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23年历史的当代艺术杂志的“突然死亡”

作者:张朝贝 2017年5月15日 专题话题
2016年末,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发表声明称,自2017年1月1日起,终止与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合作《美术文献》杂志,编辑部全体人员辞去职务。随后,湖北美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亦表示“重新组建编辑部”,通过对杂志的改版升级,以适应当前学术和市场需求。
在纸媒停刊已经见惯不怪的今天,面对这本23岁的当代艺术杂志的黯然落幕,甚至连“兔死狐悲”的感叹都很难听到。起始于一本杂志《美术思潮》的停刊,终结于自身系统的“换血”,23年过去了,《美术文献》画了一个并不圆满的圈。
一本23年历史的当代艺术杂志的“突然死亡”
一 辈 人 的 理 想 主 义
说起《美术文献》,可能绕不过《美术思潮》。1985年,“美术思潮”在湖北武汉发生,《美术思潮》创立。1987年,《美术思潮》停刊,当时十分活跃的湖北当代艺术很长时间内没有一个平台。1993年10月,由《美术思潮》部分原主创人员策划的《美术文献》创立,由湖北美术家协会与湖北美术出版社联合主办,彭德、鲁虹、刘明相继出任主编。
彭德回忆起杂志创办那一年的许多细节,“那个时候我刚刚从深圳回来,在深圳参加一个刊物的创办,待了半年。当时湖北美术出版社社长贺飞白和美协主席唐小禾,想创办一个刊物,想把鲁虹从湖北美协调过去。鲁虹曾经和我一起编辑过《美术思潮》,它停刊几年之后挺可惜的,希望能延续它的基本思路,做一本当代艺术的刊物。第一次会议是在美协的办公室,当时取了很多名字,后来决定用《美术文献》,是我定的。贺飞白当时希望我做终身主编,但我觉得一本刊物宗旨确立之后,谁当主编都无所谓。当时中国大部分刊物都是美国《艺术新闻》的路子,包括大量现场报道,有闻必录,文章之间没有关联。而《美术文献》每期都有一个专题,并由批评家重点推介四位艺术家,逐渐在各种刊物里异军突起。”
当时的刘明在湖北做实验艺术,大学毕业后分配到湖北美术出版社做编辑,被领导委派负责编辑部工作,“事实上,这不是我的个人理想,而是一辈人的理想,可以说是‘理想主义’。所以,23年来,《美术文献》一直承担着这样一种责任,回想起来,这些年我的工作就是坚持,一直处在找人才、找资金的压力下,我希望保持大家创办时的初衷和理想,让杂志能活着。”
鲁虹在谈到最初办刊的事情,与刘明一拍即合。“我们认为,在当时的情况下,为了与已经停刊的《美术思潮》起到联接的作用,我们必须办一本介绍中国前卫艺术的刊物;其次,这本刊物应该突破现有刊物往往发一篇短文与几张图片的传统模式,那天谈得兴起,我们都将时间忘了。还是刘明的夫人打电话要我们去吃饭,才发现已是中午1点多了。”
后来,《美术文献》每期由国内外批评家、策展人提出一个学术主题,研究当代艺术现象,推介艺术家,同时刊载作品、访谈、手稿、图式背景等资料,在当年形成了独特的编辑范例。
一本23年历史的当代艺术杂志的“突然死亡”
《 美 术 文 献 》引 领 的 时 代
经过几代编辑者的工作,《美术文献》以“学术性”“文献性”“前沿性”为宗旨,为艺术史研究积累了丰富珍贵的一手资料。创办以来,《美术文献》杂志每期提出一个学术主题,这些主题大多具有前瞻性,它为批评家、策展人、艺术家提供开放的学术舞台,讨论的几乎都是当年最前沿、具有实验性的艺术现象与话题,很多艺术家在未成名之前就为《美术文献》所推介。可以说,杂志参与并见证了当代艺术史从无到有的发展,也记录了诸多知名艺术家、年轻艺术家从初露锋芒到日益成熟的艺术历程。
刘明称,“很多艺术家都是看着这本杂志成长起来的,很多批评家搬家的时候也没有遗落这本杂志,而画廊、拍卖公司在今天要了解一个艺术家的创作,也经常需要翻阅《美术文献》,可以说它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活化石。” 2003年,美术文献艺术中心成立,做了大量的当代艺术展,对湖北当代艺术的推动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作为唯一的当代艺术机构,它一直是武汉当代艺术的重要平台。2004年,刘明带领编辑团队策划了“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2009年,《美术文献》杂志参加第40届巴塞尔国际艺术博览会媒体展。
“跟鲁虹、彭德他们不一样,我当时离开了武汉。”皮道坚回忆到,“第一届美术文献展采取学术主持人提名的方式,请了五位批评家——东西南北中,我负责南方的艺术家提名,做过一些传统媒介的水墨、陶瓷艺术家的推介,后来这些艺术家在各自的领域里都很有成就。”
在皮道坚看来,《美术文献》延续了《美术思潮》时期媒体的作用,形成了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阵地。“可以说,湖北当代艺术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美术思潮》时期,我们说的‘两刊一报’就是《美术思潮》《江苏画刊》和《中国美术报》;第二个阶段是《美术文献》和‘文献中心’,通过艺术家和批评家结合,推动当代艺术的发展;第三个阶段才是湖北美术馆、武汉美术馆的出现,‘文献中心’与之配合,逐渐推动湖北当代艺术的繁荣。”
2004年,“首届美术文献提名展”以《美术文献》历年推介的数百位当代艺术家为主要选择范围,最终推出了112位参展艺术家200余件作品参展;2007年、2008年,政府投入的湖北省美术馆、武汉市美术馆相继开馆,无不细细刻画着湖北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
在《美术文献》创刊20周年之际,鲁虹在《我与<美术文献>》一文中回忆了1993年,自己南下到了深圳工作,举家南迁;彭德后来也调到西安美术学院工作。“尽管我们隔段时间分别会编一期《美术文献》,但主要的编辑工作都是由刘明与几位年轻的批评家,如严舒黎、柳征、付晓东等人在做。其实只要全面而认真地完整翻阅整套刊物,人们就会发现,随着新人的介入,中国美术界的艺术问题与格局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此外,这个刊物也特别具有历史性、文献性与资料性。而这也正是我们当初开办这一刊物的初衷!”
2009年,付晓东开始接过接力棒,做《美术文献》的执行主编,一直到2014年离职。除了她主持的一些专题之外,当时也约了当时比较活跃的策展人,比如比利安娜、卢迎华、王春辰、鲍栋、胡斌、崔灿灿、鲁明军、孙冬冬、杭春晓、唐克扬、宋振熙等人来做主持。“目前看起来,忠实地纪录下了那时候每一个人的足迹。很多判断在那个时候都是一些暗藏的隐线,随着时间的发展越来越清晰,既有偶然性的撞击,也有大趋势的碾压。在这么多年里,我们一直在场,并且不断寻找时代的端倪。在平衡杂志经营压力和体制结构的管辖下,能够尽量不受外人际关系压力和市场价格体系干扰,保持一种独立、开放、敏感和探索。同时,杂志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间段的体制结构下,多种矛盾下的存在状态的可能,如实地体现了当时混沌状态下,社会思潮的涌动、发起和开端的本来面貌。”
一本23年历史的当代艺术杂志的“突然死亡”
刊 物 要 “变” 了 , 我 一 点 都 不 感 到 惊 讶
1997年11月,刘明接任《美术文献》主编后,一直工作至今,他完整地见证了杂志所经历的出版业改制、市场化等背景下的种种困境。“这本杂志最开始是由湖北美术家协会和湖北美术出版社合办,由于美协缺乏经费,后来便由出版社独家主办,再后来由出版社委托给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运营。”
如今,面对《美术文献》的即将“改版”,刘明表示,“对于出版社这样一个企业来说,它并不站在当代艺术的立场,可能受到经济、意识观念等各方面的压力,最终决定改变《美术文献》,我们很无奈。”
而彭德则认为,“从创刊以来,《美术文献》的体例基本上没有变过,包括每期一个主题重点推介艺术家、批评家推介词等等,这在当时都是开创性的。但在中国,有影响力的刊物往往是短命的,时间越长的刊物,可能要找到很多变通的方式。所以刘明打电话跟我说刊物的事儿,我一点都不感到惊讶。”
据了解,为延续杂志23年来的学术理想与独立精神,美术文献艺术中心将编辑《当代美术文献》,继续关注中国当代艺术发展,为艺术史积累文献资料。而湖北美术出版社的《美术文献》则将以“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为基础;以思想性、学术性为核心;以传播和推广“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为定位。
皮道坚表示,“那时候的环境和今天不太一样,像这样从学术方面去推进当代艺术的杂志还不多,它延续了《美术思潮》的媒体传统,做了一些很好的工作。在今天,数字化浪潮使纸媒面临艰难地生存困境。但在湖北,这样一本杂志的延续可以和美术馆形成互补的态势,是有意义的,对于它的突然转变,我觉得十分惋惜。”
至此,23年的《美术文献》似乎已经成为一个逝去的传说。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