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骄傲如斯

作者:史伟 2014年7月3日 专题人物
骄傲是一枚标签,未见张帆之前,我无从判断它的颜色,拒人千里之外、聚敛的冷酷黑色还是不可一世、张扬的霸气红色,前往他在顺义工作室的路上,我小心地将它藏在口袋里,好像等待刮奖一般忐忑。
 
“作为绘画本身或者作为一名职业绘画者,骄傲无疑是一种品质,骄傲并非仅仅意味着追寻,更为重要的是,骄傲意味着拒绝。拒绝流行的,灵机一动的浅薄,拒绝口号标语,站队表态式的粗暴;以及无需修炼的艺术语言和方式的草率。骄傲应当隐藏在每一笔的起承转合,抑扬顿挫里。”这是写在张帆2013年底个展“品”中的作品《采薇》之前的一段话。 
张帆在作品前
张帆在作品前
为什么不骄傲

为什么不骄傲?我抛出了一个问题,他如此作答,直白赤裸。

骄傲是张帆的棱角,这源于他自幼至今相对无忧的物质生活,未曾经历不堪的生活磨难,面对生存也就没有挣扎与跋涉。如此一来,精神世界愈加丰富,敏感而细腻。他有些偏激,但这未必不好。比如,将观念本身视为艺术,便不是他喜欢的。尽管他也认为艺术中要饱含力量,即使妄图用来反抗世俗权威或某种价值观也是个人选择的自由,“但何必用虚无的方式呢,那还不如真刀真枪地去做,用最有效的行动。基于任何原因的粗制滥造都不是艺术,艺术得讲究。”

张帆孤傲,他唯一的社会生活是晚上出去和与艺术不沾边的人喝酒。他很宅,宅在他的小院,宽敞的工作室和安静的书房。“这个社会普遍缺少骄傲。”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布上之三》布面丙烯  320x200cm 2014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布上之三》布面丙烯  320x200cm 2014
开坦克,带上枪

中央美术学院本科、研究生版画专业的学习,铜板方向的精耕细作,2002年毕业后张帆开始转投向油画创作。的确,在现实中太多版画系毕业生离校后由于版种、材料、设备、工艺等限制无法继续创作,张帆的选择与此无关,也没那么简单。他看版画展览,从中强烈感受到版画是个充满诱惑的牢笼,受困于版画强大的语言趣味之后审美范围会不自觉地变得越来越窄,很难向外伸展、以更宽广的视野看待创作。张帆用了打拳来做类比,两个人练拳击,拳手仅在一个角落中运动,出拳也限于那几种确实漂亮的组合,但分明有一大片空地,空地就在那,它可以给你足够的空间施展拳脚开创招式,何必要站在原地拼命地发力?

“你可以跳出来”,张帆说,这不是“要么用要么扔”的关系。“版画是一把枪的话,为什么不上一辆坦克,然后身上带着一把枪?”张帆并没有放弃版画,相反,他后来的油画创作也颇受益于版画的启发,他认为版画是非常有用的工具,是基本功,相当于素描。
《自叙帖之十一》 布面丙烯 400cmx200cm 2013
《自叙帖之十一》 布面丙烯 400cmx200cm 2013
要高级

每次个展之后,张帆会有种强烈的感觉,在展览开始的当天就可以发现接下来需要面对的问题,作品的完成度很高,这一点是无须置疑的,所以并非是具体到每一张画实现得好不好的问题。比如,2006年在一月当代的个展后,他认为作品太过西方化方式地呈现,终归是虚无飘渺,“是否必须这样?”随后他与中国传统绘画不期而遇,这是创作的累积,也是人生阅历使然,他从中寻踪找寻自己。

张帆欣赏传统山水的古典气息,但并不盲从传统山水图式的表面化挪用,中国传统绘画中表现山水的佳作颇多,他最爱五代北宋的山水,钟情其肃穆感及距离感。他说“物极必反”,之前作品中的“格子”在此消失隐匿,他在抽象绘画的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步。张帆喜欢肆意挥洒地去画画,挥洒中有控制,内敛含蓄地表达,不露痕迹。古人讲,画如其人,张帆追求的正是一种这样一种气质,古典、高贵、大气。借用张帆的一个词汇准确表达,是“高级”。2011年创作的《溪山林泉》和《以水卷为动机的变体》是张帆对古典之范宽和浪漫之马远的致敬之作。

张帆说他写书法纯粹是为了消磨时间,出发点固然朴素了点儿,汲取传统文化丰厚的养分,踏实地面对时光,渗入骨髓的参悟,修养得以提升,也体味人生之道,张帆说书写是逐步并最终认清事物的过程。修养于他,决定一切,修养有高低,修养要高级。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二》,纸上油画,54.6x78.7cmx2,2014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二》,纸上油画,54.6x78.7cmx2,2014
有态度

理性、严谨是张帆给我的印象,确切讲是态度。

张帆对自己有要求。在创作之外,张帆愿意沉下心去透彻研究,无论是一个学术问题还是某个话题,无论是被他曾经作为画作题目的荆浩的《笔法记》,还是毕生偶像塞•汤布利搭建的“结构”。绘画笔记是张帆创作背后强大的脑力支撑,他绝对不允许自己愚蠢地止步于“只画一张画”的层面。研究,成了他的必须,也是为了筑建灵魂的厚度。

非黑即白,折磨人,却是另一番景致。并非看不上观念,张帆仅是拣选了在他看来最好的表达,他选择了抽象。

几何化抽象也不是他的菜。了解张帆的抽象绘画,借助其绘画笔记或许可从中看出端倪,比如2006年的“非几何化抽象”和“情感深度”两个词条。“非几何化抽象:一旦抽象绘画陷入几何游戏和几何化的修辞表达中,抽象的本质将不复存在,一切都将失去意义,一切都会变成一种形式表现,绘画将变成一种不需要情感和信仰的把戏,一种具有标准化的可操作的生产流程,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情感深度:绝对的情感是抽象的,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是脱离了具体事件的,是一种独立的存在。要表现一种绝对的情感,而非具体的情感历程,抽象绘画只有表现这种绝对的,不涉及某人、某物、某种历史的绝对情感才能使作品具有力量,否则沦为装饰,或沦为矫揉造作的形式主义。使某种情感绝对的孤立,并最大限度的物化,最终形成绘画。”修过图片的人都了解“锐化”,张帆的绘画笔记正是对其艺术家身份的某种“锐化”,勾勒出形象,极致取舍,血肉丰满。

关于抽象,我们谈到了“大象无形”,“画抽象的人特别爱说‘大象无形’,这是故弄玄虚,什么是‘大象无形’?你怎么敢说你所画的就是‘大象无形’?你给解释解释,创作要负责任,首先是对自己,至少你得准备准备,不然哪来的勇气去画。画完之后自己都不知所云,可笑不可笑?”不是愤世嫉俗,在看似过激的嗤之以鼻中我真的读到了他的骄傲。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十七》,纸上油画,54.6x78.7cmx3,2014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十七》,纸上油画,54.6x78.7cmx3,2014
新乐章

结束了2013年《自叙帖》系列的创作,张帆与绘画中的古人暂别。张帆不太认同用阶段性来描述它,他更倾向于将其类比为一天的工作量,“目前可做成这样就做成这样。画完了,这个事我就不再想了。”轻描淡写的一句话,背后隐藏的是:全力以赴,心无遗憾。张帆确实做到了。

与对古人的学习、改造、再创造不同,张帆想画“音乐”已经好几年了,并且一直在做着学习上的准备。同是修行,意味有别。他选择音乐,是出于喜欢,并从中探寻到了与其绘画中的某种连结点,“作曲方式与我组织画画的方式有特别相似的地方”。深究下去,为什么是音乐而非其他领域,“音乐有门槛,它的高级不仅体现在技术角度、还在于可以通过最严谨的技术来最大程度地表现最抽象的直觉。”

张帆做了功课,尽量学习了解关于音乐的理论、技术及创作方法和角度。他不想单纯画感受,那样太简单,并且缺少依据与判断的准则。他为自己确定立场,既要学习音乐创作的过程、技术,也同时保有纯粹欣赏者的视角。张帆希望立体地去探究,音乐带给听众的感受及其背后的原因、区别于其他乐曲的根本所在、了解音乐中的人物、创作背景、音乐史上的地位及价值、方法及影响,等等。画面不是乐曲的直接翻版。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二十一》,纸上油画,54.6x78.7cmx3,2014
《拉赫马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纸上之二十一》,纸上油画,54.6x78.7cmx3,2014
抽象有声

张帆的工作室中有几件大尺幅的布上新作,创作对象是俄罗斯作曲家、指挥家、钢琴演奏家拉赫马尼诺夫的《第二钢琴协奏曲》,另有几件小的纸上作品同样基于它而创作。《第二钢琴协奏曲》是张帆这个关于音乐的创作计划中的第一个部分。

《第二钢琴协奏曲》音乐跌宕起伏,或悲沉,或如泣如诉,或轻快,或争取或挣扎,或急促激烈,或徐吟低语,它既是拉赫马尼诺夫从严重自我怀疑中解脱出来的重拾信心之作,也是古往今来众多钢琴协奏曲中最受欢迎之作。在张帆关于这首乐曲的新作里,少了他早期作品中的冷静与秩序感,在《自叙帖》中蕴含的力量与激情喷薄而出,强烈的表现性彰显在每一笔挥洒的线条中,奔放中有内敛,横竖线条疏密交织,笔触交锋下的白色区域充满灵动的空气感,画面边缘是乐章中的轻快或激进。

同为艺术,不同门类,音乐与绘画在此得以精妙衔接,玄妙之处不在于听觉、视觉甚至心灵感官,而是张帆以抽象的方式画出了一种结构,一种排兵布阵的智慧,对乐曲节律的掌控之外,以他擅长的“笔墨”、线条,含蓄又深沉的才情再现了这首经典乐曲中的单凭感官无法捕捉到的某种存在。这一系列作品,是无声的乐曲,抽象有声,直抵灵魂的最深处。
 
图片/张帆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