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益英 绝不会盲从潮流
清影艺术空间最早以替代性空间开始尝试以艺术的方式介入生活,2008年开始与艺术家陈栋帆一起合作跨界项目。经过近七年的努力,清影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在京杭大运河的另一端寻找着自己的未来。2015年,新的空间正式启动,纽约的工作站为接下来的驻地项目打好基础,一步步脚踏实地将自己的根扎得更深。
清影艺术空间创始人 徐益英
Hi艺术=Hi 徐益英=徐
根还需要扎得深一点
Hi:从2008年开始以替代空间到城市利重要的当代艺术展示和交流平台的清影空间,你们经历了哪些思考?有受其他非盈利空间的影响吗?
徐:首先,清影是一个与艺术家共同成长的艺术空间,是艺术与日常的践行者,这一点从2008年至今就从未改变。其次,这七年的实践,做很重要,很多变化和思考就是在过程中进步的。每年年底我们都会将一年的展览、活动和项目的文字和图片编辑成年刊,我们自己笑称这是每年的“毕业册”,梳理过程中团队内部会做很苛刻的批评,毋需重复,第二年又是新的开始。
维他命和伊通公园都是很好的榜样,但一座城有属于自己文化气息和当代气质的艺术空间,自己的问题要脚踏实地的自己解决,不管土壤肥沃与否,根还需要扎得深一点。
维他命和伊通公园都是很好的榜样,但一座城有属于自己文化气息和当代气质的艺术空间,自己的问题要脚踏实地的自己解决,不管土壤肥沃与否,根还需要扎得深一点。
清影艺术空间 杭州留和路
作为艺术家的合作,陈栋帆的《THE STORY》1-8系列
Hi:我们也看到清影区别于常规的画廊,合作的项目人群并不仅仅局限在艺术家的身份,也有设计师、医生、音乐人、高中生、记者、保安、诗人、导演、孩子、教师……在这个过程里,你们最为关注的内容是什么?
徐:是的,我们也在问自己,在这个过程我们在关注什么?每次的合作都有考量,有时是呈现一种态度和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思考、一个现象和生态,甚至是一个感觉,开始都很抽象,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点,我们也在思考所关注的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是否有效,但绝不会盲从潮流。
徐:是的,我们也在问自己,在这个过程我们在关注什么?每次的合作都有考量,有时是呈现一种态度和状态、一种精神、一种思考、一个现象和生态,甚至是一个感觉,开始都很抽象,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点,我们也在思考所关注的是否有意义和价值,是否有效,但绝不会盲从潮流。
活下去很重要
Hi:2008年至今,从最早的河坊街465号空间至现在远离杭州市中心的留和路139号,再到去年纽约工作站的成立。清影在近7年的成长中,除了空间规划的变化,在策划展览方向和面对社会公众领域的变化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徐:2015年清影有很大的改变,除了空间规划的变化,同时邀请李晟曌开始担任清影的艺术总监,这是最大的改变。专业策展人替代艺术家的工作,与之前艺术家陈栋帆担任艺术总监期间对社会公众领域的兴趣不同,李晟曌更偏重学术的执着和文化的坚持,“从混沌开始”、“非常火锅”都是不错的开始,展览的架构和面貌上也是崭新的,能更深入的讨论,也是另一方式的介入公众领域。
我想清影的变化是开始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希望能够拥有更广和更远的视野,在不同的层面去面对社会公众领域。
我想清影的变化是开始不再局限于地域的限制,希望能够拥有更广和更远的视野,在不同的层面去面对社会公众领域。
“非常火锅——艺术家驻地项目”展览现场
Hi:你是如何定义自己空间的存在价值?最大的成就感体现在?哪些回馈的声音给你最多帮助?
徐: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很多次,结论使我们无法定义清影的存在价值,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凡是真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问题或许不是我们的问题,活下去很重要。隔壁小吃店阿姨如数家珍的说出过去每个展览中艺术家的名字时,还是挺受鼓舞的。
徐:这个问题我们讨论过很多次,结论使我们无法定义清影的存在价值,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真实的;凡是真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这个问题或许不是我们的问题,活下去很重要。隔壁小吃店阿姨如数家珍的说出过去每个展览中艺术家的名字时,还是挺受鼓舞的。
“非常火锅——艺术家驻地项目”展览现场
期待他的未来
Hi:清影空间与艺术家陈栋帆的合作,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们除了艺术家与画廊之间的合作关系,还有哪些项目合作?
徐:与陈栋帆的合作是从2008年清影的第一个群展开始的,之后他作为清影团队的一员与展览策划和执行。2013年开始担任清影的艺术总监,过去清影的很多架构和细节都是在他的主持下建立的。直到2015年李晟曌的加入,他才卸下这项繁重的工作,专注在纽约进行自己的创作。
作为艺术家的合作,陈栋帆的《THE STORY》1-8系列(2008年至今)是与清影长期合作的艺术项目,基本都是在非展览空间进行的,创作贯穿了城市街道、城乡交接区域、幼儿园、儿童图书馆、国际文化项目、电影节、音乐节以及私人生活空间等。陈栋帆是一个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说自己从街头到展厅需要十年的磨练,我很期待他的未来。
作为艺术家的合作,陈栋帆的《THE STORY》1-8系列(2008年至今)是与清影长期合作的艺术项目,基本都是在非展览空间进行的,创作贯穿了城市街道、城乡交接区域、幼儿园、儿童图书馆、国际文化项目、电影节、音乐节以及私人生活空间等。陈栋帆是一个极具天赋的艺术家,他说自己从街头到展厅需要十年的磨练,我很期待他的未来。
陈栋帆作品 左:《一页日记:草地上的午餐》布面油画 2014 右:《一个未来战士》玻璃钢,丙烯上色 2013-2014
Hi:从艺术家的推广角度来看,参加国际型的艺博会一般会艺术家哪种类型的艺术项目参加?
徐:艺博会是我们很薄弱的环节,我们每年既定的展览和项目计划很密集,无论财力还是精力都十分有限,社会的捐助也刚刚开始。但是清影有很好的不同类型的艺术家项目,比如与策展人、美术馆和国际上其他非盈利机构合作,促成艺术家驻地项目,这对于青年艺术家来讲是非常重要的生活体验和增进自己阅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