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 Vital 个人体验与异国情怀
艺术家Not Vital
瑞士艺术家Not Vital 有着游牧者,探险家,雕塑家等多重身份。他时常穿梭于不同的国度去享受文化交融所引发的奇思妙想。所到之处的社会语境与人文情怀都成为他创作的调料,令观众在品尝作品时既感受到作者标志性的创作手法与个人特色,又能在回味中发现似曾相识的亲切感。2013年11月16日,麦勒画廊推出了艺术家的最新个展,为我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艺术家的绝佳机会。
Hi艺术=Hi, Not Vital = Not
Hi : 观看了这次展览,我发现你的作品都由不同的材料制作而成。在材质的选择上有什么标准?
Not:我经常使用各种材料进行创作,从银、金到石膏。而当中的原因可能与我的成长过程有关。出于生存的需要,除了母语,我也学习了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英语、西班牙语等。这就像是一种运动,从一种语言转向另一种语言,并成为日常经验的一部分。而使用不同的材料进行创作,似乎是对这份经历的一种具体化的呈现。
Hi : 你的作品中穿插着你对故乡的记忆。这些事物在你的作品中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
Not: 无论我们来自哪里,逝去的岁月都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或深或浅的痕迹,如对色彩的感受,对形状的表现,对事物的观看方式等。在恩格丁峡谷中长大的我自然受到了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在这次展览中,我努力去做的事情就是,将我的成长背景与其他的地区,例如中国,产生出一种联系。好比这次展览,利用中国常见的煤炭作为依托,勾勒出我记忆中故乡的山谷的形象。无论是材质上还是形态上,其中的模糊性又令你产生似成相识的熟悉感。而我总是在移动,无论到达什么地方,这种关系都是需要构建的。
Hi:在这次的展览当中你是如何协调作品、观众、空间三者之间的关系?
Not:作品的制作与观众没有太多的关联,更多的是与自身的一种联系。在中国我不希望做出的作品太过于沉重或怪异。此次展览中,我意识到如何摆放作品是具有挑战的。因为每一个空间都是不同的,但又是一致的。画廊是一座十分棒的建筑,因此不能直接将别处的空间布局带到这里。
Hi:跨国生活对你和你的作品有没有产生一定的影响?
Not: 当我选择在非洲生活的时候,这里的人民继续迁徙,他们没有固定的生活居所,到处都是他们的家。他们邀请我去他们家里,一个可以居住的场所,并继续迁移。在北京,更多的人不愿意呆在一个狭小的空间之中,更多的是想走出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环境。我的作品也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功用。
Hi: 作为国外的艺术家,就地取材进行创作。作品对当地人是否会有一些亲近感?
Not:当然。当你旅行或迁徙,你的所见所闻会激发你的灵感。当我看到煤炭的时候,它的颜色和质感等都十分奇妙。我就想也许可以使用它,因为它十分中国化。来自我故乡的朋友会认为煤炭雕塑十分的廉价。它是任何国家的人民都熟悉的事物,但是却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作用。
Hi: 在《藕》这件作品中,或许会有人认为它包含一种宗家的感觉,你是怎么看的呢?
Not: 你觉得有宗家感,那它就有,反之,就没有。我知道莲藕,并使用它食用它。主要是因为它内部形状的奇特性。来中国之前,我没有吃过,也很少见过它被切片后的样子,我发现它的形状是如此的漂亮。
Hi: 关于这次展览的标题,“guarda看”有着什么寓意?
Not: 人们在观看作品的时候,总是走马观花。速度之快以至于不能品尝出作品中的美味。对此,通过改变了雕塑惯有的观看形式,结合画廊的展示空间,并利用观者的好奇之心,牵引观众的视线,可以令他们在观赏的过程中多停留几秒。观看到的不仅是作品外在之形,还有作品内在所包含的丰富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