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波艺博会来袭

作者:朱凡 2014年9月2日 专题话题
2014年的上海,最热话题已经不再是私人美术馆群落,而是下半年扎堆发生的艺术博览会们。上海的艺术博览会数量在今秋达到一种井喷,从政府主导、到藏家和画廊主的身份转换,但上海的艺术博览会与这个城市的气质相似,保有一种克制的内敛,以及对于精致的追求。
2012年上海当代博览会现场。
2012年上海当代博览会现场。
Hi:博览会的定位是怎样的?

周铁海2014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是目前国内首个融合艺术与设计的国际性大型博览会。

应青蓝:Art 021的定位是国际性的精品博览会。

Alexander Montague-Sparey:亚太地区应该看到并且彻底了解收藏级别摄影的市场潜力。在上海艺术影像展之前,在东方还没有这个级别的类似艺博会。在我任职佳士得拍卖公司时,我就看到来自这一地区对摄影感兴趣的藏家越来越多。摄影艺博会一方面是一个全方位了解和学习的机会,另一方面提供商业的环境,可以来收藏摄影作品,这是一个完美的起步平台。上海是如今中国最吸引人,发展脚步最快的城市。北京已经等同于当代艺术中心了,而上海还有许多开创的机会。在适当的时机,我们也希望可以将我们的品牌带到其他城市。我们是唯一一家专门针对摄影作品的艺博会,坚持国际化路线,努力达到最好的结果。坚持把握作品质量是我们最主要的指导原则。

艺术都市策展团队:艺术都市的定位为打造中国最重要的推广城市艺术的盛会。该展览主由上海市社会经济文化交流协会与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联合主办,由上海西铁尚艺展览有限公司与K11联合承办。艺术都市并不是一个完全意义上的博览会,是以一个艺术事件的形式发生,而是通过策展团队选择艺术作品,生成明确的线索。策展团队包括MASSIMO TORRIGIANI、乐大豆、柴成炜。

毛文采:首先,艺术亚洲的题目就已经很清楚了,就是亚洲,我们就定位在亚洲的当代艺术。然后,它与其他艺博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还要在亚洲找能够持续不断的在推动年轻艺术家的画廊。亚洲也有很多很资深的,当然我并不排斥这些老画廊,而是说让整个的博览会有它的统一性、一致性。艺术亚洲最大的吸引点就在于,规模不是很大。这方便我们跟画廊,甚至画廊带来的艺术家之间有一个非常好的沟通,希望让人感觉这是一场很温馨、很好玩、很有趣味、很轻松的展览。
2013年,艺术家林明泓为ART021艺博会特别创作的窗户,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2013年,艺术家林明泓为ART021艺博会特别创作的窗户,成为一道特别的风景。
Hi:博览会的场地选择有怎样的考虑? 

周铁海:展场选址在原上海飞机制造厂冲压车间改造而成的西岸艺术中心。西岸艺术中心位于梦工厂对面,在滨江文化走廊的中心区域,空间本身非常令人兴奋,长约126米,宽约54米,净高13米。老厂房经过改造之后,将会达到八千平方米的容量,足以保障它具备美术馆级别的展览规模。展区的一楼是VIP区、报告区、媒体区,二楼则是设计艺术区。二楼将整个采取开放式设计,每个参展单位规定面积,但不做预搭建,由参展机构自行设计发挥。

应青蓝:外滩一定是长久的决定。运作一个在上海的博览会,外滩就是全世界都取代不了的位置,非常地标性,不需要多解释。只是外滩分为很多区域。其实,我们有满长久的计划,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在项目上会有扩大。今年,除了使用中实大楼之外,还将利用外滩源的步行街,会将一些小项目沿着步行街放到周围的小空间中,从主体项目向外引申。一楼展出的公共项目将会继续,筛选画廊所提供的一到两件比较醒目的作品,在一楼进行集中展示。二楼将为年轻画廊提供“1+1”项目的展示,既作为展商参与,同时选择一个年轻艺术家的个人项目,总共展出六到八个个人项目,在20平米左右的空间中,相当于呈现一个小型个展。对年轻艺术家而言,在和大牌机构的同时展出中,有对比,其实也是一个学习和成长的过程。

Alexander Montague-Sparey:今年我们选择了上海展览中心,作为Photo Shanghai的场地。

艺术都市策展团队:这次选择在K11展示,展览的空间设计由知名建筑设计事务所Kokaistudios操刀,运用空间、楼宇、公园的概念,把一个室外的都市融入B3层的室内,将艺术、设计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使艺术更贴近人们。K11的空间举办过多个推广中国当代艺术的重要展览与活动。K11经常举办高质量的展览与教育活动从而拉近艺术与人的距离,在这方面K11对上海艺术体系的贡献是很大的。其实有的时候还是需要将艺术带到人们身边去,而不是让人们追随艺术。艺术都市的理念与K11的理念一拍即合:艺术是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应该被更广泛地以及更经常地欣赏。

毛文采:场地更大是一定要的。今年太匆忙了,其实我们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去准备这个。在非常匆忙的跟无奈的情况下就选择了这个场地。不是说这个场地不好,而是这个场地本来就不是为展览所用的场地,不具备展览的条件。所以,我们希望明年会有一个相对比较专业的展览场地,但是规模也就控制在四十到五十家左右,我不希望规模很大。另外,因为徐汇区政府蛮支持这个项目,他们希望我们留在徐汇,所以也会做一些好的支持。这是我们还是会留在西岸的原因。明年定下后就会制定一个更长期的规划。
西岸艺术中心本身的空间感将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增加别样的视觉感受。
西岸艺术中心本身的空间感将为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增加别样的视觉感受。
Hi:在展商选择上有怎样的标准?

周铁海:在西岸艺术中心里这么大的空间中,我们会限制展位数量,扩大单位展区面积。基于甄选标准,很难成文,所谓代表性或国际性都比较空洞。我们邀请HAUSER & WIRTH、Sean Kelly、白立方、大田、洗澡堂、香格纳、佩斯等20余家中外知名画廊以及数家设计机构参展,保证每个受邀方都有充分的展示空间。“少而精”的展览方式,保证了展出者与观展者有足够的交流时间,营造体验式与交流式的观展氛围。

应青蓝:Art 021 是采用评委投票的制度,我们希望在公平、公正的国际化平台来做博览会,第二,在选择展商时,另外的因素是,去年支持我们的画廊及上海本地的画廊。今年开辟了一个新的单元“1+1”,支持青年画廊,从多个角度也保持了参展画廊的多元化。今年共有四十余家画廊参与,其实希望参与的画廊已经近百家,我们也是进行了很痛苦的筛选,尽管有些展商不太理解,但我们依旧保持自己的品质。

Alexander Montague-Sparey: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和有影响力的摄影艺术经纪人合作,这些经纪人与这一领域内最重要的,同时也是最有前途艺术家们合作。今年,上海艺术影像展会带来42家参展画廊,对于刚刚举办第一届的艺博会来说这个数字不错,这样的展商数量可以保证整个艺博会错落有致,让参观者可以细细欣赏思考。首届参展的画廊会带来标志性的摄影杰作,以及收藏级别摄影作品中那些崭露头角的年轻新秀。

艺术都市策展团队:合作的画廊是大胆的、具有创新精神的画廊。展览关注作品的并存关系与精致美感。艺术都市展览展区划分不是按照博览会式的画廊等级制度来划分的,是根据我们的策展理念来规划画廊的位置,整个布局是穿越式的,给到画廊的空间是一个大的展览空间中不同的房间。

毛文采:我们今年不只是在选择画廊,我们还希望让它的作品看上去水准是很整齐的,差不多高低。所以今年为什么比较辛苦也就在这里,相当于你不只是在选画廊,还在选作品,并且只有一个半月的时间。事实上,规模扩大并不会影响我们的宗旨,那就是专注于比较具有年轻艺术家资源的亚洲画廊。我们希望为所有的藏家跟观众带来一个比较统一的视觉效果。并且这些作品也比较能够被市场接受,想把作品带回家也没有那么累。没有那么累涵盖的意思不单单是尺度的大小,当然还有价格的问题。我们希望将所有这些规范在一个范围里面,然后让艺博会的总体的水准趋于整齐。
艺术都市选择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
艺术都市选择在上海K11购物艺术中心举办。
Hi:展商比例是如何规划的?

周铁海:作为第一届博览会,我们希望做得精一些,所以规模不大。因为规模不会太大,所以很难谈比例。这次展期上会是比较特别的规划,展期长达一个月,有效地突破了原有博览会短则三日、长则一周的格局。同时在时间上采用“5+25”的分众形式,为参展商与收藏家精心营造交流与收藏的优质平台;后25天为特展日,为艺术爱好者与普通市民提供具备美术馆水准的国际性观展体验。这既扩大了博览会的受众人群,也以“分众”的形式服务于不同需求的观众。

应青蓝: Art 021的规模虽然不大,但定位依然是国际性的精品博览会,国际的画廊比例控制在四分之一左右,并不是说尽可能多的引进国际画廊,我们还要有自己的特色。上海本地画廊的参与数量在四分之一左右,是博览会的上海特色。

艺术都市策展团队:这次有15家上海画廊参与,因为我们是以城市为单位的活动,所以关注上海本地机构是我们的本意,更关注不断革新并支持创新的画廊的参与。在未来,如果国际画廊有意愿做“上海特定”的项目,我们是愿意考虑其的参与。当然主要关注还是本地画廊。

毛文采:除中国之外,我们会推出新加坡、香港、印尼、台港,这几个比较重点地区的画廊,当然我也不排斥越南、柬埔寨。我希望我们这方面的功课能够做得再好一点。至于招展这件事情,倒不会有太大的问题跟困难,但是如何从这些报名的画廊里面进行选择还是要下工夫的。最大的问题在于我们如何做到我们刚刚讲到的那些定位,如何把它做得很彻底、很完美,这反而是一个我们要去努力的方向。既然有了一定的原则就一定要去遵循,这才是好的博览会能够持续下去的关键。
在Photo Shanghai中,M97画廊将带来王宁德等艺术家的作品参加。
在Photo Shanghai中,M97画廊将带来王宁德等艺术家的作品参加。
Hi:除了常规展览外,是否会有讲座、论坛或其他形式的衍生项目发生?

周铁海:在规划中,有延续一个月的论坛项目,从9月26日延续到10月26日,形式开放并且保持主题的多样性。主题会涉及到艺术收藏、展览策划及国际最新的设计理念等等。当然,邀请的主讲嘉宾也是各个领域比较著名的人。

应青蓝:我们组织了国际青年藏家收藏展,会有专门的空间进行展出,会邀请法国、英国、瑞士,包括香港、韩国、日本等亚洲区的青年藏家及藏家二代参与。通俗的说,就是看看现在世界上的年轻人在收藏什么。国际青年藏家的展览不单单是呈现了关注的方向,同时也会参与到Art021的购买之中。但这是我们前期很多工作努力的结果。我需要组织展览,邀请藏家来到上海,同时安排论坛,使得青年藏家充分地参与进来。因为我们自身就是参与收藏的青年人,并且已经连续做了几次青年藏家收藏展,所以,我们有经验来完成这一项目,这也是其他博览会无法复制的。

Alexander Montague-Sparey:在9月4日艺博会开幕的两天前,我们还会组织一个藏家专享高端峰会,向这届外国来的藏家介绍上海这座城市,重要的文化界人士,到时会有来自柏林、斯德哥尔摩、洛杉矶等等地方的藏家来参加。

艺术都市策展团队:上海这所城市始终走在时代的前沿,它既本土化又国际化,既个人主义又协作并进, 既商业化又非盈利, 既愤世嫉俗又包罗万象。它的成功建立在统一的艺术体系之上,源于艺术家们的合作精神与画廊业者们的生存意识和对成长的渴求。论坛也将帮助人们更加了解这座城市的艺术体系发展。同时艺术都市巴士也将在期间穿梭于城市各大艺术区与美术馆,让人领略真正的都市艺术。

毛文采:是的,我们会做一些有意思的项目,这也是我们这个博览会的特点:不只是邀请画廊,提供一个平台让展商来展览他们的作品,还希望画廊能够根据场地的划分来做一些有意思的项目,让平时发生在画廊的项目在博览会的展厅中发生。我们还会有一些很有趣的跟艺术园区的合作项目,让所有来的人不会那么单调。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