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辛夷 我关心的不是政治表达
“别的媒体采访过的就不要问了”,这是刘辛夷坐定后对我说的第一句话。难道问每个问题之前先要检索大脑数据库,他……什么节奏这是?就这样,没等开口准备好的问题们像鸡毛散落了一地,小编瞬间看到这间咖啡厅变得不美好了,自觉被扔进了深渊。沉默,我良久沉默。所幸在这无助的几分钟他一直在说着话。听闻刘辛夷是位认真、要求高的艺术家,果真耳听不虚。
政治和媒介
“土豆烧牛肉”,是刘辛夷在空白空间的新个展,也他第一次“烧”这道菜。一包土豆是展览开幕当天他收到的一份礼物,牛肉面是接受采访时他点的餐,土豆和牛肉都有了,巧合地呼应了展览。6到7分是他对这次厨艺的评分,他原担心出盘会糊。
每个个体都力求旗帜鲜明地活出自己,何况艺术家这一以创新为生命的特殊族群。谈到刘辛夷,自然与“政治”关联,当然这仅是外界粗略式的标签分类。事实是,刘辛夷并不在意于政治表达,他关心的只是普通人在当代条件下的政治体验,这并非直接来自人事关系以及家庭等小范围内的政治,而是在信息过剩的社会,我们或主动或被动地涉足其中,仍然无从避免意识形态对你我认知过程的干预。这或许才是刘辛夷及他作品中关心的“政治”的源头。
刘辛夷不希望他的艺术成为一种图解的论述。他的“政治”是一种看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并不直接与他个人的政治表达发生关联,核心在于如何以日常体验消化政治体验或者知识性体验。有些抽象,从作品可见刘辛夷是与现实社会的表层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余粮》,2014,塑料泡棉,尺寸可变
重在日常体验
本科毕业后初到英国,时刻被问及有关中国的事情,信息时代资讯碎片的真实性遭到质疑,与这片土地上的人如何形成有效对话或者互相理解成了刘辛夷必须面对的最基本的日常政治体验。于是他创作了第一件政治话题作品,在两个模型手上安装电机、飞机的螺旋桨,它们在空中有机会握手,但是一种很暴力的握手,是硬碰硬的矛盾与冲突,相对激烈。毕业前夕,他看待问题的态度发生转变,完成了《马恩列斯毛》等作品,抽离掉政治人物或偶像的具体形象,只留下胡子形状。这一转换委婉柔和又不失幽默,同时也是他对日常体验的一种正面思考与反映。
个展“土豆烧牛肉”回到了对于地缘政治的讨论,通过网络收集的方式,刘辛夷构建了一个知识性的背景素材库,代表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国家的图像和图形是素材库的主题和元素,不涉及元素本身的尺寸及材质,符号本身被赋予的历史意义及意识形态性不可撼动,通过分解、化合,刘辛夷将其固有理解程式打破。这是作为他阐释系统中的一部分,是一个集中性的研究项目在持续推进。该素材库作为当下话题讨论的底色存在,可称为此次个展“土豆烧牛肉”这道菜的“汤底”或“底料”。“土豆烧牛肉”与前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的一次出访讲话有关,其中的意识形态意愿在刘辛夷的阐释系统中被消解掉,也并非讨论的最终指向,甚至只是一种中介、一个隔离箱,脱离原有逻辑系统与价值判断,同时加入与公众生活相关的鲜活“食材”,并反过来凭借这份“汤底”对今天的日常体验有所启发或影响。这一转化不教条、不生硬,而是轻松和调侃的。
《我们的朋友遍天下》,2014,艺术微喷,标签160x160cmx3,单幅
Hi艺术=Hi 刘辛夷=刘
借政治寻求自主
Hi:国外求学的经历之外,促使你创作政治题材作品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刘:我们在对外学习过程的同时,也希望被世界所接纳,实质上是在自我革新与自我改造,从而形成正确的或自家的路径,这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国家的问题,后发世界追赶先进世界的过程中需要面对的,是观念层面的认知促成改变。世界分有层级,造成文化与文化、人与人不平等的原因最后还需要回到政治上寻求理解。
Hi:你作品中的“政治”似乎又与政治本身无关,你的创作指向是什么?
刘:我不是政治家,也不研究政治学,不会去寻求一种总体性的回答,那是政治史与国际政治研究者所关注的领域,它高高在上,与日常没太大关联。我不希望我的创作成为政治学、社会学的简易读本。关注自身,再到与观众的理解互动,整个过程是在寻求主动性,接近自主。
Hi:2013年你做过的几个项目“日光亭项目”、“请勿穿越”、“有求必应”大多与具体的展示空间发生关联,是否对于探讨主题有某种程度的稀释?
刘:我倒是认为有所促进。我可能还不想成为一个定型的艺术家,这种实验是在延展新的可能性,也会启发我理解自己工作的方向。比如在地一现场的“有求必应”是一个很强调互动性的项目,整个展场更像一件完整的装置作品,我将空间视作“老干部活动中心”,“二次反击”、“地外生命”、“休息指数”等就是其中的娱乐设施。在更早的日光亭和请勿穿越的项目里,则更偏向探讨虚拟环境下的规训。
《一夜回到解放前》,2014,航标灯,控制器,亚克力板,尺寸可变
《一夜回到解放前》细节
不做定型的艺术家
Hi:与前两年的项目相比,“土豆烧牛肉”不再直接利用现成品进行创作,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是出于什么原因?
刘:并非我对改造或使用现成品的方式不满意,而是它们在作品材料及尺寸方面会存在局限。转换现成品不是作为创作的启发点,重心是如何利用视觉图像组织成的素材。其实这次现成品也有用到,比如航标灯和锤头,只不过这些不再是我借用来关联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的一种必须。
Hi:与前两年的项目相比,“土豆烧牛肉”不再直接利用现成品进行创作,这种形式上的改变是出于什么原因?
刘:并非我对改造或使用现成品的方式不满意,而是它们在作品材料及尺寸方面会存在局限。转换现成品不是作为创作的启发点,重心是如何利用视觉图像组织成的素材。其实这次现成品也有用到,比如航标灯和锤头,只不过这些不再是我借用来关联生活经验、知识经验的一种必须。
Hi:你是在将讨论的问题由相对宽泛转而集中于某一个点,再将素材深化去做吗?
刘:可以这样讲。我希望更关注于一些研究性的项目,我认为年轻艺术家在创作初始阶段肯定会对很多议题和方法感兴趣,但仍然需要集中精力,需要在方法或在态度上保持有一致性或确定性。此外,还要有所突破,我也不希望很快将自己定性为某种具有识别性的艺术家。这次也是一个实验性的尝试,基本回归我对国际关系和地缘政治的兴趣,但讨论地缘政治不是目的,而是去和一种影响我们普遍看待世界的方式打游击。
Hi:从单件作品到整个展览,黄色似乎是主色,你是在有意强调什么吗?
刘:这是素材决定的,并不是我选择要突出的。这种黄颜色常与红色搭配,形成某种话语或与意识形态的残像。一旦抽离出来又比较明快,鲜亮、活泼、充满戏谑意味,比如在地图里面黄色标签让人联想到某种危险提示,因而它具有多义性。
Hi:你接下来的工作是什么,还将烧这道菜吗?
刘:碍于技术手段,这套素材库中还有几件作品没有完成,还将继续。但不会做“土豆烧牛肉2”,对于还需要推进的部分,在共有的知识性理解外,我仍然需要一些非常独特的个人探索,这种探索,才能使得这个理解产生一种具有真实感的力量。另外,其他的项目也在进行当中,我希望在2013年和今年项目之后,将这一体系的实践做得更饱满。
《健美阶级》,2014,铁,漆,23.5 x 17 x 3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