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两天半

2013年3月20日 专题生活
首尔两天半
这是我第一次来首尔,行程安排得非常紧张:4号启程,6号返程,所以计划中根本没有植入想要挖掘以及体验这座城市的任何愿望。在机场办票时,意外被告知因当地大雪飞机晚到。尽管如此,两座城市只有900多公里的间距和约2小时10分钟的飞行还是缓解了我的不少焦虑。
 
我的首尔印象
 
这次去首尔,是应艺美画廊邀请,出席我的本科同学、中国美术馆研究与策划部策展人柳淳风策划的“@what———中国艺术新一代”八人群展,展览由韩国第三大跨国企业SK集团出资,中国文化部、中国美术馆、韩国艺术委员会美术馆、文化部驻韩国文化处及艺美基金会共同承办,系2012年中韩建交20周年的艺术庆贺项目。主办方为媒体统一预定的是代号OZ的韩亚航空,不得不说这是我乘坐过的航空公司中,留下印象最深的一家。主要原因是他们的座椅、壁纸、地毯及空乘人员服装的颜色搭配,皆以灰、褐色为基础色打造一种格调印象,成功地让人体会到实在的舒适和愉快。据悉,在成立于2003年但异军突起成为全球三大领先航班搜索网站的苏格兰Skyscanner公司2月6日一份“亚太地区20家航空公司最受欢迎空乘制服”的问卷调查中,韩亚以0.01分的微弱差距紧随东航位居第二。
 
飞机飞抵首尔上空,缓缓下降中我看到了久违的冬季的海,没有夏日的活泼,只剩假惺惺又慢吞吞的粼粼波光,那番平静乍看起来简直都不像是个海。开航启用于2001年3月的仁川机场,是填海造地的典范,建造花费8年时间,距离市区50公里左右。因为临行仓促,只能在机场兑换韩元,1000块人民币换16万韩元,差不多1块钱人民币160韩元的样子。虽然遭遇货币持续走低,但却促成了近两年韩国旅游业吸引力不断增加。后来在开幕酒会的聚餐上,遇到艺术家李晖,五年前他参加过当时还是为庆祝中韩建交15周年而举办的群展,感慨五年过后韩元贬值四成多,如今在首尔吃烤肉都变得便宜许多。而我个人的消费体会差不多是这样:一份当地人引荐的地道参鸡汤,每人一整只鸡的那种,价格在人民币120元左右;东大门的袜子,5000韩元3双,合一双人民币也就十块钱;另外本打算剩下13000韩元都花在机场买面包回来当早点,后来发现甜甜圈大概4-8块人民币一个,都花出去大概得买上20个,作罢。
 
我们所住的酒店就是位于明洞的乐天,这家酒店一层的法式餐厅穿拖鞋还不让用早餐,好像在法国都没有这样的要求。方便之处是你可以不用出门即可直通旁边著名的乐天免税百货。据这家公司2012年11月14日的统计,去年外国顾客人数已突破600万人次,同比增长27%,创下历史新高。因为乐天的数据是根据购买者的护照进行计算的,因此在同类数据中最能说明问题。该报告还特别提到韩国国产品牌的销售额与日俱增, 截至2012年10月,国产商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0%,其中,中国人销售额增长150%。
 
作为相对而言的单一民族国家,韩国以及日本的民族认同感极其强烈,韩国在上世纪60年代曾特别大力推行购买国货教育,本国农民组织还提出了“身土不二”的口号,意在劝诫国人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但是2010年的“白菜危机”也着实给这一理念以巨大冲击。不管怎样,韩国人对自有品牌的忠实度还是面面俱到的体现在汽车、机械、电子等经济支柱产业中,比如汽车,基本上你看不到进口车的存在,并且很多行驶中的国产车身上的新车标签都还未撕去,想必是年底商家推出的以旧换新或者试驾服务吧?
 
快马加鞭的午后艺术之旅
 
说起这次韩国之行的艺术体验,当从展览的主场地Arko艺术中心(Arko Art Center)开始,该建筑设计出自韩国已故知名建筑师金寿根之手,他生前的一大提倡是:用光和砖块书写诗歌般的设计。这一设计理念从Arko外观的选材和空间的架构上,都能给人以直接的体验。中心创建于1979年,直属于韩国艺术委员会。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为各类艺术家及团体提供展示机会,直至80年代后期陆续有公共美术馆建造兴起后,开始被集中用于策划短期展览。进入90年代以来,Arko更多地加强打造专业、学术形象和面貌,致力于成为展示韩国当代艺术的重要阵地。
 
趁着开幕式后的讲座环节,我们偷着溜了出来。值得一提的是讲座人满为患,也正因如此才有溜走的机会。韩国的画廊,有几家地处三清洞附近。这一区域是首尔北部一个低密度区,临近具有500年历史的朝鲜王朝五大宫之正宫——景福宫,周边皆以小巷和院落式平房为主。我参观的第一站是韩国国际画廊(Kukje Gallery),位置就在主干道旁边,远远可以看得见其水晶屋顶上Jonathan Borofsky的作品《在屋顶行走的女人》(Walking Woman on the Roof),这显然已成为当地一道风景。创立于1982年的Kukje如今是巴塞尔的常客,还记得去年香港博览会的“特别项目单元”,由他们代理的美国人Michael Joo的作品《Duo/Unum》在VIP当晚便以35万美金成交。画廊共设有K1、K2、K3三个空间,其中K1一层还有一间载入旅游手册的知名餐厅;而K3空间因其建筑上的独特和别致吸引了大批设计师前来参观,这处由布鲁克林SO-IL建筑事务所完成的项目是一个单层结构,竣工于2012年,并曾经荣获美国建筑学院AIA设计大奖。据说空间外立面身披的巨型锁子甲,都是出自于中国五金之都安平的特别定制。Kukje除了力推本土艺术家如赵德铉(Cho Duck-Hyun)、李禹焕(Lee Ufan)、李昢(Lee Bul)、杨海固(Haegue Yang)、 金泓锡(Gimhongsok)等人外,还将诸多欧美明星带入韩国,如:Louise Bourgeois、Alexander Calder、Anselm Kiefer、Paul McCarthy、Joan Mitchell等等,同时他们还拥有Gerhard Ritchter、Donald Judd等人的代理权。如此巨大的成绩背后,画廊总监、同时也是韩国画廊协会主席的李淑贤(Lee Hyun-Sook)却说:其实教育才是她最大的事业。很可惜,参观当日,画廊闭馆,在工作人员的默许下,只能透过展厅间的玻璃门窗大概窥视。
 
与Kukje相邻的画廊是太阳当代(Gallery Sun Contemporary),这是一家年轻画廊,成立于2005年,隶属于太阳画廊(Sun Gallery),后者成立于1977年,主营古代与近现代品种。画廊内部正在进行的展览是1964年出生的艺术家Koh Myung Keun的“异想空间”(Space Illusion),这位艺术家以创造了胶片雕塑著称,曾经在2005年与卢昊共同在东京画廊展出。意外的是我们在画廊狭小的办公区还看到他们悬挂有Unmask的一件早期代表作。
 
成立于1988年的学古斋(Hakgojae Gallery)与太阳当代相邻,中西融合的外观,身体力行地诠释了其名称在韩语中的意义:一座可以用来学习古典的房子。另据记者从伦敦发回的消息称,在不久前刚刚举办的第一届Art 13伦敦艺博会上,学古斋表现突出,在他们位于入口处的大面积展位上,主要展示了韩国艺术家李世贤的作品,其中普遍被报道的一件《红色之间174》最终以1.43万英镑的价格成交。除此之外展位上还出现有中国艺术家陈文骥、张洹的作品身影。而画廊本埠正在展出的常规收藏品中,我也看到了张洹作品的出场。
 
距离这三家画廊约10分钟的上坡路程,就能发现地面上下各三层的Artsonje中心(Artsonje Centre),中国艺术家徐震、曹斐的作品都曾经在这里进行过展示。该中心始建于1988年,为韩国大宇集团赞助建成,因其展示涉及美术、音乐、电影、舞蹈、服装、建筑等多个艺术相关领域,因此也可称得上是首尔最大的复合型艺术展示空间。当天二层正在展出的是2010年Frieze博览会卡地亚奖(Cartier Award)得主藤原西蒙(Simon Fujiwara)的个展。这也是这位出生于1982年的艺术家在韩国的首次展览,作品包括有他最著名的《乱伦博物馆》(The Museum of Incest),以及多媒体装置及行为艺术《为重逢彩排》(Rehearsal for a Reunion)。据说除了展示空间和一层的艺术商店外,该中心附近还有一家知名的印度餐厅Dal,可惜我转了一圈还是没找见。
 
沿着Artsonje中心门前小路下行,还有两家画廊。其中之一便是因为内部合并的原因已迁走关闭的阿拉里奥三清洞店,2012年,中国艺术家程然的个展“沉默影院”就是在这里举办。这处画廊的前身是一家废弃的老澡堂,联想到东京有名的SCAI THE BATHHOUSE,看来浴池与画廊的缘分的确不浅。 1989年,金昌一先生在家乡天安市首创阿拉里奥,并从2002年开始进行扩张,陆续在首尔、纽约、北京增设分支,其中北京酒厂分店成立于2005年,一度以伊门道夫(Jorg Immendorff)、西格玛•波尔克(Sigmar Polke)、托马斯•鲁夫(Thomas Ruff)及国内大牌王广义、张晓钢、方力钧等重量级展览的推出叱咤风云。今年阿拉里奥北京的退出,相信对所有关注它的人来讲都是意外。而眼前的三清洞店,整面墙的迁徙告示也宣布着一段历史的结束。事过境迁,也许是为了另一段重头再来。
 
快马加鞭的艺术之旅最后一站是三星集团旗下美术馆李馆(Leeum),这是韩国最大的私立美术馆,其名称来源于三星家族姓氏Lee与Museum单词末尾字母的组合。为了与公众分享集团创始人李秉哲会长私人收藏的美术作品,2004年10月,拥有独特外观的李馆,如同绽放一般地开在了俯瞰汉江的南山之上。虽然过程中受到过“三星秘密基金”的负面影响,但美术馆还是为推动韩国文化艺术的发展和美术教育事业的前进做出了不小的贡献。彼时正在展出的Anish Kapoor个展,是其在东亚地区首次美术馆级别的出场。参展作品除馆藏之外,还有借展自各地的不同时期代表作。因体积庞大,占用了美术馆全部的活动展示空间,其中包括户外公园的地面上置放的一件艺术家近期重要作品《高大的树和眼睛》(Tall Tree and the Eye)等。整个展览无论投入还是呈现,丝毫没有一处含糊,真是为私人美术馆及收藏之典范。
 
首尔两天半,带回来的是一项总结两个提问:总结是天气不好的时候取暖最重要,尤其在并不轻松的行程里谁暖和谁自在;提问之一是韩国人为何那么爱咖啡?之二是为何我们去漫咖啡却主要为吃华夫饼?以上,咳咳;)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