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八位馆长:为什么美术馆门票定价这么贵?
门票定价偏低
廊坊暂未形成文化消费习惯
我们国家有一些免票的公立美术馆相当于国家买单。但民营美术馆只能靠自己从社会资源里获得经营上的平衡,因此收门票是合理的。
美术馆门票要根据所处的社区、来美术馆的人群能承受的金额数量等因素来制定。比如新绎美术馆处于廊坊,还没有形成文化消费的习惯,因此我们的门票大多数都是十元或者二三十元。当然首届新绎双年展的票价会高一点(单人早鸟票58元,单人正价票98元),因为我们的投入确实是很高的,也会邀请国际艺术家到场,让大家看到有好的作品、重要的艺术家在这里发声。
新绎美术馆设立门票有两个宗旨:一是服务于社会,让更多人走进美术馆;另一方面是扩展一些资源的链接,比如特展的一部分收入,让有钱的、有知识的、热爱艺术的人多支持美术馆。
收门票可以培养公众的公益性意识,既让大家明白需要“为知识付费”;也能限制一些不是为了看展览的人群。对于真正热爱展览的人,美术馆其实也采取了很多优惠政策,比如会员制度、学生半价支持,或者特殊人群免票等等。
我们看到有些南方美术馆的票价会高一些,原因也有很多:比如有些可能是展览投入很大,门票可以平衡一些资金;也有的是因为当地已经形成了消费的人群,为美术馆的运营带来了实质性的帮助。
定价会综合考虑
阿那亚社区的参观体验
阿那亚艺术中心相较于其他美术馆在地理位置上比较特殊,观众来源中访客占到80% ,酒店及民宿客人15%,业主5%。
购买阿那亚艺术中心门票或阿那亚艺术中心与沙丘美术馆联票(根据淡旺季调整)可以进入阿那亚社区,因此定价标准也适当地将美术馆以外的参观体验考虑了进去。而对于已经在社区内的业主、酒店或民宿客人,票价则有更进一步的优惠。
考虑到中国民营美术馆所处的环境,美术馆想要自主探索出一条可持续的、相对稳定的收支系统是十分困难。而阿那亚艺术中心依托于阿那亚集团的支持和阿那亚大品牌本身的影响力,我们很幸运地可以逐渐达到这种平衡。
希望展览票房能回本60%
松美术馆的定价一开始是有个预期的,因为我们位置比较偏,垂直来看,展览的粉丝不一定很多。我们希望每个展览的票房大概能回收60%的成本,比如一个展览成本100万,如果能收回60万票房,算是比较满意的目标了。所以,像年度重要展览,我们最初定的是160元,像“毛焰”等大展,成本高,档期也好,票价就高一些。而冬季或淡季展览,票价会定在80到100元左右,跟展览成本和观众需求相匹配。
不过,随着观众反馈增多,大家觉得票价有些高,尤其是学生群体负担比较大。今年我们把年度展的票价降到120元。其实,宋冬的展览成本非常高,但我们希望通过降低票价,让更多人能来观看并传播。对于学生群体,我们也考虑了各种优惠,比如学校补贴一部分票价,或者通过组团参观,提供三折、四折的票价折扣。这不仅是为了回本,更是希望给学生群体更多机会接触到当代艺术,这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关于近些年来普遍票价上涨的现象,我理解一些美术馆提高票价是因为展览的策划、运输等成本增加。我们的展览成本也在增加,但我们不希望通过提高票价来限制人流。我们更希望通过合理的定价和优惠政策,吸引更多人来看展,而不是把他们拒之门外。
之前我们尝试分开卖园区票和展览票,园区票只卖30元,但效果不好,很多人买了园区票后对园区的期望过高,结果对我们有很多投诉,觉得花30元只看园区不值。而且,来看园区的人并不是我们的主要观众,反而影响了想认真看展的观众的体验。所以,我认为松美术馆还是要专注于展览本身,我们取消了园区票,重新把重点放在展览上。我们做美术馆的目的,不是为了迎合那些只想来拍照的游客,而是希望真正对艺术感兴趣的人能够有一个好的体验。
至于未来的定价,我觉得大部分重磅展览的票价会维持在120元,不会再涨了。其实来松美术馆的成本不仅是门票,还有交通和其他开销,尤其是对学生来说,负担不小。我们希望通过一些合作,比如跟学校、平台合作,减少这些成本,让更多人能走进来。我一直觉得,艺术应该是有价值的,我们的展览质量和票价是要匹配的,观众付出的费用应该让他们觉得物有所值。
地区文化消费习惯
更多影响美术馆的门票定价
不同美术馆的门票定价机制不同,早年尤其是公立馆需要取得市场物价部门的同意,现在似乎就是各家自己确定。定价机制按说非常复杂,需要做客群定位、消费能力评估,当然也要考虑前期投入、市场预期等等,但市场是需要培养的,所以影响最大的还是相应文化产品的消费习惯,尤其是地区差异特别大。
至于近几年来部分美术馆门票水涨船高,原因我也不知道,可能是前期投入越来越大,大家又普遍缺钱吧。
全世界范围内美术馆免票都不是一个天经地义的事,我们公立美术馆免票政策推行也不超过二十年的时间。美术馆可以在免费展和收费展之间的平衡,以及免费人群、时段范围的考虑,但是一味免票会让美术馆有巨大的运营压力。正常、合理的门票所起到的作用可能并不会限制有效人群,而是会设立一个必要的门槛——没有任何门槛的美术馆或其他文化服务必然会无限推高经营成本,有成本的消费也会使消费者在判断上的理性成分提高,而不是一个不爽就上纲上线。
门票是美术馆经营重要的现金流,又是反映美术馆受众基础的核心指标。其实美术馆的票务机制很复杂,也不仅仅是卖票那么简单,需要从美术馆的整体运营考虑,会员当然是重要考虑对象之一。
以通票的形式收取门票
在今年正式推出会员制度
虹·美术馆在2020年10月份开馆,我们从开馆的第一天,就很明确要收门票这件事。这在北京和上海可能是一个共识,但在苏州我们是第一个收门票的美术馆。
其实这件事一开始也有争议,因为整个苏州的美术馆都不收门票,虽然在我们之后也有一些空间开始收门票,但普遍来讲,苏州的美术馆门票定价不高。我们可能是相对比较贵的,因为虹·美术馆共有三层空间,有时候是用三层空间做一个大展,比如今年3月份的70、80后艺术家群展;目前的档期是三个展览,一层是青年艺术家的装置雕塑群展,二层是摄影艺术家冯立的驻留成果展,三层是一个架上绘画的个人项目来自艺术家卞少之。
我们基本上会按照通票的形式收取门票,定价大概在65元到88元,也会推出一些早鸟票,还有美术馆会员的福利。
美术馆其实承担着普及艺术的社会责任,这也是我们坚持在做的事情。但是苏州的公立美术馆,包括苏博都是不收票的。根据我的观察,如果不收票,美术馆的人流量会非常大,尤其到了节假日,会对美术馆现场管理带来很大挑战;而且我们很难排除那些并不是为了来看展览的人,从而影响到真正看展的人。
那么美术馆如何设置门票的价格?从观众的角度,和馆方的角度,大家的感受可能是不一样的。因为我自己既是付费去其他美术馆看展览的观众,同时也在运营这样一座美术馆,所以有时候我也能共情,可能去一趟上海西岸或者浦东的美术馆,门票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作为从业者来讲,有些质量非常好的展览,花100块钱可以看到欧洲大师的原作,这个钱还是值得的。因为如果国内的美术馆不做这个展览,你去欧洲至少需要花一趟往返机票钱。
有很多人诟病国内美术馆门票价格太贵,在国外好像花几美元几欧元,但是国外的美术馆可能会有国家和政府的支持,或者它们的运营机制跟我们是完全不一样的。目前国内的民营美术馆完全是自负盈亏的状态,在没有得到外部的支持和政府层面补贴的情况下,很难把票价降下来。
除了常规的门票设置之外,我们今年正式推出会员的制度,就像开馆时收门票这件事一样,让来到美术馆的观众付费看展我们做了很多解释工作,目前开始推出会员制度,也是看到了这个需求。当然苏州的观众基础跟北京上海又不太一样,北京、上海的艺术爱好者去买票去美术馆是很成熟的需求,但在苏州这座城市充斥着各种免费的展览,很多人不会想去花钱买票去看展,更何况是再额外花钱成为某个美术馆的会员。这一点还需要比较长的时间去培育。
其实我们之前也跟一些朋友聊过,有没有可能在美术馆之间形成一个会员通用的机制,对于观众而言,可能花一两百块钱,同时看好几家美术馆的展览。但目前在苏州很难推动这件事,因为收门票的美术馆机构太少了。但是苏州这两年也出现很多好的场馆,有官方的有民间的,有新开的也有在建的,我觉得这件事未来可以探讨。
所以希望大家善待我们民营美术馆,不要在非营利机构身上薅羊毛了。因为我自己也有去其他美术馆付费看展的习惯,所以也想为所有的馆长发声,大家互相支持,培养一个良好的氛围。如果我们都没有这个态度和共识,未来可能会更难。
主推年卡
让更多人走进来感受艺术
和美术馆的单人票目前是150元,但其实我们主要推的是450元的全联通年卡。年卡更适合那些常来的观众,尤其是周边居民,平均下来每次参观的费用就会低很多。定价主要是根据美术馆的运营成本、观众的支付能力和周边收入水平来综合考虑的。我们并不只靠门票盈利,而是通过门票来覆盖一部分展览成本,确保美术馆能够正常运转。
近年来,部分美术馆的门票价格上涨,我觉得这跟展览策划和运营的成本密切相关。我们要保证展览的质量,涉及到运输、维护和人员的费用自然不小。虽然票价最高是150元,但实际通过各种优惠和折扣,平均下来每张票也就100元左右。门票收入并不是我们主要的收入来源,而是帮助我们平衡部分支出。
关于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限制人流的做法,我觉得不太适合和美术馆。我们的目标是让更多的人走进来,感受艺术,而不是通过抬高票价把人拒之门外。因此,我们推出了年卡、随心付等灵活的优惠政策,尤其针对本地居民,我们提供了50到80元的特别票价。这是因为我们考虑到佛山的消费能力,尽量让本地观众能轻松享受到高质量的艺术展览。
至于未来的定价策略,目前我们不会做大的调整。展览的成本没有下降,所以票价相对稳定。我一直认为票价要和展览的质量匹配,观众付出的每一分钱都要让他们觉得值得。如果有什么调整,我们也会根据市场和观众的反馈来做,但核心还是要保证艺术体验的价值。
亲民定价
让艺术惠及更多人
元美术馆的定价标准其实并不是从展览成本出发的。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我们的门票定价相对来说比较亲民,大部分票价在60到70元左右。同时,我们也有很多针对不同人群的优惠政策,比如学生票、老年人票,1.2米以下的小朋友是免票的。有时候我们还会推出一些特别活动,比如这次的“是日蓝花”展,如果观众穿着带蓝色花朵元素的衣服,就可以免费入场。我们更多考虑的是让观众觉得票价合理,同时能享受到有价值的展览。
对于通过提高门票价格来限制人流的做法,我个人是不太认同的。美术馆的意义在于公众开放,能让更多的人看到展览,才是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如果要限制人流,我们可能会采用其他方式,比如分时段预约,但不会通过提高票价来做到这一点。我们希望吸引更多观众,不管是北京的观众,还是周边社区的人群,都能够通过我们的展览和活动受到艺术的感染。
至于优惠政策,当然会对提升观众的接受度有帮助。比如我们推出的各种惠民政策,确实能够吸引更多人来参观。但我始终认为,最重要的还是展览本身的质量。只要展览足够好,观众就愿意付费来看,优惠政策只是一个附加的推动力。我们美术馆作为一个非营利机构,有责任去推广艺术,同时兼顾社会责任感,这也是我们推出各种优惠的原因。
从长远来看,美术馆要实现盈亏平衡是必要的。门票收入虽然重要,但并不是唯一的来源。我们也会通过其他方式来维持运营,比如衍生品和赞助,尽管赞助并不是我们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无论是通过门票收入,还是其他渠道,我们的目标是确保美术馆能够长期发展下去。在知名度、培养受众和实现盈利之间,确实有一些平衡要去掌握。学术性和商业性并不是完全对立的。好的展览既能有社会属性,也能带来一定的经济收益。我们不会去做那些“网红展”或者没有研究意义的展览,但只要展览内容足够有可看性,门票的定价也就成为其中一个合理的部分。
未来,我们在门票定价上不会有太大的调整,但可能会增加一些新的优惠政策,比如家庭套票、特定时段的优惠等等。这些措施更多是为了让周边的白领、老人等不同群体有机会参与我们的展览。
今年票价下降20%
意在吸引更多人走进美术馆
时代美术馆是一家民营非营利美术馆,仅依靠背后的企业及创始人支持远不足以负担美术馆的日常运营,但门票收入可以为我们持续输出优质展览内容提供信心和保障,促进艺术生态和艺术产业业态的健康循环。观众愿意为展览等文化产品付费也是艺术文化产业繁荣的体现。
美术馆是一个公共艺术空间,展览作为文化消费产品,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商品。我们希望让艺术真正融入生活,努力满足年轻人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每年开展多场形式多样的公教活动,邀请跨界嘉宾、学者、艺术家等举办论坛、研讨会等活动,这些都是旨在丰富展览线下观展体验的同时,延伸展览的文化公教内涵。时代美术馆的这些活动通常都是免费的形式,以此吸引更多人走进美术馆。
为惠及公众,时代美术馆一直有会员制度,更优惠的看展政策和福利机制,以及几乎每场展览都设置的早鸟票,优待票、亲子票等,这些都是试图努力降低观众观展成本,让美术馆可以更加普惠大众。
展览定价方面,合作展我们会尊重展览合作方,同时综合考虑实际展览的艺术阵容、客群需求(文化艺术爱好者及华熙LIVE商圈辐射对象)、资源投入、IP价值,以及北京乃至全国展览市场等各个方面,通过综合考量并制定合理价格。
但我们常常在面对展览高昂的投入成本、门票定价,以及满足观众心理预期等各方面矛盾犹豫,近年来展览市场内卷严重,展览成本水涨船高,如何平衡管理巨额的展览投入和观众心理预期,也是我们一直在学习探索的。
从数字对比看,今年时代美术馆不涨反降,平均票价较去年相比下降20%。也是结合市场综合形势及反馈,希望通过降低门票价格,吸引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走进美术馆。
我认为门票价格和观众的心理接受程度,并不一定需要通过低单价来平衡,更多还是展览内容及合理的市场定价,满足观众的观展体验和心理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