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梦阳 市场在成长,谁也不愿意掉队

采访:廖冬云 2014年4月30日 专题话题
有画廊朋友反馈说,“艺术北京”在展前发新闻通稿是件头疼的事情,因为总有展商反馈“为什么通稿没有我们?”。这就像是那个很有名的段子,“怎么该来的都没有来、怎么不该走的又走了”,都不太好伺候。其实别把自己太当客人了,当“艺术北京”走到第九年时,大家也都跟了这么多年了,而且渐渐形成一种势头,到这个时候,节奏就是展览跑断腿,活动应接不暇。那这即是“艺术北京”,而不单单是一场艺博会。
不管怎样,今晚(4月30日)肯定是香槟沁人、嘉宾云集,朋友圈尽是“艺术北京”味。下午六点,农业展览馆,艺术北京VIP之夜,撑住,别“跑断腿”。
董梦阳 市场在成长,谁也不愿意掉队
Hi艺术=Hi 董梦阳=董

最好是可以获奖,但不需要上台讲话

Hi:前天艺术北京又得奖了?
董:对,我都没来得及领奖呢。
Hi:感受怎样?
董:这个也没有那么强烈的感触。嗨,因为都在忙工作了。奖与不奖,总有人说好,也会有人说不好,对我们来说,面临的即是一个让我们坚定走下去的问题。
Hi:每年会拿多少奖?
董:三四个吧。记不清了,有些不好意思了。
Hi:有没有打动你的颁奖词?
董:呵呵。其实如果能够获奖,又不要上去讲话,可能是最好的奖。
Hi:为什么大家都颁给“艺术北京”,是不是对你们太宠爱了?
董:我想一下,可能因为我们这么多年的坚持,已经九年了,今天得到大家的更多的关注,不能否认的是艺术北京这些年对一级市场的推动和贡献,这也是我比较欣慰的。
Hi:每次采访你都提到,你在意的是艺术北京的进步,今年的“进步”体现在哪?
董:我想我从来谈的“进步”都是三、四方面的,画家的进步、画廊的进步、组织者的进步,最最重要的是社会的进步,关注艺术的人群的增长,这是支持我们所有“进步”的核心力量。

先“完整中国”再说

Hi:今年的展商们报名比以往更踊跃?
董:今年我们大概是从300家画廊中选出不到150家,比往届多了近40%。
Hi:新增加的都是什么机构?
董:有很多新画廊出现了,老的画廊依然在。有的可能还不是画廊,但还是艺术机构。这说明大家更加重视艺术,或者说艺术市场有了更多人进入了。
Hi:那筛选是不是更困难了?
董:以前我们有一个艺委会,但其实没有那么多选择的余地。我需要100家画廊,来了只有110家,或者只有90家,那怎么选?现在就是需要更斟酌些了。
Hi:有没有一些你们积极争取却没有参加的画廊呢?
董:应该有的。可能更多的是一些海外的画廊,也没关系,可能画廊有自己的安排。一方面因为我们离香港巴塞尔艺博会很近,一方面也是市场信心的原因。我们只是一个橄榄枝,但画廊自身有自身的策略,它对市场的理解不一样,总之慢慢来吧。
Hi:有人反馈,“艺术北京”在发新闻通稿时挺头疼的?
董:其实通稿已经变得很没有吸引力,很没有魅力了。未来我希望你们去寻找你们感兴趣的,每次你们问我亮点,我从来不说亮点,因为我们每年都有新的内容,我们觉得自己做得很好的,很努力的,可能大家未必认可,我想,我们还是不要做引导,更多地还是你们自己去发现。
Hi:那今年你们很努力在做的事情是什么?
董:还是展览的丰富性和整齐度的问题。我们的口号和理想是“完整亚洲”,其实离“完整的亚洲还很远”。那么,现在要做的中国的当代艺术完整呈现的问题,这是我们需要一步一步做的事情。
紫色是去年艺术北京的主色调
紫色是去年艺术北京的主色调
水墨势头很猛,年轻艺术家遍地开花

Hi:大陆画廊有没有你非常想争取但没有出现的呢?
董:当然有,我也不想说是谁。也许是我们做得真的还不够好,可能没有跟它对接的客户。我们请了很多人,但对这个画廊来说,没有对接上它的需求。“艺术北京”今天更想要做的是服务这儿的人的事情,而不是服务几个外国人的问题,这就是定位的问题。
Hi:台北画廊今年依然参展积极,为什么?
董:从推广来看,博览会是一个成本最低的方式,不用开店,就能接触当地的市场,这也是一个机会;另外,他们也了解这儿市场的需求。或者说,在市场成长的过程,谁也不愿意掉了队。
Hi:今年换赞助商了?
董:对,我们换了英菲尼迪。
Hi:你们合作过哪些赞助商?
董:汽车有大众、奔驰、英菲尼迪;建行私人银行始终在,爱马仕也一直有合作,还有很多大大小小的。
Hi:每次换赞助商的理由是什么?
董:有时候不是我们原因,是赞助商的原因。
Hi:水墨和年轻艺术家依然是今年作品面貌的特点?
董:水墨势头很猛,年轻艺术家遍地开花。
Hi:还有什么?
董:画廊专业性提高,艺术家认真态度的提高,可能还是那些画家,但更尽心了,这是我们需要去鼓励的。

成交量一直在涨,成交额在下降

Hi:朋友圈有一个讨论,说“艺术家不应该去艺博会”,你怎么看?
董:博览会不只是一个商业平台,有那么多不同风格的艺术品让大家看到。我想同行也要去学习,难得有这个机会,几千个艺术家聚集到一起,看看也无妨的。
Hi:去年参观人数达到六万,今年有望达到七万吗?
董:我们不是那么希望参观人数有这种大的增长,因为我们还没有做好这种准备。虽然我们也做了更多的宣传、推广,但从现场的角度来看,我们更期望增加有效的观众。
Hi:那在增加有效观众的努力上,你们做了哪些工作?
董:你给我打电话这会,我在四季酒店,我们在这里为邀请的客人订了一百多套房子,实名的VIP卡我们发放了9000多张。如果他们来了话,希望能够给画廊带来好的销售,对博览会来说,这是首要的。在这个基础上,希望做一些教育也好,观赏也好,方方面面的东西。
Hi:成交量呢?会超过50%?
董:这个我不敢保证,我想会比往年要好。
Hi:往年是怎样的?
董:从往年的表现来看,其实成交量一直在增长,但成交额下降了。因为现在没有上千万的作品了。
Hi:以前也没有呀?
董:有的。像刘小东、方力钧他们十几米的画都有出现过的。现在是没有这种作品了,额度可能下降了,但成交量在增长,大家都在选择一些价格便宜的、消费型的作品。我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势头,你会发现一二级市场的分工越来越明确了。

没必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

Hi:最后一个问题,艺术北京有竞争对手吗?
董:我认为博览会的竞争,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亚洲市场的竞争。这个竞争是大家在争亚洲艺术中心的位置,而不是本国博览会的竞争,我觉得国内多点博览会都挺好的,大家各司其职,共同努力打造亚洲艺术中心。
Hi:以前北京还有CIGE,上海也有两个以上的博览会在筹备。你觉得北京还需要其它博览会吗?
董:同样的博览会不要太多,分层的博览会需要更多一些,比如说做一个版画的博览会、设计类、陶艺的博览会,而不是千军万马都在找同一个画廊参展。我们今天在强调多元化时,也是有一些空白点存在的,有那么多消费群,我们应该分层去经营。
Hi:那艺术北京会不会太多元、太综合性了?
董:我觉得是先多元起来,然后再细分起来,市场应该是这样。当人们对艺术还懵懵懂懂的时候,需要先进来感受他们能感受和愿意接触的艺术。以前我们偏当代时,大部分人进来没有收获,但其实他们来了说明他们对艺术是有兴趣的,不能一开始就把他们拒绝在门外。事情总有一个过程,等某一个门类成长起来时,那个时候就可以单独细分出来一个博览会。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