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劲 让Hi21作为巴塞尔之外的补充

采访:曹丝玉 2015年3月31日 专题话题
Hi21市集在去年初始便实现了数百万的交易,而一次集合百名艺术家,近千件艺术品的方式,让这个行业中无法进入传统画廊和艺博会体系的艺术家拥有了极为有效的呈现和推广。伍劲坦诚,虽然数量众多的高单价作品才能维持画廊的运营,但正在兴起的中产阶级逐步成为巴塞尔体系之外的艺术品消费力,而这力量正在让进入第二年的hi21在今天掀起更大的风浪。
 
Hi艺术=Hi 伍劲=伍
 
年轻艺术家低单价的困境
 
Hi:作为这个行业的观察员,你觉得Hi21的模式和传统的艺博会相比有那些不同之处?
伍:我们可以把传统的博览会看成是画廊的集合,包括酒店博览会针对的都是画廊。虽然我们现在没把Hi21市集称为博览会,但从它的英文来看还是博览会的意思,它呈现的形态也是博览会的形态,比如展位——以艺术家为单位的空间。它跟传统博览会的区别是,不以画廊或者经济机构作为主体参展,而是请艺术家直接参展。这种形式的必要性在于从事艺术创作的年轻艺术家群体基数非常大,而其中能够真正得到机会并获取成功的艺术家是非常少的。
 
Hi:这些艺术家也不会获得太多参加艺博会的机会。
伍:我们可以从画廊的角度算一本帐。参加一个博览会最普通的展位都要到40-50万,这意味着画廊必须推有相当商业价值的艺术家,否则连成本都回不来。画廊在参加博览会的销售至少上百万才能回本,而一个四、五十平米的展位里最多挂十几件作品而已,也不是所有的都能卖。这些决定了绝大多数年轻艺术家没有什么机会在这种集合式的商业现场展出,因为他们的单价太低。
 
Hi:这个单价有底线吗?
伍:我一直有个观点,如果作品单价低于3万块钱,都不能进入画廊的视野里,因为画廊没法做这样的艺术家,它跟画廊整体运营的成本不匹配。一个中等规模的画廊得有多少艺术家才能支撑它的运行,就更不用说大画廊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一种需求,成千上万的艺术家急于展出他们的作品,可是现有的商业画廊体系和现有的博览会体系不能满足这个需求。另外,从需求方讲,成千上万的买家都买不起巴塞尔这种博览会体系里的作品,它们更像是奢侈品牌之间的竞争。
巴塞尔之外的市场需求
 
Hi:优胜劣汰。
伍:我最近刚刚看过爱马仕的总裁写的一本讲奢侈品的书,那个行业里很多人轰轰烈烈地开张,悄无声息的消失,血流成河。前两天爱马仕的设计师加盟了优衣库,不同的行业中都在发生着转换,而我们是不是也可以换种思路来看待艺术的行业?所以我们决定投放一个便宜的、低成本的产品给艺术品消费领域的消费者。Hi21和青年100设定的是相对不那么奢侈,价格更平易近人且有质量的作品。许多人不会再去买名家作品的衍生品,他们还是试图在原作的消费中获得一种成就感,或者一种投资的可能性。并且在购买年轻艺术家的作品时,实际上参与了塑造一个潮流的过程,一张几千块的作品虽然很便宜,但是它会鼓励艺术家继续创作下去,这个事情就会发生一个质变。
 
Hi:区别于巴塞尔艺博会级别的消费群体。
伍:这些数量巨大的买家在传统的博览会体制中找不到出路,所以今天大家在谈论巴塞尔的时候多少会觉得尴尬,买不起是一回事,看不看得懂还是一回事。买不起是注定的,即便买得起你也买不到,VIP客户会在你之前就拿走了。所以对于中产阶级来说,其实去巴塞尔没什么意思,除非你的品位非常特别,可以找到一个同样特别画廊提供的特别产品,而这恰好是土豪不在意的。但这种情况非常个体和边缘化。
 
Hi:所以Hi21针对的买家群体是新兴的中产阶级。
伍:Hi21试图把正在冒头的艺术家整合成一个类似于优衣库的局面,但作品是经过专家认真挑选的。曾经人们喜欢谈论天价的作品,但真实的参与度是很差的,2008之后当代艺术前三十年的成果就变成了一个寡头市场。但现在消费艺术品已经成为一种很普及的、很主流的、很时尚的生活方式,整个高收入阶层以参与艺术为荣,但是真到参与其中的时候会发现没有那么简单,买艺术品这件事情太难。
 
Hi:有钱解决不了的问题。
伍:一年拿着100万想进来买一点东西,也把人愁死。这个我太有话语权,因为我看过当代艺术市场整整10年的成长史,这对所有人都提出了考验。你想获得相当的参与度、丰富性、投资空间,又必须面临跟过去的传统势力,包括收藏势力的竞争,那你何其难?作为一个中上阶层,一年有100万可以放在艺术消费的是1%都不到的人群,但就是这样的人群可能照样什么都干不了。
 
Hi:不知道买什么?
伍:直接去大学里挑也是陷入汪洋大海。我们做Hi21也是将自己作为推介方,从漫无边际的艺术家当中挑选出来有水准的、有未来可能性的年轻艺术家,把他们提供给消费者。这和传统的思路没有差别,但我们的方式是集约,同时做100个艺术家,并以迷你个展的形式出现。这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因为在“多对多”的情况下,信息的流通会更完善。
在二线城市的资源流动
 
Hi:相比去年,今年会做哪些调整?
伍:今年的空间有没那么大,所以会更紧凑,一面墙挂五张,而且尺寸也不大,看好了就可以拿走,不需要再安排运输。原则上我们要求所有的作品可以上电梯,满足住在楼上的人。
 
Hi:对这个平台有进一步的拓展吗?
伍:去年Hi21做完之后,无锡就邀请我们过去做巡展,虽然只带去了一部分但效果还不错。成都也在邀请我们过去,所以它应该就变成一个流动性的平台。在富裕的二线城市,再单独来做一个这样的平台是没有可能的,因为艺术家资源有限,找来真正的专家团队把关,成本也高。
 
Hi:Hi21在推广上有自己的优势。
伍:我们本身有相当长时间的专业积累,无论是艺术家,还是媒体推广。Hi21本身和《Hi艺术》之间就是伙伴关系,所以它可以借助传播上的力量。Hi21的作品单价很低,但是有很好的营业额,如果不是恰好依托于杂志的话这是没有可能的。
 

相关人物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