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丁元 上海的挑战有点不同

作者:李明 2013年11月18日 专题话题
张丁元 上海的挑战有点不同
上海佳士得首秀的冰山一角,直接或间接地证明了人们对于上海佳士得的部分猜测:除受限制的文物拍卖外,其它项目一应俱全,西方大师作品也如约引进并且出现在拍场上。而隐没在海平面之下的,则是佳士得一直以来贯彻的平台策略,这或许才是上海佳士得未来将要展现在我们面前的。
 
Hi艺术=Hi 张丁元=张 

以上海为平台

Hi:上海佳士得的业务具体会由哪个团队负责?
张:我们有香港、上海、北京、韩国、日本、台湾、东南亚及纽约八个区域,建制本身就是全亚洲的市场概念,所以我们没有特别区分。
Hi:大家想到香港佳士得的二十世纪和亚洲艺术就会想到张丁元,那么想到上海佳士得,我们应该会先想到谁?
张:如果说负责此次中国内地首拍亚洲二十世纪部分的专家,为庄俊、张丹丹和李丹青。但是从全局来讲,我还是会从整个亚洲市场的角度来统筹,这是比较清楚的。

Hi:佳士得进入上海,跟当初入驻香港相比有什么不同?
张:首先香港的市场环境是完全不同的,另一方面,佳士得在香港开展业务的时候并没有中国当代艺术概念。从命名上来讲,没有用“中国当代”的字眼,因为 “中国当代”的载体必须在亚洲的市场上。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佳士得用“亚洲当代”的概念,但是参考欧美市场,其实也不是用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即使内容上是以一个区域绘画为主题,但命名上也不会是这样,因为这样可能会限制市场的发展。从2003年到现在,我们证明了佳士得已经培植出这样一个市场,领先了目前市场四、五年以上,我们现在也是唯一一家在亚洲把泛亚洲的艺术家整合在一个项目里的国际拍卖行。

Hi:在上海是否也会以相同的策略推进呢?
张:在上海的挑战有点不同,需要我们将中国当代艺术的特质引导到全球市场上。当时在香港的任务是架构一个泛亚洲的平台,而在上海来讲,则是沟通两个部分,一是在国内对中国当代的理解,是不是已经是一个完全清楚的概念。第二是对中国以外的市场,我们要怎么去介绍中国当代的特质,这是我在上海的一个任务。香港和上海在属性上其实并没有冲突,佳士得在上海是以中国艺术家为主体,以其他地方艺术家为辅,而香港的主体是泛亚洲的整合,是比较均衡化的市场,二者甚至可以有互补的作用。

Hi:在上海向外推介中国艺术,佳士得具体会怎么做呢?
张:这就需要谈到佳士得全球网络和平台的结合:纽约、伦敦的拍卖,其实信息是全球发布的,我们在上海也可以向全球去传播中国当代艺术的概念,这是基于中国艺术的市场潜力和内涵。但是在我们上海的平台上,到底谁是适合的艺术家?或者哪些作品适合表达中国当代艺术的内涵?这就变成半策展的概念,或者说我们怎么把这个概念完整地呈现出来?我们在亚洲当代,尤其是香港的经验已经很成功,我们一直强调的亚洲当代艺术的多元性和独特属性也很清楚,亚洲各个地区艺术家的特质我们也一直糅合得非常好。而中国的地理版图是很大的,除了北京、上海以外,各地的艺术家是不是也能像亚洲当代艺术家呈现出多样化和地区特性?比如中国九大美术学院:中央美院(北京)、中国美术学院(杭州)、鲁迅美术学院(沈阳)、广州美术学院(广州)等各学院艺术家的不童的特质,我们能不能寻找一些好的艺术家去凸显,来呈现中国文化的多样性与中国社会的现实紧密结合?我觉得这样做,整个中国市场的概念才会清楚。对一个成熟市场来讲,应该是去区分的。

多元且开放的中国藏家

Hi:虽然香港和上海的市场未来会有互补,但是征集和拍卖上总会有重合,具体的业务上会怎样分配? 
张:国外买家在上海并没有所谓的困难,因为出口的部分是一样的。如果是国内买家,我们可能会以属地为主,因为中国是比较广大的市场,应该可以支撑一个拍卖的形态,中国市场的买方和卖方都可以在上海完成,我们也会重视本地藏家的兴趣,每次拍卖的主题会有一些互补性的调整。

Hi:过去的几年里,香港佳士得的买家群体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确实有亚洲的新买家在进入吗?
张:应该说买家群体有蛮平均的增长。从结构的变化来讲,确实有很多新买家进入,而且国际市场对亚洲艺术家的兴趣是有很大增长的;而从资金上来看,重点其实还是在亚洲。从长远来看,这个市场的成长性是可期待,而且也在印证当中,它在一个很健康很清楚的态势上,并且是正向成长的。

热门关键词

订阅hi邮件

订阅hi邮件

恭喜您,已经成功订阅!
HIART将定期发送最新咨询至您的邮箱,感谢您对我们的支持!

关于Hi艺术

《Hi艺术》创刊于2006年9月,拥有全球前沿的艺术信息、专业的市场分析、深入的人物采访内容,日常以十多个专业的栏目为架构,内容丰富而富有层次,全面而条理清晰,是极具可读性的当代艺术媒体平台。

《Hi艺术》的内容在坚持可读性基础之上强调原创性,每次都坚持为读者提供权威性的实用数据信息,并在年末总结当代艺术的年度发展概况,产生 “指标艺术家”、“指标拍卖行”和 “指标画廊”。该系列历经锤炼与市场检验,正逐渐成为当代艺术投资的首选参考媒体。

今天的《Hi艺术》已日渐成为业内的头部媒体,在时间的累积、新老客户的实用建议以及自身经验的不断增长下,《Hi艺术》无论是内容还是版式都在不断完善中,追求进步的脚步也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联系我们:

邮箱
编辑部:
info@hiart.cn
展讯邮箱:
zhanxun@126.com
招聘邮箱:
zhaopin@hiart.cn
电话
编辑部:
010-59756811
广告部:
010-59756811

关于Hi艺术

《Hi艺术》杂志创刊于2006年9月, 是一本聚焦于当代艺术的专业杂志,拥有最前沿的艺术咨资讯、最专业的市场分析、最深入的人物采访等,视角多元且富有层次, 善于把握当代艺术市场脉搏,兼具专业性、前瞻性与实用性,在目前中国各种当代艺术杂志中影响力、广告份额、发行量各指标均属于领先地位。

依托《Hi艺术》杂志的品牌优势,我们全方位拓展了新媒体资源,先后推出官方网站hiart.cn和公众微信订阅号(微信号:hiart308309),成为《Hi艺术》在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上布局的重要阵地。

创建于2011年的官方网站hiart.cn定位为《Hi艺术》的网络升级版本,目前也已成为当代艺术资讯网站中最主要的选择之一。《Hi艺术》官方微信公众号注册于2014年,是当代艺术持续发布信息最久、活跃度最高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也是目前行业内信息发布最为及时、关注视角最为多元、热点话题制作最有深度的当代艺术公众号之一,通过近多年来优质内容的持续产出,拥有行业内最为精准高效的业内用户群体。

历载十五磨砺,《Hi艺术》无疑已成为业内顶级媒体。但我们始终密切把握当代艺术的脉搏,一如既往地致力于为艺术人群与顶级收藏家及时提供原创、鲜活、专业的独家当代艺术资讯、市场分析与收藏指南,为受众提供更加精准的资讯服务。《Hi艺术》追求进步的脚步从未停止,我们仍在努力做到尽善尽美。

杂志订阅热线:
010-59756811 (周一至周五10:00-17:00,法定节假日除外)
微信订阅:
微信号:hiartmimi (可享会员福利)