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作者:曹丝玉 2015年10月26日 专题话题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截至今天,自9月10日在上海展览中心拉开帷幕的Photo Shanghai VIP之夜已五日有多。来自15个国家,48家画廊的阵势,让许多人第一次集中参与并了解了当下的摄影市场。在这五日之间,各类媒体从不同的角度反复重申了此次摄影博览会的市场反响如何令人兴喜,但比起“西岸”那些动辄几十万美金成交的重量级当代艺术作品,Photo Shanghai这边点燃的或许并不是可以进入“当代艺术市场”讨论的热情。
 
“时尚大片”是入门之选?
 
纵观整个博览会,一些来自欧美的摄影画廊来势汹汹。加上主推明星肖像和时尚摄影的力度过于强劲,“投其所好”之余有些拉低趣味而略显拙劣。虽然一些具有历史价值的照片值得关注,而且明星肖像也的确赏心悦目,但笔者依旧觉得在这样的国际摄影博览会上,除了杜塞尔多夫摄影学派的康迪达·赫弗,没有看见辛迪·舍曼、托马斯·鲁夫等级别的国际一线当代摄影艺术家的作品还是略有遗憾。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可能作为新进藏家,从一些欧美画廊主推的“名人肖像”和“历史照片”中作为开始倒也不错,只不过这门槛的价格却并不低。Terry O'Neill在1971年拍摄的碧姬·芭铎售价1.6万美元,照片具体有多少个版本和尺寸还不知晓。当然,如果你本身对摄影有版数这个事情有所忌惮,那么“独版”的照片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来自柏林的CAMERA WORK带来一件Helmut Newton拍摄的《Arielle After Haircut》,据悉这张100×70cm的独版照片售价高达30万欧元。
 
“历史照片”拥有集体记忆和文化价值,应该给予更多关注。比如来自伦敦的画廊Beetles+Luxley带来布列松1946年拍摄的一张萨特经典肖像照,其售价也要3.3万美元。这些照片大都是手工银盐或是铂金工艺,有些甚至是初版或独版。传统摄影收藏必要的“物质性特征”可以带来更多安全感。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日本摄影对得起市场关注
 
从艺术家的实力与画廊的专业程度上来说,日本的摄影的确对得起市场如此热烈的反响。出现在博览会上的日本艺术家,也都是当代摄影界举足轻重的人物。 
 
amanasalto画廊带来的荒木经惟、安藤忠雄、具本昌、石内都与杉本博司等日本一线艺术家的作品,其销售现场火爆到无处下脚。据悉,安藤忠雄拍摄建筑空间售价在24万元一套,加上这是艺术家第一次拿起相机的摄影创作,所以在VIP当天的询价就格外热烈。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现在全世界只有我们可以做这么大尺寸的铂金照片,为此我们发明了一台机器……”,现场amanasalto画廊的工作人员在向买家介绍杉本博司的作品时,不断申明其工艺的精湛——这是他们用功之所在,至今都在摄影技术和冲洗工艺上不断推进。
 
除此之外,来自东京的EMON Photo Gallery带来的艺术家山崎浩的作品也令人惊喜。据画廊人员介绍,山崎浩被视为日本观念摄影的第一人,他在上世纪70年代就用长曝的方式拍摄太阳运动的痕迹,其单张大尺寸的售价在一万欧元左右。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而上海的Vanguard画廊则带来Aki Lumi和Yuki Onodera夫妇的作品,Aki Lumi
作品由不同的照片拼接而成,艺术家迷恋手工质感选择胶片拍摄,并于手工上色之后再进行后期拼接。而Yuki Onodera的方法则显得更加简单,将衣服作为人像来拍摄,使其拥有表情、温度、气味和记忆。两位艺术家在此次博览会上的极好的关注度已经成为媒体报道之重点。
 
在笔者看来,正是因为这些作品在摄影语言和创作观念上都足够有力,才能于整个博览会的时尚氛围中脱颖而出。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非摄影画廊对“当代艺术”更有诚意
 
相比之下,一些非摄影的画廊对“当代艺术”则更有诚意。或许是因为画廊本身并非专注于摄影一块,而是将其中涉及“摄影”的艺术家来此次博览会,从而整体面貌更显当代。
 
例如香格纳画廊带来的杨福东和蒋鹏奕,沪申带来的冯梦波和封岩,他们都是活跃在中国当代艺术领域里的艺术家,除了在摄影语言上的坚持,作品本身也更强调观念性。而杨画廊带来的厉槟源,其作品是行为现场的纪录,并非摄影创作。而今年刚获得长江摄影国际双年展大奖的宗宁,其摄影作品中却强调了行为的介入。
2015Photo Shanghai点燃了谁的热情?
相比之下,成都的“千高原”则相对有策略性地推出了四川籍摄影艺术家的现场,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获得三影堂摄影大奖的陈萧伊在此次博览会上依旧得到了更多关注,其艺术家的作品也同样兼顾摄影语言的探索,以及当代视角的呈现。
 
来自香港的刺点画廊本身就定位于当代,现场杨沛铿(Trevor Yeung)的《包胶》、《乳鸽》、《红果》(各5.5万港币)因为有现成品的使用,而让作品看起来更像装置,而非摄影。台北的安卓艺术因为第一次参加Photo Shanghai,为了凸显其机构的当代方向,而选择了呈现艺术家石晋华的个人项目,由视频、照片和雕塑共同构成。
 
当然,除了这些非摄影专业的画廊,我们还可以看到三影堂+3画廊、M97画廊、希帕画廊等专注于摄影的画廊在艺博会上都有不错的销售和表现。但正是因为专注于摄影本身,所以更容易在这样国际性的艺术博览会上看到差距。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集结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拥有专业的市场分析和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非常具有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力求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