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岚清 得奖是对作品创作经验有益的偶然性事件

作者:吕晓晨图片提供:朱岚清摄影:谢少杰 2016年7月25日 专题话题
对于从事摄影的艺术家来说,“三影堂摄影奖”和“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无疑是至高的荣誉。90年代后出生的朱岚清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就获得了第六届“三影堂摄影奖”,第二年又继续捧走“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20万奖金。对于一个年轻摄影艺术家来说,这是笔“巨款”;加上其所提供的国外参展机会,更是最实在的肯定。
朱岚清个人肖像(摄影 谢少杰)
朱岚清个人肖像(摄影 谢少杰)
Hi艺术=Hi  朱岚清=朱

摄影让我获得一种抽离感

Hi:你获得“三影堂摄影奖”和“集美·阿尔勒发现奖”的作品《负向的旅程》,是一批2013-2015持续创作的作品,为什么选择这一件/组作品参选?在创作持续的过程中,你的风格、创作理念有什么变化吗?
朱:我完成一个项目比较慢,于是这三年完整做出来的作品只有这一组。它算是我第一个完整的作品,当时参加摄影奖也是想试试它会得到什么样的反馈。选择它参加摄影奖或摄影节,都是很自然的事情。如果我的新作品完成,我想我肯定会倾向用新作品去参加奖项或展览。在创作这组作品时,我是以一个一致的线索与风格展开的。创作理念在中间产生变化,我会集中把这些变化呈现在新作品中。

Hi:为何选择以手制相册页的方式来呈现你的作品?摄影这门创作语言,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朱:我从很早以前就开始对手做书有兴趣,小学时就特别喜欢做“手抄报”。手工书是照片很好的载体,通过照片的编排、尺寸改变、组合,可以让整个作品最完整地呈现出来。在这本手工书中,我用了很多的折叠方式,照片需要读者自己去打开,让照片之间呈现更丰富的关系,而不只是顺序的排列。手工书的很多设计都让读者在阅读时可以循着一个线索并获得一种观看的节奏。摄影最打动我的,是回归到最本体的记录性。这种记录性带给我们的对真实的体验,并非只有一种真实;摄影反而让你获得一种抽离感,让你获得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真实这件事。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得奖是偶然性事件,对作品组织、呈现的经验是最有益的

Hi:2015年你获得了“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大奖,这与第一次三影堂的获奖经历有什么关联吗?你是否从上一次的获奖总结出了一些对此次“集美·阿尔勒发现奖”有益的经验?
朱:可能就是因为获得三影堂奖,作品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因而获得参加“集美·阿尔勒摄影季”的展览机会。有益的经验更多是获得对作品组织、呈现的经验,而并非是获奖的经验。得奖总归是一个偶然性的事件,很多方面影响到这个结果,并不是你个人能够控制的。

Hi:“集美·阿尔勒发现奖”奖金为20万,作为一个年轻艺术家,你是如何分配这笔奖金的?除了丰厚的奖金之外,你还收获了哪些人脉及经历?
朱:我是一个很不会理财与分配的人,所以我也没有特别去分配它。就是把它作为一个生活和创作的经济支持:付房租、买胶卷、底片的冲扫、旅行等等。获得特别的经历就是这次来到法国阿尔勒摄影季,这是我第一次来到国外的艺术节,真的很惊喜,展览无论从作品本身还是展览的呈现都特别棒,这对自己也是一种激励。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作为年轻的摄影艺术家,更看重与外部交流的机会

Hi:第一次申请摄影艺术奖项平台的时候,为什么选择了三影堂?
朱:大学时我就会从海淀跑到三影堂看展览,包括每次的“三影堂摄影奖”展览。“三影堂摄影奖”的入围作品跟当时我所接触到的中国主流的摄影风格很不一样。即使在入围作品中,你也可以看到完全不同风格的作品,而且它也是很年轻化的摄影奖。同时“三影堂摄影奖”的评委都是来自在全世界很有影响力的策展人或艺术家,他们评奖时经常带给我们一个新的视角,这也是获得一个与外部交流的经验。当然入围的艺术家还可以在三影堂有一个展出的机会,这对于年轻的摄影师来说也是很珍贵的。

Hi:国内的摄影专项奖还是比较有限的。目前来说,你认为吸引更多国际平台的关注,是否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朱:这当然是一个更好的选择。不过国外的摄影奖其实又好像太多,你的作品获得某一个奖也不一定会得到如预期的关注。

Hi:你认为中国摄影界的奖项还能有哪些提升空间?
朱:我觉得这两年的“色影无忌”办的“中国新锐摄影奖”也很棒。希望可以有更多这样不限门槛门类的摄影奖,也可以有更多有更细致分类的摄影奖。还可以有更多基金类的奖项,并不是为评出一个大奖,而是可以把奖金用于支持正在创作中的摄影项目。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朱岚清 《负向的旅程》 30×30cm、70×70cm 摄影 2014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