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北京携手 NVIDIA Studio 探讨“图像的认知与转变”

作者:吕晓晨 2020年12月30日 专题话题
2020年注定是载入历史的一年。在全人类面临的灾难之前,艺术似乎都变得微不足道了。但面对苦难,艺术其实并不冷漠。
今年,本该也是艺术北京的第15周年。这个中国最老牌的艺术博览会,也是中国范围内服务艺术机构最多的艺术博览会。尽管今年因为不可抗力无法在全国农业展览馆与大家进行线下之约,但对于主办方而言,时间暂停了,但探索未曾停止脚步:艺术北京秉承“诚实专业”的理念,根据当下艺术市场既有格局和丰富的博览会操作经验立足于北京,通过对展览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丰富,力图探索一条适合当下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路径。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展览由“元 PLUS”画廊邀请展、“艺术家发现展”、专题展三部分组成。其中令人耳目一新的,是艺术北京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共同推出的“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实验展。专题展由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学院院长刘刚教授作为学术顾问,油画系第五工作室青年教师闫烨作为指导教师,提名10位在校年轻艺术家,线上线下的展览方式呈现更为多元的展览面貌。本次专题展得到NVIDIA和RAZER的大力支持,借助NVIDIA GPU与独有的Studio驱动强强联合,助力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发展。
NVIDIA大中华区高级市场总监刘南女士表示:“如今艺术创作的过程越来越需要科技的加持,而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驱动艺术创作的多样性。NVIDIA一直致力于引领视觉计算领域发展,用技术为艺术家提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提升创作效率和生产力。NVIDIA Studio能为当代艺术家提供更加便捷的灵感呈现和拓展创意的方式,为不同类型的创作者提供专属于他们的创作体验。得益于NVIDIA Studio平台强大的技术支持,更多艺术家和设计师的创作生产力得到提升,同时,我们也很高兴看到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学生运用NVIDIA Studio笔记本和台式机进行创作实践。希望未来有更多人用NVIDIA Studio为艺术创作的赋能,通过适应新机遇而不断前行。”
闫烨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教师
闫烨
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教师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这个展览的契机是什么?
闫烨(以下简写为闫):这个课程与我的学习背景有关系,我在大学本科时是学数字媒体专业的,但在毕业后一直探索新媒介语言于传统绘画语言之间的结合问题,从内心来讲,与绘画有着割舍不掉的情结。留校之后,我想把我的研究和经历分享给同学,致力于引导学生探索、掌握图形图像相互转换的方法,迈出抽象艺术创作的第一步。所以有了这个课程——“图像的认知与转变”。
我的课程首先让学生们从一张图片或一个视觉形象、一段影片出发,去观察视觉现象,找到创作方法,在数字语言转换过程当中,我们运用到很多图像处理软件,在这个过程当中,他们在影像当中去找一个视觉规律,最后再得一张新图像。所以这个展览不单纯是为了展示结果,还必须是有转换过程的。
艺术北京携手 NVIDIA Studio 探讨“图像的认知与转变”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Hi:展出的艺术家名单是如何确定的?
闫:取决于两点,首先我对这些同学熟悉,了解他们阶段性的创作状态、脉络;第二个是他们创作的过程都不尽相同,很有趣。这些年轻的艺术家们个性都比较鲜明,每个人的出发点都不一样,有些同学是从观念转化为形的,有的是从形态中演化为新形态的。每个人的来源都不一样,所以得到的结果就不一样。并且这些同学能力都很强、很有个性。
Hi:让油画系学生们做视频,是他们的必修课吗?
闫:其实现在的学生都会做,我觉得这个从技术上已经没有门槛了。自媒体的发展有目共睹,各种视频剪辑软件已经让做视频变得非常简单了。我并不过分要求学生们的剪辑技术,或拍摄技术,我关注的是他们是否能从图像转化中找到创作的规律。数字语言跟绘画语言是有区别的。刘刚老师在展览前言当中也说了“和谐”,什么叫和谐?就是我们拍张照,所有的强化弱化都是协调的,能让你觉得很舒服。而我们写生的时候也会把主观的东西强化或者削弱,但在创作过程当中这二者是有区别的。只有你不断的实践和观察,才能在绘画当中能感受到。视频只是个手段,重要的是能让他们把信息抽取出来找到规律,得到创作方法。
艺术北京携手 NVIDIA Studio 探讨“图像的认知与转变”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Hi:现场的作品是一次“命题作文”吗?
闫:是限制中的自由。因为完全没有限制就没法教学了,艺术家都是非常有个性的,并且要放大这种个性,无法统一去要求和判断,但在教学中我做了一些限制。我这次课程设限就是动跟静的关系,我们把墙上每件架上绘画当成一帧,而你对这一帧的想象是怎样的?将一帧延续到一段时间,我们可以在这段时间里再任意抽取一帧,每一帧之间有无限的关系,这就是你要思考的问题。
Hi:最终呈现出来的作品都是抽象的,怎么去评判品质的高低?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闫:风格没有高下,但水平有高低。这是我们老院长常说的一句话。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Hi:你怎么看科技与艺术之间的关系?
闫:我从来没有强化科技跟艺术之间的关系,因为今天这种关系已经司空见惯了。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我更多是把科技看成一种工具,是我们表现语言的一部分。科技和艺术的结合,把创作的门槛降低了,但对审美的要求更高了。你随时抓来就可以随时用,比如我现在用手机拍张照,其实核心还是我的脑子和审美。过去完成一件多媒体作品,工序非常复杂。尤其是等待渲染的过程,机器要工作两天才能得到一个结果。而现在大大缩短了这种的时间。目前的NVIDIA Studio技术几乎把软件和硬件匹配到了最佳状态,通过雷蛇灵刃15精英版笔记本电脑切实提升创作体验。根据工作对象的不同需求,既可以匹配游戏玩家的系统,也可以匹配设计师的软件。在免费的独家Studio驱动程序的支持下,创意应用得以发挥优异性能。NVIDIA GPU 能帮助我们迅速完成工作,并让渲染更快、直播更清晰、视频编辑效果更出色。从光线追踪,VR到基于AI的8K视频编辑,Studio笔记本电脑搭载的NVIDIA GPU能够加速各类工作流程。雷蛇灵刃15精英版笔记本正是Studio认证的创作型电脑,100%DCI-P3色域的极广色彩范围,提高了视觉清晰度真实还原创意灵感,为艺术注入了更多数字化活力。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专题展“图像的认知与转变”展览现场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