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婷 像剥洋葱一样,又刺激又虐心

作者:吕晓晨 2017年5月11日 专题人物
2015年,鞠婷用掉了4689大瓶丙烯。也是那一年,她在星空间举办了自己的个展“应和”。展览的亮相堪称惊艳,由于作品的独特性,鞠婷获得了非常高的关注度,也有不少观点将她的作品归类为抽象。而鞠婷则认为:“我做的不是抽象。至于他给人这样感觉,可能只是形式上巧遇了吧。”
艺术家鞠婷
艺术家鞠婷
造访“劳动者”
 
 
采访鞠婷时是个阴天,却闷热。天生方向感不好的我首次来到北皋居然顺利摸索到了她工作室所在的小院门口,远远地看见一席黑衣、戴着黑框眼镜的鞠婷出来接我。她的工作室在小院最尽头,这里不同于草场地的喧闹,也不同于黑桥的“脏乱差”。一排灰色的二层建筑,有的门前还有石雕,我想这大概就是古代所谓的“门当”。
 
 
鞠婷和她的先生共用一个工作室,进门处的会客区右手边是书架,左手边沙发上的墙面上,悬挂着鞠婷和她先生的小幅作品。工作室中央的地板上静静躺着好几幅中未完成的作品,上面层层的丙烯在等待着被晾干。地面随处可见早已凝固干涸的点滴状的各色颜料,像星星,像花朵,它们默默地,担任一个劳动者的证明。
《无题020217》 145x115cm 木板丙烯 2017
《无题020217》 145x115cm 木板丙烯 2017
像剥洋葱一样的创作
 
 
如今在OCAT西安馆再次以全新个展亮相的鞠婷,除了作品的变化,也在这两年经历了新的生活变化——从一家三口变成一家四口,幸福升级。“有了两个宝宝后创作的时间自然被压缩了,但是我想了个办法:把老大送去了幼儿园,老二白天托付给父母,这样我基本每天都有时间来工作室了。”鞠婷大笑,充满着山东姑娘的爽朗。
 
 
鞠婷在OCAT西安馆的展览中文名为“洋葱”,一个需要一层层剥开的食物。这个动作和她正在创作的这批作品所需的动作很像:把一层层丙烯晾干,再从画布上剥离下来,转移到最终那幅作品的表面。一层层剥离,再一层层堆叠,剥离时有意或无意产生的裂缝或破洞,像一只只眼睛,透视着之前被覆盖的颜料层。
《无题020317》 110x108cm 木板丙烯 2017

 

 

一张作品鞠婷通常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由于每层丙烯的大小尺寸不同,有的颜料层会超过画布边缘,因此这样的作品只能悬挂在墙面上,无法搁置在地面。鞠婷工作室的白墙上,就挂着几张边缘不规则的作品,延伸出的颜料层,像蜡烛燃烧后流的泪,也像一本被多次翻阅已经泛黄变厚的旧书。一张兵乓球台大的玻璃桌,上面厚厚的一层紫色的丙烯已经可以揭起撕掉,这是鞠婷创作时用来练手的尝试。我猜想要是揭下这么大一张丙烯,那感觉一定超爽。

 
《无题020317》 110x108cm 木板丙烯 2017
 
 
一张作品鞠婷通常要一个月才能完成,由于每层丙烯的大小尺寸不同,有的颜料层会超过画布边缘,因此这样的作品只能悬挂在墙面上,无法搁置在地面。鞠婷工作室的白墙上,就挂着几张边缘不规则的作品,延伸出的颜料层,像蜡烛燃烧后流的泪,也像一本被多次翻阅已经泛黄变厚的旧书。一张兵乓球台大的玻璃桌,上面厚厚的一层紫色的丙烯已经可以揭起撕掉,这是鞠婷创作时用来练手的尝试。我猜想要是揭下这么大一张丙烯,那感觉一定超爽。
 
《无题 20160819》 157x125cm 木板丙烯 2016

 

 

Hi艺术=Hi   鞠婷=鞠

 

 

我的创作又刺激又虐心

 

 

Hi:时隔两年再次以全新个展出发,这次的展览和上次相比都有哪些不一样?

鞠:这次只有一张是我上一个“+-”系列的作品,其它全是新系列“无题”。作品的名称也全是“无题”加一串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作品的“出厂日期”:我的作品创作的时候要一层一层等干,比较慢,所以我会同时进行几件作品。但是由于受到尺寸、天气影响,每张作品晾干完成的周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干脆以作品运出我工作室的日期来命名。
《无题 20160819》 157x125cm 木板丙烯 2016
 
 
Hi艺术=Hi   鞠婷=鞠
 
 
我的创作又刺激又虐心
 
 
Hi:时隔两年再次以全新个展出发,这次的展览和上次相比都有哪些不一样?
鞠:这次只有一张是我上一个“+-”系列的作品,其它全是新系列“无题”。作品的名称也全是“无题”加一串数字,这个数字就是作品的“出厂日期”:我的作品创作的时候要一层一层等干,比较慢,所以我会同时进行几件作品。但是由于受到尺寸、天气影响,每张作品晾干完成的周期是不一样的,所以我就干脆以作品运出我工作室的日期来命名。
Hi:如果说上一个系列的动作是“刻”,那么这个系列的动作是什么?“剥”或者“撕”?
鞠:我之前的作品基本是以“刻”为主,最早的“珍珠”系列是在平面上,让刀往下走,往里找空间以及颜色变化;上一个“+-”系列是从作品题目就能看出,不但是一个加减关系还有正负极的意思,让刻开的颜料往上翻起来,多了一个空间的变化,让空间向外延伸,如果说“珍珠”是往里走,那么“+-”就是往外走。至于最新的这个“无题”系列,“刻”几乎被“撕”取代,这次展览的名称是“洋葱”,英文是“Peeling an Onion”(剥洋葱)。这个系列之所以叫“无题”,是我不想去定义它,不想给观者提示和引导,我希望观者在它们面前是自由的。
《无题 020117》 65x46cm 木板丙烯 2017

 

 

Hi:“无题”这个系列创作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鞠: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是有力量的。这次展览的标题“洋葱”不仅仅从形式上表现出我的工作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通过想象勾起五种感观上的体验。人们通常一提到剥洋葱,往往都会想到辣眼睛啊呛鼻子啊,一定是非常刺激的记忆。我的创作也是这样的,又刺激又虐心。
《无题 020117》 65x46cm 木板丙烯 2017
 
 
Hi:“无题”这个系列创作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吗?
鞠:我一直希望我的作品是有力量的。这次展览的标题“洋葱”不仅仅从形式上表现出我的工作过程,更重要的是它能够让人通过想象勾起五种感观上的体验。人们通常一提到剥洋葱,往往都会想到辣眼睛啊呛鼻子啊,一定是非常刺激的记忆。我的创作也是这样的,又刺激又虐心。
绘画是感性的,是纯粹的视觉感受
 
 
Hi:这两次的个展都是围绕丙烯材料的物质性在探讨吗? 
鞠:我不是一个材料优先的艺术家,我是版画系出身,当时特别想换一个材料来体现我的作品,我尝试了很多材料,恰好巧遇丙烯。我认为丙烯是最能表达我的材料,一层一层覆盖,最后一刀下去之后还能把下面的层次都体现出来。这个是我所需要的。今后如果作品有需要的话我可能会换材料,去年开始我就在尝试在画面中增加另外一种媒介,是一种调和剂,这批作品目前没有展出过,但目前看来丙烯还是我用起来顺手的。
《无题 112015》 170x190cm 木板丙烯 2015

 

 

Hi:对颜料色彩的筛选,和颜色层次的分布有什么逻辑?

鞠:可能更多还是习惯吧,比如小时候学画可能就是那12种颜色,目前我惯用的颜色大概20种吧,就是最初我接触的那些色彩,但我更喜欢自己去调和。之前有人问过我有没有对颜色有理论研究,其实没有。我觉得绘画对我来说是非常感性的,就是纯粹视觉感受,我觉得可以就可以。
《无题 112015》 170x190cm 木板丙烯 2015
 
 
Hi:对颜料色彩的筛选,和颜色层次的分布有什么逻辑?
鞠:可能更多还是习惯吧,比如小时候学画可能就是那12种颜色,目前我惯用的颜色大概20种吧,就是最初我接触的那些色彩,但我更喜欢自己去调和。之前有人问过我有没有对颜色有理论研究,其实没有。我觉得绘画对我来说是非常感性的,就是纯粹视觉感受,我觉得可以就可以。
《无题020817》123x105cm 木板丙烯 2017

 

 

我挺害怕被归类的

 

 

Hi:很多人都把你的作品归类为“抽象”,你怎么看?

鞠:其实我没有往这个方向来思考,因为我从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是有形象的,后来我觉得形象对我来说是多余的,所以慢慢的形象就没有了。这两年参加了一些抽象展,所以很容易把我和抽象联系起来。为此我还特地研究了一下什么是“抽象”,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太清楚“冷抽象、热抽象、符号抽象、观念抽象”,人们似乎愿意用一些词去概括一些艺术家,把他们放到一起去讨论,艺术家有时也愿意把自己类型化,更容易被记住和理解。这个现象在绘画领域很常见,但没怎么听说这么去定义雕塑和装置艺术的。我挺害怕被归类的,我总觉得我做的不是抽象。至于他给人感觉抽象,可能只是形式上巧遇了吧。
《无题020817》123x105cm 木板丙烯 2017
 
 
我挺害怕被归类的
 
 
Hi:很多人都把你的作品归类为“抽象”,你怎么看?
鞠:其实我没有往这个方向来思考,因为我从一开始创作的时候是有形象的,后来我觉得形象对我来说是多余的,所以慢慢的形象就没有了。这两年参加了一些抽象展,所以很容易把我和抽象联系起来。为此我还特地研究了一下什么是“抽象”,但是直到现在我也没太清楚“冷抽象、热抽象、符号抽象、观念抽象”,人们似乎愿意用一些词去概括一些艺术家,把他们放到一起去讨论,艺术家有时也愿意把自己类型化,更容易被记住和理解。这个现象在绘画领域很常见,但没怎么听说这么去定义雕塑和装置艺术的。我挺害怕被归类的,我总觉得我做的不是抽象。至于他给人感觉抽象,可能只是形式上巧遇了吧。
《无题123116》 110x117cm 木板丙烯 2016

 
《无题123116》 110x117cm 木板丙烯 2016
 
Hi:如今的生活给你的创作带来哪些了新的灵感?
鞠:我想应该是母亲的身份吧,我感觉我的画面颜色越来越儿童了。之前的可能有的很灰,甚至有很抑郁的表达;但自从有了小朋友之后,我画面上跳跃性的颜色更多了,之前这些糖果类的颜色我很少尝试。
Hi: 2015年你用掉了4000多大瓶丙烯,去年“战果”有变化吗?
鞠:呵呵,这个说法其实是把我的工作量化。去年有了老二,所以我创作的时间被压缩了。但是我的生活更加规律了,早上把老大送去幼儿园一直到下午去接回来这段时间我是在工作的。“无题”这个系列比之前的作品无论是颜料还是精力都消耗得更多。来过工作室看到我的颜料储备的人都会开玩笑说我救活了一个潦倒的颜料厂,我应该找他们给我颁一个什么感谢奖之类的,哈哈。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