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又欲醉先生


重庆嘉陵江畔滨江路,一家名为“醉先生”的酒吧热闹正酣,隔绝了氤氲朦胧下略带江潮的丝丝寒意,一杯暖酒、三五知己、几丝烟圈、数幅佳作,没有俗约纷扰,有的只是知无不言和一醉方休的愉悦。
在当地市民眼中,“醉先生”可能只是另一个纸金迷醉的“不良场所”,但对于艺术圈的朋友们,却是为之兴奋的艺术衍生新尝试和欣然往之的艺术聚会新去处,没有冗繁的理由,只因为酒吧的主人是集人气和艺术创意于一身的高瑀。



当然,他经营一家酒吧的初衷同样不复杂。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愿望,而开张一家餐厅、咖啡馆或酒吧似乎已经成为了他们约定俗成的副业,如同方力钧对绿茶餐厅的定义——为艺术圈打开另一个接触社会的面向和交流空间,高瑀同样意识到原本狭窄的艺术圈需要多样的角度来扩大艺术家敏感的嗅觉。而选择在重庆,则源于高瑀无法在这里找到一处适合自己和朋友的消遣之地,与其苦苦寻找,不如自力更生。
仅仅半年的筹备时间,能够容纳70余人、180平方米的英式酒吧就此诞生,而取自苏东坡《真一酒》诗句“蜜蜂又欲醉先生”中的“醉先生”,高瑀既以苏东坡自喻对酒的迷恋,又将此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延续他的艺术创作。




在空间形态和酒吧功能已成定局的条件下,高瑀坦陈自己发挥的余地并不多,无外乎色彩、细节及理念上的推敲,以形成“醉先生”区别于其他酒吧独有的活泼风格。作为高瑀今年操刀设计的“熊猫小堂”品牌的第一款产品,吧台尽头的白色花瓶率先将艺术无缝引入视线,一如酒吧墙壁上原作和版画的自然,装饰性与艺术性像酒香般开始混合弥漫。在这些作品中,不只包括高瑀自己的,来自陈飞、邱炯炯、谢帆等朋友的作品同样位于其中,没有刻意与酒吧空间产生呼应,却带来了超越迎合空间的意外效果。“说白了只是因为朋友关系”,高瑀的愿望是能够在“醉先生”中挂满作品,不留空白,“目前来看作品还是少,显得孤零零,艺术品多了才符合自己的感觉”。





另一方面,高瑀凭借其艺术才华将精力专注于酒吧的图案及装修选择上。以英式酒吧的格调和酒的色彩为基础,黄色和棕色主导了地板及沙发,甚至整个装潢的视觉效果,轻松却不失品味,严肃而不乏活泼。在酒吧文化相对匮乏的重庆,适用于其他城市的酒吧经验并不一定同样符合重庆的口味,不管是消费人群,还是城市文化,都需要慢慢培养和摸索,高瑀借用颜色产生的情感,以艺术的方式尝试融入这座城市,就像“醉先生”所主打的鸡尾酒、威士忌等不同酒品也必然会针对着不同口味的人群。
与此同时,高瑀也在考虑酒吧空间中的艺术跨界计划,尽管布展中对于墙面和既定空间的使用有着很高的难度,但他依然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并跃跃欲试。或许,在不久的某天,“醉先生”同时主办一场艺术展览和一场开幕宴会将成为常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