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朗 自我感受的继续推进
在童话般的画面中透露出当代人的思维状态、视觉心理等变化,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郝朗的作品从来不是快速消费的代名词,个人精神性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强烈的个人印记似乎是郝朗用艺术应和了时代的节拍,但抛弃了那些浮躁表面化的时代病的结果。
看过“卡通一代”作品的人们都会疑惑:这些图式时尚刺激但精神内涵乏善可陈的作品,如何使读者在其中感受到艺术的深度和真诚?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看,在改革开放之后首次出现的被快速消费的商业文化所塑造出来的“卡通一代”,首先针对的对象就是自己,这些艺术家在为作品的文化价值寻找定位时,也在观察自己是否具备足够的穿透力克服文化、地域局限性。商品经济的加速颠倒了生活与艺术之间的关联,被漫画和电脑哺育成长的年轻人们感受到了以往精英文化和政治的狭隘阴沉,他们决定瓦解这些传统的枷锁,卸下重负,用最简单最浅薄的思维方式及时行乐,抵抗过于沉重的历史和现实,艺术家个人对世界的独特感受纷纷在其作品上留下痕迹,但要在美术史中留下痕迹,“卡通一代”必须寻找新的可能性:一是从图式、色彩及材料运用的文化特征入手;二是对题材的挪用进行更个人化的处理;三是进一步接入到现实生活中,并针对新的社会文化现象做出适时调整。而此般种种均取决于如何建立起艺术有效介入现实的途径。
郝朗的近作从架上到雕塑,所要表现的就是具体关于他本人的生活与艺术所建立的新的有效途径。首先是背景的变化,与以往的纯色平面不同,出现了团雾般晕染的处理方式,色彩轻柔朦胧,使主体处于一种更未知更纵深的空间当中,透露出一种轻松中的焦虑感。画面布局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把整体中的局部放大,单独成画,那双流泪的眼睛似乎把矛头对准了青年一代的茫然和脆弱,也为观者提供了一个视觉隐喻:生活中的诸多关系在隐喻面前无处可逃。郝朗受日本艺术影响颇深,身处水中的奈良美智式娃娃,创造出一个异常却又吸引人的梦幻现场,羞涩表情的有意呈现,让观者感受到了现实困境与理想之间的微妙关系,不可言喻但感动于心。在所有的作品中,郝朗都是用小男孩或者奇怪的小动物来担当画面的主角,很显然前者是艺术家本人的象征,但如吸血鬼般的尖牙齿、舞台般的动作、反复出现的两个亲吻的小男孩都暗示了同性恋“模仿”异性恋不断重复其自身理想化的过程,其深层次的目的是以便提出它自身关于原创性与属性的主张,并使之神圣化,这种裹杂着焦虑的对异性恋自然性和原始性表示异议的努力,其原因来自于艺术家自我身份所带来的认同感的与日俱增,他用一种谨慎的态度诠释着自己,透过画面上一如既往的精致细节和反复权衡的色块分布,努力地将内心那个小世界里的兴奋失落、憧憬绝望、光明黑暗等等一并以一种非常率真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童话般的画面中透露出当代人的思维状态、视觉心理等变化,是一项非常艰巨而漫长的任务。郝朗的作品从来不是快速消费的代名词,个人精神性在他的作品中随处可见,这些强烈的个人印记似乎是郝朗用艺术应和了时代的节拍,但抛弃了那些浮躁表面化的时代病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