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美术馆“幻”解陈福善:一个人就是一个流派

作者:张朝贝图片提供:知美术馆 2018年9月20日 专题人物
陈福善是谁?他到底有何神秘?在4月以媒体艺术高调“开”展后的知美术馆为何选择这样一位“冷门”的已故艺术家?
带着这些疑问,我与知美术馆艺术总监王从卉相约深谈。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咖啡厅,这位富有资深拍卖经验的收藏顾问,将陈福善的作品、文献、出版物、历史照片铺陈了一桌子,洋洋洒洒地展开了陈福善近一个世纪的奇幻创作。全程高能,完全沉浸在即将开幕的“幻”展中。
王从卉 知美术馆艺术总监
王从卉 知美术馆艺术总监

似曾相识却无法归类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你最早见到陈福善的作品时就被他所吸引,那时觉得他的魅力在哪里?
王从卉(以下简写为王):陈福善用一种非常迷幻的方式描绘出一个似曾相识却又无法辨识的世界,这个“世界”里面就有很多玄机,让你想去解开他的谜。在汉雅轩的展览上画廊还请了一支爵士乐队,来了很多不同肤色的洋人,奇装异服。让人感觉时光穿梭,穿越回以前的香港,华人洋人在面前穿行,像是从陈福善的画里跑出来,一会儿下来和你说话,一会儿又回去了。艺术能给人这种感觉的时候是很少的,这是一种极大的魅力。
《金玉满堂》152×102cm 纸本丙烯 1969 ©艺术家家族珍藏
《金玉满堂》152×102cm 纸本丙烯 1969 ©艺术家家族珍藏
如果将陈福善的作品铺陈在眼前,你很难不对这个似乎陌生的艺术家产生强烈的兴趣。回顾陈福善的整体创作,更是一个波澜壮阔的过程。
《无题》(海底花园奇景)69×136cm 纸本彩墨 1972 ©BAO私人收藏
《无题》(海底花园奇景)69×136cm 纸本彩墨 1972 ©BAO私人收藏
第二次再看他的“奇幻山水”系列,又竟是另一番不可描摹的景象,我当时就认定了这一定是个隐藏在艺术史中的大神人。这激发了我极大的好奇心。
艺术家陈福善,作为20世纪香港艺术圈的纽带人物,长相帅气的陈福善是一个爱玩儿、社交型的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艺术家陈福善,作为20世纪香港艺术圈的纽带人物,长相帅气的陈福善是一个爱玩儿、社交型的艺术家、社会活动家
1959年,陈福善的自画像《无题》(港口傍的自画像)38×47cm 纸本水彩 1959 ©LYC私人收藏
1959年,陈福善的自画像《无题》(港口傍的自画像)38×47cm 纸本水彩 1959 ©LYC私人收藏
这张帅气堪比陈坤的洋气肖像,和略带立体派风貌的福伯自画像,是陈福善在香港这个中西揉杂的城市中尽情释放的多面人格的写照。55岁之前,是颜值过人、能玩爱美、极喜交际的“水彩王”,60年代之后,变身筲箕湾畔穿着背心裤衩的港人老头,拽得如此日常市井,只有一个触及城市灵魂的主人才会这样淡定闲散。这都是真实的陈福善,一个疯狂而好玩的神人。一位香港理应引以为傲的城市传奇代言人。
《湾仔街景》76.5×116cm 纸本拼贴 综合材料 1976 © 艺术家家族珍藏
《湾仔街景》76.5×116cm 纸本拼贴 综合材料 1976 © 艺术家家族珍藏

一个人就是一个流派

Hi:虽然他一生几乎都“宅”在香港,为什么你觉得他不仅仅是一位香港艺术家?
王:他曾经去了一年半澳门,这可能是他去得最远的地方了。尽管一直“宅”在香港,但他却是一个非常活跃的终身双语学习者。他从未接受过科班艺术教育,也未留洋深造,只曾修读伦敦Press Art School的函授美术课程,因此他与20世纪风起云涌的艺术运动几乎没有直接的交集。但他尽最大可能通过画册、杂志等二手资料获得最新信息,消化,传播,推而广之,并一直在通过二手的资料和外界的国内国际艺术家交流。在剥除了当地的文化环境影响,他更多是对图像本身的吸收,如一台奇妙的“图像处理、输入—输出”机器,带入自己身处的香港碎片的复杂算法,一番重新演绎。显然,福伯创造了一个源自香港,又超越香港的图像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把陈福善放到整个世界现代艺术史中都是有一席之地的。一人创造一个流派。很厉害!
《无题》(粉红暮色的奇幻风景)121×60cm 纸本彩墨 1972 © BAO私人收藏
《无题》(粉红暮色的奇幻风景)121×60cm 纸本彩墨 1972 © BAO私人收藏
Hi:除了作为艺术家,他还身兼设计师、评论家、教育家等身份,在当时应该属于“斜杠”艺术家了。创作之外,其他方面的成就如何?
王:陈福善从1933年开始,就不断地发表文章,推荐香港本地艺术家,在本地扮演着特别重要的观察者和艺术推手的角色。在将近四十年中,一直担任香港艺术馆的重要顾问。他做了很多展览推介艺术家,既是策展人,又是批评家,是能在艺术领域全方位施展拳脚的人。知美术馆这次展览,从香港艺术馆借来一张20米长的《圣诞老人拜访图》电子版,诸多南方艺术家都在作品上留下提跋,像是陈福善的朋友圈,勾勒出整个香港现代美术的沉浮。正是因为他在香港艺术圈如此活跃并具有核心地位,1962年香港大会堂的展览落选,对他产生了极大的刺激。
《圣诞老人拜访图》局部 45×2039cm 纸本彩墨 1981 © 香港艺术馆收藏
《圣诞老人拜访图》局部 45×2039cm 纸本彩墨 1981 © 香港艺术馆收藏
《圣诞老人拜访图》局部 45×2039cm 纸本彩墨 1981 © 香港艺术馆收藏
《圣诞老人拜访图》局部 45×2039cm 纸本彩墨 1981 © 香港艺术馆收藏
Hi:这件事对他创作的转变非常重要。
王:对,像当年印象派被沙龙拒绝在外的情况一样,当你被拒绝的时候,就是脱胎换骨改变的那一天。如果只是看陈福善早期的水彩画,虽有“水彩王”之誉,但依旧在传统跑道。而55岁开始的幻变才是福伯艺术生涯的转折与高潮。他是那个风情万种的时代里一个特别积极的漫游者。落选后他写下了《大会堂展览落选记》,特别有趣。他比谁入世都深,极富好胜心,快80岁时,走在香港的街道上,要是有人从旁边走过去,他一定要超过去。一生都自由开阔,高能积极,不但超越别人也一直在超越自我。
《无题》(观龙的人群) 50.5×75cm 纸本丙烯 1968-1985 © BAO私人收藏
《无题》(观龙的人群) 50.5×75cm 纸本丙烯 1968-1985 © BAO私人收藏
20世纪60年代,幻变后陈福善的主要代表系列是丙烯材质的“城市人物”系列一番香港现代浮世绘众生相,令人惊叹。同时,偏有东方风格的水墨“奇幻山水”系列更是传统画论无法言说。福伯笔下山水,并非荒天迥地、宁静致远的独绝之境。少有小亭可憩,亦无扁舟待渡;但却奔涌着上古《山海经》式的离奇荒诞,上天入地,神鬼相交,奇花异木、怪鱼彩蝶、岩间幻化的精灵小兽盘踞山头、海底奇兽翘尾嬉给艺术史一个开放的入口闹。天悬双日、山色粉黛、天地间时而一抹幽蓝时而紫韵霞彩……一切如鸿蒙初开、自由幻化、生机勃勃。在局促逼仄的繁华现世中,福伯创造的世界波澜壮阔、自由自在。
《无题》(上钓)局部 136×68.5cm 纸本彩墨 1972 © 艺术家家族珍藏
《无题》(上钓)局部 136×68.5cm 纸本彩墨 1972 © 艺术家家族珍藏
他的作品却始终带有一种极具视觉刺激的东方魔幻主义,构造出一个近乎“乱码”的“幻”世界,接洽了更为久远的东方哲学的源头。
令人疑惑的是:时至今日这位疯狂而有趣的艺术家在20世纪主流艺术史上几乎是缺位的。或许是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尚待后人发掘?或许是因为陈福善所提供的崭新的图像世界,使他如此似曾相识却又毫无办法归类?
作为“东方美学现代性及当代性”线索的首个个案研究,陈福善成为知美术馆的首选。在上半年“开”展之后,知美术馆秉承“万物”“见解”“常新”的理念,而陈福善的回顾展正是对“见解”的最佳阐释。
《奇异的世界》135.5×69cm 纸本彩墨 1983 © 艺术家家族珍藏
《奇异的世界》135.5×69cm 纸本彩墨 1983 © 艺术家家族珍藏

给艺术史一个开放的入口

Hi:选择这样“冷门”的艺术家,对美术馆来说是不是一种挑战?
王:“冷门”是一种说法,“见解”也是一种说法,这是一个新美术馆的挑战所在,也是价值所在,这是一件特别有意思的事情。引进大牌艺术家、自带流量的展览,无论是票房还是人流量肯定都会不一样。但我们一直强调的是知美术馆是一个有态度、任性、精专的美术馆。选择代表态度,陈福善对我们的理念而言是最好的人选。由好奇心引导而来,可以深入到历史深处去,可以打开中西方艺术在20世纪的另一种交汇样本、探索一种打开艺术史另一入口。
Hi:为什么陈福善会在20世纪艺术史缺位?你现在有答案吗?
王:我们并没有答案,但我们试图提供一条寻找答案的路径。客观来讲,整个20世纪中国现代艺术史的完整性是非常不立体不丰满的。我们对这段艺术史的挖掘和梳理和西方的同行们对西方现代艺术史的反复耕耘无法同日而语。我们的旅程似乎刚刚开始。正是因为这样,才有更多的机会。相信20世纪中会有更多的艺术家会被一点点被挖掘整理出来。在亚洲。市场强势,美术馆系统薄弱,因此以往几年,这样的梳理,更多是在拍卖行的层面展开,而不是在美术馆的层面。好处是,大家会知道一些明显在市场占主流的艺术家,但不好的是,这种光芒也会遮蔽其他市场准备和学术整理不足的艺术家,以至于历史中的很多人会被错过。
《无题》(五鱼游)74×134cm 纸本彩墨 1979 © 艺术家家族珍藏
《无题》(五鱼游)74×134cm 纸本彩墨 1979 © 艺术家家族珍藏
Hi:作为“东方美学现代性”线索的个案研究,知美术馆是如何对其进行梳理的?
王:在这条线索上,我们每一个艺术家都会以个案的回顾展的形式来展开,所以筹备的过程特别长,研究的时间也比较久。这次陈福善的展览“幻”,我们选择的是驻馆策展人,采用学术解构的方式。既然福伯是20世纪的一个谜题,很难找到对他特别了解的现有学者,我们就将这个个案分解成几个立体的角度,分别从东西方美学、艺术史、图像学和社会学四个维度邀请中西方学者进行分析,再用拼图的方式拼在一起,最后可以看到一个相对完整立体的陈福善。这也是知美术馆和其他美术馆不太一样的地方,无论是策展人、史论家,还是年轻的学者,美术馆都会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让大家参与进来,用新的方式进行新的研究。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术发表人李世庄博士、邱敏博士、沈奇岚博士、杨简茹博士、大卫·卡里尔教授,策展人于海宁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学术发表人李世庄博士、邱敏博士、沈奇岚博士、杨简茹博士、大卫·卡里尔教授,策展人于海宁
Hi:这条线索是怎么确定的?
Hi:那么“这条路”走下去会有困难吗?
王:整个线索的讨论将近有一年半到两年的时间,这是从收藏的过程中一步步建立起来的信心。我们从开始做收藏到现在将近四年的时间了,一开始是从个人趣味出发,后来发现这条线索所具备的潜力。它不完全是市场上既定的价值,而是未被完全发现的潜力。对美术馆来说,不是说这片土地上的叶子已经被摘光,“东方美学的现代性”这条路甚至还没开始,所以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有很多的宝藏可以不断地发掘和研究。这令人一想起来就十分激动啊!
《无题》75×151.5cm 纸本丙烯 1972 © 艺术家家族珍藏
《无题》75×151.5cm 纸本丙烯 1972 © 艺术家家族珍藏
Hi:那么“这条路”走下去会有困难吗?
王:我觉得不会。信心来自你的研究够不够深入,见解够不够透彻,不是说我们觉得哪个艺术家厉害他就厉害,这是需要很多深入工作的。大家面对的都是专业的人,你对艺术家的呈现和解读是否足够专业,是否在学术上站得住脚,是否能够得到同行、专业藏家的认同,同时得到大众的喜爱,都是需要时间考验的。就像创业,从0到1,我们愿意和艺术家在这个过程中一起成长,包括自己的收藏也一起成长。
《天象图》192×402cm 布面丙烯 1987 © 张颂仁收藏
《天象图》192×402cm 布面丙烯 1987 © 张颂仁收藏
Hi:除了学术上的准备,知美术馆开馆以来在运营和宣传上重点是什么?
王:我们的KPI不在收支运营上,我们的创始人和我都认同一个观念,做一个非营利的美术馆,需要三至五年进入成熟期,这个过程需要扎实地做好具有自身价值的展览和研究,把精力专注在专业部分的打造上,这对美术馆的长期发展更有好处。但是,同时我们也要求团队有商业运营观念,比如在衍生品的开发和展览的整体传播宣传上,用商业展览的方式要求自己,进行专业的团队操作方式。这就回到了知美术馆“精专”的定位,我们虽然小,但是对自己的要求还是精准而专业的。
知美术馆 原创 “幻.品” 【我不是文房四宝】
知美术馆 原创 “幻.品” 【我不是文房四宝】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