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佳茜 用水墨勾画通往佛陀之路

作者:吕晓晨 2017年8月31日 专题人物
“我觉得我是一个挺有佛缘的人,”韩佳茜这样评价自己,“我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佛教文化。但是我希望自己充分了解佛教文化之后,再来决定自己是否成为一个佛教徒。”
 
艺术家韩佳茜
艺术家韩佳茜
从北响堂到南响堂
 
 
从北响堂到南响堂的距离有15公里,是韩佳茜从自己家到姑姑家的距离,也是一段影响了她至今创作审美取向的距离。十几岁的时候,韩佳茜自己一个人骑着自行车到南响堂山上,映入眼帘的是满山残缺的佛像。“那个场景给我的冲击力很大,我以为是八国联军侵华破坏的,当时特别痛恨;后来看了书才知道有一些倒卖文物的,把佛头、佛手盗卖出国……去年我去大都会的时候,就看到了很多响堂山的佛像,非常精美,但是不如小时候看到的那种破坏给我的冲击力强。我后来觉得,这件事挺矛盾的,如果有些佛像当初没有被运送出国,也可能被民众破坏,或者自然毁坏。”韩佳茜认真地说道。
《不灭2》  60x50cm 绢本综合 2017

 

 

一尊失去头像的佛身,汉白玉般的质地上布满细细密密的裂痕,袈裟早已褪得分不清原来的颜色,鎏金饰物也被时间侵蚀得斑驳,如同出土的文物;取材于敦煌优美的飞天舞女,面部甚至快要失去了轮廓,但充满动势的舞姿和艺术家“错金镂彩”的处理方式仍然能给人以厚重的禅意。庄严地立体佛像,聊胜于无的空间,现实生命与永恒存在之间的距离就这样在绢上被晕染出来,这是韩佳茜笔下的彼岸世界,也是在纷扰杂乱的现实世界中,艺术家内心追寻的一方净土。

 
《不灭2》  60x50cm 绢本综合 2017
 
 
一尊失去头像的佛身,汉白玉般的质地上布满细细密密的裂痕,袈裟早已褪得分不清原来的颜色,鎏金饰物也被时间侵蚀得斑驳,如同出土的文物;取材于敦煌优美的飞天舞女,面部甚至快要失去了轮廓,但充满动势的舞姿和艺术家“错金镂彩”的处理方式仍然能给人以厚重的禅意。庄严地立体佛像,聊胜于无的空间,现实生命与永恒存在之间的距离就这样在绢上被晕染出来,这是韩佳茜笔下的彼岸世界,也是在纷扰杂乱的现实世界中,艺术家内心追寻的一方净土。
 
《莲座像之二十》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莲座像之二十》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从家乡响堂山出发,韩佳茜参观佛像的脚步踏过了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美国大都会。但儿时在家乡遇见的那种残缺的佛像所带来的震撼,却始终一直萦绕在韩佳茜的脑海至今。
 
 
02
在破碎中寻找美
 
 
韩佳茜十岁便开始接触工笔人物画,深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她在高考时和北京的学校失之交臂,去了东北师范大学攻读中国画专业。“东北还是有点闭塞的,我上学的时候就发誓一定要回北京。”于是在本科毕业后,韩佳茜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并顺利地来到了北京。
《莲座像之七》  50×40cm 绢本综合 2016
《莲座像之七》  50×40cm 绢本综合 2016
那时候韩佳茜喜欢将一些时尚的摄影作品以工笔画的形式画出来,再把箔贴到笔下人物的脸上以表现美与残破的冲击。没想到少女的沾沾自喜在导师眼里却“十分初级”,于是在导师“你总得画出点和你相关的东西”的要求下,韩佳茜开始追溯自身的根源,儿时在南响堂山遇见的那一幕回归脑海,于是,她画下一张没有头的坐佛,金箔和佛像支离破碎的冲突感竟然让画面出奇地吸引人,这张作品也得到了导师的肯定。“我们老师有个外号叫‘二百张居士’,他要求我们没画够二百张就不要找他,当然我的作品不同于写意,我肯定不能一下子就画出那么多。我画了很多各式各样的佛像,导师还建议我画的一些唐宋时期的花瓶,箔的破碎感结合花瓶的美感也很好,于是我把我的作品拿给导师看,他建议我还是把佛像延续下去。他是那种特别提携后辈的导师,看到我确实有认真在画画,是个勤奋的学生,于是后来也有了青州展览的契机。”韩佳茜表示。
 
韩佳茜 莲座像之九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韩佳茜 莲座像之九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03
三年里的三连跳
 
 
在油画、装置、新媒体艺术当道的当代艺术圈,充满中国传统审美取向的佛像似乎显得有些格格不入,那么如何将传统的素材在当代的语境中焕发出光辉,也是一个当代艺术家所需要面对的考题。有别于传统佛像正襟危坐、金光灿灿,韩佳茜描绘出了佛像不为人所注意的另一面。被放大的某一佛身局部是艺术家观察的角度,也是一种超验的创作形式。2016年,韩佳茜在青州有了人生的第一次个展。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名声在外,韩佳茜便因地制宜,特地以青州当地的佛像创作了一批作品,果然展出时便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今年北京的展览中,更加得心应手的韩佳茜不再为了讨好观众而创作,而是关注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无论构图还是选材,都追求自己的内心深处所想表达的想法:“我想追求自然中带着禅意的感觉,希望有不同的尝试。第一次的展览对我来说更像是一种尝试,而第二次展览,我希望更接近个人化的表达。”
即将到来的九月份,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将迎来开馆展,韩佳茜接到邯郸市佛教艺术研究专家的邀请,将会在博物馆新开馆的时候做一次个展。还在延期毕业的韩佳茜两三个月前刚在校外租了工作室本想专心作画,没想到生活的琐碎猝不及防。“每天都有好多事情,我真的想把自己分成N份,在学校我可以从早到晚画,但是出来之后发现很多生活的事情把创作的时间都分配掉了。”作为一个有着严重洁癖且吹毛求疵的处女座,韩佳茜忍不住发牢骚吐槽。面对人生三年里的三连跳,无论全守全攻,都是一种对待挑战的态度。
 
《十一面观音之二》 180x120cm 绢本综合 2016
《十一面观音之二》 180x120cm 绢本综合 2016
Hi艺术=Hi   韩佳茜=韩
 
 
04
越破碎,越崇高
 
 
Hi:你是佛教徒吗,为什么如此钟情于画佛像?
韩:我觉得我是一个有佛缘的人,我对佛像比较感兴趣,也在学习一些佛教的文化。但是我现在还有很多不是很了解的地方,所以我希望在充分了解佛像文化以后,再来决定我是否成为一个佛教徒。只有我了解了以后,才能有更好的尊重。以后的事也说不准呀,可能哪一天我去了哪个庙里,某一个师傅跟我说了哪句话点醒我了,当场我就皈依了,哈哈。
Hi:画面中佛像的形象来源都是哪些?
韩:最开始我是根据家乡响堂山的佛像,但是那些佛像破坏得都很严重,我现在画的比较完整,第一次展览的契机,我画了青州的佛像。后来我也专门去网上查,买一些佛造像的书,或者去各个博物馆看一些佛造像,一开始接触的比较杂,喜欢哪个佛像就画哪个,在画面上根据自己的感觉进行一些改造。画面中的佛像都是有依据可寻的,目前我还没有自己创造一个全新的佛像。
Hi:小时候在南响堂山的经历对你如今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韩:我觉得佛像无论是否完整,精神都一直在。但是对于我的审美来说,往往越是残缺,你便越感到一种力量的存在,可能完整的佛像并不会给你这种触动。而我的画面就是想重塑出这种力量,所以我刻意营造出斑驳的感觉。
 
Hi:所以支离破碎是手段,也是目的?
韩:对,我很喜欢老旧的物件,总觉得心里特别踏实,就好像我姥姥家的八仙桌、马灯、条案。我画面中的斑驳就带给我这种古老的感觉,给人以安静、永恒,越是毁灭,就越崇高。
《莲座像之十九》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莲座像之十九》  60×50cm 绢本综合 2016

05
摆脱惯性思维的束缚
 
 
Hi:你在创作中使用的材质是绢帛、贴金,这种想法是如何而来的?有什么难度吗?
韩:大三的时候上技法课,有很多种材料和技法,我发现箔技法在绢上很适合,就选择了这种方法。金箔或者银箔需要电熨斗烫,每一次烫呈现的颜色和状态都不一样,然后再用胶粘到画面上。你一定要在一个密闭的空间做这件事,箔特别轻,所以应该戴口罩来完成这项工作,但是我不习惯戴口罩,就每次憋着一大口气,小心翼翼地贴,千万不能大喘气,特别费时费力。
 
Hi:有的作品你会画完佛像的正面,再会再画一张背面形象。这是出于什么考虑?
韩:我觉得我们看一件事情时,应该从不同的方向去看,也要有不同的表述,所以我选了比较极端的正面和背面来画一尊佛,其实我之后还想有360度不同的面来画一尊佛。我们看事情的惯性的思维太严重了,我希望找到不同的角度,看事情也好,创作也好。
《观音1》 绢本综合 40x30cm 2017
《观音1》 绢本综合 40x30cm 2017
《观音2》 绢本综合 40x30cm 2017
《观音2》 绢本综合 40x30cm 2017
Hi:那你是否想过尝试绘画之外的创作?因为你创作的题材都是很有空间感的。
韩:我现在挺想尝试装置的,虽然目前的展览我没有时间去实施,但是这件事我已经想了好久了,我要做一个灯光、绘画相结合的装置,或是在立体的雕塑上尝试箔技法来贴金。
 
 
06
在当代的语境重构传统
 
 
Hi:佛像总是会让人联想到“传统文化”,你是否也会面对创作中的传统和当代性,如何处理呢?
韩:我之前的烦恼是画太传统了,我觉得有点老派、没有新鲜的气息,这个问题困扰过我一段时间。有一次我在侨福芳草地看到一件作品,一尊坐佛上缠绕着一圈又一圈彩色的线,我挺喜欢那个感觉;后来我看到一个艺术家画了一张佛像的脸,也给了我特别大的冲击。我觉得我可以在作品的图式中把某一局部放大或者缩小到极致,不需要被传统思维束缚。而且从材料来说,我觉得我的画还是比较当代的。
 
《佛立像》 绢本综合 90x40cm 2017
《佛立像》 绢本综合 90x40cm 2017
Hi:目前响堂山石窟艺术博物馆的开馆展的参展作品准备的如何了?
韩:还有二十多张画需要完成,我一般一平尺的画需要三天,两三平尺的画需要一周,我画的二十平尺左右的大画甚至需要一个月。有太多工序了,而且还涉及装裱、布展。我又是典型的处女座、烦人精,我自己其实也知道,但我控制不了,尤其是在画画这事儿上啊。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