理想审美标准与形而下现实的一种互相干预,又如人穿着松树在喂食另一条蛇,就如同人对自然的驯化与改造。
龚辰宇 《陈列物-健身》 2015 布面油画 250×300cm
本科在中国美术学院学习雕塑的龚辰宇,在研究生阶段转投绘画,从雕塑多媒介和空间的宽泛学科中,他从发散中主动回归到油画的沉淀,重新面对画布。而雕塑语言中对于空间的实体安排同样进入了龚辰宇对于绘画中空间的安排与交错。他坦言,自己对于经典性绘画与兢兢业业的劳作创作非常喜爱,而绘画与装置的结合,也是从空间概念之上所构建的对于图像的不同观看途径。
在龚辰宇看来,专注一点,终归是好的。
龚辰宇 《陈列物-盆栽》 2015 布面油画 150×200cm
Hi艺术=Hi 龚辰宇=龚
陈列是建构新的关系
Hi:从何时开始关注“陈列”这个概念?为何会将这种形态集中在绘画之中?
龚:从2014年的下半年开始。在我的理解中,陈列有两层意义,一是将单个事物陈列在某处时,其功能性就会被取消,会被代入一个新的语境,变成具有审美意义、考古价值或者图解的元素;二是事物陈列在一起时,其间的关联性发生了变化,或许是考古学或自然谱系的联系。我所认为的陈列,实际是建构起一种新的关系。
Hi:你是如何看待对博物馆式场景的挪用?
龚:博物馆并不是我有意刻画的,而更希望专注于建构一种事物之间的链接。所以画面中有很多物体悬浮或错落,与整个环境形成某种关系。我一直在思考,事物之间的链条是否如同日常所理解的那么稳定,我认为这其中是存在很多歧义点的。我对自然博物馆或是其他博物馆的挪用,其起点也是在于某种事物曾存在某一空间的形式。
Hi:画面之中所设置的种种是否是对于观众的障碍?同样隐藏的部分也是诱发联想的机关?
龚:中国画中常会出现树状物,并不是来源于写生,更多是凭借记忆和情感而出现,具有某种隐喻。我希望自己的作品中也可以产生相似的修辞,图像成为小的符号,既代表了空间位置,也代表了事物本身与画面的关系。
龚辰宇 《陈列物-球》 2015 布面油画 200×150cm
我只是对干预抱有疑问
Hi:动物的图像为何贯穿多个系列而存在?
龚:在单一的作品中,所选择的龟、猫、狗都是家养宠物,当在日常中将其驯化之后,人类已经遗忘其在自然界中应有的生存状态,而我们所惯常的那些动物性其实已经在潜移默化中被人工赋予某种人性在其中。动物的另一种出现,是作为马戏团的动物,本性更为凶猛的如狮子、老虎、大象也面临着一种生存本能的转向。矿石的出现也是相似的,当面对人的归类与操作时,不管是从审美还是效用,都在干预下改变。
Hi:当谈到社会结构之中的干预时,你似乎是中立的,没有明显的倾向性在其中?
龚:我只是怀抱疑问,当事物被关联在一起时,会产生某种关系。比如,将指甲钳、睫毛夹放在一起,看似是人对自身的日常修剪,但当其中加入了皮囊与人,这之中或许就代表了某一个体的审美判断,同时指向如同动物爪牙的被驯化过程。动物对死亡是不具备理性判断的,而人在进化中逐渐具备了这一意识,在理性的操动下,理性思维开始左右个体的动作,这是我所关注的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
龚辰宇 《陈列物—一餐》 2014 布面油画 150×200cm
发生于日常与象征之间
Hi:画面中被设定的场景看似荒诞,却有着非常日常化的合理,这种图像上的设定是如何完成的?
龚:我喜欢画跟我有过直观接触的场景,画面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并感受过的地方。如佛手的出现,是在安徽安庆长江边上的一个寺庙后面,有一个做木雕佛像的小作坊,整个环境铺天盖地都是墓穴的颜色,米黄色。这时,颜色开始有了象征的意义,那件作品也有了偏于单色的米黄色基调。是环境触动了我,我才将其转换到画面之中,这其中有很多元素有了现实的指向,同时也被赋予某些象征意义。
龚:我喜欢画跟我有过直观接触的场景,画面中的大部分场景都是我亲身经历并感受过的地方。如佛手的出现,是在安徽安庆长江边上的一个寺庙后面,有一个做木雕佛像的小作坊,整个环境铺天盖地都是墓穴的颜色,米黄色。这时,颜色开始有了象征的意义,那件作品也有了偏于单色的米黄色基调。是环境触动了我,我才将其转换到画面之中,这其中有很多元素有了现实的指向,同时也被赋予某些象征意义。
Hi:画面中保持了很多绘画时的痕迹,流淌的颜料或是笔触,这是否是画面情景设置中所需要的?
龚:绘画本身的笔触、颜料自身的力量是我所珍惜的。我希望观众感受得到这些,会将他们更为直观的带入绘画之中。我对绘画是有古典情结,也怀抱敬畏之心,所以我很努力将一幅作品画好。我宁愿选择这样的一个状态,就是很认认真真地完成一幅大的作品,在这其中解决我自己的问题,面对其他人观看的问题,通过一个相对时间长的纠结,一一解决。所以我做作品偏慢,有时还很暴躁。暴躁是由于对绘画准确性的焦虑,不同于写生的所谓精确,更是一种逻辑上的符合,如一道光、一个投影、一个形状所传达信息的准确,这需要我从中抽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