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为 如果我不去做,谁去做呢?
居于上海,支持天线空间、Leo Xu Project两家各具风格的画廊,发起成立Art 021艺术博览会,周大为在构建自身的收藏之外,向艺术圈的各个环节发起了尝试。2003年进入收藏的周大为并不认为自己属于青年藏家的范畴,已经定型的收藏线索和很多尚在摸索的青年藏家状态并不相同。在快语速的对话中,看得到其自信的自我。
Hi艺术=Hi 周大为=周
关注年轻艺术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
Hi:作为年轻藏家,你个人的收藏结构是怎样的逻辑?
周:我自己等于是科班出身,学习艺术史,从我2003年开始收藏,最早关注与美术史相关的学院油画,收藏第一代、第二代老油画家的油画。
后来慢慢转移到当代艺术,现在主要以当代艺术和老油画为主要的两条收藏线索,其中大多数精力都集中在当代艺术。老油画的线索已经非常清晰,并不需要去特别关注,更多的是碰到好的作品出现,尽全力收入囊中。但关注年轻艺术家,本身就是一种冒险。而在当代的收藏中,我并不对媒介设限。我相信,我在国内之中,也算是收藏影响和装置比较全面的藏家。
Hi:是否有个人长期关注的艺术家名单呢?选择具体作品的时候持一种什么样的标准呢?
周:徐震、刘韡、杨福东这三个是我收藏很全面的艺术家,再有像储云、郑国谷、鄢醒、陈维、陈然、黄然等艺术家,我也收藏了他们很多的作品。从后89之后的艺术家,我基本上收藏得比较全面,包括经典作品和新作,我都在持续购买。我更多关注作品本身,作品在艺术家创作轨迹中占什么位置,作品在谈论社会或人性的何种观点。对于长期关注的艺术家,我更注重其中的系统化。
Hi:那在更为年轻的艺术家中,有特别关注的吗?
周:如果说,其实有很多,应该说有几个画廊的艺术家我关注得比较多。包括我自己支持的机构,如天线空间、Leo Xu Project,关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如空白空间,当然大牌机构,维他命艺术空间、香格纳画廊、长征空间,他们的艺术家我也有持续关注。
陈维《乒乓》150x200 收藏级喷墨打印 2011
郑国谷 1993年作品 《我和我的老师》
抱着理想扎实做事
Hi:为什么最初想到要支持画廊的运营?
周:我最早也是在画廊工作。中国当下最缺少的就是好的画廊,年轻的画廊去推动年轻的艺术家,我就属于抱着理想化去支持的人。现在有很多人质疑我支持画廊是为了赚钱,事实上,我并没有赚到钱,这也是我的理想。我看好许宇、王子,所以投资他们,我认为有他们在,中国的年轻艺术家和未来都有机会与潜力。很简单的说,如果我不做,谁去做呢?
Hi:那你在支持画廊的过程中,为何会选择天线空间和Leo Xu Project两家都在上海的画廊?其中方向的差异性是否有所考虑?
周:首先,我并不参与画廊的管理,我是赞助方,但并不是老板。画廊内有一些项目需要支持、作品需要购买的,我肯定会尽力去支持。有很多人会说,我从中收作品,但有没有人想过,我所购买的作品是画廊常规很难销售的类型,如装置或是行为。
Hi:Art 021是一个非常个案化的存在,是年轻藏家的主动出击,之间的公共性更强,同时面对一种身份的转化,是否有一个更为长远的构思?
周:最初的想法是上海没有博览会,我认为这是不行的,从这个基础出发提出一个概念。但当实施起来,其中一定有目的性和实际性,不管目的是公益还是私人性质的。我们想要为上海做点事儿,演变到现在,可能未来也能从中获利,获得支持,或者功成名就。我的性格是主动出击的人,但我是扎扎实实在做实在的事情,不会过多的宣传。
Hi:谈到主动和被动的问题,你认为青年藏家是否最终会选择以美术馆的方式对自己的收藏进行总结吗?
周:每个年代不一样吧,早先的藏家有很多社会性的诉求,他们希望帮社会做点事情,最终还是希望功成名就,通过美术馆来铸造自己在历史中的点。现在的很多年轻人缺乏社会的道德和价值观,相对来说更为自我,我并不认为美术馆会是每个人最终想做的东西。从我的个人角度,我不认为现在想做美术馆,一是我没这个钱,二是如果有,我也情愿花在作品上,而不是硬件上,三是中国当下没有好的政策支持。但未来或许也有这个可能,但现在,我认为是年轻人在想的事情。
刘韡作品 《门》 2009-2012年
Danh Vo 《Bud Lite》 300gr (Goldleaf,cardboard and stamps) 2012
我不是青年藏家
Hi:我们在谈论年轻藏家时,更多的讨论由于知识结构的不同,而对于当代艺术未来审美的导向可能,作为青年藏家的一员,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周:首先,我没觉得我算是新进场的青年藏家,最多是年龄相仿。实际上,我是2003年进入中国艺术市场开始收藏的,甚至比很多资深藏家都要早。现在反复被讨论的“青年藏家”的概念,也是由我们主动提出的。我并没有把自己完全界定在青年藏家的概念之中,因为我认为,青年藏家本身是出于摸索的阶段,还不是完全定性。而我个人的收藏线索已经非常稳定了,所以状态不太相同。
Hi:你认为当下的青年藏家群体有哪些特征是值得被关注的?
周:他们自我的想法很强烈,很聪明,野心也很大。与最初我进入艺术收藏的情境不同,那时艺术行业本身还是很讲究传承,作为年轻人,需要很谦虚,像学徒一样。现在的情形已经完全不同,资讯发达,青年藏家也很强势,画廊会主动帮助他们成长。所以,现在的青年藏家,更多的是自信,也会犯很多错,但不承认自己犯错,慢慢也可以找到对的方向,肯定比我最初的时候走得快多了。当然,市场的情况也已经不同,2003年时,艺术家比现在多得多,价格也并没有特别高下的差异,所以在不了解的情况下,真的会乱买。但现在的艺术市场很明确,有二十几个艺术家的名单,其实跟着买就行了。
Hi:与上一辈藏家相比,青年藏家在知识结构上会有区别,在安全的收藏名单之外,是否会主动寻找尚未被发掘的艺术家资源?
周:现在会比以前少,虽然年轻人很自信,但很多人并不想冒险,大多数人还是会想到投资回报和安全性,并不是每个人都想成为推动社会与艺术影响力的人。我认为,现在的二级市场并不算太好,一级市场中的几家画廊还不错,所以青年藏家如果想要拿到好的作品,需要和画廊及艺术家的沟通,是一个互相证明的过程,不然好的作品也不是那么容易买到的,需要画廊对你的认可,不然,只能去拍卖会抢了。
杨福东作品《陌生天堂》
青年藏家的数量小得可怜
Hi:上海青年藏家的群体,是怎样的形态?会展开哪些活动?
周:现在中国当代艺术整个的收藏群体是非常小的,小到简直是可怜的。所以为什么要去做博览会,为什么要去做年轻藏家俱乐部,目的很简单,最终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如果没有人在玩下去怎么办,我们的投资怎么办,整个文化怎么办。应该说,中国的青年藏家在现在的基础上一百倍可能还远远达不到外国的普及性。现在没什么好说的,就那么几个人,并没有什么群体。
青年藏家俱乐部,也不是完整意义的俱乐部,就是一帮人凑在一起,并不是像清翫雅集的概念。说真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谁都想做老大,与其说是俱乐部,其实就是一个大家交流的平台。我也听到很多意见,说我既有画廊,又有博览会,就是把年轻藏家拉在一起做传销。我觉得,这说明大家在关注我。
Hi:在收藏之余,做画廊、艺博会,那么未来你自己的关注方向会在哪里?
周:我会以CC基金会的形式,以收藏为主题,未来会做很多实际的事情,包括展示、对项目的支持等等,明年会有更多的想法,那时应该会有更多的人来攻击我吧。这个基金会是由我父母的姓氏命名的,就是个人的形式,体现我个人的审美,个人的态度。
(注:以上配图均为周大为个人收藏,图片来源于周大为。版权属于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