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素贞 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美术馆的专业化

2013年11月5日 专题话题
谢素贞 提升竞争力的关键在于美术馆的专业化
自今日美术馆离任以来,谢素贞一再地拒绝媒体采访。对媒体她是又恨又爱,可她没法拒绝美术馆,尤其是推动美术馆专业化这一事业,她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来促成这件事,她说每一次参与到一座美术馆的发展进程中都像是谈恋爱一般。“你知道,做美术馆是会上瘾的。”但她拒绝轻易再做馆长。身兼数家美术馆专业顾问的她最近忙着为他人做嫁衣裳,除了参与出谋划策,还负责找能做事的人,而她心头还惦记着,是不是有可能在国内推动“美术馆行政管理与策划”的教育事业。她在等时机。
 
Hi艺术=Hi 谢素贞=谢
 
我在今日的工作在于提高它未来十年的竞争力
 
Hi:虽然你已经拒绝过很多次,但还是希望你能谈谈在今日美术馆所做的工作。
谢:外界评论多得有点出乎我的意料,我并不了解在大陆从一个馆长换到另外一个馆长是那么大的一个事情,也许是因为今日美术馆的特殊性,或者说大陆对馆长的认识存在误区。我一直认为重要的不应该是馆长,而是专业化的制度,馆长换成谁都可以,但美术馆成立的宗旨和制度是不可以改变的。我在开会的时候建议把“我”拿掉,包括今日美术馆官网上上我的照片,以及所谓的馆长寄语,因为我觉得不应该以人治事,而应该以制度来管理。
专业范围来说,冀望在今日美术馆所做的工作也就是提高它未来十年的竞争力。中国所有的地方都在盖美术馆,大部分的馆都是以专业、当代的姿态出现,这么选择是因为它很容易从零开始,没有馆藏便开始办展览。今日美术馆也是这么开始的,张子康馆长在今日美术馆从没有到逐渐聚集美术馆所有的藏品,在资产很少的情况下和金典集团达成良好的互动,促成整个美术馆的发展,这些都是值得站起来鼓掌的。另外,金典集团在当初,张宝全董事长给予免费的十年时间让今日美术馆使用,这些也都是需要给予掌声的。但现在面临的多变局面和张子康馆长管理的时代已经不一样了,整个中国都在逐渐地国际化,竞争力在增强,那么,今日美术馆一定得转型,增加自身的竞争力。
 
Hi:所以你在任期间做了一系列的整改工作。
谢:在今日美术馆筹备做一个全球青年实验艺术基地,预计不收费,主要面向全球征件;做了一个今日橱窗,把不要的一个犄角旮旯变成一个邀请的项目,邀约内容为装置、雕塑类,橱窗上有艺术家简历及创作概述,对来往的行人都是很好的教育;包括在二十二院要做的全面改造,建立设计美术馆、水墨美术馆、标示系统及更新公共艺术;而在馆藏的部分,也是与艺术家商谈,或者购藏、或者以小换大(馆藏展时适时增加该艺术家的能见度),以及寻求赞助商把美术馆前面的停车场改成雕塑公园;今日美术馆的装修已经年久失修,必须逐渐改善;都是账目上看不到的事情。我没有办法短时间让这个美术馆的营业数字增强,但我觉得它的营运方针改变在面对未来十年的竞争力,会足够具备。但是计划目前已全部夭折!
就好比一个很知名的面馆,如果被要求改善这家店的话,我会想要改设备及设计,我要让清洁及管理更上一层楼,要歇业装修,账面肯定不好看! 进行这一系列事情时,我需要转型的时间,集团管理单位等不及。
我们的美术馆还处在一个以数字说话的时期,不了解专业的范畴,以集团不同行业规则来管理专业艺术行政,不理解美术馆的战略及展览水准,一味要求赚钱;这对美术馆是很大的伤害,就比如说用参观者数量来看美术馆一样,其实参观者很多的美术馆它不一定是最好的美术馆。用短期账面数据来评价一个美术馆更加是一个巨大的误区。今日美术馆的经历给我上了非常好的一课,包括如何跟企业沟通以及企业的营运方式,现在让我去接触一个美术馆,我一定要清楚其中的营运模式。但这些小问题与出资者无关,而是出资集团整体体制的问题。
 
希望大家忘记“谢素贞”这个人
 
Hi:具体困难体现在哪?
谢:我跟企业之间的沟通可以长达一个公文跑一个月以上,我想张子康时代所有的行文规矩都不需要这么走。自从出资者整体公司开始改革起,我们所有的流程都需要经由非专业认识的干扰,这对于专业经营者而言是非常耗费精力的,而时间精力应该花在营运、展览、公关及寻找赞助。比如说我要做陆续展览邀约、战略改变、寻求国际赞助者、内部装修的改革、产业的人才征求,我不可能今年获利,因为这意味着今年的账目上要有所体现。可我在经营的这一年中,所有的展览都是去年定下来的,账目上的亏损不是短时间造成的,但我必须要补足这个洞。在短短几个月当中去达成平衡,而且把亏损补足,我做不到,所以我辞职。面对外界的言论,我不太想去做申辩的原因在于,我自身有我的问题,耐心不够,包括在没有去美术馆之前做好充分的了解、包括产业的多元化及账目上的了解。这真的不在于出资人的问题,而是整个集团跟美术馆的互动相当地不通畅;我没有做好馆长应尽的责任—协调与沟通。
 
Hi:我觉得很遗憾。
谢:没有关系。其实这给我上了很好的一课,而今日美术馆依然会持续发展。我觉得美术馆到目前为止还是一个出资者的年代,但我们真希望它转换,也就是说随着整个环境的转变,由出资者的年代变成公共的时代。我的出发点,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忘记“谢素贞”这个人,我只是用专业知识来帮助一个美术馆更加专业化。然后那不是出资者想要的,这才是问题。
我真的觉得做美术馆得有美术馆的灵魂,所以我希望美术馆的所有展览负责人全部变成留学回来的人,能够讲一种外语以上,能够不在乎金钱为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另外,我对之前的赞助商马爹利终生感激,但我希望能够换成更恒定的、不受全球经济影响的、能够长期赞助这个美术馆的企业。但我觉得这类企业都会做深入的调查,所以我需要时间,朝更专业的美术馆迈进。
 
Hi:你是否考虑过你离开后今日美术馆的运营?
谢:如果我的离开,可以让这个美术馆与集团有一个很好的经验值,或者总公司可以调整跟美术馆的沟通方式,这会是有意义的一件事。而且,高鹏馆长非常有活力、也相当诚恳、有理想,他的沟通能力也比我好。所以我很希望,他上任之后,总公司能够对他的经营模式给予更宽裕的更充分的时间。在艺术界,艺术行政大部分的人都进入盈利机构,如画廊、拍卖会。美术馆的艺术行政是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人才匮乏,薪资低,通宵达旦的工作是经常的,一周7天上班也是正常,荣誉通常归于艺术家及策展人,美术馆的同仁如非对艺术怀有激情,很难坚持下来,对于现在的团队,我非常抱有冀望也心存感激。
 
未来一定是文化产业多元化的时代
 
Hi:回到“私人美术馆”这一话题,你怎么看待近年来建设私人美术馆的这股潮流?
谢:你肯定听过很多负面的说法,但我尊重任何一个出资者对私人美术馆的赞助和建美术馆的意愿。不管现在外面讨论什么样的负面动机,包括土地取得、包括假借名义,对我来讲,我都不会给予评价,只给予鼓励。你知道,对于有些东西,如果一概使用怀疑论的话,其实这个环境不会更好。就算是刚开始的动机不是很单纯,可是在经营的过程中,这个出资者必须逐渐去了解美术,必须去了解美术馆的营运,他会修得教训、修得这堂课,我认为修到最后,他作为出资人,他所有的投入,其实对环境都是加分,他没有减分。但这对专业人士是有所要求的,这意味着运气的好的状态下,也许一个很好的美术馆就诞生了,而运气不好的话,就可能会夭折。我很希望看到北京有更好的更专业的美术馆产生。
 
Hi:你提到的现实环境,你认为不太适合美术馆生存的地方体现在哪?
谢:对于整个现实环境,我觉得现在还处在用数字说话的美术馆年代,并不是求生存的年代,但我希望能够逐渐在未来转变为一个面对公众面对社会的一个美术馆时代。我觉得需要时间,国外都是一两百年,而中国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速成,可文化是不可速成的,但我相信中国人这么聪明,一定会有一种适合中国模式的私人美术馆形成,对此我还是很乐观的。
 
Hi:你认为未来可能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谢:从现在所有美术馆的营运形式来看,已经逐渐从以前单纯由出资者或者政府支持的美术馆逐渐转变为由经营文化艺术产业来支持的美术馆。在这近20年当中,包括卢浮宫、大都会、MOMA、台北故宫,文化产业的介入已经占据了美术馆的一部分的重要营收,但是必须是观光型的美术馆,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研究话题。所以未来所有私人美术馆面对的一定是文化产业多元化的一个时代,绝对不会单单是美术馆。
 
民营美术馆专业化亟须文化政策的转变
 
Hi:上次在民营美术馆论坛上,你提到了民营美术馆现阶段面临的诸多问题。你认为这些问题是否有解决办法?
谢:只有文化政策的转变。其实做民营美术馆论坛很大的一个宗旨在于,大家聚集到一起,希望政府听到民营美术馆的声音。我们需要有适当的文化政策来辅助民营美术馆,在国外现在很成功的美术馆,比如说森美术馆,都是由私人企业成立基金会在赞助的,而赞助的背后就是政府对企业的减税。其实,企业去做非盈利机构,或者说用基金会的方式来补足政府照顾不到的层面,这就是非盈利机构在社会存在的必要性。中国这样子的文化大国,以及它要完成的中国梦,文化政策的考量是非常重要的,可是中国文化战略到底在哪里,我没有看到。以前我们讲乒乓球外交,其实民营美术馆是一个很好的外交项目,但现在,文化上的展览是交给画廊去做的,画廊叫盈利机构,是有争议的。这些理应交给民营美术馆来扮演这样的角色,或者有专业人士参与的私人基金会,这更名正言顺些。
对这些民营美术馆来说,现在还刚刚开始成立,虽然还刚刚跨出一步,但政府也应该听到他们求助的讯号。所以需要一些软性的政策出现,甚至国家将来不用养这些美术馆,而在让民众真正能够享受大众化美育这一角色上,民营美术馆可以扮演得很好。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文化政策,来辅助民营美术馆的迅速专业化。迅速专业化就能脱离投资者对于美术馆的单一思考模式,成立董事会、基金会,成为专业的思考模式,这样这个机构才可能长久生存,逐渐迈向国际化专业化的道路。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