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晖 技术狂热分子的解剖迷局

作者:罗颖 来源: hiart.cn 2012年12月27日 专题人物
都说出名要趁早。但直到2009年,41岁的曹晖才做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次个展,他的名字才逐渐被更多人知道,曹晖没有急着把光阴兑现成名利。三年后,曹晖带着怵目惊心的人体切片归来,再次挑战了观众的感官。每一块入骨三分的切片,就如曹晖在创作道路上的每一次反躬自省。
肢解经典的极度体验

如果说“可视的体温”是曹晖厚积薄发之作,那么这次的《oh no》、《If we were…》、《Do not forget me》则是他剑走偏锋的一次冒险。它像极了曹晖生活中不到极致绝不罢休的作风:通宵达旦地拆卸一辆自行车,为的是一探它内部构造;精通茶道,深入地品味深处之意;一度沉溺在方寸之间,刻下几千方走笔流畅、筋骨突出的印作;如今,工作室里又多了一架钢琴,至于又在钻研些什么,曹晖神秘地说等他登台的时候就知道了。这位自嘲是“最不务正业的艺术家”的众多爱好都不是在玩票,这与他对待作品的态度是一致的——沉潜往复,从容含玩。

在完成了“可视的体温”系列之后,曹晖暂停了一年的时间,为接下来的再出发积蓄能量。在面临改弦更张探索全新的艺术语言还是在原有基础上再推进的抉择之间,曹晖选择了后者——将解剖进行到底。大卫、维纳斯以及阿格里巴的经典形象被他置换成了内部极其陌生和极真实的生理结构,肌肉、骨骼甚至脑髓都纤毫毕现。那一层层的切面刺激着观众的视觉神经,肢解了我们熟悉的雕塑,也以一种内部透视和平面展示的方式“肢解”了观众以往观看雕塑的感受。不强调体量、空间、结构,而极端地呈现自我存在的身体物质,通过“静穆、纯洁”的外表揭示隐藏其中的另一种酷烈而斑斓的美,同时消解了一切原本形象的意义。好似在悄然挑战和对抗着什么,也像试图找回点什么。

原以为曹晖不过仗着自己扎实的写实功底,在皮毛骨骼上炫耀他高超的技巧罢了。可是,当看到他对经典石膏像“大卸八块”的作品时,才明白其实他是在雕塑的路上迈着“反雕塑”的步子,在解构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他打破了雕塑从不做内部结构的传统,甚至将空间的展示换成了平面的呈现。这除了法国雕塑家安东尼•乌冬为了将《圣施洗约翰》塑造得栩栩如生而创作了《人体解剖像》外,还没有哪位艺术家会把内部构造作为他表现的对象。但曹晖却做到了,而他和乌冬本质上的不同是,他并不是在为另外一件作品做准备稿。

用登峰造极的模仿手段打开怀疑的缺口

曹晖承认,在创作的过程中几乎每时每刻都在拷问自己要不要放弃写实雕塑,徘徊于作品有意义和无意义的追问之间。他有过良好的学院训练,却在艺术生涯起步之后,纠结于写实功夫精雕细琢之锢心摧情,迟迟未能打开创作局面。早在1994年就凭借《阮籍哭穷图》获得全国美展大奖;在央美学习期间,课堂习作屡屡成为师生褒奖的范本。他对人体结构了如指掌,以致于教科书中出现的细节谬误都能一眼被他识破。此后又经历了《美术史的儿女们》、《小便池》、《缝纫机》等系列的坎坷探索,皆化作他弥足珍贵的创作财富。最后,他重新回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写实。2005年,曹晖在一种简单的逻辑推理中逐步建立了自己的艺术坐标:先是剃了毛,然后扒了皮,扒了皮干脆把肉剃掉,直接看到骨头。“做的精力大于思考的时间,我需要做出一定的量来检测自己的作品是不是成立,是不是可行”。其实,对作品有意无意的追问,就如同数学中的一个无理数,存在无限可能也可以随时终止,但曹晖却选择了在既有的空间下证明了一个艺术家追求自我标准的可能性。

曹晖精于研究,惯于极致,对技术的迷恋和怀疑并存。他用雕塑的登峰造极的模仿手段去打开一个怀疑的缺口,怀疑的却是模仿的雕塑本身。这是一个饶有玩味的问题,也是近乎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也正因为如此,曹晖的作品总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萦绕其中。唯一能触摸到的就是,有甚于生理学意义的每一个组织,怵目惊心,也索然无味。

这位技术狂热分子总在琢磨着做一些别人做不到的事,强迫自己往前推进。如果说三年前,他处在古典情怀和当代意识的十字路口,那么现在的曹晖则是站在广阔平地的中央,是继续解构写实?还是彻底放弃?还是另谋他法?尚不得而知,但可以预知的是,无论哪种,曹晖都将竭力追求内心的完美。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