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华翎 最重要的是完成当前的创作
在2013年5月香港佳士得春拍“亚洲当代艺术”专场中,徐华翎作品《芳香》在两位电话委托之间展开激烈竞争,并最终以117万港币的成交价刷新徐华翎作品的拍卖纪录。在这之后,海外作品呈现出一股明显的回流趋势,随之带来的藏家热力追捧和订购要求将徐华翎的自由创作时间挤压缩小,一直存在于心的完成创作并为自己举办一次完整个展的信念如今变得更加坚持和明确。
Hi艺术=Hi 徐华翎=徐
尽力避免源于市场的时间挤压
Hi:在佳士得春拍作品突破百万大关之后,你感受到的不同都有哪些?
徐:《芳香》这件作品的尺寸本身就比较大,百万的价格也属于正常,但是在这场拍卖结束后,明显感觉到海外回流的作品多了,因为2008年之前的作品基本都在海外,一直没有在市场上出现过,这可能与佳士得拍卖在国际中的影响力有关。其次在接受媒体采访上也比以前多了,差不多每个月一两次的频率。
Hi:你认为自己作品市场价格提升的原因是什么?
徐:一方面是整个水墨、工笔群体逐渐受到重视,两三年前当学术开始关注这一领域时,拍卖马上也介入进来。另一方面我认为可能是买家的需要,50后、60后艺术家在价格上涨、上升空间压缩之后,他们需要找到更年轻、更便宜的艺术群体,70后、80后自然成为他们的选择。
Hi:回流的作品与现在的作品区别大吗?
徐:创作风格从2003年开始到现在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但是在题材选择上会有一些变化。因为我是从中央美院附中、中央美院毕业的,所接受的教育一直是学院派西画体系,虽然后来我学习了中国画,但是周边朋友大都从事当代艺术,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大,因此我的创作与传统国画临摹、写生、创作不一样,在当代与传统之间游走,而这也是我想一直坚持下去的东西。
Hi:短期内你会改变自己的创作风格吗?
徐:风格上可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题材、媒介上会继续拓宽。因为我创作更多的还是凭借感觉,并没有特别的规划,不会自我强加特别多的这种想法,所以变化是不会刻意强调的,但是就算发生变化,你一看还是会知道这是我的作品。
Hi:目前你在创作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什么?
徐:最大的问题就是我需要完成手头的作品。我一直想做一次个展,但是却没有足够的精力来创作,一次个展至少需要20-30件作品,除去借展的作品,新作的数量还是比较少,因为市场的影响,我现在可空余的思考时间和创作时间就变得比较少,虽然我已经尽力把这个挤压做到最小,但仍然是不可避免的。
做一次完整呈现的个展
Hi:关于这次个展你有何想法?
徐:希望与以前在画廊举办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不一样,我想把这几年大家没有看到的作品完整呈现,因为在拍卖或群展中,大家看到的都属于片段式的。同时,我也希望把我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毕竟在市场上表现好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我认为好的作品。所以这个展览更能够体现我的态度和面貌。
徐:希望与以前在画廊举办的阶段性成果展示不一样,我想把这几年大家没有看到的作品完整呈现,因为在拍卖或群展中,大家看到的都属于片段式的。同时,我也希望把我自己认为特别好的作品展示出来,毕竟在市场上表现好的作品不一定都是我认为好的作品。所以这个展览更能够体现我的态度和面貌。
Hi:举办个展除了对自身面貌的呈现,有没有考虑对市场或学术层面的影响?
徐:没有考虑对市场的影响,因为我觉得最近几年市场的发展趋势还可以。而对于学术层面的考虑也是我迟迟没有想好何时开展的原因,我还是希望这批作品能够发出声音,能够有新的想法呈现,不管是展览还是批评文章,都是对自己的一个梳理。
Hi:最近是否有新的群展计划?
徐:明年1月份在北京公社、4月份在台北大未来林舍,N12将会以两部分呈现近两年的新作。这一展览其实在两年前就已经开始讨论,现在基本进入实质阶段。其实本身我们N12的12个人能够聚在一起做展览也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
新水墨年轻艺术家的竞争还不够
Hi:你对收藏自己作品的藏家是否有了解?
徐:早年其实对藏家没什么概念,因为大多作品是通过画廊售出;后来有一些国内藏家出现,以30-40岁年龄段为主,其中一部分还有着海外留学背景;现在的藏家来自于各行各业,包括从2004年我的作品开始上拍时就出现的潜在藏家,都开始浮出水面。
Hi:你是否感受到了年轻艺术家之间的竞争?
徐:在新水墨领域,我认为年轻艺术家之间的竞争还不够,如果能够达到类似年轻当代艺术家的竞争力,可能会对新水墨的发展起到很好的作用。至少我自己没有感觉到来自同辈年轻艺术家的竞争,就算有,也可能是外人议论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