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作者:张朝贝 2017年12月4日 专题话题
十三年前,在一个偏远的中国山区县城,连州国际摄影年展悄然落地,在众多的摄影活动中,它成为一个独特的存在。它以摄影为主,包含当代艺术、录像、装置等不同形式的展览,为中国摄影界、艺术界、文化界整合出一个更具开放视野的摄影年展,引发人们对于影像艺术的关注。摄影节之外,走完一个地支轮回的连州影展,在今年迎来连州摄影博物馆的开幕,这又会为当代摄影树立一个怎样的标杆?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主  题  展 
摄影展无疑已经成为连州的年度狂欢,这从大街小巷的海报、文化广场上的人潮便可以看出。2017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以“你的自拍杆”为主题,与2008年栗宪庭提出的“我的照相机”主题遥相呼应。九年的时间,世界已经发生了巨变,普通人手中的相机变成了手机,公共场所到处可见“自拍杆”。
“自拍杆”是属于这个时代的全新的摄影配件,它在很大程度上解放了人们拍照的束缚。这样的背景下,摄影师们开始不约而同地借势,装备、筛选工具,并尝试进一步延展摄影的边界。而新的角度与观看方式由此诞生,一种更加个人化的视角,它使得“我”可以随时介入这个世界。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数字文化已经完全改变了我们的视觉习惯。过去作为少数特权阶级专属的 - 对“我”的保存与展示 - 早已被大众化,我们目击了一切并共同参与其中,在这竞争激烈的视觉世界中,唯有如此才能突围。然而,当面对因此而过度泛滥的图像时,我们应自问作为图像的创造者在现今世界如何定位。
通过使用或参考这些人造的工具与素材,现代创作者们生产的故事独特且多样,却带有共同的批判基调。似乎对作者本体、他或她所生活的时代和世界、以及对摄影媒介本身的分析和质疑,在如今已成为开展任何艺术项目的基本前提。也许,再没有新的故事或状态被发掘,不过是重复的故事被再次重构,而我们站在一个不同的角度观察。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个  展 
主题展之外,由于其余七位策展人的不同身份及国际背景,个展部分的作品涵盖了来自中国、美国、英国、日本、加拿大、瑞士、波兰等国家的四十余位摄影师的作品,规模也是最大的。包括我们熟知的陈维、刘雨佳等年轻的当代艺术家,分别在粮仓及二鞋厂展区展出。
一个个走进这些艺术家的小型展厅,尽管这部分参展艺术家(特别是国外艺术家)并不像特别展和博物馆开幕展那样“大牌”,但是仍有不少作品让人印象深刻,并呈现出多元的影像视角。像是以摄影的方式留下与核灾难污染有关的视觉记录、农民与土地间的深厚联系及对日常生活琐事的叙事性记录等。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特  别  展
本年度特别展呈现了须田一政、濑户正人、江成常夫三位日本大师的摄影作品。须田一政《民谣山河》的代表作品,记录了日本各地节庆、祭祀、歌舞风俗。濑户正人《静音模式》是其1990-1992年拍摄的电车上女性的肖像。江成常夫《战争遗孤》聚焦了不应被我们以往的伪满洲国的“日本战争遗孤”。
连 州 摄 影 博 物 馆 
作为中国第一个研究当代摄影的公立摄影博物馆,连州摄影博物馆是一座承载了新的学术理想,集展览、收藏、研究和教育于一体的博物馆。2017年12月,连州摄影博物馆将正式迎来四个重量级开馆展,包括中国新摄影代表人物之一的庄辉、上世纪80年代就蜚声国际的张海儿、在艺术时尚和商业领域游刃有余的美国摄影大师阿尔伯特·沃森及获得2017年宝马驻地艺术奖的法国新锐摄影师巴普蒂斯特·哈比雄。
这不免让人想起去年的连州市中山南路,连州博物馆还是一座建设中的建筑项目,只开放了其中的一间咖啡厅。部分作品就挂在博物馆墙外的骑楼,不少当地居民驻足观看,堪称一景。今年博物馆落成之后,如何吸引那些在骑楼驻足的民众走进来?似乎仍需要主办方去持续关注。正如尤伦斯副馆长尤洋所提到的,事实上,周边的很多小商户和居民都知道这么一个摄影活动,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走进来,或者是因为工作很忙,或者是担心看不懂。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连州摄展已经持续了十三年之久,从任何意义上来讲这个时间都不算短。或许是因为连州摄影博物馆开馆的缘故,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嘉宾面孔更多、更“国际化”。正是由于这一专业的摄影盛会,这个距离广州四个小时车程的三线县城,每年末都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观众与游客。
就在昨晚,四位著名艺术家在能够俯瞰连州市区的博物馆屋顶上进行幻灯片放映活动,与难遇的超级月亮形成令人欣喜的景观。但正如大多数专业观众所期盼的那样,它在今后究竟能够在何种程度上为外地和当地观众带来关于摄影的想象,答案似乎已经在路上,而这个路程又有多远呢?
段煜婷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联合创始人)
2005年,我们在连州创立了国际摄影年展,经过了十三年的历程,连州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摄影文化的重要标杆。我们在这里从借鉴他山之石到创造自己的法则,创造了一个气质独特的中国摄影节。中国摄影在这里有了一个实验性和开放性兼具的交流平台,我们也建立了精神独立的与世界摄影对话的渠道。
2013年夏天,在我和时任法国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馆长的弗朗索·萨瓦尔先生的组织下,连州政府代表团参观了位于夏隆的尼埃普斯摄影博物馆,正是这次参观最终使得连州市政府领导下定决心,要在连州建立一个研究中国当代摄影的博物馆。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桑德拉·冒纳克(主题展总策展人之一)
在过去,摄影师们走向外界,捕捉环绕着他们的真实;如今,人们选择潜入互联网,构建虚实相结的世界。作为另一种实现视觉化的工具,互联网提供了丰富且似乎源源不绝的资源,可被所有人轻易寻取,却遵守着与真实世界中元素截然不同的守则,在更大程度上被操纵。我们着眼于两者间所存在的细小干扰、轻微迹象和差别,被允许怀疑与提出疑问,却忽略这些干扰本身也是一种警告,警告我们那界线已被完全抹掉,不再有私人和公众之分,不再有真实或虚假之分;一切成为整体的一部分,合而为一。
在这个图像民主化的时代,社交网络及其传播的力量正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各类社交网络平台的存在不仅改变了我们的沟通方式,同时也推动了我们对整个世界或某个国家的想象的可能性。这些工具被所有人获取,不分性别、种族、社会或文化地位,我们因此更轻易地敞开大门、发出声音,更重要的,被赋予更多的权力。
弗朗索·萨瓦尔 (连州摄影博物馆馆长)
在过去十二年间,连州国际摄影年展已经成为国内外所有对中国摄影发展趋势感兴趣之人的一个重要参考。在这里,也只有在这里,中国最好的摄影师齐聚一堂,向观众展示一系列令人大开眼界的作品。也只有在这里,他们作品的艺术水准和原创性得以受到相应的评价与欣赏。如果连州摄影节的举办目的只是为了作为中国当代摄影的一个展示平台,那它本身便已足够。然而,摄影节的创办人却长期以来筹备着这间真正意义上的摄影博物馆,也许,只有这些中国的摄影作品得以与其他地域(无论是西方或亚洲等国家)的作品发生更多的联系时,摄影年展才具有更进一步的意义。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韩培培(影像上海中国区总监)
两年前,连州影展十周年的时候我来过。这次建了一座这么大的摄影博物馆,当然开了之后,还要有一些持续性的维护。这次来,我们也都是合作方,比如影像上海每年也会跟集美阿尔勒还有北京的一些摄影节合作。连州影展这么多年一直在坚持做,非常不错。
尤洋 (UCCA副馆长)
连州影展已经十三年了,这是我第一次来,感觉十分震惊,可以说这是一个世界级的美术馆,它比这个城市可能要先进二十年。当然段煜婷的工作非常重要,我也跟建筑师聊,关于整个的策划,无论是建筑的结构还是内容,都保持了学术的质量,也非常重视本地的历史。当然,它也还有需要去做的,比如我们从广州开车到了连州可以看到满街的宣传,但是其实大家是没有办法直接来连州的,我觉得下一步可以考虑跟广州形成战略同盟。
另一方面,在建立跟社区的联系上,我这几天一直跟周边的小商户和居民聊,他们都知道这么一个摄影活动,但是很多人并没有走进来,或者是因为工作很忙,或者是担心看不懂。从政府角度,我觉得它在当地整合了那么多的城市资源,做这么一个摄影节,它要打造国际的文化特色,带动旅游文化产业。从段煜婷的角度,得到这样一个平台进行专业的研究,对于摄影这个200多年前的西方媒介,它跟中国社会现实、改革开放后乡村城镇化进程的关系,以及无论是专业观众的还是本地居民今天对摄影的理解和想象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程度,都是专业的人要去关注的。
庄辉 (艺术家)
我第一届和第十届的时候参加过展览,第八届的时候是作为国内部分的策展人之一。我所看到的这些年的变化,一方面是艺术家参展作品的质量普遍有所提高,专业程度越来越高,视野越来越宽;另一方面,连州影展也越来越专业化。我觉得它不一定对连州有什么推动,但应该说是有一种影响力。因为文化不是炒股,今天买了明天跌了涨了,它有一种慢慢渗透到血液里的东西,像我们上学一样,从一年级到大学毕业,它有一个提高自身素质的过程。说句开玩笑的话,如果不是因为连州影展,这个地方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外国人长什么样子。它让大家能够看到和另外一个世界的联系,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世界变得更近了,我觉得这应该这个摄影节最大的意义了。
一个国际摄影年展如何扎根岭南县城十三年?
叶甫纳(艺术家)
感觉还是蛮奇妙的,因为平时没有什么机会来连州这样一个深入内陆的地方,特别巧的是我之前实习的时候Sunday Times Magzine的上司,之前跟我提到过连州,这次又在这里作为参展艺术家碰到了。对我来说,它最有意思的是国际展览和当地日常生活的一种结合,好像这个城市也慢慢变得跟摄影有关了。
我觉得这种展览就应该发生在这样比较边远的城市,像是欧洲一些重要的双年展、文献展其实都不是在最重要的城市。比如说威尼斯、卡塞尔,通过展览就能促进它的名声和旅游业,也能够把这个城市的文化推广出来,让当地人能接触艺术,这比放在资源集中的大城市更有意义。如果不是因为摄影展,今天来的这群人里估计没人会来连州,可能一辈子都不会了解这个城市。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