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作者:罗颖图片提供:各受访者提供摄影:董林 2019年8月23日 专题话题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不需要样板间式的精心设计,也不需用满墙昂贵的艺术品,以彰显自己的审美与睿智。
家,是我们最饱满的生活空间,它会逐渐凝固主人的情感。它可以是赏心悦目,也可以是怪异突兀,但它一定会有自己的故事。
图为电影《最佳出价》剧照
图为电影《最佳出价》剧照
五个案例中跟艺术关系最密切的是Freda,她本身就是艺术从业者,现在也是一位创业者。从一份工作到自己的事业,艺术是她成长的见证。她坦诚地说曾动过投资艺术品的“邪念”,也曾缺乏过判断力。但是天生的眼光加上后天的历练,撑起她对品位的自信
胡弦子是温州人,她毫不掩饰对“升值”的欲望。最特(怪)别(癖)之处是她苛刻的审美,她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所有的衣服都是裸色系。但正是这样一个审美趣味挑剔的人,却能接受艺术作品的“怪”趣味
对大众来说,大气超的选择可能是最有参考意义的一位。这位新手妈妈的藏品,更多是她某种情感的依托和纽带,同时也兼顾家居装饰需求。
罗小虎是此次出镜的唯一一位“60后”,去到他家才发现他的收藏远超出我们选题的限定,但他仍谦虚地说自己不是专业藏家。在挂满作品的墙上有一块特别的区域,六层隔板上密密麻麻摆放着无数玩偶。收藏的起点是他带女儿吃麦当劳、肯德基儿童套餐开始的(我脑补了一下当时的温馨画面),十多年积累下来的“手办”,在今天不小心跨入了“潮玩”队伍里。
说到“潮玩”,80后的毛壮才是专业户。因为对卡通漫画的狂热,他离开了互联网,投身艺术界,把爱好当作了自己的事业。我最佩服的是他在购买艺术品时敢于花钱的勇气——“全部的收入,除了生活开支、买衣服和旅游,其他基本上都用来收藏,而且经常和画廊申请分期,来买一些超出预算的作品。”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如果我有足够的钱,
我认为自己买的东西会不错。
Freda
80后,拥有10年工作经验,正式入艺术圈7年,
曾在媒体从事销售工作
2018年和丈夫一同创业
在北京798艺术区设有工作室
至今保持着看展览的习惯
我本科是在一所综合性大学学的绘画,2009年来北京一家画廊开始了第一份工作,一年后在一家油画修复工作室工作。直到2012年正式进入媒体从事销售工作前,我都没想过要彻底脱离画画进入职场。
在得到第一笔奖金后,我买了一位85新潮时期的艺术家作品。现在看来,那是唯一一件动了“邪念”的藏品。我觉得把艺术当投资是一种“邪念”。但从那之后再也没那么想过。这就跟你交朋友一样,相信自己的眼光就可以。
餐厅墙上挂的是夏俊娜的版画
餐厅墙上挂的是夏俊娜的版画
左1(红 )为布日固德作品;右为陈墙作品
左1(红 )为布日固德作品;右为陈墙作品
餐厅吧台
餐厅吧台
2013年之前,我是属于喜欢艺术,却没有判断力,之后我自认为有判断力了。在2018年创业之前,一年大概会花5万-10万元买作品。但是创业之后就不确定了。我觉得收藏要在自己毫无压力的情况下去买,我不会为了买东西而买。而且我发现自己的口味也会变,所以还是要冷静,除非特别喜欢。
我其实挺不容易看上作品的,看上的都很贵,买不起。第一个让我有收藏欲望的艺术家是段建宇,她的画面感觉很好,女性能画得那么带劲的艺术家不多。耿建翌、段建伟的作品我也很喜欢,可能都是老乡的缘故,骨子里有相通的地方,就好像吃饭的口味一样。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Freda家中的电视墙,下图左为艺术家欧劲作品,右为王牧羽作品
Freda家中的电视墙,下图左为艺术家欧劲作品,右为王牧羽作品
有故事性、文学性的作品我也喜欢。但我差不多从前年开始特别喜欢抽象,也许是知识结构和年龄发生了变化,喜欢的抽象类型也越来越简单,更偏向冷抽象,干净和简单的画面。我甚至觉得抽象比具象绘画更难。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认为自己买的东西会不错,我还挺相信自己的眼光。
楼道的白墙上是马晟哲的作品
楼道的白墙上是马晟哲的作品
茶室
茶室
卧室的床头,是艺术家南方为Freda夫妇画的结婚照
卧室的床头,是艺术家南方为Freda夫妇画的结婚照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买它们,理解它们和自己创作好像有相通之处。
很爽!
 
胡弦子
纪录片导演
酿影像的主理人
我是十年前混豆瓣的时候认识了一批文艺青年,后来在线下也都成了好朋友,那时候常常约着去看展览。第一次买艺术品是2013年,买的是青年艺术家朱田的作品《babe》,是从她本人手里购买的。她是我认识十来年但一直从未见面的朋友,也是豆瓣上我认识的一个艺术家朋友的表妹。后来我有关注她的微博,她的言行特别酷,那种酷不是装逼,而是做自己,想说啥说啥,很跳脱我对艺术家的固定思维,觉得她好真实。
弦子家的餐厅
弦子家的餐厅
闲暇时,弦子也喜欢自己动手画画,左边墙上挂的就是她自己的作品,女儿大概也继承了她的这个爱好
闲暇时,弦子也喜欢自己动手画画,左边墙上挂的就是她自己的作品,女儿大概也继承了她的这个爱好
她有一幅作品是《爸爸去哪儿》里的羊皮筏子,特意去黄河边找到那些羊皮,做了一个“看不懂”的装置。挺羡慕她的。有一次她私信我说,最近经济情况不太乐观,问我要不要买她的作品。为了让买家放心,她说这个作品未来一定会翻十倍(不止),哈哈哈哈。作为温州人,对升值这个词很敏感,当时我也没啥钱,东拼西凑凑齐了三万还是四万块钱买下了人生中第一幅作品。我们共同认识的一个朋友嘲笑我被“忽悠”了。他说,他亲眼看见这双鞋放在黑色塑料袋扔在门边。但好像这个故事有加分。其实在心里,能支持到艺术,支持到我喜欢的艺术家,就觉得很开心很有面儿。
起初做这个作品时,她有问我要过我老公的腿毛的照片,好像是有参考过他腿毛的间距。因为这个私密的原因,我一直把它放在我的房间床头。时间久了,好多书就把它挡住了。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朱田作品《babe》,胡弦子说作品大概有参考过她老公腿毛的间距
朱田作品《babe》,胡弦子说作品大概有参考过她老公腿毛的间距
我收藏的作品比较杂,但也不算多。一类是与我的空间很融合的,拙拙的,有一种侘寂之美。另一类,作品里有怪诞,能感受作者的内在是敞开的。去年收藏的唯一一幅作品是大卫·林奇(David Lynch)关于童年的版画。很多朋友来我家,看到那幅作品都觉得有点怕怕的。我也说不上来第一眼看见这幅作品为什么会被吸引,那时候我也做点卖童装的副业,可能太过美好的东西会让人产生厌倦感,也许是这个原因吧,让我买下它。
艺术家瑃燕的作品
艺术家瑃燕的作品
办公桌后面是鱼山的水墨画
办公桌后面是鱼山的水墨画
艺术家能通过一件或者一组作品把他/她的处境,社会现状等等表达出来,而我们普通人可能没办法做到这么精准的提炼。作为与艺术有点搭边儿的创作者,买它们,理解它们和自己创作好像有相通之处。很爽!
胡弦子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所有的衣服都是裸色系
胡弦子说自己的人生理想就是所有的衣服都是裸色系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关于童年的版画
大卫·林奇(David Lynch)关于童年的版画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每件作品都标记了当时的自己
 
大气超
85后
电影制片人
从事电影工作8年
丈夫从事艺术行业,耳濡目染,经常会一起去看展。第一次买艺术品是2013年,在当时hi小店的刘冰个展,展出她的“非洲”系列,很喜欢那批作品里的想象力、色彩感和一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母性,当时从里面选了一张,大概花了1万左右。
入口玄关处鞋柜上是崔金德的 《回忆的时光2》,墙上的小猪雕塑是张弱的衍生品
入口玄关处鞋柜上是崔金德的 《回忆的时光2》,墙上的小猪雕塑是张弱的衍生品
餐桌旁的墙上是李莹的《一枝花》和《绽放》,中间是李戬《东瞻图》
餐桌旁的墙上是李莹的《一枝花》和《绽放》,中间是李戬《东瞻图》
我买回来的作品都会放在家里,目前主要都是绘画作品,挂在自己家的墙上。有时候是考虑家里墙面填空,有时候会考虑一些作品互相的搭配。我没有太多成体系的想法,主要是跟自己当时的心境有关。比如刘冰那件作品,现在家里有了宝宝,这张女主人公抱着小狗的作品越看越有预见性,越来越喜欢。比如还曾经收藏过一件画水果静物的作品,只是因为喜欢那件作品背景的蓝色。感觉我的喜好一直在变化,有时候是想象力,有时候是色彩,有时候就是一些很小的细节,还是比较自我吧。
客厅沙发背后是李恺的《New Boy》
客厅沙发背后是李恺的《New Boy》
入手的第一件艺术品是刘冰的《非洲梦》
入手的第一件艺术品是刘冰的《非洲梦》
最便宜的一件作品只有2000元,尺幅很小,画的是一个小女孩,很像我小时候,一直被我拿来当微信头像。我每年大概会买三到五件作品,没有固定预算。我会比较固定在几个画廊空间或者项目里买作品,碰到喜欢的希望都可以拥有,基本花销不会超过10万元。
 陈琳《小人体二号》
 陈琳《小人体二号》
最初有投资的想法,后来发现每件作品都标记了当时的自己,实在没法舍弃。我买的都是价格不高的青年艺术家的作品,收藏一件作品,每天可以看见它,每一年还能看到艺术家的成长性,这要比买包幸福得多。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玩偶和小尺幅绘画集中在客厅的玻璃柜中
玩偶和小尺幅绘画集中在客厅的玻璃柜中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机缘
 
罗小虎
60后
大学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公安局刑侦处,
从事过探险,拍过纪录片
经营过文化传播公司
小时候我常去荣宝斋看画,那时都是大家,徐悲鸿、吴冠中、傅抱石、李可染等。最近去过一次,差太远了。所以我觉得有能看到好作品的环境还是挺重要的,一方面能积累视觉经验,逐步提高视觉品位,一方面使我明白在判断作品时一定要看原作,看门道。后来,看当代艺术,这些经验也非常受用,你可以更容易分辨传承脉络,感受哪些是独特哪些是模仿,哪些是灵魂哪些是败笔。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罗小虎家的客厅和餐厅,几乎都被画和“小玩意儿”填满
罗小虎家的客厅和餐厅,几乎都被画和“小玩意儿”填满
玄关处
玄关处
我第一次买画也是在荣宝斋,北京亚运会前夕,我去荣宝斋看画,赶上义卖活动,就买了两幅,还收获了两张亚运会组委会的捐款证书,那是我第一次买画,算是“赞助人”行为。之后买过一段时间国画,直到90年代初遇到北京音乐厅画廊的钱程,也因此结识了中央美术学院的一批艺术家,那段买过夏小万、谢东明、景柯文等艺术家的早期作品,也遗憾错过了一些。
 
后来就忙于工作,我觉得自己并不算一个真正的藏家,我对收藏家有自己的界定。我收藏作品并不是为了装饰家,而是出于喜欢某件作品,希望拥有它。当然我把其中的一部分挂在家中或自己的办公室。它们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也为我与作品交流提供了可能。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罗小虎家中最吸引人的一面墙,最初开始搜集是因为带女儿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儿童餐送的玩偶,到后来他自己成套去买,十多年下来积累了超级丰富的“手办”
罗小虎家中最吸引人的一面墙,最初开始搜集是因为带女儿去吃麦当劳、肯德基的儿童餐送的玩偶,到后来他自己成套去买,十多年下来积累了超级丰富的“手办”
我的收藏更像是一种旅途中不期而遇的机缘,所以大部分作品也都来自我认识的朋友,他们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很多年前我曾经在墨西哥驻华大使家里,还有驻上海一位德国朋友的家中,看到他们的家几乎没有空隙的挂满作品,当时我很惊讶,也觉得很有趣。所以我并不介意家里到处都是作品,而这些也只是一部分,我也会偶尔调整更换。
 
另外,我的家里有很多小玩意,很多我探险或旅行带回的物件,现在想想,可能和我初中时短暂的学画经历有关。我的老师是北京画院的女画家林妹姝先生,她住在宝钞胡同,我每周五去她家学一次画画。她不收学费,但每次都要提前一两小时到,先帮她擦屋子,她家里有一屋子的古董摆件,我们要把所有东西重新摆一遍,好像一种仪式,擦完才开始画画。可能潜移默化中,这种小玩意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立体版丁丁历险记
立体版丁丁历险记
奈良美智的“梦游娃娃”和“梦游狗狗“,它们身后是罗小虎搜集的各种纪念版可口可乐
奈良美智的“梦游娃娃”和“梦游狗狗“,它们身后是罗小虎搜集的各种纪念版可口可乐
家中的许多物件都是罗小虎旅行中的偶遇,比如这些哺乳动物的粪便化石
家中的许多物件都是罗小虎旅行中的偶遇,比如这些哺乳动物的粪便化石
也许你的家也可以是这样的......
经常和画廊申请分期,
来买一些超出预算的作品。
 
毛壮
80后,最早在互联网工作
2017年辞去工作,开始了自由职业
最近两年转行,开始从事艺术经纪、策展等工作
我从小喜欢看漫画,大学时期开始喜欢上KAWS、村上隆、Ron English等潮流艺术家,毕业后在深圳工作,2012年底,开始在业余时间运营自己的艺术网站,之后转移到运营自己的潮流艺术微信订阅号——艺术壮士。
 
2013年开始接触收藏,第一次购买的是加拿大女性艺术家Jen Mann的3幅版画作品,当时在艺术家官网上看到她的版画非常便宜,每张只要50-100加元,所以就尝试信用卡支付购买。那也是我第一次购买艺术品,也是第一次海淘,等了4个多月才寄到,一度以为丢掉了。收到以后,我就开始经常从国外画廊或艺术家官网购买一些艺术家原作或版画。
办公桌上的玩具
办公桌上的玩具
我现在大概有50幅艺术家原作,100多幅限量签名版画,150个以上的玩具。藏品分散放在老家或者北京租的房子里,有的藏品借给一些朋友,在他们家里或者工作室里挂着。
 
我因为做网站与自媒体有7年多时间,介绍过的艺术家有上千位,浏览过上万个艺术家的资料,所以对于自己喜欢的类型和想收藏的艺术家非常明确——都是喜欢了很多年,并且很熟悉价位与购买渠道的艺术家。目前的状态是,如果喜欢的艺术家办个展或者参加群展,有喜欢的新作品并且价格合适,就会去咨询收藏
从左至右:松浦浩之玩具,Tran Nguyen的绘画作品,山本源的雕塑
从左至右:松浦浩之玩具,Tran Nguyen的绘画作品,山本源的雕塑
Adam Lister的绘画作品以及Louis De Guzman的玩具
Adam Lister的绘画作品以及Louis De Guzman的玩具
我喜欢的主要是两个类型:卡通超扁平类型,与超现实主义类型。喜欢的艺术家包括下田光、松山智一、Chris Berens、James Jean等等,主要是外国艺术家。也有喜欢的一些中国艺术家,例如颜秉卿、徐琳琳、闫威、儿力力、谢雷铭、胡扬、程诚一等等,喜欢的艺术家我会去结识成为朋友。
 
我从2013年开始接触收藏,初期都处于玩票与学习阶段,2016年时的收藏预算是每个月1万,最近两年定的预算是每年50万。如今我全部的收入,除了生活开支、买衣服和旅游,其他基本上都用来收藏,而且经常和画廊申请分期,来买一些超出预算的作品。数量的话每个月买1件原作,喜欢的艺术家出了版画、玩具,100%都会收藏。
下田光的绘画作品,中间的“大象”是权五祥的雕塑,以及一些设计师玩具
下田光的绘画作品,中间的“大象”是权五祥的雕塑,以及一些设计师玩具
墙上是Okuda San Miguel画的《猪熊》,桌上正面立着的是村上隆的布画,左侧则是毛壮委托儿力力创作的卡通形象,现在也是他的微信头像
墙上是Okuda San Miguel画的《猪熊》,桌上正面立着的是村上隆的布画,左侧则是毛壮委托儿力力创作的卡通形象,现在也是他的微信头像
我是以藏养藏的模式,艺术家出了限量版画、玩具会购买多件,作品升值后只留一件收藏,其他多的会卖掉,偶尔碰到机会也会卖掉一些原作,用这部分收入来支撑自己的收藏。
 
收藏对我来说主要是爱好,看到喜欢的作品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拥有。我大部分收藏的原作都不会考虑卖掉,不过我办过两次个人藏品展,未来有机会也会举办更多。
墙上左边是日本艺术家下田光的作品《Whereabouts of God #33》,右边是西班牙艺术家Coté Escrivá 的作品《Twisted Taz》
墙上左边是日本艺术家下田光的作品《Whereabouts of God #33》,右边是西班牙艺术家Coté Escrivá 的作品《Twisted Taz》
桌面上绘画与Be@rbrick玩具来自西班牙艺术家Javier Calleja
桌面上绘画与Be@rbrick玩具来自西班牙艺术家Javier Calleja
左边的绘画是从玉兰堂买的颜秉卿《老虎屁股摸不得》,右边的绘画是下田光的《Life and Deach》,桌上的玩具来自Jeremyville、Steven Harrington下田光
左边的绘画是从玉兰堂买的颜秉卿《老虎屁股摸不得》,右边的绘画是下田光的《Life and Deach》,桌上的玩具来自Jeremyville、Steven Harrington下田光
此外,收藏可以算是我工作的一部分,我经常通过收藏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去结识艺术家,有时候还可以认识画廊的工作人员,或者艺术家的其他藏家,这都是支撑我目前工作所需要的资源。除了这两点,不断收藏也让我在运营个人艺术自媒体时,更具有专业性与权威度。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